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兩軍會師

轉過身,看着身後的山巒,韓琦道:“這就是胭脂山,再過去,就是涼州地界了。以前,在書上多次看見這個名字,心嚮往之。今日得見,實是幸事!”

趙滋道:“前方偵騎來報,涼州守將已經棄城而逃,我派了一隊騎兵,過去接收涼州城。佔了涼州之後,可以派小隊人馬東行,看看能不能與狄太尉聯繫。按照時間,狄太尉兵馬該到黃河了。”

韓琦搖了搖頭:“依得到的朝報看,狄太尉行軍不太順利,進展緩慢。現在大軍能出天都山,已是萬幸。此去涼州三百里,路上已無大股敵軍,我們可以倍道而行,儘快到那裡吧。”

趙滋道:“自破甘州,其實賀蘭山以西,已經沒有了党項大軍。前幾天得到的消息,蘭州附近的卓囉和南監軍司,守軍也已經棄城而逃,實際放棄那裡。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派遣騎兵,打通到鎮戎軍道路。”

韓琦點頭:“卓囉和南一逃,党項實際放棄了河西和河湟,縮回興靈兩州。我們在河西,狄太尉大軍在河東,到時兩路夾西,直取興靈兩州!”

說完,擡起頭來,看着周圍的起伏的山巒,不無感慨地道:“朝廷初定党項方略,最初是讓我帥河曲路兵馬,自北邊攻山河關,與南邊鎮戎軍的狄太尉南北並進。見了杜中丞,他提議由星星峽出兵,一路東來。路雖然遠,卻正是党項薄弱之地。這一路東來,党項守得最堅決的甘州,也不過一日時間,就攻下來了,其餘地方不值一提。杜中宵拓河曲路,恢復西域,征戰無數,對於這些勢力,實在知之極深。一切都如當初他所預料,並無大戰,簡直就如行軍一般。”

趙滋道:“自隨州向北救唐龍鎮,征戰數萬裡,最要緊的一仗就是順化渡一戰。本朝以三萬人迎戰六萬人,全殲其軍,自此再無大戰。杜經略取西域,其實就是如此,只是行軍而已。所謂大戰,黑汗軍隊根本無法還手,便被全殲。我們現在用槍用炮,周邊幾國,哪個是對手!”

韓琦笑着搖了搖頭道:“將軍,不一樣的。你自隨州便就跟在杜中丞身邊,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如此。就是全軍整訓的時候,你這一軍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小。你以爲,其他的軍隊也是這樣?若是如此,朝廷早就滅党項,去取幽雲了。狄太尉那裡,三十萬大軍,實際上是最難的。”

趙滋哪裡肯信。自己最早調到杜中宵手下,從營田廂軍招人,一步一步練起來。當時全軍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都能練成如此強軍,怎麼禁軍反而不能了。

韓琦不再多說,打馬前行,直向涼州而去。甘州之戰,宋軍步兵第一次進攻就登上城牆,在城牆上射擊下邊的党項人。後邊就不必說了,党項軍隊很快崩潰,逃出東門。宋軍騎兵尾隨追擊,不足百里就全部殲滅。消息傳了出去,附近州縣的党項軍隊盡皆出逃,一直到賀蘭山都沒了對手。

趙滋這支軍隊,因爲全軍整訓時,調出去的人就不多。留下了骨幹,補進來了士卒,實際是現在宋朝最強的一軍。韓琦帶着他們,一路東來,党項人根本就不能阻擋。由於建制完整,指揮體系齊全,韓琦不需要在具體指揮上費心力。此次進攻河西數郡,實在輕鬆得緊。

三日之後到了涼州,收拾罷了,韓琦剛到官廳,已在那進而的趙滋道:“太尉,偵騎來報,劉太尉已經攻下應理!涼州到應理的路途,已經通了!”

韓琦聽了大喜:“如此,那劉太尉已經攻破西壽監軍司,出了天都山?”

趙滋道:“是的。劉太尉與狄太尉分兵,帶兵五萬攻西壽監軍司,一戰而勝。大軍翻過惟精山,兵臨郭家渡,兵不血刃而下應理。據說有朝旨,劉太尉五萬兵馬,歸於太尉之下,不再隸狄太尉了。”

韓琦聽了,沉默一會,道:“那狄太尉那裡呢?有沒有破韋州?”

趙滋道:“據偵騎的消息,狄太尉已圍韋州三日,聽說不久就要破城了。不過,這都是數日之前的消息,現在如何,卻不知道。想來狄太尉已經破韋州,該攻鳴沙了。”

韓琦點了點頭:“狄太尉兵多將廣,手中火炮不缺,是該攻下韋州了。攻下韋州,可以與葫蘆川大軍會攻鳴沙,之後到靈州就一片坦途。三十萬大軍,党項用什麼來迎戰!”

趙滋笑道:“党項氣數已盡,已經回天乏術了。我們三萬人,從星星峽數千裡,哪個能擋!劉太尉取了應理,以後的補給,可以依託鎮戎軍,不必千里轉運。”

韓琦道:“此來太過順利,讓你小瞧党項人了。確實,依現在兩軍戰力,党項無法抵敵。所以他們儘量向興靈兩州收縮兵力,拉長我們的戰線。鎮戎軍通了鐵路,實際党項再守天都山,沒多大意義,所以都是一觸即潰,兵力都縮了回去。依我估計,他們即有可能在靈州死守。”

趙滋道:“我軍有炮,党項用什麼死守靈州?攻甘州的時候就看出來了,炮火轟城,敵人在城牆上立足不住,一戰可下!到了靈州,這麼多軍隊圍住那裡,又有什麼辦法!”

韓琦道:“不要忘了,這幾年党項一直在造炮。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見過党項人的炮什麼樣子,想來是都安在靈州和山河關。城上以高打低,可比我們的炮打得遠,有火炮又如何?”

趙滋道:“都說這幾年党項鑄炮,民間的鐵鍋都砸了。可是我們打了兩千裡,也沒有見到一門炮的影子。實在不得不懷疑,党項人的炮到底鑄出來沒有。”

韓琦嘆口氣:“這豈能有假。這幾年從党項來的情報不知多少,都說此事。連民間的鐵鍋都砸了來鑄炮,可見党項人的決心。不過他們鑄的想來不多,只能裝在關鍵的幾座大城。”

其實不只是因爲炮少,還因爲火藥少,党項只能夠在最重要的幾座城池裝炮,其他地方,實在沒有辦法。河西數郡一是距離遙遠,再一個不那麼重要,党項只能放棄。韓琦和趙滋佔的幾州,民間也少党項人,多是漢人和回鶻等。宋軍一來,民間先反,党項也沒有辦法在那裡強守。

過了涼州就不一樣了,進入了党項的核心區,而且是党項朝廷直接管理的地區。城池更堅固,防守更堅決,守禦設施也大大加強了。接下來,纔是真正對戰的時候。

瞭解了附近的局勢,韓琦回來踱了幾步,道:“當務之爭,是要確保到應理道路的安全。卓囉和南監軍司撤了,附近的党項城堡,想來都已經沒有軍兵駐守,可以派兵去佔住。在涼州待幾天,等到後邊的炮兵和物資到來,再一起去應理。對了,要麼我去,要麼劉太尉來,我要與他儘快見面。”

趙滋道:“太尉千金之軀,自該是劉太尉來涼州。無妨,我派些騎兵,把道路清理乾淨。應理到這裡四百餘里,劉太尉多帶些軍兵,哪個能奈何得了他!”

韓琦點了點頭:“如此最好。接下來如何作戰,我們細細商量一番。”

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17章 大主顧第82章 鍊鋼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54章 逃散之人第128章 夜談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43章 包車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13章 新與舊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69章 格外可惡第79章 剪羊毛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215章 軍校第235章 突破口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71章 戲中人第48章 雙刃劍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70章 各有怨言第41章 阻力重重第75章 一潰千里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53章 分兵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64章 不嚇你們第72章 進攻第39章 大軍出動第72章 比刀第2章 連夜攻城第111章 石州第3章 首告有賞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10章 要好處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44章 閒情第44章 貴人?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29章 去不去?第32章 火炮對決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0章 官哪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35章 事發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27章 回城第64章 寶地第110章 三岔口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22章 倒黴鬼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3章 關鍵證人第34章 似是而非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1章 攤派差役第77章 諸事不同第36章 集議第38章 向東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162章 佈置第22章 難題第74章 挑撥第77章 先關起來第35章 風雨欲來第72章 不等了第65章 佔地賠償第83章 攻城受挫第51章 三本冊子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266章 清洗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38章 如何治理?第232章 回頭路第49章 党項軍略第207章 慶賀第19章 走訪民間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48章 慶功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135章 伊州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