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風波

幾乎轉眼之間,春節就到了,歷史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到了慶曆二年的春天。

正月初七,省試,杜中宵發揮正常。考完出來,回到客棧大睡三天,沒有跟任何人慶祝。數日之後揭榜,杜中宵以二百一十八名過關,在過省試的五百七十七人中排名比較靠前。不過,此時殿試依然會黜落,錄取率大約在七八成之間。二百多名依然有危險,而且排名靠後,落到後向等,仕途大受影響。

進入二月,正在過了省試的舉子緊張備考的時候,新任知制誥富弼突然上奏,請求取消殿試,以省試成績決定進士的去留和名次,一時輿論大譁。

這一日杜中宵正在客棧內讀書,住在不遠的曹居成急匆匆地趕來,行禮畢,道:“杜兄,可否聽聞朝廷新政,欲不行殿試,而以省試定舉子去留?”

杜中宵吃了一驚:“殿試朝廷故事,怎麼可能會改!現在省試已過,在京的舉子無不在悉心準備殿試,突然一改,豈不是讓衆人無所適從?再者說了,省試奏名五六百人,哪裡會有這麼多進士。”

曹居成嘆了口氣:“正是如此。可千真萬確的消息,富舍人突然上疏,什麼省試殿試三短三長,要廢了殿試,以省試成績取士。聖上覺得有理,詔書都已經下來了!”

說完,曹居成不住地拍大腿。他省試排名四百餘名,直接用省試成績,可能就此刷掉了。

杜中宵仔細回憶一番,自己前世學的歷史,清楚記得從宋朝之後殿試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還有什麼皇帝集權的重要意義,印象裡不曾改過。突然之間富弼來這麼一下,讓人摸不着頭腦。

一邊嘆着氣,曹居成在桌邊坐下,牢騷不斷:“我聽人說,富舍人自己是制科出身,對進士出身的同僚多有不滿,纔想了這個法子,欲從此之後讓進士出身的人在制科之下。唉,他們爭來爭去,只是可惜了我們這些人。我千辛萬苦,費了無數心力,才僥倖過了省試。如此就此落第,如何能夠心平!”

杜中宵不語,直覺認爲此事不可能。但曹居成說得千真萬確,詔書都已經下來了,那還有假的?曹居成可能落第,自己倒是不但心,但二百多名的成績,很可能是賜進士出身,而不是及第,這對以後的仕途影響可就大了。

想來想去,杜中宵對曹居成道:“事情突然,誰也不知朝廷是個什麼意思。不如這樣,我去尋幾個朋友問一問,你且等在客棧裡。”

曹居成在京城就杜中宵一個熟人,急忙答應了,眼巴巴地看着他出去。杜中宵對曹居成態度比較冷淡,以前的芥蒂並未消除。但終究是半個同鄉,不好拒人於千里之外。

蘇紳由於與王素起衝突,前些日子離京外任,改知揚州了。離了父親的渠道,這種朝廷大事想來蘇頌也不清楚。想了想,杜中宵還是到了韓家來。

隨着下人到了韓絳的小院,卻見蘇頌和王安石都在這裡,圍着那臺蒸汽機討論得熱火朝天。

上前行禮畢,杜中宵看着衆人,苦笑道:“聽聞朝廷有旨意,此番不行殿試,以省試定去留。你們消息比我靈通一些,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韓絳混不在意地道:“不錯。富舍人上奏,論省試三長,殿試三短。不以殿試取士,以往也有大臣提起,此次再提,聖上便就準了。——其實沒有什麼,左右還是我們這些人,難道再考一次,還會考出什麼不一樣的來?行不行殿試,並無大礙。不過於朝廷來說,以省試取士,則決之於諸司,而背離了恩歸於上,終是不妥。不過我們現在是舉子,於這等事卻不能插嘴。”

蘇頌道:“每科進士必取三四百人,以省試取,杜兄也必得進士出身,何必煩惱。”

杜中宵看了看幾人,都是不在意的樣子。韓絳和王安石都在前十名以內,蘇頌稍後,也不過二十餘名,省試成績也是高科,當然不怎麼在意。可自己二百餘名,那就完全不同了。當然,在別人眼裡,以自己的家世和學問,能有進士出身已是高中,應該滿足。在他們看來,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王安石沉默不語,依然在那裡觀察蒸汽機。在京城待了幾個月,最終王安石還是感覺這幾個人說得上話,慢慢走到一起來。跟蘇頌和韓絳不同,王安石對蒸汽機的具體結構和原理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這東西有什麼用處。韓絳跟他講起可以放到船上,有諸般好處,他才真正重視起來。

杜中宵轉念一想,自己從最初的中個進士就好,到現在最好能進士及第,甲科更棒,慾望是一次比一次更高了。真按富弼上奏,自己已經中進士,實際上達到最初目標了。

此事在成績最好的那些舉子中並沒有激起什麼浪花,對於他們來說,不管怎麼考,結果不會變化太大。如省元楊寘,本就是此屆狀元呼聲最高的人。但對省試排名四五百名的人,就是另一回事。

辭別了韓絳等人,杜中宵有些悶悶不樂。回到住處,與曹居成一起到了旁邊酒鋪,喝起悶酒。

仰頭把一杯酒喝下肚,曹居成憤憤不平地道:“杜兄,你說世上有這種事麼?好好的科舉,自有故事在,怎麼到了我們就有這許多花樣?省試之後,我日夜苦學,只想着殿試一舉翻身,現在成了泡影!”

杜中宵沉聲道:“此事或有轉圜餘地,也不用過於心焦。”

曹居成連連搖頭:“聽說詔書都已經下了,難道還能夠收回去?唉,真真是倒黴透頂!”

杜中宵沉下心來,把事情仔細想過,才道:“詔書收回,也並不是什麼大事,以前難道還少了?此事終究是富舍人一個人的意思,聖上不察,輕率答應了而已。取消殿試,有兩條就說不過去。一個是殿試是藝祖舊制,近百年一直沿襲,豈能說改就改。再一個,沒有殿試,只以省試定舉子去留,便是取士之權在於有司,而不決於人主。前一條好說,後一條,是很難推行下去的。”

曹居成只是唉聲嘆氣,哪裡肯聽杜中宵說的話。

金口玉言,皇帝說出來的話一個字不能改,在這個時代不存在的。詔書到真正形成有效力的敕令還有幾道程序,收回去並不是不可能。現在的這位皇帝,做這種事不是一次了。倒不是他衝動,而是在後面羣臣勸諫,仔細衡量利弊之後,拉得下臉來收回去。

取消殿試的弊端顯而易見。最重要的一點,有殿試則取士決於皇帝,進士是天子門生,用人之恩歸於天子。而取消了殿試,就決定於相關部門,最重要的官僚羣體與皇帝本人無關了。只要皇帝的腦子還清楚,怎麼也做不出這種事情來。

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34章 新錢第95章 特區第31章 良好兵源第240章 錢與物第23章 物是人非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1章 心煩氣躁第82章 亂起第79章 剪羊毛第10章 馬大官人第249章 內賊第5章 往何處去?第258章 出首第75章 自尋退路第42章 疑惑第33章 家事第84章 議降第26章 突發大案第57章 掛麪第105章 突破第57章 掛麪第118章 普通人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98章 鋼如泥土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18章 普通人第40章 壟斷經營第68章 有好酒第62章 新奇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96章 出陣第143章 包車第94章 針鋒相對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68章 安撫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204章 赴考第95章 絕路第29章 去不去?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32章 不許看第45章 時移世易第31章 兩手準備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74章 出乎意料第82章 霹靂車第112章 武進士第174章 打探第36章 集議第22章 釀酒證明第70章 喜憂參半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54章 同病相憐第106章 自來火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25章 規劃第47章 不念舊惡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01章 好心第241章 保值第72章 比刀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89章 內亂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16章 好時機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82章 霹靂車第138章 查糧第113章 迎接第22章 大勝?第95章 絕路第13章 關鍵證人第3章 破城第8章 制硝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79章 由遠及近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40章 不進則退第203章 給錢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06章 慶功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81章 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