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夷漢盟約式爭吵

夷漢盟約事後,在一次與屬下閒聊的過程中,林楓曾苦笑着說:“三天夷漢結盟其實就是一場大爭吵!類似於把血盟之誓前十五天的全城大討論濃縮爲三天,又獨獨放到了一個靜江節度使府內!”

當時,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逗笑了,林大人的這個比喻太形象了!那三天,整個靜江節度使府就是一個嘈雜的大菜市場啊!

事後,“夷漢盟約式爭吵”逐漸成爲了爭吵辯論最高級別的象徵,慢慢地成爲了一個很流行的俗語。

十二月一日一大早起,桂管地區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等十餘個不同民族,以及各個民族不同山頭的頭人、酋長都蜂涌到了節度使府前。

兩張長條桌擋住了節度使府門,林楓與楚國馬步軍指揮使王逵、武昌軍副將馬繼偉站在了桌後面。

他們面前,一名全副武裝的大唐士兵向着這些客人大聲說出了第一個無比現實的問題,頓時讓所有人都炸了起來。“節度使府議事堂空間有限,每個民族只能選取代表入內!”

爲了能進府作代表,各族人圍繞代表選取的方式和標準,不僅跟節度使府的人吵,跟自己人也吵個不停。

人數較多的瑤族一名頭人嚷嚷着要根據人口多少按比例選代表,很快被其他民族的人痛罵得閉了嘴:在桂管地區,雖然漢人總數上不佔優勢,但若單個拎出來比,卻比任何一個少數民族人數都多!這樣選下來,還會是漢人會佔到便宜。

又有人提議,按各族佔有領地多少選取代表人數,立刻被其他人譏諷得沒有了聲息:領地怎麼統計?由誰來統計領地?誰能保證統計的公正性?再說了,等找好大家都認可的人統計出來,那得到猴年馬月啊?林大人就給了三天時間!

就這樣,誰也不說服不了誰,爭吵聲浪一陣高過一陣。過了一會兒,林楓派一名士兵站到節度使門前的拴馬石上,將一張白紙高舉過頭,來回轉了一圈以示公示,然後貼到了府門前的牆上。

所有人暫停了爭吵,紛紛派人擠到那張紙前。

紙上內容很簡單,就是林楓的一個提議:包括漢族在內,每個民族選派五名代表入內。

這是一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策,但因爲抑制了人數最多的漢族和人數次多的壯、瑤、苗等三個民族,自然得到了其他弱勢民族人的同意。

洶涌的人羣只安靜了一瞬間,很快又開始大聲爭吵起來,哪一個民族來的頭人酋長也有幾十個,每個人又帶了不少手下,誰才能代表自己的民族呢?

爭吵繼續升級。有人吵不過時,就開始“以武服人”了,首先是仫佬族兩個有宿仇的頭人率先動手毆打起來,回族、京族也緊跟着有人動手,打鬥迅速在府門前蔓延開來。打得火起,不少人一呦喝,直接拿出了武器,打鬥迅速進入了高潮。

看到這個場景,一直靜靜站在林楓後面的王逵禁不住問道:“林大人,這樣子爭吵,甚至打架,着實有辱斯文,影響有些不好。”

林楓輕輕一笑,語有深意地回道:“有時候,打到明面上,比打到暗地裡要好太多了!”說完,林楓一揮手,全副武裝的士兵從府中衝了出來,將參與打架的人都挾持到了一邊。

剛纔舉白紙的那名士兵又站了出來,又晃了晃手中的白紙,轉身貼到了牆上。

這一次內容也很簡單:各族必須在一刻鐘內定好五名代表,超過時間者直接取消該民族的代表資格;那個民族有一人打架,減少一名代表,依此類推,超過五人打架,直接扣掉該族的資格。一個小型的更漏也被擺到了門前條桌上。

這下子,民族內部的“武鬥”迅速轉爲了“文鬥”,大家加快語速,手舞足蹈,唾沫飛濺,紛紛擺實力,論資格,談感情,套交情,紛紛欲證明自己纔是最適合本民族的人選。

人數最少的水族、彝族最先選好了五名代表,他們大搖大擺地擠到了門口,扭回頭來得意地看着其他各族。

看到這個情景,聽着“得得”的更漏聲,其他各族人更心急了,語速也更加快,爭論也更加激烈了。

形勢逼人強,幾個基本原則很快被大家有意無意地共同確定了下來:先按論州屬地論,範圍超過五個州的,一個州最多隻能出一個代表,相鄰的州合併論計;同一個州內的則按實力選,實力相等者就現場抽籤……

剛纔打架的兩個仫佬族頭人其中一個抽中了入選籤,得意地向自己的世仇揚了揚,那名頭人冷哼一聲,起身就走,不過,被他身後的從人拉住了,低聲耳語了幾聲,那名頭人方纔臉色不豫地停下了腳步,留在了門外。

回族、京族參加打架者也有意無意地被其他頭人陰了一下,他們也都迫參加了抽籤,自然是有的眉飛鳳舞,有的是垂頭喪氣,有兩名落選的酋長將手中的籤一扔,領着隨從徑直走了。

一刻鐘時間很快到了,所有十二個民族六十名代表全部推選完畢,興奮地站到了門口。林楓立即吩咐士兵們搬開了府門前的條桌,伸手將這些“民族代表”迎至議事堂。

一進議事堂,這些代表立刻被眼前的佈置給弄暈了:一張張長條几案被圍成了兩個不太規則的大圓形,內圈是一個整圓,外圈則被隔成四段圓弧,以方便內圈人的出入。每一個座椅前面的桌面上都擺放着一張白紙折成的名籤,上面寫着“某某族”的字樣。名籤旁邊是一個茶杯,一個碟子,上面擺放了各族的特色水果和殼類小吃。

林楓帶着馬繼偉、王逵兩人在正北方的漢族代表位置坐下,其他各族人也簡單回來禮讓了兩下,分別落到內外圈的相應位置上。

林楓舉起了手,示意大家靜一靜,張口說道:“感謝各位尊敬客人的光臨,招待簡鄙,還請諒解。說句實話,剛纔大家在使相府門前的熱情表現讓林某大吃一驚!”

好多代表不由地尷尬地笑了笑,不過,林楓下面的話卻讓他們馬上釋懷了。

“如果我是你們的話,可能打得比你還兇!爲什麼?因爲這個代表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還必將是一個留名史冊的榮耀。但最關鍵的是,這個代表關係到我們各族的權利、利益以及今後的大好前途。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自己民族的切身利益都不去爭,這樣的人,你們敢相信嗎?”林楓大聲問道。

“不相信!”“林大人說得好啊!”立刻有幾個頭人大咧咧地說道,臉上不由地掛上了笑容,這個林大人說話不像其他漢人官員那樣繞彎彎,拽文采,痛快!直爽!

林楓站起身來,向各位頭人作了一個羅圈揖,然後拿起了面前的什錦式碟子,方纔開口說道:“今天,桂管地區各族的尊貴代表齊聚一堂,可謂羣英薈萃。林某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正像大家眼前的這個什錦碟子,色彩斑斕,特色各異,但是每一個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我們桂管地區的特色之處,也正是桂管地區的優勢所在!

今天,林楓請大家來到這裡,就是想讓大家在平等公正的基礎上暢所欲言,爲桂管地區今後的繁榮發展商訂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章程、規則。簡單一點說,就是要求同存異,合作共贏!”

第十七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一百零三章 村子的未來第九十二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二)第九十八章 皇家家宴(二)第四十七章 武器大升級第五十五章 剪徑大盜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第四十八章 不快樂的慶功宴(四)第二十章 大生意(二)第八十四章 南方困境(五)第六十七章 國之良將第一百零三章 禁軍比武(五)第八十七章 前赴後繼第九十六章 喬遷之喜第十八章 事懸一線第十一章 真理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舊恩怨第十二章 兩大原則第六十五章 心理戰第二十九章 妖僧復至第二十章 一個衝鋒就搞定?第六十章 局勢突變第八十八章 蓮開並蒂第三十六章 冰火兩重天(一)第六十六章 穿越敵境第七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二)第九十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二十)第一章 舉賢不避仇第七章 戰爭是個系統活兒第十六章 讓我們先做刺客第八十章 好人之壞第十九章 直殺辰州第一百章 轉輪打火槍第八十五章 內外呼應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二十五章 南下!南下!第五十二章 污了那些詞作!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局惡化第二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八十四章 坊間之論第六十三章 不是流言的流言第九十八章 老而不死第八十八章 城欲摧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二十九章 第一課(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都是棋子(一)第七十三章 製圖六體第六十五章 從簡單到複雜的作業(二)第五十五章 早朝(二)第六十二章 帑藏之爭第七十一章 鄉兵之歌第二十二章 你的方式錯了!第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章 青蛙們的參觀第二章 你能給我什麼?第五十八章 謝謝兄弟們!第六十四章 肉博戰第七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八十三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三)第六十五章 絕戶計第三十五章 龍虎會(二)第二十二章 火神澱的大戲第十八章 變革難嗎?第三十九章 這都是因爲他!第一百一十二章 招賢面試(二)第九十一章 心應如海第二十章 七字院訓第六十六章 特戰之要第四十六章 再放你一馬第十八章 集訓第九十七章 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第一百一十章 發衝冠(一)第四十八章 內聖外王(二)第九章 天下第一所技校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第九十八章 皇家家宴(二)第七十五章 手令拿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招賢面試(一)第一百零四章 新一輪熱潮第二十一章 請借牛角號一用第五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六章 拉郎配第七十四章 烈火焚城第四十八章 湘女多情第二十八章 急召進宮第十章 歡樂日(二)第四章 一詞換一人第七十八章 佳人如水情似網第八十七章 開業盛典第九十九章 福州大戰(一)第七十二章 只誅首惡第一百零一章 感情難題第十一章 裂縫第二十九章 第一課(三)第四十四章 當大將軍並不難!第四十一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五)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三十章 請君穩坐中軍帳第十八章 集訓第九十九章 禁軍比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