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何去何從

羣山中的一處小山谷,昌移元智坐在火堆旁,手裡握着一個酒囊,不時喝一口。周圍坐着幾個小頭目,都眼巴巴地看着火堆上的一隻羊。

曹羣道:“太尉,我們破了清遠軍,聽說惹惱了宋軍,要派大軍前來進剿。宋軍數十萬人,可不是我們所能抵擋,當有好的去處纔好。”

昌移元智喝了一口酒,沉聲道:“你們覺得,我們逃向哪裡爲好?”

曹羣看了看身邊的都囉昂吉,道:“小的認爲,現在宋朝大軍綿延數十里,向北、向西都沒有平安之處。惟有向東北,去鹽州,還沒有宋軍蹤跡。”

昌移元智冷聲道:“那你們以爲,靈州能守住嗎?”

曹羣搖頭:“宋軍發兵數月,攻無不取,戰無不克,只有我們才得了兩場勝利。照此下去,靈州城豈能保住?宋軍槍炮之犀利,兩軍列陣,党項怎麼抵擋?”

昌移元智道:“既然如此,去鹽州有什麼用?靈州不保,宋軍還會留着鹽州?更不要說還要穿過百里瀚海,更加不是易事。我們去鹽州,再無退路,是死地!”

都囉昂吉聽了,忙道:“依太尉說,我們應該去哪裡?現在宋軍四合,党項時日無多,回鹽州卻非好路。只是其他的地方,連路都沒有,着實惹人煩惱。”

昌移元智看了看衆人,道:“我們已經惹惱了宋軍,想活下去,就要去宋軍管不到的地方。無非一是向西,一是向北。向北要穿過整個河曲路,翻過黑山,太遠了些。再一個,就是翻過天都山,去往河湟一帶。那裡山高谷深,蕃部衆多,不難尋個落腳之地。”

聽了這話,曹羣不由吃了一驚:“太尉,葫蘆川中是宋軍後路,不知多少軍兵。要過那裡,只怕是難得很。我們這些人,深山依靠地理跟宋軍還能作戰,一旦遇上宋軍大隊,哪裡還是對手!”

其餘幾人一起都贊成曹羣。雖然打了兩場勝仗,這些人還知道自己斤兩。

昌移元智道:“我們三百餘人,破了青崗峽和清遠軍,得了些物資,能堅持多少日子?山中雖有蕃戶,小股的沒多少糧食,大股的不是我們能對付的,不能一直在山裡面待下去。宋軍大隊必然北出,葫蘆川是他們運送糧草的地方。縱然有防護,必然也不嚴,應該能過去。”

都囉昂吉道:“若是過不去呢?都尉,我們有今日可是不容易,冒不得險。”

昌移元智看火上的羊熟了,撕了一條羊腿下來,對其餘人道:“天氣太過寒冷,我們邊吃邊說。”

吃着羊腿,昌移元智道:“各位,要是往北去,我們無法穿越河曲路,更加不要說駐軍也不會讓我們走。而留在大山裡,宋軍滅了党項之後,哪裡會有我們活路?惟一生路,就是硬着頭皮,向西穿越天都山,到河湟去。現在的河湟,諸多小的蕃部,最容易立足。這一路上,我們搶些村寨,得些浮財,大家各自分了,到那裡快快活活過一生。如果不敢穿天都山,只怕是沒有活路。”

曹羣道:“向東北到鹽州,我們是勝過宋軍的人,必然會受他們歡迎。”

昌移元智搖了搖頭:“然後呢?派我們去守城寨,與宋軍廝殺,如何是個了局?既然我們已經到了今日,自然就要打個長久的歸宿。罷了,願意跟我去河湟的,自然跟着我。不願意的,你們自己去尋出路吧。想來我們打破了清遠軍,宋軍必然惱怒,該派大軍來了,此地不宜久待。”

衆人聽了,一時不由怔住,沒想到昌移元智說出這番話來。

自青崗峽起事,附近各種人物,便就依附在昌移元智周圍,甚至包括宋軍戰俘。昌移元智自己青崗峽的兵並不多,不足百人,現在的主力是其餘的人。

昌移元智心思縝密,又不貪財,每次得了俘獲,總是與衆人分享。因爲這點,這些人都信服他。本來以爲,這支隊伍會留在山中,或者到党項去,卻不想昌移元智是這種想法。

曹羣等人聚在一邊,低聲商議接下來的去處。是跟着昌移元智走,還是別作一路,爭議未決。

昌移元智一邊咬着羊腿,一邊飲酒,冷眼看着衆人。被宋軍攻破過軍寨,也打敗過宋軍,昌移元智對現在的形勢很清楚。這一帶山勢連綿,按說不利於宋軍大隊前來,可以待一段時間。問題是伏擊清遠軍宋軍後,實在沒有忍住,帶人攻破了空虛的清遠軍。裡面物資的豐富讓昌移元智大吃了一驚,也讓他認識到,宋軍的後勤遠不是以前自己想的。

看着衆人,昌移元智不由搖了搖頭。現在不走,更待何時?宋軍一直順利,突然間受了這麼大的挫折,怎麼會放過自己?從清遠軍看宋軍的物資,哪裡像前線的軍隊,党項最精銳的軍隊也比不上。一葉可以知秋,這次宋軍進攻党項,結果其實已經定了。

在青崗峽,老婆已經死了,家已經沒了,又何必爲將亡的党項賣命?昌移元智想得清楚,現在惟一的活路,就是到河湟,開始新的生活,其他對自己都是死路。

商量了好大一會,曹羣纔過來道:“太尉,弟兄們聽說要過天都山,俱都覺得太過艱難,一時間委決不下。不如再等上幾日,搶些物資,再做決定如何?”

昌移元智點頭:“可以,左右不差幾天。等到宋軍去攻靈州,纔是最好的時候。”

曹羣道:“我們只有幾百人,哪怕是運糧的宋軍,若不是藉助地利,也不是他們對手。要翻過天都山去,必須摸清宋軍路線,避過他們大隊。”

昌移元智道:“我自會派人去,查清路途,怎能一頭撞在宋軍大隊上?”

都囉昂吉道:“太尉,就是去了河湟,也怕那裡的蕃部與我們爲敵。不做好萬全準備,輕易怎麼敢動身?聽說河湟以佛子唃廝囉爲尊,對宋稱臣,也容不下我們。”

昌移元智道:“唃廝囉能管多少地方?那裡都是大大小小蕃部,與宋人互不相犯。我們數百人到了那裡,尋常蕃部不是對手,還怕沒有立腳的地方嗎?身上帶些錢財,安心過日子就是。”

都囉昂吉不語,對昌移元智的話,將信將疑。河湟確實不是唃廝囉一手遮天,但自己作爲外人,只怕也沒有那麼容易立腳。到了那裡再被驅逐的話,真就沒有退路了。

見衆人對自己的決定心存疑慮,昌移元智也不多說,只是喝酒吃肉。他們不走,自己便就帶着親信去,也少許多麻煩。

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3章 同年重逢第52章 除夕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42章 商路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46章 初戰告捷第61章 心驚肉跳第82章 不甘心第106章 慶功第29章 夜戰第20章 結冰了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2章 已陷死地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4章 仗勢欺人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3章 官制第70章 試探第263章 初勝第96章 好土第44章 奇兵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21章 家事第92章 舊人去向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89章 同去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12章 撞鐵板第23章 全力應戰第213章 演練第21章 一起抓走第71章 試槍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141章 傳言第142章 巧遇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20章 農民舉人第52章 分岐第74章 鍊鋼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185章 張網第49章 因地制宜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36章 集議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73章 生財之道第45章 乾寧軍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92章 育種爲主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83章 專業化第87章 進城第7章 投敵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4章 去葉縣第46章 初戰告捷第20章 官哪第135章 事發第40章 壟斷經營第44章 新與舊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122章 稀奇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97章 重任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27章 南下第98章 必死之局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26章 細作第95章 賭東道第91章 菜地第61章 水車第213章 演練第22章 分別對待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10章 三岔口第33章 泄秘第54章 同病相憐第240章 錢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