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好土

敘禮畢,杜中宵道:“諸位在軍城中住了一夜,還睡得安穩,住得習慣吧?”

王拱辰道:“諸般都好,就是牀鋪太硬了些。我問過守衛,說是土炕,以土爲磚壘成,而不是中原常見的木牀。經略,朝廷經河曲路的錢糧優厚,不必如此節儉。”

杜中宵道:“內翰有所不知,河曲路極北之地,冬天漫長而又嚴寒,睡牀不合適的。土炕最大的好處是下面可以燒火,極是暖和,而且省炭。不睡土炕而睡牀,這裡冬天就沒法待了。”

王拱辰拱手:“原來如此,是在下誤會了。聽說勝州一帶多產煤炭,想來土炕燒着方便。”

杜中宵道:“不錯,勝州到處是煤。只是這裡人煙稀少,不需要特意去挖罷了。現在火車用煤,用蒸汽機的地方都用煤,自然不同。奈何南邊的河東路也產煤,不然靠着地裡的煤,也能賣許多錢。”

這是無奈的地方。河曲路最豐富的礦產就是煤礦,不過要運往中原,需要經過南邊的河東路,那裡可是後世的煤海,這生意難做起來。當然後世發煤知名的大同,現在契丹人手裡,河東路缺少好的煤炭。

說了一會閒話,杜中宵對狄青道:“太尉,今日我帶你們到四處軍校裡面轉一轉,下午就回勝州去了。以後有什麼事情,吩咐鄭廉即可。朝廷裡來的邸報公文,我會吩咐專人每日送到這裡。”

狄青道:“如此正合我意。天色不早,我們就各處看一看吧。”

衆人起身,走出官廳。杜中宵道:“軍城裡的軍校一共有四處,我們從東到西分別看過去。北邊是騎兵,南邊是炮兵,東西則是步兵的甲校已校。東邊的甲校,是以士卒爲主,其實是訓練新兵的地方。新兵初進軍營的兩個月,在城外練軍姿隊列,合格之後直入甲校學習。學的東西不多,一個月後,進行考試選拔。合格的進入各軍,良好的可以再練三個月,如果三個月考覈優秀,可以升爲效用。考覈優秀的,可以依其意願,進入其他三個軍校學習。那三個軍校學出來,都是效用和使臣。”

王拱辰道:“這與京城軍校有些不同。京城的軍校都是自投狀,樞密院派人考過了,分到各個軍校裡去。軍校出來的就是效用和將領,學不出來的就除了軍籍,或者爲武職,或者爲兵職。”

杜中宵道:“沒辦法,京城裡人才衆多,怎麼選人都可以。河曲路不同,幾乎沒有百姓,都是各處禁軍和廂軍轉過來的,只能從士卒身上想辦法選汰人才。”

狄青道:“從士卒中選汰有何不好。此次演武,就是河曲路的兵馬大勝。”

杜中宵搖了搖頭:“太尉,此次河曲路勝,原因在哪裡可不好說。從士卒裡選汰,裡面讀書識字的人太少,軍官、炮兵和騎兵太過難選出人來。特別是炮兵,選一個人可不容易。”

京城裡辦三個軍校,最初定的提舉人選,步兵是楊畋,騎兵是十三郎,炮兵是姚守信。可實際真正辦起來,楊畋和十三郎根本說了不算,皇帝、政事堂和樞密都直接派人,大事兩府做主,有的還是由聖上親裁。日常事務,朝廷派在那裡的官員對京城規矩精熟,楊畋和十三郎無法做主。就連日常教學,也是朝中大臣做主,這改一下,那改一下,甚至連太常禮院都出面定禮儀。

只有炮兵學校,朝中沒有人懂,唐龍鎮擊斃耶律宗真戰果太驚人,沒人敢對姚守信說三道四。姚守信人聰明,寫詩做文章他不行,炮兵的專業知識別人不行,只有司天殿的幾個官員,可以跟他探討一番數學問題。炮兵是專業兵種,比較純粹,一般不單獨成軍,不牽涉軍權,趙禎也不許別人插手。

此次京中演武,炮兵沒有參加,跟河曲路顯不出來高低。所有大臣,本來就沒有插手炮兵學校,人人都忽略此事。反正在隨州的時候,姚守信管炮兵,京城裡還是他管,真正實權,沒什麼好比較的。

杜中宵說炮兵難選,同行的人人認同。京城裡的炮兵學校,一部分人來自落第舉人,一部分來自司天監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從民間招募,從禁軍選過去的人很少,自成體系。

自杜中宵建營田廂軍開始,炮兵的待遇就是最高。京城建立炮兵學校之後,地位又提高一截,待遇比上四軍還高。由於大部分人是效用和使臣,實際上俸祿待遇比照諸班直,軍中橫着走的。

衆人一邊說着,一邊出了東城門。軍校的大門不在正中,東門較靠南,西門靠北,南門靠西,北門則靠東。軍校本身是子城的一部分,他們的校門也城的城門,只是軍校裡的人專用。

到了校門前,就見大門上的匾額寫着:“河曲路步兵甲校”,旁邊一邊是“鐵的紀律”,另一邊則是“鐵的作風”。校名倒沒有什麼,旁邊這兩句話讓狄青等所有人錯愕。

沉默了好一會,孫沔道:“經略這裡,倒是簡單直接。這兩句話是不錯,只是少了韻味。”

杜中宵道:“軍營之中還是簡單直接的好。甲校本就訓練兵員,讀書識字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作詩寫文章啊。不寫這兩句話,寫上‘黃沙百戰穿金甲’,更加不合適了。”

王拱辰道:“詩文講究大樸至拙,簡單明瞭,就是好句。不過高明者能把簡單明瞭的話,寫成韻味悠久的文章,此爲大家。一般作文者,沒有這等才情,就只能堆砌華詞麗句了。”

這是翰林學士,科舉時從文壇領袖歐陽修手中搶來狀元的人,王拱辰既然如此說,大家也就不再評論。門邊的這兩句話是杜中宵記憶中的軍營最常見的口號,看起來沒有文采,實際難有其他話代替。

隨從去報了守衛,守衛行禮,提舉這處學校的將領出來,帶着衆人進了校門。

一進大門,路兩邊立了兩塊大牌子。一塊上面寫着“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另一邊則是“時刻準備打仗”。孫沔看了苦笑,有了門口的牌子做例子,也不用品評這兩句了。

王拱辰看了,若有所思。以他才情,當然能想出同樣意思,又有文采的句子。但總是覺得,換成別的句子,哪怕意思一樣,都不合適立在這裡。從校門開始,河曲路的軍校就表現出了跟京城軍校完全不同的風格,或許,從這些簡單的口號裡就有上次演武結果的答案。

作爲翰林學士,京城的軍校王拱辰沒有參與,知道大致情況而已。正是因爲他是外人,又是個純粹文官,纔派了來。翰林學士是內臣,名義上是皇帝的私人顧問,跟其他人來這裡的目的不一樣,看的東西當然也不一樣。王拱辰的任務,是告訴皇帝河曲路軍校和京城軍校的區別是什麼,細節不會深究。

進門不遠就是官廳和各衙門,後面是校場,設置與其他衙門和軍營並沒有什麼區別。

官廳正門,同樣一邊掛了一個牌子。一邊是“流血汗不流淚”,一邊是“掉皮掉肉不掉隊”。衆人看了不由莞爾一笑。這不是杜中宵主管的地方,他們非立即讓人摘下來不可。

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36章 收錢第78章 仙人跳第20章 官哪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8章 擦邊球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98章 定調第205章 先讀書第91章 沒有出路第69章 格外可惡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161章 兩輸戶第24章 抓人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章 平安是福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8章 派人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77章 分岐第35章 怎麼切換?第36章 獻城第5章 往何處去?第24章 新知縣第21章 練兵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80章 新婚第40章 兩軍對峙第76章 偏頭寨第130章 商路第246章 議事第9章 葉縣第171章 主戰第203章 給錢第140章 拒絕第183章 收網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81章 故人來第7章 投敵第96章 出陣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33章 悔不當初第8章 賈逵出兵第56章 買書第88章 入幽州第118章 賽馬第52章 禁地第154章 避風驛第148章 人選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54章 避風驛第4章 三項任務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83章 晴天霹靂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34章 青臺鎮第87章 進城第207章 慶賀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80章 柳暗花明第7章 糟白酒第71章 壓路機第3章 比不得第199章 打虎隊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84章 兄弟相見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58章 真香第41章 張馳有度第222章 觀軍第54章 炮轟甘州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39章 前線第112章 武進士第27章 善後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23章 意興闌珊第67章 我來了第41章 阻力重重第81章 出鐵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94章 誰不缺油?第77章 小社會第152章 重甲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