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人才

出了門,就要臨別上車時,韓熙載突然停下了腳步,一把抓住了林楓,低聲問道:“你小子,強國三疏算爲政,超級市場算爲商,作詞算爲文,算得上是全面開花啦。老實交待,你還有什麼樣的計劃,說來聽聽?”

林楓嘿嘿一笑:“什麼全面開花,頂多只能算是在這幾塊兒種下了幾顆種子而已,能不能成功還是兩碼事兒呢?!”

廢話,當然要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全面開花。宋齊丘、“五鬼”、“四凶”這幫小人能量大着呢;李弘冀更不用說,心胸狹隘,爲了老爸一句“你再不爭氣我就傳位給皇太弟”的氣話,就敢直接派人毒殺自己的老叔李景遂,一旦引起了這些人的真正注意,他林楓就是一隻一堪一擊的小臭蟲啊,分分鐘都能滅殺他!但是,韓熙載這人太聰明,不想太早讓他窺了去,以免露了風聲。

韓熙載瞪着他看了半天,嘆口氣道:“我從江北至江南,可謂閱人無數,但只有你,我實在看不透。罷了,不管了,就跟你拼上這一回。”

林楓作出一副無辜的樣子,攤開雙手,搖着頭,看着韓熙載。

“你這臭小子!”韓熙載罵了一句,揮揮手,扭頭登車走了。

林楓嘴裡哼着小曲坐上車開始往鄭王府趕,心情起初是這段時間以來難得地輕鬆。韓熙載在南唐爲官二十四年,威望高,人脈廣,信息靈,有了他的認真投入,對於強國三疏的順利通過無疑將增加一些籌碼。

一想到韓熙載這樣的人一生不得志,林楓心情立時轉壞,不自由主地長嘆一聲。

中國自古以來,缺乏的不是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機制和讓人才發揮的舞臺。千里馬常有,但因伯樂不常見,寂寂無名而老死馬廄者不知凡幾。其中,一個最壞的現象就是,不少漢族人才被逼得流落到了邊疆少數民族,立即成爲野蠻民族飛速成長的最大助力,轉過頭來就成爲了對付漢族最狠的那把刀。

在林楓的印象裡,此後不久的宋、西夏、遼、金之間就有許多起這樣的事件。張萬,原爲宋朝的一個落第書生,心灰意冷之下遠走西域,在興慶城被李元昊發現,委於準備建國計劃的重任,爲西夏走向漢化和189年的強盛開啓了始端。與他同行的吳爲,原爲宋朝的一個小縣令,因爲人正直得罪上司而丟官,借酒消愁之際正好遇見張萬,兩人憤而同赴興慶,同被李元昊重用。相比張萬,吳爲更狠,提出西夏要立千秋功業就要入主中原,佔漢人之地,用漢人之才,致使西夏與宋國的戰爭成爲兩國之間的主旋律。

就在這南唐,也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小人物,因在南唐不得志,憤而投奔北方,甚至成爲宋朝一舉滅南唐的最大功臣。這個人就是樊若水。

樊若水也是江南人,父親是池縣某小縣的縣令。樊若水在李煜當政期間到金陵考進士,但卻被涮了下來,他不服氣,就開始直接給李煜上疏,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議。但可想而知,那些建議怎麼也不會到達正滿門心思燒香拜佛的李煜手裡,就是到了,也是白搭,廖居素都以身死諫了,結果仍如石沉大海一般。樊若水一氣之下,就準備投奔北方的趙匡胤。爲了納上一個好的投名狀,他就開始琢磨起如何幫助宋朝軍隊渡過長江的難題。於是,他先到了離金陵只有八十多公里的軍事重地採石磯,假扮和尚,每天到江邊轉悠,到了晚上,他就把一團絲繩的一端系在南岸,然後駕着船,帶着繩子扯到北岸,用這個方法來測量江面的寬狹程度。情況摸清楚以後,他就跑到北方,向趙匡胤建議在採石磯造浮橋渡江。

說實在的,這樊若水的學問水平也的確不乍地。《宋史》爲他定性爲“學淺”,也就是學問淺薄,還附有一個小故事作爲證明。有一次,趙匡胤跟他聊天,詢問他名字的來由。樊若水回答說,前唐有一大臣叫倪若水,爲人剛直,我因崇拜他,方纔取此名。他話一出口,“人皆笑之”。原來唐朝那個大臣叫倪若冰!古代這個“冰”字就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點,看上去的確有些像水,由此可見,這樊若水的讀書至少不夠仔細認真。但趙匡胤會做人啊,不但沒有揭穿他,反而笑着對他說,看來你知道不少古人的事呀,那我給你改個名字,就叫知古吧。於是,樊若水就成了樊知古。

有皇帝的認可,樊若水最終還是被賜及第,並安排其專門負責蒐集南唐的軍事機密。根據他的建議,宋朝開始在湖南一帶的水域中,大量建造用來做浮橋用的船隻,並在今安徽懷寧的石牌口舉行了一次模擬演習。戰鬥一開始,幾百艘戰船順流而下,迅速抵達了採石磯,船與船之間用鐵鏈和繩索相系。只三天時間,一條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浮橋將寬闊的長江天塹變成了一條通途。宋朝大軍一過江,李煜的皇帝日子也就到了頭。

其實,林楓推出羅伯特議事規則,推動強國三疏,還有後面的一系列步驟,其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套發現人才、利用人才的機制,讓人適其用,人盡其用,成爲國家強盛發展的最有力支撐。

林楓一路想着,不知不覺間就再次回到了鄭王府。輕輕推開客房門,林楓發現胡成正坐在書桌邊沉思。

“胡大人。”林楓輕聲呼喚一聲。胡成有些茫然地擡起頭,發現了林楓,慌忙起身行禮說道:

“林大人,下官已經完成了超級市場錢財預算。如果加上外面的停車場地的平整費用,全部物料按現行價格折算,累計費用大約需一萬兩千五百四十貫。”胡成嘴裡溜熟地將數字報了上來。

嗯,林楓一盤算,再加上百分之十五的費用,基本上還在可控的範圍內,頓時心中大定。

塞了兩貫錢給胡成,林楓將千恩萬謝的胡成送到了鄭王府門口。此時,夕陽斜下,溫暖和煦的陽光照射過來,將王府明黃色的牆壁映得分別鮮豔,與牆角處幾片斑駁的陰影相映襯,構成了一副分外美麗的夕陽圖畫。

林楓戀戀不捨地將眼光從牆壁上收回,發現一臉壞笑的李煜、一臉微笑的王沉明與一臉凝重的劉澄三人正站在身後。

第七十五章 戰略目的第十章 夜悲泣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局惡化第六十六章 第三課(二)第六十九章 左旋戰術第六十章 疑神疑鬼第八十五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一)第十五章 楚國,再見!第六十四章 明流暗流(二)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十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三十四章 人質第六章 地獄開啓(二)第二十三章 到壽州去(一)第六十三章 不是流言的流言第十六章 鐵人三項第九十八章 依偎着取暖第六十章 權利論第六十四章 肉博戰第四十七章 鶴裘藜杖第七十三章 聯袂突襲第四十九章 就依此議!第四十三章 歷史舊帳第三十六章 廖居素人才疏(一)第八十一章 密議(一)第八章 論兵與賭約第四十六章 到底是誰黑誰啊?第七十七章 熱火朝天第二十章 大生意(二)第七十四章 打土豪 分田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招賢面試(七)第九十一章 春風化寒冰第八十一章 有錢大家賺第一百二十三章 屍山血海(二)第四十七章 雪中行第三十章 請君穩坐中軍帳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六十一章 驅民攻城第一百零九章 都是有心思的人第五十五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二)第七章 戰爭是個系統活兒第六十四章 恨難遏第六十九章 大秘密第四十章 逆天的武器第六十八章 怒髮衝冠第六十四章 兄弟齊心第四十七章 武器大升級第五十四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一)第十九章 驚豔第七十四章 野外勘測作業(一)第四十二章 暢想未來第九十一章 掄才大典(一)第五十九章 學會尊重即可第五十一章 此曲爲誰所作?第二十一章 禁軍大選拔(二)第十五章 先整了再說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三十八章 廖居素人才疏(三)第一百零五章 一擊即潰第二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一百零三章 老虎與牛犢(五)第十一章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第四十四章 動力!動力!第六章 大動員(二)第四十一章 我要辭官第二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二十三章 到壽州去(一)第三十章 心無旁騖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七十三章 製圖六體第十三章 這個彎拐得有點大第七十五章 野外勘測作業(二)第五十二章 污了那些詞作!第七章 夷漢盟約式爭吵第九十八章 老而不死第八十六章 菜市場論第十四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七章 三璧與三策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股東大會(三)第二十八章 急召進宮第八十章 互相敲詐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八十八章 富人的精神第四十一章 要敢於拔刀第一百零四章 禁軍比武(六)第五十五章 大唐科學院構想(二)第四十三章 歷史舊帳第九十三章 有士來投第九十章 我有一個建議第九十八章 老而不死第十五章 咱要做漁翁!第一百一十四章 都是棋子(一)第二十四章 十大天想(三)第八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三)第七十三章 揚長而去第二十四章 十大天想(三)第六十三章 人心散了第七十一章 割袍斷義第二十五章 我有一個希望第七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