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屬官

看着文同新畫的墨竹,杜中宵道:“好是非常好了,用筆簡潔,自有神韻。推官可與李判官一起讓匠人制版。我們河曲路的錢引,正面便用推官的墨竹,反面則用陰山的圖。前些日子,我派畫匠去沙州畫陰山,有圖在這裡,推官看看如何?”

說完,從案几上抽出一張圖畫,交給文同。

文同展開,見是一幅遠觀的山景,想來就是杜中宵說的陰山圖。此圖與一般的畫不同,雖然是用墨筆畫成,卻不是山水,極有質感,畫上好像真的山一樣。這個時代已經開始流行文人畫,講究神韻,而不講究逼真。逼真的一般是畫匠們所畫,多用工筆,有一股匠氣。這幅陰山圖就是如此,用筆雖然簡練,工筆畫的底子還在。不過文同看着,總覺得哪裡不一樣,比一般的工筆畫看着壯闊。

看了好一會,文同放下對杜中宵道:“經略,不知這幅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要印在錢引上。”

杜中宵道:“我們河曲路,在陰山以南,幾州沿黃河而設。錢引上印陰山,用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出自哪裡。再一個,這畫用的透視畫法,技雖不精,卻可見陰山之雄壯。”

文同道:“敢問經略,透視又是什麼畫法?下官精於丹青,向未聽過這種技法。”

杜中宵道:“這是鐵監裡畫圖的人,專用的畫法。用此法畫圖,雖然死板,卻一切皆有章可循。縱然不擅畫技,畫出來的圖,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什麼。不用透視,按照正面投影,就是工程圖,工匠可以依圖製作出器物,尺寸絲毫不差。”

見文同還是有些疑惑,杜中宵隨手取過案几上的一個紙鎮,指頭立在前面,對文同道:“便如這個紙鎮,假如說,眼睛在我的指頭這裡,紙鎮的形狀是由這隻眼睛看出來的,畫在圖上,便是透視。就是說眼睛看到的是一道一道光,一條一條直直落到紙鎮上,描之於圖。如果不是眼睛在這裡,光不是聚集於一點,而是平着看過去,落到圖上,就是投影。——這都是匠人做畫的技巧,推官不知道也是尋常。”

講下去就是光學知識,杜中宵沒興趣跟文同講這些。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人羣會了,就足夠了,文人畫家有興趣,自己去了解就是。文同來之前,杜中宵已經找了畫匠,去畫陰山,選的是在昭君墓下看陰山之圖,爲的就是要印在河曲路錢引上。這種畫與一般的畫不同,不到那個地方去看,模仿出來的總是差一些神韻,符合錢引要求。當然有技術知識,還原之後再進行模仿,就沒辦法了。

把兩幅圖一起交給文同,杜中宵道:“你帶着去找李判官,一起與工匠商量製版。錢引要儘快印出來,度支司定下數額,很快就不向這裡撥錢了。印得晚了,可是沒錢用。”

文同應諾,帶着兩幅畫去找李復圭。李復圭已經轉爲了河曲路經略判官,專管錢糧。

新佔的幾州土地,又要整頓地方,又要營田,還要編練新軍,事情太過浩繁。杜中宵已經上書,讓朝廷向本路派知州來,將領不再兼管民政,專心於軍事。

沿邊地方,知州一向用武將,河曲路這裡也不例外。可緊接着,就是軍制大變,杜中宵的舊部大量被抽走,補充了新兵進來,將領哪裡還有那個精力。再加上朝中沒有派幕職官來,民政一時無人管。這是宋朝的習慣,新佔領之地,算作特別的軍事區,將領管一段時間以後,朝中才會派官員來。立國之初是五代遺風,再加上將領用投降的官吏,還可以如此,現在怎麼行?

第二日,派到河曲路的新官終於到了。提舉常平陳旭和另一位經略判官田京,還有勝州籤判陳希亮和司理參軍張唐英同車到達,錄事參軍戴莊尚未到京城,還要過些日子到。

李復圭和文同到車站接了幾人,道:“現在天色尚早,我們一起到勝州舊城去。諸事草創,這裡連驛館也沒有,各位擔待。”

陳希亮幾個人心中嘀咕,不好說什麼。新拓之地,幾個人在車上的時候,互相議論,就知道到這裡爲官不易。作爲河曲路首州,這裡連驛館都沒有,着實寒酸。

騎馬過勝州新城,田京道:“這便是新築的勝州城嗎?城已築完,因何帥府和州衙不搬過來?”

李復圭道:“經略以下,所有的官員無數的事情,哪裡有時間向這裡搬?諸位到了就好了,騰出手來,可以向這裡搬遷了。”

陳希亮道:“勝州新拓,官員雖少,事務也少,怎麼連搬衙門的時間都沒有?”

文同道:“籤判不知,地方雖是新拓,事務卻一點不少。現在勝州城裡,前來營田的廂軍百姓,最少有數萬戶之多。要讓他們吃飽飯,每日裡就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

戴莊道:“到這裡營田的,不是廂軍嗎?怎麼還有百姓?”

文同道:“錄事,火車就在那裡,有百姓下來,說是到這裡營田,難道還趕回去?內地流傳,這一帶土地肥沃,賦稅絕少,許多民戶便信以爲真,買了車票就來了。”

衆人聽了,不由嘖嘖稱奇。其實沒什麼奇怪,陝西、河東和河北沿邊三路,由於駐軍多,加上各種軍事行動,差役繁重。土地肥沃沒有什麼,賦稅絕少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這三路又是通鐵路的地方,許多不堪重役的百姓,不管不顧,買了車票就來了。

陳旭道:“那麼,河曲路賦稅絕少,是不是真的?”

李復圭道:“除了城中商稅,河曲路現在就沒有賦稅,當然是真的。朝廷有詔旨,地方新拓,養護民力,免三年錢糧。有這道詔旨,纔有這麼多人來。經略吩咐,凡是來的人,都妥善安置。現在天熱可以沒有房屋,但他們的飯和水卻不能缺了。你們想一想,每天會有多少事情?”

幾個人都不說話。看來路上想的不錯,這裡的官不是那麼好當的。出京的時候,說是到河曲路來的官員,做一任減磨勘一年,這條件現在看來未必划得來。

過了黃河,一路到東勝州城來。到了城門口,李復圭道:“節帥在帥府等諸位。這裡比不得內地州縣,一切從簡。去見過了節帥,再到漕司拜見龍圖,今夜爲你們接風。”

衆人稱是,一起進了城門。

入城到了帥府,見過杜中宵,幾人告辭去拜包拯,杜中宵道:“陳籤判且等一等,一會我與你一起去見龍圖,其餘人先去吧。”

衆人出了官廳,杜中宵對陳希亮道:“籤判坐下說話。”

陳希亮謝過,在士卒送過來的杌子上坐下,神情有些拘束。

杜中宵爲一路經略使,州政沒有精力過問太多,以後勝州民政的事情,多落在陳希亮身上。因爲杜中宵身份特殊,本州現在不設通判,杜中宵以下,陳希亮就是幕曹官之首。

當年在幷州時,杜中宵曾經做過夏竦的籤判,知道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州政的日常事務,都會由籤判代替自己管理,不是其他官員可比。

正常來說,以杜中宵的地位,勝州籤判應該自闢,選信得過靠得住的人。奈何杜中宵資歷太淺,官場上認識的人不多,中意的人資歷不合適,資歷合適的自己不熟悉,只能由朝廷派人。

陳希亮是眉州人,幼年家貧,勤奮好學,在天聖八年登進士第,比杜中宵還要早上許多年。做過兩任知縣,丁母憂回家幾年,後爲開封府知錄事參軍事。因得罪外戚被罷過官,復官後做一些臨時差事,此次被派到了勝州,據說是皇帝欽點。

說起來,這是個官場蹉跎不得志的人,進士甲科二十多年都未做到知州。好在他中進士的時候不足二十歲,足夠年輕。杜中宵對他的瞭解,只有爲官公正、嚴明執法了了數語,其餘一概不知。這名聲想來很大,官場上雖然不得意,皇帝都還記得,算是簡在帝心了。這種人物朝中不好安排,到了自己這裡。

也正是因爲陳希亮太年輕,兒子還太小,杜中宵一點印象都沒有。若是杜中宵知道他的第四子字季常,就有些印象了。陳希亮的這個四兒子雖然沒什麼作爲,河東獅吼主角的陳季常,後世卻流傳甚廣。

問了陳希亮的家世,杜中宵道:“籤判,我這個人爲官一向閒散,政事能不過問的就不過問,以後勝州的事情,就多依賴你了。”

陳希亮拱手:“下官如何敢當?州事至重,實在承擔不起!”

杜中宵道:“敢不敢當都是這麼一回事。凡勝州民政,一般事務你與錄事參軍商議,決定了之後書狀報我。凡有難決之事,可以先報我,等指揮再行處置。”

聽了這話,陳希亮有些爲難,坐在那裡侷促不安。

杜中宵道:“我總一路軍民之政,本州事務不會過問太多,在所難免。籤判用心,做得好了我自然上書朝廷,保舉於你。做得不好,數月之後換一個人便是了。”

陳希亮聽了,忙起身拱手稱是。經略使兼的一路首州籤判不容易做,必須要得知州信任,還要精於吏事。杜中宵對幕職官可以自闢,不滿意說換就換了,不存在朝廷同意不同意的問題。以兩人的地位,杜中宵沒有必要在陳希亮在身上浪費太多精力,做得好留下,做得不好換人。

當然,陳希亮如果能夠留下,讓杜中宵滿意,以後朝中有人,自然官運享通。到了杜中宵的這個地位,有保薦官員的權力和義務,偏偏他又沒有什麼人保薦,現在來的這些官員,就看能不能抓住機會了。

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18章 韃靼人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51章 進城第2章 連夜攻城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33章 舊人重逢第85章 會計天才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98章 定調第183章 收網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85章 物是人非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11章 首告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63章 葉縣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4章 應對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62章 盡心而已第63章 葉縣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65章 佔地賠償第22章 大勝?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200章 捕虎第165章 渡河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21章 家事第92章 鄭重其事第222章 觀軍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72章 兵臨靈州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44章 貴人?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章 疾風暴雨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4章 新的形勢第119章 使節第162章 佈置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45章 邪教第62章 盡心而已第46章 工業種子第226章 霹靂車第258章 出首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88章 談判第93章 死路一條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8章 擦邊球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76章 無冕之王第2章 同年第56章 心生去意第66章 反殺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81章 焉耆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8章 約期舉事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84章 兄弟相見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50章 煉焦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47章 探礦第92章 鄭重其事第90章 月餅第52章 分岐第24章 新知縣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56章 一碗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