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

李煜屏退了左右,讓王沉明到書房門口守着,自己與林楓在書房坐下。未等林楓開口,李煜滿臉堆笑,率先說道:“林先生,今日下午,父皇召集我們幾個在京的王爺一起商量如何進行強國變革,大家都對變革均無意見,紛紛表示將全力支持。閒談期間,父皇言語之中對林先生誇讚甚多,弄得我兩個皇叔拼命向我打聽你的情況,連我那五哥都十分難得地向我賠了幾個笑臉。”

這本來就是預料中的事情。林楓小小松了一口氣,起來躬身向李煜施禮道:“請殿下寬恕在下沒有事先告知之罪,林某也沒有想到昨天遞交了強國三疏,今早就被陛下召見,本來想着今天向鄭王細稟的。”

“無妨無妨。林先生殫精竭慮,皆爲我大唐,從嘉實不敢怪罪。”李煜臉上笑容不減,繼續說道,“林先生爲政、治軍、經商、著文皆有大才,從嘉深深欽佩!議事之後,父皇拉着我的手感嘆說:‘重光啊,朕想不到你隨隨便便的一次逃學,竟然給朕帶回一個國之棟樑大才,實乃朕之福兒。’”

李煜從自己懷中掏出了一個青翠透明的物件,其形如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正是一柄玉如意。

“臨別前,父皇叮囑從嘉爲林先生帶回一柄玉如意,作爲強國三疏之賞賜。請林先生收下。”李從嘉實是滿心歡喜,這林楓太給自己長面子了,林楓來了之後,父皇看自己時從來都是笑容滿面的。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如意起始用竹、骨、銅、玉製作,明清多用玉製,其中以清代的如意最多。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也有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我國古代有“搔杖”(也就是今天的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

“微臣銘謝陛下和鄭王。”林楓也有一些小小的激動,這柄玉如意就是自己得到皇族人士認可的最好證明啊。

“父皇還叮囑從嘉與林楓儘早拿出詳細的議事規則和辯論方案,不知林先生可否現在開始?”李煜笑着說道。

“敢不從命。”林楓將如意小心地放置一邊,走到書桌前。李煜則走到了硯盒跟前,親自爲林楓磨起墨來。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爲別人磨墨。

林楓坐在桌前奮筆疾書,一呢,是將《羅伯特議事規則》所有能在這個時代運用的規則全部按條目寫清楚;二呢,按照後世辯論賽的現場,提出了大唐辯論賽的賽場佈置建議和辯論流程;三呢,則是繼續爲那幫可能出餿點子的人下眼藥。林楓特意在最後提出了一條建議:考慮到強國三疏辯論賽宗旨是爲國爲公,但有些人則完全可能出於私心,對現場不按官職定位存在意見,希望李璟能現場制止此類偏離主題的干擾。

待林楓終於放下毛筆,李煜將最後一張紙搶過去瀏覽了一遍,衝着林楓壞笑一下:“林先生,這招用意太明顯了吧?”

林楓哈哈一笑,不管明招暗招,好用就行。

李煜將最後一張紙與林楓所寫的其他幾張紙小心疊好,放入懷中,衝着一直守在門口的王沉明一揮手,大咧咧地說道:“子悅,你也有好一段時間沒見林先生啦。走吧,我讓廚房準備了一桌好菜,咱們和林議郎好好喝上一杯。”

林楓這會兒其實更想的是回家,看看丫丫他們,但被李煜一把抓住,硬拖着走了。

李煜這邊兒是歡欣鼓舞,李弘冀那邊卻是暴跳如雷。這一次倒黴的是兩個精緻的花瓶。李弘冀一邊揮舞着雙手,用腳狠狠踢着地上的花瓶碎片,一邊恨恨地罵道:

“這個林楓,是哪裡冒出來的野種,頻頻在父皇面前得寵。現在,父皇看老六一直都是笑咪咪的,氣死我了。”

他的面前,分別站着坐着兩個中年人。站着的那位中年人面帶驚懼,恭恭敬敬地彎着腰,他是燕王府的管家李安定。而坐着的那名中年人,體形微胖,面色白皙,坐着並不安生,一直扭來扭去,此人正是李弘冀的舅舅——鍾饃。鍾謨,字仲益,李璟時爲翰林學士,《全唐詩》曾收其遺詩三首,現爲禮部侍郎,判尚書省。

李弘冀的名字也是有由來的。故唐之末,民間有讖曰: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元宗李璟欲其子應之,乃名之曰弘冀,初封東平公,復封燕王。

鍾饃輕佻地撇撇嘴說道:“冀兒莫要急躁。那林楓雖一時得奉聖寵,但他本爲北方流浪而來的一介草民,根淺底薄,能成何大事?倒是從嘉近來頗爲活躍,不得不多加提妨啊。”

“既然老五都可以從外面招募儒生幫忙,舅舅,我們是不是也私下尋找有大才之人入府幫忙?”李弘冀停止腳步,看向鍾饃。

“嗯,這個可以考慮。以前,我們考慮到陛下正春秋鼎盛,特意不事張揚,保持低調,現在看來很有必要改變一下策略啦。”鍾饃點點頭說道。

“這一點兒,我看可以學習從嘉,找不知名的儒生幫忙。畢竟現在已有職務的官員和略有名聲的文人都顯得目標太大,容易引起父皇的誤解。”李弘冀已經徹底平靜下來,認真分析道。

“好,冀兒考慮得很周全。我這就讓人去尋訪。”鍾饃點點頭,拈鬚微笑道。

“李管家,你繼續安排人盯着鄭王府的動靜,有什麼情況第一時間告知於我。另外,齊王那塊兒時刻不能放鬆。”李弘冀狠狠地瞪了李安定一眼,吩咐道。

“是,燕王殿下,小的遵命。”李安定一直沒有擡直腰,倒退了出去。

其實,李弘冀一直將齊王李景遂視爲最大的競爭對手。

兄終北及是五代十國時期皇帝更替的一個典型現象。此前,我國古代只有夏朝、商朝以及魯國、宋國等實行過這種繼承製度。到了五代十國時期,這種現象又開始大量出現,極有可能是爲當時的現實所逼出來的,不少國家的延續短則幾年,長則十餘年,就被手握重兵的將領給踢開,自己當皇帝了。想來,讓自己十分年幼的兒子繼位,不如讓自己的弟弟繼承保險來着。南方的楚和北方的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特別是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1年),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留下遺命:趙匡胤死後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再傳給弟弟趙光美,然後趙光美在傳給趙匡胤的兒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金匱也就是金櫃之意。

而在南唐,李璟即位之時,就在先皇靈柩之前立下誓言,兄終弟及,要將皇位傳給弟弟李景遂。李璟即位後,李景遂徙封燕王,改齊王,加諸道兵馬元帥。不過,李景遂知情知趣,死活不接受皇太弟的稱號,這件事就這樣子吊着啦,但最終於保大五年(947)被立爲太弟。但李景遂在公開場合再三聲明自己無意繼位。正是這一點兒,李弘冀繼位之心才被撩撥得一直按捺不住。

與此同時,皇帝再次召見林楓的消息又在第一時間傳入那兩個華美大宅,這兩個大宅的主人,一個是太保尚書令宋齊丘,一個則是尚書右僕射孫晟。

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二十四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第九十九章 福州大戰(一)第四十五章 超級市場(二)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七十二章 沒有任何條件第三十二章 十大罪狀(一)第十六章 希望(一)第十章 夜悲泣第一百零三章 禁軍比武(五)第三十四章 龍虎會(一)第九十七章 三原則第九十六章 神人處處有(二)第四十一章 我要辭官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五十九章 輕鬆的堡壘戰第七十四章 終極防線(二)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賢歸(二)第七十五章 內部切磋第四十五章 異想須得天開第十二章 潛龍出海第七十七章 爲自己活着第六十二章 八貫錢引發的熱潮第七十一章 陪他們玩玩第三十七章 冰火兩重天(二)第八十章 好人之壞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八十七章 第一次股東大會(一)第九十三章 有士來投第九十六章 喬遷之喜第二十七章 第一課(一)第六十九章 左旋戰術第三十九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三)第二十五章 南下!南下!第九十六章 單挑第四十四章 我要見你們老大第八章 求同存異第九十章 規則很簡單第七十七章 爲自己活着第一百一十四章 都是棋子(一)第八十九章 陣前鬥武第二十八章 急召進宮第三十四章 龍虎會(一)第三十三章 大麻煩還是來了!第八十四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四)第十七章 變革難第七十章 凌厲夜襲第四十一章 我要辭官第一百零一章 感情難題第七十八章 戰爭檄文第四十八章 無錫城下第四十二章 都是穿越的東西第十五章 咱要做漁翁!第四十八章 長城之誓第六十九章 血腥拷問第五十二章 聖旨到第二十九章 第一課(三)第六十三章 明流暗流(一)第二十五章 南下!南下!第三十二章 朽木不可雕也(一)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計劃第八十一章 想不想掙個勳爵?第八十四章 子時突襲第二十章 熱鬧,與他們無關第五十三章 關鍵是節奏第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一)第八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五)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九十四章 爲富之道第九十七章 三原則第三十二章 朽木不可雕也(一)第二十四章 你想讓這裡是什麼?第九十三章 噩夢之初(三)第八十一章 血色三月(二)第四章 投名狀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七十章 你們不要再攔我!第十五章 大招聘(一)第三十三章 行業大會(一)第六十七章 這裡也有城管?第一百三十六章 狼嘯鷹翔第一百二十六章 屍山血海(五)第六十八章 我家堂主有請!第六十五章 絕戶計第一百零二章 怕人的大漩渦第六十六章 特戰之要第六卷 爲政 第九章 大危機(二)第六卷 爲政 第五章 入微第六十七章 鬩牆恨(二)第一百零三章 我要的是上隱第三十五章 一個選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招賢面試(六)第六十一章 佳人嫣然浪子怒第八十八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八)第六卷 爲政 第九章 大危機(二)第三十章 分而化之第二十四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第一百零三章 桂州大戰(二)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七章 這就是傳說中的跨馬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