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聲東擊西

杜中宵想了一會,道:“自入河曲路,所部以防禦地方爲根本,沒有準備打仗,軍中積蓄不多。打滅國之戰不可能,一切來不及了。要大打,只能打一場有限的邊境戰役。”

韓琦哪裡明白杜中宵說的什麼,問道:“如何說?”

杜中宵拱手:“相公且稍待。”說完,吩咐門外的衛士去取附近的地圖來。

不一刻,地圖取來,杜中宵鋪開在桌子上,對韓琦道:“相公且看,河曲路一帶與黨項接界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南路,金肅軍和河清軍對面的党項屈野河上游一帶,南下不遠就是麟府路。本來下官計劃的是,党項不肯歸還投靠的番戶,則以兩千左右人馬,配以槍炮,把那一帶党項的堡寨全部清除掉。有火炮相助,攻破堡寨不難。破了之後,全部拆掉燒掉,本朝不駐兵馬,讓党項從此沒有憑藉——”

韓琦看着地圖,問道:“既然攻之不難,何不攻下來守住那裡?我們有炮,党項可是沒有,築堡寨他們無法奈何。佔據了那一帶之後,麟府路便就輕鬆多了。”

杜中宵搖頭:“那一帶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地形破碎,守住太過不划算。築堡寨倒也罷了,由於地形太碎,找不到關鍵之地,無法以大城守地方,只能廣設寨堡,分兵守衛。党項人飯食粗礪,堡寨周圍耕地勉強可以支撐守軍,本朝卻不可以,到時損耗必多。不如不守,每年党項大軍退回,以數千人兵馬把那裡燒成白地。沒有了堡寨支撐,党項失了屈野河一帶土地,後邊就是大漠,無力從那裡威脅朝廷。”

韓琦想了一會,點頭道:“也有道理。你的兵馬用槍炮,可以如此做。此路呢?”

杜中宵指着地圖道:“北路就是天德軍、呼延谷一帶,沿黃河而進,直攻黑山監軍司。破了兀刺海城,沿黃河而去,攻祁連山口順化渡。那時有兵臨興慶府之勢,盡握勝機!”

韓琦皺着眉,搖了搖頭:“黑山監軍司有七萬兵馬備契丹,你人馬不足其半數,豈是好打的!”

杜中宵笑着道:“那是以前,元昊兵馬最強盛時。党項叛國以來,連年戰事不斷,那裡哪還有那麼多兵馬。這幾年契丹伐党項,每次都進至祁連山下,遠時攻到涼州,那裡早已殘破。依我估計,如果党項不聚集大軍,僅靠黑山監軍司兵馬,有兩三萬人早已取勝。由於沒有準備,大軍展開作戰,最遠就只能前出三百里。天德軍到順化渡三百餘里,是兵鋒所及最遠的地方了,剛好到賀蘭山口。”

韓琦沉默不語,一直看着地圖好久,才道:“爲何不仿契丹,攻中路?”

杜中宵道:“中路除了地斤澤,全是大漠。党項只要步步後退,則大軍就會進入死路。那裡不是作戰的地方,契丹數敗,都是敗在中路和南路。相反數次作戰,都是靠北路挽回顏面。契丹人打党項,是滅國之戰。南路攻的是橫山,中路則直取興慶府,北路則爲牽制。不打滅國之戰,不必如此。”

一直沒有說話的包拯道:“天德軍一帶地廣人稀,沒有人戶,沒有人屯墾,沒有糧食,只怕不易。”

杜中宵道:“所以這一戰,必須立足於軍隊自己補給,速戰速決。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給党項致命一擊,大軍立即撤回,守天德軍。不過我想,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滅黑山監軍司,攻到興化渡是有把握的。”

韓琦沉吟一會,問道:“半個月?幾成把握?”

杜中宵道:“大約八城吧。党項戰事不斷,已經十餘年了,又能支撐多少軍隊?只要計劃周密,各軍用命,不能做到。以少量兵馬攻獨輪寨一帶,吸引党項大軍,突然出擊攻黑山,此事可行。”

韓琦道:“聲東擊西?一個不好,党項以傾國之兵救獨輪寨,沿路攻來東勝州,如何做?”

杜中宵道:“只要防守周密,党項攻不破金肅州和河清州,東勝州無虞。那麼多炮,數千人守城足足有餘。党項敢圍攻,一個月的時間,各路援軍就該到了。”

韓琦點了點頭,又搖頭,一時猶豫不決。三萬多人兵馬,與黨項決戰,風險太大了些。

北上已經兩個多月了,瞭解了契丹和党項的虛實,杜中宵心中明白,三萬戰兵已經不少了。契丹攻党項,耶律宗真親征,也不過二十餘萬兵馬。分成三路,加上後勤支援的人馬,真正一線作戰的兵馬也不過三五萬人,甚至更少。雙方決戰,真正前線作戰的也不過幾萬人。

數十萬大軍,集中在一個戰場,這個年代怎麼指揮?宋軍空前的平戎萬全陣,也不過十萬人,再多就運轉不靈。所謂的數十萬大軍,都是綿延數百里,正面戰場沒那麼多人。

營田廂軍的好處,是全部戰兵,而且數年演練,組織成熟,指揮有序。短時間戰爭,三萬人足以控制戰場。等到党項真集中起傾國之兵來,戰事也該結束了。

營田廂軍的組織,軍就是最高戰場指揮單位,單獨負責一路,再多就只能分兵,或者做預備隊。党項的指揮差得更遠,不管號稱多少兵馬,真正正面戰場作戰的,五萬人就是極限,還會指揮混亂。

如果把營田廂軍一軍的人力全部補齊,足以對党項進行滅國之戰。党項號稱數十萬兵馬,極限可以動員六七十萬人,並沒有用處。如果算極限兵力,宋朝還可以動員數百萬人呢。

韓琦沉思良久,在桌邊坐下來,對杜中宵道:“依你之意,如果對党項大打,用聲東擊西之計。以一部攻屈野河獨輪寨,快進快出,把那一帶的党項堡寨全燒成白地。主力則集中於天德軍,如果党項點起兵馬救獨輪寨,天德軍主力直攻黑山監軍司。滅其主力,兵臨順化渡,威脅興慶府。”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只要攻下順化渡,沿黃河佈置,早作準備,党項想奪回就難了。”

包拯道:“縱然是此計可行,可党項會上當嗎?經略一戰敗重元,再戰斃宗真,戰果太過驚人。党項明知如此,怎麼會前來迎戰?”

杜中宵笑着道:“自元昊叛國,党項與本朝攻伐數年,幾無敗績,怎麼會不敢來戰?”

人的心理很奇妙,自己的軍隊再厲害,戰果再逃煌,只要沒有打到党項人頭上,他們怎麼會怕?別說是立國後連戰連勝的党項人,心氣在那裡,就是那些屢戰屢敗的軍隊,只要時間久一點,就會有一種迷之自信。前世的印度,與中國邊境作戰不知打得多慘,過上一二十年,心氣起來,就迷一般地認爲自己戰力佔了上風。三年時間就被打到小島上的那支軍隊,就更加神奇,對上外敵見誰怕誰,偏偏不怕那支把自己打得狼狽不堪的軍隊,拼命撩撥。

党項立國,就沒怎麼打過敗仗。去年臣服契丹,也不過是國力不足,並沒有大敗,他們憑什麼怕杜中宵這幾萬人?大炮再厲害,也打不到興慶府的國相府去不是?知道怕,就不會來招納宋境番人了。

第41章 阻力重重第9章 葉縣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22章 分別對待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55章 兩難第102章 坐車第101章 早作打算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48章 慶功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29章 提拔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44章 閒情第63章 長見識第1章 驚天大案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51章 大雪第66章 屬官第258章 出首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54章 逃散之人第246章 議事第32章 危機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33章 使者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36章 初戰第107章 商機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92章 育種爲主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2章 打就大打第96章 好土第53章 分兵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218章 開花彈第33章 家事第93章 三碗不倒第60章 全軍出擊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48章 西進第61章 真真假假第15章 意外收穫第73章 各想出路第65章 生事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4章 隱情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149章 農事第122章 見面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12章 撞鐵板第8章 賈逵出兵第9章 酒糟蒸酒第35章 來客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61章 物是人非第8章 賈逵出兵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98章 只取朔州第20章 見世面第53章 重新編組第21章 嚇了一跳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3章 聲東擊西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11章 石州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50章 好酒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