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党項收人

獨輪寨內,劉勝向輕寧德光叉手:“太尉貴人,不知因何事來此荒遠之地?”

輕寧德光看着劉勝道:“聽說前些日子,有河曲的本族人戶要投本國?你因何不納?”

劉勝道:“太尉,對面宋軍強盛,兩月前剛剛斃了契丹國主,如何敢撩撥他們?”

輕寧德光連連搖頭:“什麼話!接納族人,怎麼就成了撩撥宋軍!河曲本非宋地,無非是契丹雙帝並立,無意與宋國爭雄罷了。那裡既然有本族人的蕃部,要投過來,天經地義的事情!我此來是奉國相之命,讓你接納他們。投過來之後,正好耕種附近屈野河的荒地。”

劉勝聽了大驚:“太尉,此事可使不得!我們接納了投過來的人戶,宋國河曲路的官員前來討要怎麼辦?若是還回去,有失國體,且失人望。要是不還,他們大軍進逼,我如何抵擋?”

輕寧德光道:“本國早已與宋國議和,他們怎麼會輕啓戰端?來討要人口,你只推託不知即可!”

劉勝哪裡肯信這種話?只是不從。屈野河一帶的荒地,開出來之後收穫的糧食,都歸沒藏訛龐傢俬有,不稅不賦的。爲了他一傢俬利,致啓戰端,劉勝哪裡當得起這個責任?

沒藏訛龐貪得無厭,掌握朝政之後,只知貪錢,尤不滿足。党項特殊的社會制度,朝廷的錢並沒有多少,大多當於各家,沒藏訛龐貪也貪不了多少。他的主意就打到了屈野河的荒地上。

屈野河本是宋朝所有,因爲與黨項交戰,劃爲禁區,西岸數十里之地全爲不耕地,從而拋荒。因爲常年沒有巡視,沒藏訛龐便指使家臣,不斷侵耕。獨輪寨在屈野河上游,位於東岸,已經是党項對宋朝最突出的地方。接納宋境降民,宋朝豈會不趁機把這裡拔掉?當年契丹爲什麼開戰,劉勝還沒忘呢。不就是元昊接納了契丹境風的党項降民,連戰了數年之外。

輕寧德光是奉沒藏訛龐之命而來,哪裡管劉勝怎麼想。開墾屈野河荒地,沒藏訛龐嚐到甜頭,正在興頭上,急需大量人口。至於宋軍因此開戰,他是不信的。

見劉勝不從,輕寧德光道:“此事不需你願意,奉國相之命即可。明天便就派人,讓那些有意投過來的蕃部,到這裡來見我!他們過來,我自會安排。”

劉勝道:“可宋國官員到我這裡要人,我該如何回覆?”

輕寧德光不耐煩地道:“只管推說不知即可!若是他們興兵前來,國相自會帶大兵來救!”

劉勝沉默不語,也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就在那裡默默站着。

輕寧德光緩了口氣,道:“寨主,人投過來後開屈野河地,是國相自家得糧。現在朝政都是國相一言而決,你爲國相做事,未來必有好處!”

劉勝苦笑:“屬下怕的是,沒有得到好處,先把前途斷送了!”

輕寧德光擠出笑臉:“怕什麼?只要把人接過來,我便回去稟明國相,讓你到別處爲官。到時升你官爵,賞賜錢糧,豈不勝過在這荒涼之地!”

見輕寧德光苦苦相逼,劉勝嘆口氣:“太尉莫忘今日的話,我的身家性命全在這裡。把宋境的蕃部接過來,便就調我去別處。獨輪寨兵馬不足一千,到東勝州三百里路,時間一久可是死地!”

輕寧德光滿口答應,只要人接過來,便回去稟報沒藏訛龐,調劉勝回京重用。

被逼得沒有辦法,劉勝只好找了親兵過來,依着先前商定的辦法,讓他到宋境去找拓跋兀埋和樑三錘等人。這些蕃部被殺的人多,不斷動盪,已經集結到了大青山和黃河之間的區域。

東勝州衙,杜中宵正處理公文,劉幾快步進來,道:“經略,新得的消息,北邊不少蕃部,正要投到夏國去。若是他們過去了,番人必然動盪!”

杜中宵擡起頭道:“有多少?以哪些人爲主?”

劉道:“據估計是有兩千餘帳。這種事情以前都是党項人爲主,此次卻不同,除了党項人,還有突厥和吐谷渾、柔然等部。這些蕃落,大多是因販賣宋人奴婢,被重懲過的!”

杜中宵站起身,走了幾步,問劉幾道:“知州以爲該如何?”

劉幾愣了一下道:“溫言撫慰,怕是不行了。我欲派兵監視,把他們全部趕到黃河以東來!”

杜中宵搖頭:“蕃部遊牧,本就是逐水草而居。在沒有變爲定牧之前,監視不是辦法。眼看着正月就要過去了,過不多久,他們就要尋找牧場,那時又該怎麼辦?

劉幾道:“依經略意思,就不管了?有人帶頭,後邊不知多少人叛逃,如何向朝廷交待?”

人口是官員執政效果的重要指標,大量人口叛逃,杜中宵和劉幾都是要負責任的。河曲數州本就沒多少人口,任由番人逃走,豈不成了白地。

杜中宵沉吟一會,道:“任由叛逃自然不行,但強行攔阻也不是辦法。招攬人口,最有效的辦法是得人心。所謂天下治,遠人自歸。只是我們這裡不一樣,定牧還沒開始,治理的好處沒有顯出來。重懲販賣漢人奴婢,又失了番人之心。已失人心,又沒有招攬的辦法,叛逃是早晚的事。”

說到這裡,杜中宵轉過身,對劉幾道:“導不如疏,可我們現在卻必須堵住。我們堵,自然讓番人加倍怨恨,後邊會動亂不斷。我們不堵,那就只能讓党項人堵了。知州,你派人密切監視,只要有人逃到党項,立即行文獨輪寨,讓党項把人送回來!”

劉幾道:“如果党項不肯還人呢?”

“那就好辦了。最近兩月,亂世用重典,確實很多番人被刑、流放。對此不滿的,想得他們的人心着實不易,我們需要時間。但是大軍在此,對党項就沒有這麼麻煩。如果党項不還人,那就出動大軍,先把豐州百里之內犁一遍,重建豐州城!”

劉幾想了一會,道:“豐州百里之內,党項只有獨輪寨,經略的意思是攻那裡?”

杜中宵搖頭:“一座孤城,攻之何益!過獨輪寨不入,把麟州、豐州對面的党項寨堡,全部拔掉!”

劉幾嚇了一跳,急忙道:“党項與本朝爭戰數年,麟州對面堡寨不知有多少。多在山谷之中,行軍不易,攻之更難。經略強攻那裡,當出動大軍。”

杜中宵笑道:“知州,現在不比以前,軍中有炮,那些寨堡當得什麼事?一處寨堡,裡面軍兵少者二三十,多者不過一兩百。只要轟破寨牆,還不是任憑宰割。此戰並不需要多少人馬,只要一營,再由麟府路配合,便就摧枯拉朽。把那一帶的寨堡全拆了,燒成白地,並不費多少功夫。”

麟豐府稱爲河外三州,在黃河以西,是對抗党項入侵的最前線,雙方拉鋸多年。那裡地形崎嶇,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兩國都建了無數的堡寨,佔據要地。和平時以此爲據點,耕種河谷的土地,戰時則依寨堡而守。那一帶的人口,幾乎全部都居住了堡寨裡。

宋軍有炮,以前堅不可摧的堡寨,現在大多沒了用處。堡寨不是城池,大多是依託地形,城牆並不堅固。只要使用馬匹馱運的火炮,就足以轟開。

數量太多,每處堡寨裡的兵卒並不多。很多堡寨守衛士卒就一二十人,再多收的糧食根本支撐不起脫產人口了。平時守禦,理論上是以半兵半民的屯墾民戶的壯丁爲主。只要城牆一塌,這些人哪裡還能夠守得下去。只要一兩千人,由麟府路配合,就可以把一兩百里內的堡寨掃蕩一空。

杜中宵早看那一帶的堡壘犬牙交替不滿了。放任不管,可以支撐到來的党項大軍,釀成大禍。這邊只好以堡寨對堡寨,徒耗人力物力。

佔領了河曲一帶,宋軍獲得了沿黃河直攻祁連山的進軍路線,沒必要跟党項在橫山一帶死磕。進行必要的掃蕩,去掉後路隱患纔是該做的。只要攻破了之後拆掉燒燬而不佔領,就容易得多。

契丹兩帝相爭,短時間沒有威脅。宋軍要作戰,目標應該是西邊的党項。現在党項內部,沒藏訛龐獨攬大權,貪財而又剛愎自用,有可乘之機。

杜中宵兵力有限,短時間無法攻滅党項,但打一場有限的邊境戰爭,實力還是足夠的。

第98章 回京奏事第98章 只取朔州第157章 避嫌第100章 入城難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81章 出鐵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9章 上元觀燈第10章 血濺五步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75章 進擊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70章 商場開業第60章 聞風而至第23章 割韭菜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122章 倒黴鬼第28章 三路齊出第76章 天生神將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4章 晴天霹靂第208章 奇才第5章 生意人家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2章 同年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246章 議事第194章 要強硬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67章 猴戲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47章 探礦第171章 初敗第4章 包龍圖第59章 兩軍會師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51章 猜題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6章 好大的雪第74章 鍊鋼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35章 防守反擊第26章 圍堵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54章 投奔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104章 安排第111章 鐵甲第4章 仗勢欺人第118章 韃靼人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63章 長見識第69章 格外可惡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62章 新奇第137章 馬車第78章 期貨第36章 收錢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23章 會師第78章 作戰當勇第66章 自作聰明第99章 鐵路留念第89章 賺錢第一第62章 看看火車第29章 波及部族第7章 御史臺案第17章 需要改革第48章 溼法鍊銅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19章 齊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