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

四千南唐騎兵率先衝出城池,在城下列楔形衝擊陣形。後續步軍從城門處涌出,分別列成北、中、南三個大陣。

城下紮營的周兵應對倒不慌亂,第一時間擂鼓陣前集結。

聞訊的武勝節度使侯章夥同趙匡胤打馬衝出營帳,在陣前觀敵瞭陣。

趙匡胤望着南唐兵急而不亂的速度,頓時驚疑不定:“李景遂現在出兵迎戰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們已經看破了我們的詐兵之計不成?”

侯章眉頭也擰成了一團,沒有說話。

隨着時間的推移,涌出城外列陣的南唐兵越來越多,竟然是一副全軍決戰的樣子。

趙匡胤心中疑慮越來越重,不敢再遲疑下去,向侯老將軍耳語一會兒,徵得他的同意後迅速派出數隊騎兵向外側打馬而去。

過不多久,滁州城北、東、南三門周營響起了密集的擂鼓聲,三處軍營也開始集結,分出一部分作勢攻向城頭,一部分則列隊跑向西門增援。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侯、趙二人領兵號稱八萬,但實際數目剛剛四萬出頭,清流關內還留有八千守軍,每處大營兵力平均不到一萬。如果真等到城內數萬南唐兵悉數出城,一旦迅速突破西大營,再直搗清流關,就極有可能反奪關隘,這數萬周兵可就成了無根之水,處境危險矣!

對於其他三城傳來的報警鼓聲,立在城頭上的齊王李景遂視若未聞,只是緊急下令各城頭死守,他則凝神注視城北、城南出現的敵軍援兵,計算到達的兵力,同時不斷嚴令大軍保持出城速度,不得慌亂、不得妄動。

就這樣,時間在雙方的調兵遣將中慢慢流逝。南唐軍擺出了三個並排而立,幾乎一模一樣的大方陣,每陣一萬人,四千騎兵現在已經分列南北兩側。周兵則針對性地擺出了前三後一的倒三角戰陣。

“統共不到四萬人!巫慶關於敵軍的情報是非常準確的!”李景遂把自己親自估算的對方兵力與都監姚鳳等人一對,心中頓時大定,揚手喊道,“來人,命令三陣齊頭推進,保持速度!”

二十四面大鼓齊齊響起,三萬南唐兵同時大喊一聲“殺”,第一排荷盾士兵整體向前行進一步,後排長槍兵、弓箭兵依次上前一步,現場如一陣急風同時掠過三塊寬闊的麥田,掀起了非常壯觀的波浪紋。

侯章、趙匡胤臉色同時大變!

趙匡胤脫口而出:“敵軍一定已經獲悉壽州戰況,這是要與我們正戰了!”如果李景遂不知壽州勝負、不知己方底細,一定不可能如此託大地直接進行陣地消耗戰的!

侯章不由地扭頭望望西邊,輕輕搖頭。事已至此,想通過詐勝來誘擊滁州是不可能了!

兩人緊急一議,急令三軍收緊靠攏,後軍向前緩緩推進。

南唐軍喊殺聲不停,整齊的腳步聲不停,盾兵、長槍兵合作,弓箭手、盾兵合作,形成一排排的小型盾陣,如波浪般持續前行,很快進入雙方弓箭射程。

帶着刺耳欲聾的厲嘯聲,箭雨幾乎同時從雙軍爆起,瞬間將他們之間的天空全部鋪滿,除了少數空中互相撞擊落地的箭支,兩團黑影迅速交叉分開,沿着基本一致的弧線軌跡向目標咬去。

單從體積和覆蓋面來看,從東向西的箭雨要比反向的箭雨要大得多,但是因爲雙方均準備充足,迅速撲至的箭雨絕大多數落到了盾上、地上,只有極少數的箭雨僥倖穿過士兵衛護的死角,引起了雙方爲數不多的慘叫聲。

僅僅兩箭過後,疾衝上來的南唐前排盾陣已經撞上了等在原地的周軍盾陣,整條戰線上立刻有此起彼伏的慘叫聲、厲喝聲傳出。

已經站到馬身上的趙匡胤一眼就看出不對!因爲被撞飛的士兵絕大多數是己方的兄弟!

出手就佔到上風的南唐頭排盾兵同時揮舞大盾,將身前的周軍盾牌撞飛、長槍撞飛,同時也暴露出他們身上的服裝與一般士兵並不相同。

“絕大多數是都頭?竟然還有都尉、都虞候?”趙匡胤倒吸了一口冷氣,南唐軍攻擊的第一撥士兵竟然全是禁軍軍官,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正如趙匡胤所見,第一排的南唐基層軍官們個個身先士卒,呼喝殺敵,如同熟練的磚瓦匠手腳麻利地拆除一道道磚牆,推進快捷無比。

南唐軍官如此捨命的原因很簡單——齊王李景遂在出城作戰前召集了大大小小的禁軍軍官,扳着臉說了一通話:“林楓,一個文弱書生,率一羣烏合之衆,可以在壽州輕鬆殺敵五萬!我,堂堂大唐兵馬元帥,率領大唐最精銳的禁軍,現在要以五萬攻三萬,我等着看你們戰場上的表現!”

人都是要臉皮的!齊王話都說到了這兒了,這些軍官一個個紅眼了,當場宣誓必定奮勇殺敵,以死報國,不負齊王。轉過頭來,這些人一對眼,一碰頭,迅速達成了一個約定:軍官帶頭,挑選精銳,以最強陣容連續衝擊,務必迅速打開局面。

正是這種被激發出來的士氣,讓南唐前端的戰陣迅速推進。

趙匡胤一看勢頭不對,立刻命令全軍繼續前壓,先頂住這波攻勢,同時急急傳令各城攻城,分解正面戰場壓力。

周軍後軍分成三隊,分別匯入左、中、右三個方陣,將方陣變厚變寬,暫時將陣勢穩定下來。

不過,那些傳令兵很快又陪着各城的傳令兵打馬回來,神色惶急地報道:“三城都有唐兵出城邀戰,人數在三千以上!”

趙匡胤一驚,三處城門大營現在留下佯攻的士兵最多也不過兩千,基本上以一擋二,危險了!

這些傳令兵還未得及迴轉,各城又有傳令兵打馬奔至,急報:“有敵軍少量騎兵步兵出城,繞道遠遁,我軍阻擋不及!”

還來不及消化這個消息的意義,緊跟着,第三撥傳令兵接連趕至:“報!敵軍又有士兵出城增援!”

趙匡胤與侯章對望一眼,同時感覺手足冰冷,侯章急急命令:“着令各城門迅速後撤西大營!”

趙匡胤臉色凝重,甩掉了身上的大氅,抱拳急道:“侯使相,請率軍逐步後撤,屬下上前支援!”

侯章有些擔心地看了這個勇敢的年青後生一眼,叮囑道:“元朗,勿要一味拼命,務要及時後撤!我在清流關下等你!”

趙匡胤感激地一點頭,揮頭帶着一衆親衛和兄弟們奔向了前陣。這些生力軍直接殺進了正在廝殺的戰團,頓時將已經搖搖欲墜的戰線穩定了下來。

此時,響一陣停一陣的鳴金鑼聲在後方響了起來,示意前方的周軍逐次後撤。

周軍的陣腳從後向前慢慢鬆動起來,開始逐步後撤。每撤出一段距離,立刻轉身扎陣,等待繼續後撤的兄弟繞道其後再度步陣,方纔撤陣後退。

敗仗之時撤軍最能顯現一軍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城頭上的李景遂透過望遠鏡看到周軍有條不紊的收縮撤退,不由地暗自稱許,急令各軍緩慢前壓,不得擅自冒進。

趙匡胤領着一幫兄弟邊戰邊退,一直退入了己方軍營。已經備好火把的周軍立刻將營中帳篷點着,火勢在冬日的冷風中迅速蔓延,轉瞬之間就將整座軍營捲入火中,暫時將步步緊逼的南唐追兵隔離開來。

趙匡胤領着一幫兄弟迅速穿過軍營,與其他各城撤回的兄弟一起,匯入了軍營後方的長方形盾陣,開始向西北方向的清流關後撤。已經從三方圍上來的南唐軍對於這個烏龜殼盾陣沒有多少辦法,只能在弓箭射程之外“護送”着這些周軍移向清流關。

此時此刻,當初南唐清流關守軍後撤滁州時的場景再現,規模更大了一些。只不過,這一次攻守的雙方互相調換了位置。

兩軍“友好”退到了清流關下,南唐兵停下了腳步,目送着對方一部分準備安營紮寨,一部分則慢慢撤入關內,頓時齊聲歡呼,慶祝這場重大勝利。

“齊王用兵真可謂重劍無鋒,大工不巧,一下子改變了滁州的攻守局勢,同時順利將壽州勝利的消息傳遞出去,果然是神算!咱們以後的路也會好走許多!”隱在清流關東側的巫慶側耳傾聽着清流關前的歡呼聲,再望望滁州城下週營依然未熄的火光,神色無比興奮,“好了,從現在起,我們這支特種部隊要真正開始走咱們自己的路了,戰績都在等着我們呢!”

巫慶手一揮,帶着人數已經超過五百的兄弟們轉入了山後,迅速消失不見。

第七章 夷漢盟約式爭吵第九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四)第六十四章 明流暗流(二)第一百零八章 城市的良心第八十四章 不對等談判第七十五章 戰略目的第八十二章 以美麗的名義第六十三章 陌刀陣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一百零三章 村子的未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都是棋子(二)第九十九章 老虎與牛犢(一)第一百零四章 繼續取巧第六章 血盟之誓(二)第八章 馬陷泥淖第六十五章 心理戰第七十七章 熱火朝天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十一章 真理越辯越明第九十四章 三個有利於第十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四十七章 武器大升級第七十八章 擊敵之弱第十一章 家庭會議第十八章 林大人要走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招賢面試(二)第七十九章 公審大會第九十九章 禁軍比武(一)第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一)第二十八章 援兵紛至(二)第七章 夷漢盟約式爭吵第二十五章 我有一個希望第一百零四章 禁軍比武(六)第九十章 規則很簡單第九十章 更弦易轍第七十二章 只誅首惡第七十一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一)第四十九章 打老虎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三十九章 聰明的和尚第一百零一章 戰前遺書第三章 一把刀引發的局(下)第六章 大動員(二)第七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三)第七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五)第十章 聖上駕到第六十四章 兄弟齊心第五十五章 黃府密談第十五章 強烈地震第五十章 書房中的舞會第七十章 衝動的懲罰第七十章 你們不要再攔我!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賢面試(五)第八十三章 舌戰(二)第八十六章 戰場僵局第三十七章 廖居素人才疏(二)第五十三章 同喜同賀第六十七章 這裡也有城管?第三十七章 武不受辱第十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七十七章 該爲自己謀劃了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業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第七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第三十七章 你可是怕了?第三十八章 兩場大典第四十五章 謠言!第六十章 局勢突變第六十三章 殺!殺!殺!第四十二章 方與圓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二十四章 到壽州去(二)第十一章 裂縫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八十三章 梅開二度入城記第七卷 鏖戰 第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八十二章 告泉漳百姓書第十二章 特戰之道第七十九章 公審大會第二十五章 又被陰了一把第六十三章 陌刀陣第五十章 大爭辯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二)第六十五章 第三課(一)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二十章 無處可逃第六十章 我要的是將軍!第四十五章 異想須得天開第一百三十五章 第一個援兵第七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章 向何處變?第三十七章 廖居素人才疏(二)第五十五章 早朝(二)第二十七章 給你們上一課第九十五章 神人處處有(一)第八十三章 偶然因素第五十九章 契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