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由遠及近

錢引的風波很快平息下去。雖然百姓仍然有疑慮,有錢就存儲蓄所,終能夠很快接受,市面上的店鋪也正常營業。河曲路大多都是外來人口,一切仰賴於官府,相對其他地方比較容易管束。

七月流火,一入七月,天氣迅速涼了下來。勝州在北地,夏天炎熱的天氣,來得快也去得快。

中旬,知諫院範鎮爲體量安撫使,來河曲路巡視。體量安撫使是個臨時差遣,地方有天災人禍,朝廷派大臣體量安撫。瞭解民心,察舉官吏,天災時兼救災賑民。

河曲路是新拓之地,自然該派體量安撫使來,瞭解地方情況。

這日一早,杜中宵便帶了勝州官員,到車站迎接範鎮。當年自己落魄的時候,爲小人所欺,範鎮做知縣,幫了自己大忙。這份恩情不容易,杜中宵一直記在心裡。

下了火車,隨從準備儀仗。範鎮一眼看見杜中宵帶人在那裡,急忙快步上前,不用儀仗,到了杜中宵面前拱手:“節帥是一路帥臣,總一路生死,何等威柄!親自來迎,我如何擔待得起!”

杜中宵回禮:“舍人客氣了。在公,舍人奉朝旨安撫地方,我焉能不迎。在私,我未登第時,偶遇困厄,全靠舍人仁心幫扶,纔有了今日。當日之恩,沒齒難忘!”

範鎮忙道不敢,與周圍的官員相見了,由杜中宵陪着,回勝州城裡去。

到了城門前,看勝州城建得極是高大難偉,範鎮道:“聽來過勝州的官員說,新城雄壯,堪稱塞外第一城。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節帥拓地千里,築城而守,解子孫憂,足與古之名將並列。”

杜中宵連稱客氣,引範鎮入城,到了帥府。如果是其他人,應該是籤判陳希亮帶官吏去迎接,入城之後範鎮到帥府拜見杜中宵。即使驛館沒建,也應該是在州衙招待範鎮,住在那裡。因爲有當年範鎮爲臨穎知縣時的故交,杜中宵親自迎進城來,帥府款待,是特別禮遇。

到客廳裡用了茶,一衆官吏寒喧一番,見天時還早,便各自離去。到了晚上,杜中宵設宴爲範鎮接風洗塵,他們再過來。有了火車,隨着交通方式的變化,很多禮儀也跟着變了。

飲了一會茶,聊過閒話,範鎮道:“此次我來河曲路,除了宣撫地方之外,聖上和宰相還有事情託我與節帥相商。明日我要去沙州,把河曲路走遍,與節帥相處時間不多。現在商量,莫嫌我冒昧。”

杜中宵道:“舍人不需與客套,有話直說就是。在河曲路,凡有吩咐,必定做到!”

範鎮道聲不敢,道:“前些日子節帥上章,鐵路修到河州之後,要一路修到黑水城去。並且要升黑水城爲居延縣,增加駐軍,以窺西域,兵臨高昌國。以朝廷財力,鐵路修到黑水城的物資供應不難,河曲路又有人力,此事易辦。節帥手中三萬兵,便連敗契丹、党項,拓地千里。現在手握十六萬大軍,全部整訓完畢,威加西域也不讓人意外。只是有一樁,契丹未滅,幽雲未復,興靈依然在党項手中。此時不全力對付契丹和党項,而兵臨萬里之遙的西域,聖上和宰相着實難解。”

杜中宵想了想,道:“如此做有幾條理由,我一一講給舍人聽,回覆朝廷。其一,前一戰雖然敗了契丹和党項,卻未傷他們筋骨,不容小覷。要對党項進行滅國之戰,非有數十萬大軍不可。上次他們吃了一次虧,這幾個月全力鑄炮,築堅城而守。等到河曲路的兵馬整訓完畢,党項山河關一帶的長城也就建好了。依託堅城,又有火炮,攻城可不是容易的事。南邊的鎮戎軍也是一樣,等到新軍編成,軍中的火炮火槍齊全,靈州也就是現在樣子了。所以要對党項開戰,朝廷非要準備幾年不可。對党項尤如此,更何況是更強的契丹呢。党項傾國之後不過三五十萬,戰兵不足二十萬,契丹卻可輕鬆集結百萬兵,精銳戰兵數十萬。除非全國兵馬都整訓一遍,滅了党項之後,才能夠對契丹用兵。不然,就有風險。大宋對党項和契丹有絕對優勢的時候,何必行險呢?”

“西域則不同。地方雖然廣大,人口卻只是聚集在幾個綠州,人戶並不多。人不多,兵馬自然也就不多。便如高昌國,有一兩萬兵馬,便足可壓服。鐵路修到了黑水城後,駐紮兩三萬兵,即使本朝無意於西域諸國,諸國必然防我。與其他防我,不如讓他不敢防,以使商路通暢。”

“其三,高昌本漢地,沒唐之故土。天下混一,豈能捨此不顧?回鶻未西遷之前,那裡本來多是漢人,人人心懷故土。回鶻西來,雖然漢人不似以前那麼多,還是佔多數的。現在的高昌國,早已經不是從前的高昌國了,其人多自稱爲西州。高昌國的百姓、大臣和王室,俱是漢人大族。現在的西州,王室大臣多是回鶻人。朝廷入高昌,可謂弔民伐罪,拯救廝民。”

“其四,自順化渡一戰,朝廷建河曲路,人人皆知。數月已經過去了,不見高昌回鶻使節,不見他們向朝廷稱臣。無非原來向契丹稱臣,現在坐觀成敗。還有一點,其境內百姓多爲漢人,遠隔萬里也就罷了,朝廷到了黑水城,黑鶻人豈能安臥?朝廷兵威不到,他們怕漢人百姓有異心,只會加倍欺壓提防。”

“最後一點,當然是人心。先取西域,實際是先易後難。契丹、党項、西域,離着朝廷最近的地方反而人心最不心向朝廷,幽雲百姓朝廷視之爲子民,他們自己可沒有這個覺悟。党項稍遠,反而不管漢民番民,心向朝廷的人多一些。西域最遠,反而那裡的漢人心懷故土,視中原如棄兒之望慈母。”

“有什麼辦法?大唐強盛時,遷異族入河曲、入幽燕,中原以北,皆爲胡人牧馬地。大唐中衰,各族紛起,漢人流離。這些地方離着中原近,能跑的就跑回中原來了,不能跑的,很多化漢爲胡了。反是西域孤懸萬里之外,那裡的漢人想遷回故土不可得,只能在那裡居住下來。以百姓人心論,是西域的百姓最向朝廷,河西次之,興靈又次之,橫山一帶根本就沒多少漢人。幽雲漢人雖多,自安祿山之亂,便就割據在外。五代興替,多借幽雲、河東兵馬縱橫天下。以前朝廷兵威不振,這裡的漢人還瞧不起中原人呢。最簡單的看姓名,幽雲十六州的漢人,許多以胡名爲榮,自己放棄了自己的漢人姓氏。反倒是河西和西域的漢人,不棄本姓,哪怕從了胡俗,也多有以姓爲族稱的,這就是人心向背。”

“有了鐵路,遠的地方未必遠,近的地方也未必近。與其用道路遠近定討伐次序,不由用人心遠近來定,由近及遠。重回西域,解民於倒懸,河西數郡可不戰而下。”

晚唐五代是個很特殊的時期,不是敵自外面來,而是從中心爆的。最核心的地區,藩鎮割據,發展成五代十國。稍微外圍,由於遷入大量異族,一部分加入了中原地區的軍閥爭戰,還有一部分,則向西向北遷徒。從中原附近擴展出去的,是番胡,衝擊的邊疆地區,反而是漢人爲主。

除宋朝境內,幽雲不論,離着宋朝越近的地方,漢人越少。向西離着宋朝越遠的地方,反而漢人越多。最典型的是高昌國,那裡依然是漢人佔多數,卻處在回鶻統治之下。佔統治地位的回鶻人,就是從河西地區西遷的。河曲這一帶遷入了太多族羣,靠近河東路的,加入了河東軍閥。不靠近河東路的,党項人崛起壓迫回鶻人西遷,回鶻人西遷過程中,一次一次衝擊滅掉了一個又一個漢人政權。這幾個崛起的族羣一波又一波,藉着中原的哺育,把跟中原斷絕的幾個漢人政權全部滅掉了。

幽雲十六州其實就是河東路和河北路的北半部分,這裡比較特殊。晚唐五代亂世,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的觀點深入人心。逐鹿中原的軍閥,多是崛起河東路和河北路,使那裡的百姓造成了錯覺。他們天生就能打仗,中原是他們爭奪的獵物。宋朝立國,對契丹的軍事劣勢加深了這種錯覺。

有這種心理的地方,人心最是複雜,哪怕多是漢人,也很難得到支持。中原視其爲子民,他們卻看不起中原勢力。一有幾向變動,起兵造反如喝涼水一般,如歷史的郭藥師。不經過長時間的統治,這兩個地方是靠不住的,不如放到後邊解決。

這個道理就如後世一直沒有統一的臺灣,和隔離在外的香港。背靠強大勢力,自以爲高人一等,民心很難爭取。一切好處都是理所應當,一切不好都是由於中原的壓迫。不過這個年代是武力,後世外敵佔優勢的是文教經濟。民心的慣性,想讓他們調頭都難。

第90章 月餅第26章 突發大案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95章 使節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91章 菜地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15章 朝爭第81章 親征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71章 戲中人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30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等不得了第90章 別有任用第29章 過界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0章 馬大官人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48章 溼法鍊銅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25章 遊街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5章 人多官少第202章 離去第57章 掛麪第86章 地方龍蛇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129章 取朔州第59章 巧遇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271章 韓琦第97章 重任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60章 甲骨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63章 葉縣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38章 向東第65章 提前反攻第38章 如何治理?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29章 去不去?第148章 西進第37章 接待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240章 錢與物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140章 反常第28章 當要大變第72章 數字嚇人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29章 讓你吃雞第271章 韓琦第50章 糧草第9章 上元觀燈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83章 衆官請客第93章 死路一條第45章 時移世易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38章 查糧第47章 隨你喜歡第4章 新的形勢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99章 輕重緩急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94章 誰不缺油?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34章 似是而非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9章 應募者第82章 亂起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88章 妙計第9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