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

壽州大勝、滁州大捷的消息隨着滁州報訊騎兵的馬蹄迅速傳遞開來。

因爲奉了齊王李景遂的特別交待,這些奔向各個方向、各處城池的報捷騎兵只要沿途碰到百姓、駐軍,都會高舉報捷文書,隔着老遠大喊:“壽州大勝!林楓林大人率兵殲敵五萬!滁州大捷!齊王率兵大敗敵軍,重圍清流關!”

從滁州到揚州,再到泗州、楚州;從滁州到和州、廬州;從滁州到潤州,再到西都金陵,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瞬時震撼了所有聞者的心,瞬間化作眼淚奔放而出,再化作狂喜狂吼,隨着聞者之口傳遞至街弄里巷!

李璟是在十六日晚亥時接到這個好消息,正在陪同鍾氏吃飯的他立刻推盞而起,狂奔向御書房,讓又驚又喜的鐘氏只能輕輕跺腳皺眉輕嗔。

等一衆大臣伴着已經在全城各處響起的鞭炮聲和煙花聲趕到御書房時,滿面喜色的李璟正坐在御書桌奮筆疾書,見到衆位愛卿進來,他只是擡頭指指案頭上的兩封喜報。

衆人趕緊拿起喜報,手腳發抖地傳閱着期待已久的勝利消息,向來是板着臉的蕭儼終於堆現出了笑容,情不自禁之下,與身邊的尚書右僕射孫晟輕輕擊掌相慶!

“好消息大家都看過了!朕同意林楓林愛卿的判斷分析,周國進攻不利,江北淮南戰事已經陷入僵局;吳越、南漢實屬一時得勢,並不影響大局,我大唐天下戰局暫時穩定下來,至此可謂正式步入戰略相持階段。不過,也正如林愛卿所分析,這個階段反而是最艱難的!我們只有拼命堅持下去才能等到勝利之時!”李璟收斂了笑容,彈彈手中的箋紙,沉聲說道,

“朕意已決!林楓特別聲明壽州軍民能萬衆一心,奮勇殺敵,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獎罰分明,朕欲在大唐危難之際,正風紀,獎忠善,懲奸惡!

朕擬通詔全國,凡奮勇報國之官民,皆重賞,若爲國犧牲,皆入忠烈祠,立大功,可恩蔭一名子弟!凡投敵賣國,賣主求榮之官民,皆嚴懲,入貳臣錄,禍及親友!”

在場大臣的神色全部慢慢變得凝重起來,右諫議大夫、禮部侍郎江文蔚不由地輕吐出聲:“任子制?”

“任子”制是漢代的習慣稱呼,官方也稱蔭任制,說白了就是朝中高級官員可以保任其子弟爲官。蔭任制在秦朝已經產生,繼承自先秦世官制度,算是貴族特權制度在秦漢時期的變異形態。到了漢文帝時,“任子”製成爲定製。但隨着時間前行,這項制度慢慢變得有些失控,保任對象除了子、弟、孫外,還擴大到宗族、門從等,人數由一人擴大到二至三人。

平心而論,蔭任制選任官員的依據並不是才能,而是其父兄或家族的政治地位,是血統關係,註定是落後的、封閉式的選任官員制度。縱觀歷史,雖然在“任子”制度下也產生過蘇武、霍光等有作爲的著名官吏,但其大多數基本上都是碌碌無能之輩。不過,這種制度雖然飽受批評,但它維護了地主官僚和皇家士族的特權和既得利益,得以保留下來。

現在到了南唐時,雖然這項制度沒有擺到明面上,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滿朝大臣還真沒有幾個出身白丁的!

“從我朝起,正式稱爲恩蔭制,可以恩蔭至立下大功的大唐軍民!朕就是要讓全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唐是一個賞罰分明、激濁揚清的堂堂大國!”李璟鏗鏘有力地主動答道。

在其他大臣紛紛點頭稱頌的同時,蕭儼輕聲提出了疑問:“聖上英明!請恕微臣妄言,如此持續獎懲下去,會不會最終造成官員冗餘,官民比例失衡,未來成爲我大唐尾大不掉之患?”

衆人聞言,不由地點頭。從歷史看,官民比例是一個緩慢提升的過程,最低時應該是漢朝,將近一比八千的比例;到了盛唐,大約是一比三千的比例;現在的大唐數據很好算,大約一比兩千,已經算是歷史最高比例了。

歷史上,到了特別優待士大夫的宋代,真正的恩蔭制正式擺到檯面上實施。宋朝中高級文武官員的子弟、親屬及其門客等都可享受此特權,而且,蔭補的花樣繁多:每年逢皇帝誕辰有一次聖節蔭補,每三年逢郊祀時有一次大禮蔭補,官員告老退休時有一次致仕蔭補,官員死時上遺表還有一次遺表蔭補。這樣累積下來,一個功臣從入朝爲官開始直到死去,推恩甚至可達二十餘人,這最終導致“冗官”成爲宋代“冗官冗兵冗費”這著名“三冗”中位列首位的隱患。

李璟轉身將自己書寫的紙張拿了起來,遞給了衆人:“朕現在着實有點佩服林愛卿建設榮譽勳爵制度的巧妙之處了!另樹一幟,既激發官民之力,又不傷及國體,妙!”

又是對林楓赤裸裸的欣賞!大臣中,有幾人眉頭立刻暗暗皺起。

不過,李璟接着說道:“朕意從現在開始,以齊王、林楓爲例,率先開始進行榮譽勳爵頒授,其他功勞均依規定落實,大家意下如何?”

原來不會再給林楓真正加官啊!不少人暗鬆一口氣,紛紛點頭稱頌。一個不過入唐兩年的書生,雖然大功連連,但現在已經是文武皆三品,已屬大唐開國第一例,再升還能往哪兒升啊?

禮部侍郎遊簡言上前一步,恭敬奏道:“聖上,請恕微臣妄議。恩蔭制和榮譽勳爵若並行頒發天下,時日一久,積功者必衆,影響國家財稅收入不說,且可能影響日常治理。”

這話說得比較隱諱,但大家都是瞬間明白。按榮譽勳爵制度規定,免稅、賞賜所帶來的只是看得到的明面損失,如果全部立功者皆見官不跪、道路先行,那官家權威必定默然受損,日常以官治民的統治秩序勢必受到一定衝擊。

李璟愣了一下,腦海中首先不由回想起林楓銳意推動改革反常提起一句話“國之變革,如溯水行舟,不進則退”,再想想林楓在密函裡提到的“自古相持之時叛者衆……大唐戰敗、失地、滅國皆非無稽之談”的論斷,腦中突然又想起第一次見林楓時那些異常刺耳的諫言:“東吳衆臣皆曰降,但東吳之主孫權絕不可投降。臣子降了,無非是換一個磕頭的對象而已,但一國之主向誰降?如何自處?”

李璟臉色變幻兩次,微微皺起的眉頭又舒展開來,加重語氣說道:“我大唐勵志圖進,意復前唐之繁盛,若連秩序現狀絲毫不敢觸動,如何能夠卓然出衆,逐鹿天下?衆位愛卿,可還有異議?”

看到李璟面上決然的神情,沒有人再敢出頭忤逆聖意,一致點頭稱頌。

就在當夜,數十支禁軍騎兵以八百里加急的規格縱馬出城,奔向四方傳詔,詔書內容也連夜被貼到了京都各地,被不少人稱爲“南唐變革真正肇始”的恩蔭令和貳臣令迅速爲南唐軍民傳知。

第九十七章 改弦易轍第五十一章 刀之盟約(一)第七十九章 次第阻擊第五十五章 黃府密談第四十五章 超級市場(二)第二十四章 到壽州去(二)第十八章 別亦難第八十三章 南方困境(四)第七十章 磨刀石第八十一章 有錢大家賺第十九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七十九章 建成在即第八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二)第六十八章 伏擊第五十九章 四本賬(一)第六卷 爲政 第十章 大危機(三)第七十四章 打土豪 分田地第三十八章 廖居素人才疏(三)第八十六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二)第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三章 朽木不可雕也(二)第三十四章 龍虎會(一)第六十三章 不是流言的流言第五十八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五)第二十八章 第一課(二)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第一百二十九章 英靈之誓第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據理力爭第九十六章 太監將軍第三十六章 開業前夕第五十一章 《大唐見聞錄•超級市場》(一第六十章 局勢突變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八十八章 蓮開並蒂第三十九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三)第四十八章 無錫城下第三十六章 漏網之魚第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六)第三十一章 結拜第一百零五章 一日三賢歸(一)第九十三章 詐城第九十一章 春風化寒冰第六十章 權利論第八十一章 想不想掙個勳爵?第五十九章 戰間小遊戲第八十八章 城欲摧第七章 刃之誕生第八十四章 不對等談判第五十二章 刀之盟約(二)第七十六章 陪審團第九十六章 端倪第六十三章 殺!殺!殺!第十五章 空手套白狼的協議第二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六章 地獄開啓(二)第二十二章 這是一場你必輸的局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七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第七十五章 內部切磋第六十四章 戰前序曲第二十一章 禁軍大選拔(二)第九十八章 老而不死第五十六章 天下客商大會(三)第五十二章 運輸大隊長第七十九章 真實意圖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十三章 唱響激情第五十六章 搶錢搶美人(三)第七十二章 援兵連至第九十章 向何處變?第十九章 大隱患第三十九章 你們糧店轉型吧第六十九章 左旋戰術第二十八章 援兵紛至(二)第四十六章 到底是誰黑誰啊?第九十八章 兵圍福州第七十九章 真實意圖第七十六章 一個不留第十六章 希望(一)第九章 天下第一所技校第一百零二章 桂州大戰(一)第十三章 唱響激情第十二章 工程驗收第六十八章 我家堂主有請!第二十九章 我的兄弟就在這裡!第八十六章 猝不及防第九十三章 詐城第十二章 潛龍出海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七十三章 難啃的骨頭第六卷 爲政 第一章 勝利的煩惱第三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二)第一百零七章 桂州大戰(六)第二十九章 商人的未來第八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三)第二十八章 第一課(二)第一百零八章 咱搞個特區好不好?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第七十章 太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