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賭東道

到了後衙,鄭廉吩咐把門閉上,對衆人道:“軍城中飲酒有禁令。今日爲諸位接風,經略特許可以飲酒。把門閉上以示與軍城隔絕,暫時這裡不歸軍城管,一切聽樞密太尉和經略鈞旨。”

狄青對杜中宵道:“既是如此,今日便就不用酒如何?”

杜中宵道:“既是迎接各位,沒有酒總差了些意思。酒還是飲的,關上門,哪怕騙自己,也是對軍令的尊重。再有一個,鄭廉,派兩個衛士在側,哪個飲醉了出醜,拖出軍城去!”

鄭廉稱諾,快步開門出去,不一會帶了兩個衛士進來。軍城裡的當值衛士,是由軍校學員輪流當值的,並不是單獨編制。王凱看進來的一個衛士有些眼熟,只是想不起名字。想來是以前自己手下,向河曲路增兵時被派到了這裡。

上了酒菜,杜中宵道:“河曲路邊地,本就艱苦。軍城這裡更加偏僻,軍中沒有精緻食物,諸位擔待一些。以後住在這裡,各部都有自己休沐的日子,可以出城放鬆一番。城不遠處的小河旁邊,有一處草市,那裡什麼都有的賣,也有酒鋪。諸位可以在休沐的日子,到那裡輕鬆一下。”

王拱辰聽了不由長出了一口氣。他是個文官,除了上朝,哪裡見過這麼嚴的約束。就是朝堂上,旁邊有御史彈糾,官員們也比較隨便。爭得急了,當廷面紅耳赤希鬆平常。這裡不但是公事管得嚴,就連私下裡也處處有約束,這種日子還怎麼過?有處草市可放鬆,現在就覺得了不得了。

不等狄青舉杯,王拱辰問杜中宵:“經略,軍城中多少日子休沐一次?”

杜中宵道:“各部不一。在學校當中學習的將領,與官員一樣,五日一休沐。在營中訓練的兵員日子長一些,半月一休沐。休沐的日子,將領可以自由行動,兵員則必須主官允許,由專門指派的效用或將領帶隊纔可以。有人要體驗兵員的生活,可要按照兵員的規矩行事。”

王拱辰點了點頭,面現喜色。自己是作爲內臣,來觀察河曲路練兵的,事後寫份奏章即可。從名義上講,自己完成的是皇帝私人的任務,朝旨的約束力不強。來的將領要進軍營感受,王拱辰則不必,他既不需要做兵也不需要做將,完全是個外人,提供奏章給皇帝說明上次演武爲什麼京城禁軍大敗。

從官職上論,來的人當中,狄青和孫沔作爲樞密院使副,官位在杜中宵之下。再下面地位最高的就是王拱辰,翰林學士剛好位在節度使之下。王凱做了馬帥,爲節度留後,還沒有升任節度使。三衙的三帥肯定會升節度使,只是節奏不一,王凱沒升,地位就還在杜中宵之下。李璋和劉兼濟,就完全聽命。

河曲路幾位將帥,與三衙的地位相對應。方面大將位比管軍,李璋跟楊文廣、趙滋和張岊相當,經略使則與三衙三帥,即殿帥殿前副都指揮使,馬帥馬軍副都指揮使和步帥步軍副都指揮使相當。杜中宵在各路的經略使中地位最高,與殿帥相當。三衙正任都指揮使已極少除人,副職其實就是正任。更高級別的殿前都檢點和侍衛親兵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早已經只存其名。其中太祖曾是周的殿前都檢點,自大宋立國,這官職就相當於廢掉了。侍衛親兵司實際分成了馬軍司和步軍司,兩司變三衙,侍衛司不設主官。

這是朝廷定的官員位次,明文公佈的,不是官員間的潛規則。

聽杜中宵如此佈置,孫沔有些不悅。自己和狄青是樞密院主官,讓杜中宵做主,是尊重他一方帥的地位。不與自己兩人商量,就把規矩定了下來,有些過分。

狄青倒沒有什麼,他二十年從軍,從士卒一路做到樞密使,出於對軍中規矩的熟悉,對杜中宵的安排並無異議。周亞夫在細柳營連皇帝都要守軍中規矩,是軍人的榜樣,將領都會有這個想法,當然真有這個膽子的不多就是了。尊重杜中宵,就是尊重軍中的規矩,守護軍人的地位,狄青這個覺悟還是有。

一切說過,狄青領着飲了幾巡酒,便就放開,各自喝酒吃肉。

酒過數巡,王拱辰道:“剛纔進子城,見城門上寫着寧朔二字。依此想來,子城四門,應該是用河曲路三軍的軍名。東門爲寧朔,西門想來是定遠,北門是安北,經略,不知是也不是?”

杜中宵點了點頭:“內翰說的不錯,正是如此。河曲路各軍都在此受訓,子城就用了軍名。再者這三個軍名寓意深遠,也正合用。陰山之北即爲草原大漠,唐人詩云不教胡馬渡陰山,北方正合該用安北這個名字。東門爲寧朔,沙州勝州不論,契丹的西京數州府,正是朔地。西門則爲定遠,其駐地最西是黑水城,已近西域。朝廷若有意西域,復漢唐疆土,不正是定遠?”

王拱辰拊掌:“經略說的極是。其實河曲路三軍的軍名,非無意授與。於典籍有徵,俱是隋唐時的舊軍名。於現時也有寓意,正是剛纔經略說的意思。河曲路三軍,正對三個城門,那麼第四門南門,應該用什麼名字呢?——經略先莫說,讓我們在座的人猜一猜,賭一個東道。猜得錯了的,等到休沐日請猜對了的人到草市用酒肉,盡情享用,如何?”

杜中宵對狄青道:“太尉覺得如何?”

狄青道:“有何不可?不過我等武人,不懂這些舞文弄墨的事,只怕要請內翰飲酒。”

杜中宵笑了笑:“那也未必。我先說一句,南城門肯定是有名字的,也不難猜。”

王拱辰忙道:“經略點到即止!我要贏他們一東道,到時盡情享用酒肉。這軍城裡面,就剛纔看過來,住上五日,必然不是好過的。不能贏他們,到時就是用酒肉,也沒多少樂子。”

說完,讓鄭廉取了紙筆來,道:“各位寫名字,一起交到杜經略手中,看誰中選!”

杜中宵坐在一邊,面露微笑,看着幾位將領大臣寫城門名字。這一路上過於嚴肅,自狄青以下所有的人,都自覺不自覺地受到約束。酒筵上數巡之後,還是各自飲酒吃菜,一點熱鬧的氣氛都沒有。王拱辰讓大家猜個謎,活躍一下氣氛也好。

不一刻,衆人寫就,交到杜中宵手中。狄青道:“先看我的。此次我必定輸了,先露醜無妨。”

杜中宵拆開,看了看道:“太尉認爲南門該是威南,倒也不錯。南面是党項橫山,河曲路兵威以鎮橫山,是個好的名字。只不過,現在用的不是。”

又拆開孫沔的紙節:“承恩。京城在河曲路之南,南承皇恩。好名字,可惜不是。”

又拆開王凱的:“河曲。馬帥倒是簡單直接,有些近了,可惜不是。”

一路拆下去,沒有一箇中的,最後纔是王拱辰的紙條。杜中宵拿在手裡,看着王拱辰,笑道:“內翰信心滿滿,要贏諸位一個東道,這名字想來不會錯了。”

說完,把紙條展開,放到桌子上。衆人看得明白,上面是“武都”二字。

王拱辰道:“敢問經略,是不是這個名字?”

杜中宵點了點頭:“果然,內翰早已認定自己贏了東道。”

李璋看着桌面上的字條,鬱悶了好一會,搖頭道:“軍城就叫武都,明明寫在那裡,爲何子城的城門還用這個名字?中間必然有道理,不然內翰不可能猜出來。什麼道理?”

杜中宵笑道:“其實道理極其簡單,寧朔、定遠、安北三個都是地名,第四個名字自然也是地名。”

衆人聽了面面相覷,都覺得這個理由過於荒唐。但王拱辰就是猜到了,不得不服。他作爲天聖八年的狀元,一肚子書果然沒有白讀。

其實子城的城門用的軍名確實是地名,與軍名雙關。但南門是武都,並不僅僅因爲如此,其中暗合了杜中宵對自己軍隊的自負。這裡就是天下武之都,王拱辰從軍城的名字猜到了而已。

武都雖然與其餘三個同樣是地名,但卻沒有一支軍隊,敢用這個名字。那麼空出來的一個城門,杜中宵用此名,算是虛軍名,實地名,表示自己所部天下第一軍的意思。

第40章 派兵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93章 死路一條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135章 事發第63章 脫胎換骨第7章 一拍即合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6章 兩軍對壘第63章 欠債還錢第150章 爲什麼第16章 生意興隆第42章 吃個痛快第48章 溼法鍊銅第70章 喜憂參半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99章 軍校第64章 不嚇你們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狼狽爲奸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39章 前線第139章 善後第58章 百年計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225章 新與舊第71章 戲中人第132章 離別第88章 何去何從第97章 重任第35章 怎麼切換?第150章 破城第154章 降不降?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58章 請求第2章 夜襲第3章 官制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11章 首告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29章 奏對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101章 好心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44章 新與舊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02章 坐車第53章 分兵第3章 同年重逢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98章 必死之局第72章 進攻第63章 欠債還錢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252章 初戰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章 平安是福第119章 使節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78章 仙人跳第33章 家事第91章 爭鬥第231章 細作第76章 試刀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224章 回鄉第209章 難題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58章 鐵監第148章 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