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鄭重其事

杜中宵帶着勝州文武官員,在車站靜靜等待。隨着汽笛聲,況且況且的聲音傳來,火車緩緩進站。

火車慢慢停穩,早有衛士上前,等在了最顯眼的專用車廂前。車門打開,幾個衛士從車廂出來,在車門左右站定,高聲唱諾。

狄青走到車門前,看了看外面等待的杜中宵和包拯一衆官員,擡腿下了火車。

杜中宵帶着一勝州官員上前,拱手行禮:“河曲路經略安撫使杜中宵,與本路官員,拜見太尉!”

狄青點頭示意:“經略不必多禮。”

狄青下車後,同來的一衆官員才從車廂下來,與杜中宵和包拯、陳旭一一見禮。

最後,纔是張岊與一衆來的京城軍校的各級軍官下車,上前向杜中宵行禮。

張岊是方面大將,地位視之如管軍,雖然他在河曲路的資歷淺,權發遣安北軍都指揮使,最後跟京城來的學校官員下車,還是讓杜中宵有些不閱。來的這些名臣宿將,以軍功來論,在河曲路諸軍面前根本不算什麼,架子倒是擺得大。

敘禮畢,杜中宵見其他車廂進京的士卒也已經下車,在站臺列隊,對張岊道:“將軍先帶所部回軍營,軍中給酒肉,慰勞他們一趟辛苦。安排罷了,到帥府後衙來,爲太尉和諸位大臣接風。”

張岊叉手唱諾,快步跑到士卒隊列,帶他們回營。

杜中宵對狄青道:“太尉辛苦。勝州新拓之地,一切草創,還沒有設置驛館,請擔待些。”

狄青道:“經略官氣了。我等奉朝命而來,觀河曲軍風,自該住于軍營,不必費心思別處安置。”

杜中宵道:“如此謝過太尉。天色不早,請隨我入城,今夜爲太尉和衆大臣接風。”

狄青點頭,杜中宵和包拯一起,領着京城中來的大臣和軍校學員,向不遠處的勝州城走去。

一出了車站,就見到至城門的路兩旁,每隔幾步就立有一個持長槍的士卒,垂手肅立,一直延伸到城門那裡。車站附近的百姓,三三兩兩,聚着遠遠觀看。

狄青見了,對杜中宵道:“經略怎麼如此興師動衆?搔擾百姓,只怕小民不滿。”

杜中宵道:“太尉帶衆臣遠來邊地,不如此,何以顯地方恭敬之情。一兩個時辰而已,百姓又有什麼不滿的。只是封了道路,儀仗簡陋了些,太尉和衆臣恕罪則外。”

說完,當先帶着勝州官員,陪着狄青和大臣們向城門的方向行去。

來的這些人裡,狄青是樞密使,出行儀仗浩繁,一切皆有常規。杜中宵把路封了,同時也把那一套儀仗省了,只是與官員同行,儀仗人員都遠遠跟在後面。

杜中宵爲官,自己出行極少使用儀仗,除非有特殊意義的重要場合。儀仗人員,一直兼任親兵,跑腿做事的時候多,做正職的時候少。自己平時都不用,哪裡耐煩幫着別人排場。

儀仗是官員的臉面,出行時百姓迴避,遇上了低級官員爲高級高員行禮讓道。路邊的百姓,只能遠遠觀看馬上的官員,羨慕官員的盛大排場。

路上沒了往常的旗幟招展,百姓跪迎,只有路邊兩排隱隱透着殺氣的士卒,讓有些官員心裡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人想,這是不是杜中宵給自己這些人的下馬威。

車站離着城門不遠,走不多時,就到了城門外。狄青等人到了城門外,看巍峨的勝州城門,不由停住了腳步。帶着軍隊連番大勝,拓地千里,而後牧守一方,是多少武將的終極理想。杜中宵年紀不大,便就輕鬆做到了,而且看起來,對他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見狄青停住腳,杜中宵道:“太尉,因何在這裡駐足不前?”

狄青道:“好一座雄城!一年前這裡還是契丹重鎮,經略兵不血刃,逼契丹人讓出來,實在是不敢想象。此次京城演武,河曲路兵馬大勝,許多人的心裡都不服氣。其實有什麼不服氣的?經略手下沒有這樣的強軍,又如何會有如此武功?這次朝臣來勝州,應當真正虛心,學一學經略是如何練兵的。”

杜中宵道:“太尉客氣。些許軍功是河曲路衆將的功勞,也是他們適逢其會。這種難得機遇,不只是靠個人傑出,還要有機會才行。有了機會,抓住機會,才能成就不世之功。”

狄青點了點頭,對杜中宵道:“經略前方帶路!”說完,帶着衆臣隨在杜中宵身後,進了勝州西門。

西城門正對的是州衙,帥府離着還有一段路。城中道路與外面一樣,街邊隔幾步就是士卒肅立,百姓只能遠遠觀看。這一路上安靜無比,透着一股肅殺之氣。

從車站出來沒有騎馬,走到州衙前,有的官員就覺得有些累。孫沔低聲道:“不想從車站到這裡要幾里路遠,杜經略不安排馬騎,就是要讓我們看待邊兵士嗎?如此雖然隆重,暗暗也透着殺氣。莫非杜經略牧守一方,生殺予奪,不喜歡我們這些人來。”

王拱辰道:“隨在後面的,還有百餘軍校裡的將領。如果全部騎馬,必然混亂,杜經略只怕丟不起臉面。如果只是我們騎馬,那些人落在後面,又怕寒了將士之心,怕以只有委屈我們了。”

說到這裡,王拱辰自嘲地搖頭:“只怕杜經略眼裡,也不把我們放在心上,不覺得我們受委屈呢。”

孫沔點了點頭:“想來如此。只是苦了我們,莫名徒步走這幾里路。”

王拱辰道:“其實也沒什麼苦的。想來到了勝州,不似京城裡過得那麼逍遙,先適應一下好。杜經略路邊安排士卒肅立,我覺得挺好,讓我們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到了帥衙,杜中宵對身邊的鄭廉道:“你先帶後邊的軍校將領到後衙,在安排好的位子就座。一切依軍中規矩,不得喧譁!”

鄭廉叉手應諾,快步走到隊伍後邊,傳杜中宵軍令,讓來的軍校領聽自己號令。

與狄青等人進了帥衙,先到節堂拜過,才進了帥府官廳。杜中宵行禮如儀,與諸位大臣敘禮罷,才正式升帳。經略司文武官員兩旁侍立,高聲唱諾。

狄青示意,副樞密使孫沔取出朝旨。杜中宵命人擺了香案,聽孫沔讀罷,接了朝旨,祭拜過了,吩咐人收到筆架庫中。這一切都有固定的程序,很多時候就是做個樣子,關鍵是接了旨,妥善收好。杜中宵跟來的人,除了王凱之外一個不熟,嚴格按照程序行事。既顯示鄭重其事,也擺明公事公辦的態度。

一切安排妥當,杜中宵對狄青等人道:“太尉和衆臣後面邊。在下襬了一桌酒筵,爲諸位遠來接風洗塵。一切倉促,莫嫌寒酸。”

衆人齊道不敢,隨着杜中宵出了官廳,轉到了後衙。

後衙院子裡,已經擺開幾桌筵席,先到的京城軍校將領正襟危坐。見到杜中宵和狄青等人來了,一起起身,叉手高聲唱諾。

杜中宵引着狄青等人到了主座,分賓主落座,吩咐那邊的將領落座。

衆人再唱一聲諾,纔在自己位子坐下來。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坐着一動不動。

狄青道:“今日經略接風,不必如此嚴肅。可命諸將不必依軍禮,飲酒吃肉,不露醜態即可。”

杜中宵示意,一邊的鄭廉高聲道:“樞密太尉鈞旨,諸位將領可不必一切依軍禮,吃酒喝肉。不過不可露醜態,若有違令者,依軍法處分!”

一衆將領再高唱一聲諾,顯得輕鬆了一些。

王拱辰低聲對身邊的孫沔道:“以前在京城,也到軍中看過,不見如此整肅。”

孫沔道:“此次京城軍校被河曲路的人打得一塌糊塗,不是沒有道理的。”

王拱辰點了點頭,深感贊同。

坐在旁邊的李復圭聽見,強行忍住笑,使勁繃着臉。其實河曲路各軍除了正式場合,聚會時並不特別嚴肅,大多時候比較隨意。今天這個樣子不是杜中宵有意爲之,他跟狄青和一衆大臣不熟,也摸不清他們來到底什麼意思,要求一切依條例行事而已。

從營田廂軍傳下來的風格,河曲路各軍正式場合要求特別嚴,而且一旦違律,必受重懲。但私下裡的場合,一般不允許使用軍法,反而比較放鬆。今天杜中宵認爲是個正式場合,下了嚴令,哪個敢違了軍法,不管什麼身份,都要受到嚴懲。

安排過了那邊將令,杜中宵示意李復圭,吩咐士卒上菜。

李復圭起身,去吩咐了後邊,便就站在狄青身後。高聲道:“今太尉和衆大臣遠來,經略特設了薄筵,爲諸位接風洗塵。邊遠之地,沒有什麼好招待,萬望諸位海涵。這邊主席,一共是八個涼菜,十二個熱菜,四個湯。涼菜有肉有魚,熱菜雞鴨魚肉齊全,湯則有海味山珍。此是河曲路軍中,最高一級,一切依軍條例。那邊次席,一共是四個涼菜,八個熱菜,兩個湯,一切皆減主席二等。席間酒用御酒。”

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32章 離別第146章 貢品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4章 仗勢欺人第114章 獻城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54章 爭端第35章 防守反擊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8章 遊騎第1章 蒸汽車船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16章 疑惑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7章 一拍即合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204章 赴考第48章 雙刃劍第135章 事發第35章 來客第51章 各有封賞第34章 大勢第54章 贊助者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46章 圍城第59章 順手牽羊第218章 開花彈第18章 互相推諉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65章 渡河第209章 難題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90章 月餅第97章 公事私事第18章 互相推諉第95章 賭東道第91章 菜地第160章 新生活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3章 聲東擊西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47章 隨你喜歡第6章 糟民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08章 賞功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6章 御史之論第20章 威力盡顯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25章 此何人哉第51章 大敗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26章 反噬第140章 反常第45章 乾寧軍第79章 得償所願第92章 杖責第48章 慶功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46章 初戰告捷第69章 格外可惡第198章 定調第65章 胸有成竹第3章 新家第50章 糧草第125章 遊街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61章 物是人非第61章 心驚肉跳第78章 重炮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203章 給錢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49章 不經打第106章 慶功第20章 農民舉人第76章 人心惶惶第79章 由遠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