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契丹要害

天章閣裡,杜中宵與曾公亮、王洙、胡宿、範鎮等人閒坐,說着最近西北的戰事。

曾公亮道:“前兩日狄太尉奏報,已經命炮兵上前,與黨項城頭的炮兵對戰。想來數日之內,就可以破掉党項城牆的防禦,嘗試蟻附攻城了。如果順利,正月裡說不定就可以拿下靈州城。”

範鎮道:“如此是朝廷之福。三十萬大軍,聚集在靈州城下,需要的物資可不是小數目。鎮戎軍以北,包括環州、慶州的民夫,都被徵調一空,去運糧草。正月裡攻不下靈州,就要影響春天播種。”

曾公亮點頭:“是啊,靈州一戰,是党項最後的指望。他們的打算,想來是讓狄太尉圍靈州而攻不下,後勤無法支應,最後撤軍。若是如此,以後再攻靈州,也會遇到一樣的難題。”

杜中宵道:“兩軍相逢,勇者勝。本朝的炮多過党項,打得比他們準,比他快,抵近與黨項炮戰是正確的。槍炮軍中用的時間不久,到底該怎麼用,還是想得太少。”

王洙道:“如此說來,城頭用炮豈不是沒了用處?如果來攻的敵人,炮更多,城頭的炮打得遠又如何?只要他們拼着上前,反正雙方都能互相打到,打得遠並沒有用處。”

杜中宵道:“內翰,話不是這樣說。城頭的炮,首先做到的是敵人打不到,或者雖然打得到,卻打不壞。如果沒有防護,炮是放在城頭,還是在城下,有什麼區別?”

曾公亮奇道:“如何防護?炮在城頭,炮彈落下來,不是隻能捱打?”

杜中宵道:“炮爲何以放在城頭?爲什麼不能放在城牆的中間?爲什麼不在有炮的地方,建個堡壘守起來?作爲軍中重器,炮怎麼能直接放在城頭呢?”

曾公亮一時愣住,看着杜中宵,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什麼。

是啊,炮爲什麼就直接放在城牆上?爲什麼都已經裝了炮了,不在外面建個防護的蓋子,讓城外的炮傷不了?守城的炮不方便移動,如果再沒有防護措施,那還有什麼用處?

看着衆人,杜中宵暗歎了口氣。很多東西,不經過大量使用,沒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人們實在很難想到怎麼防守,怎麼破解。這些做法其實不難,難的是沒有經驗。

胡宿道:“軍中換槍炮,不過幾年時間,到底該怎麼用,將帥沒有經驗,難免會這種事情。等到以後用得久了,自然諸事明白。前線趙滋本是河曲路將領,對怎麼用炮就明白許多,想出把炮推向前,與敵對轟的策略,一下解決了守城敵軍有炮的難題。”

王洙搖了搖頭:“也不能這樣說。軍政是國之大事,一個地方想不到,可能就是滅國之禍。便如此次党項,靈州只是把炮放在城牆上,便就給了狄太尉可乘之機。而如果他們在城牆上修炮位,把炮防護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縱然有了好兵器,能不能用好,便是良將與庸將的區別。”

聽了這話,衆人一時不作聲。好似自從軍中用槍炮,用得最好的就是杜中宵了。自從帶營田廂軍北上救唐龍鎮,便就無往不勝。最後取西域,幾乎就是大軍行軍,沒有什麼大戰。這固然是軍中有槍炮,戰力不是其他軍隊可比,但又何嘗不是杜中宵指揮的功勞呢?

此次進攻党項,韓琦帶着趙滋一軍,縱橫數千裡,所向無敵,一路打興慶府城下。而狄青帶三十萬大軍,卻行動遲緩。到了進攻靈州,還是要靠趙滋提出抵近對轟,纔給了狄青快速取勝的思路。

杜中宵回京爲御史中丞,是爲了奪其兵權。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同樣是大勝,狄青就可以回朝任樞密使,而杜中宵卻只能不再統兵。對朝廷來說,值不值得?

正在這時,趙禎從外面進來,衆臣起身行禮。

禮畢,各人落座,趙禎道:“適才前線來了捷報,韓太尉在靜州大破党項軍兵馬。”

衆臣急忙一起道賀。

趙禎道:“狄青在靈州,命炮兵上前,與城上黨項炮兵對轟,一下改變了局勢。這個消息傳到了興慶府,党項異常着急,不得不派大軍到靈州救援。韓琦和劉幾指揮大軍,一舉將援軍擊敗,斬殺無數。現在看來,今年冬天就可以攻破靈州,党項滅亡在即!”

說完,擺了擺手道:“前線戰事,雖然關係朝廷大政,終究大局已定,不必說它。今夜來,還是請杜中丞給諸位講兵事。党項雖敗,還有契丹。自耶律重元退回大同府,耶律洪基步步緊逼,看來重元時日無多。朝中大臣知曉兵事,對於將來有許多好處。”

衆臣一起稱是。顯然党項戰事的勝利,給了趙禎很大的信心,有了一統天下的氣魄。

杜中宵起身,拱手道:“對於大臣來講,不必知道戰爭的細節,只要知其大略,臣稱其爲戰略。要對戰略做決策,首先要判斷戰略形勢。便以党項戰爭爲利。未取河曲路前,要攻党項只有三路。一是從鄜延路攻橫山,二是從環慶路出發,去攻靈州。三是從鎮戎軍出發,還是攻靈州。鄜延路和環慶路,都是山路崎嶇,實際不利於大軍行進,只能作爲輔攻。鎮戎軍雖然穀道平坦,但天都山與橫山一樣,都是党項重地,前進並不容易。這個進候做決策,若是要進攻党項,就應該以鎮戎軍爲主,先謀求攻佔天都山。”

趙禎點頭:“此話不錯。以前大臣議對党項作戰,多以鄜延路和環慶路爲主,還是太過輕敵了。只有先取天都山,平靜道路,纔可自鎮戎軍取靈州。”

杜中宵點頭,道:“有了河曲路,當然又自不同。對党項作戰,要看我軍實力,党項實力。若是要一步一步蠶食党項的土地,便當以河曲路和鄜延路爲主力,先奪其橫山之地。有了西域,那就應當奪其河西之地。如果滅國之戰,那就要出大軍,從鎮戎軍直攻靈州。此次進攻党項之戰,以狄太尉帥大軍攻靈州爲主,其實就是對党項的滅國之戰。韓太尉取河西,只是分黨項兵勢而已。”

說到這裡,杜中宵便就住了口,讓趙禎和幾位大臣思索。

其實從最初的戰略構想看,狄青一路還是不太合格。直等到韓琦取了涼州,才大軍出天都山。狄青攻靈州,韓琦已經取了靜州,逼到了興慶府城下。本來應該是狄青攻下靈州,韓琦大軍趕到,兩路合攻興慶府纔對。現在事實,是狄青一路拖累了全軍的進攻速度。

說到這裡,杜中宵不再說党項,而是轉到了契丹方向。

“契丹前幾年兩帝並立,爭戰數年。直到去年,耶律洪基才顯出必勝之勢,步步進逼。耶律重元則一步一步後退,直到退回大同府。現在這個時候,是本朝插手契丹的大好時機。因爲幽燕一帶,實際互爲表裡。幽州依燕山,控扼大片平原,自是重地。但大同府有數條道路通向其周圍,可以協助防守。兩國軍力旗鼓相當,誰佔住大同府,誰就有優勢。所以幽燕之戰,要害在大同府。”

第150章 破城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2章 難題第81章 故人來第19章 應募者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69章 南線出兵第231章 細作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189章 被圍第71章 戲中人第81章 親征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章 夜襲第30章 換酒而已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03章 不湊巧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24章 密商第188章 妙計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11章 鐵甲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66章 反殺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64章 形勢逆轉第225章 新與舊第16章 生意興隆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30章 以差監吏第181章 焉耆第63章 葉縣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81章 親征第31章 競爭第174章 打探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14章 準備進攻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9章 夜戰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6章 御史之論第191章 合圍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33章 臣願出征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83章 收網第88章 左右爲難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03章 爭議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57章 用人不疑第66章 反殺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66章 力求全殲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66章 三州賣酒第103章 杖斃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83章 收網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7章 一拍即合第6章 偶遇第100章 入城難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58章 百年計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54章 贊助者第15章 攻城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219章 打獵第106章 自來火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42章 吃個痛快第3章 比不得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39章 順化渡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38章 進山第41章 爲考而學第51章 各有封賞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98章 無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