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意人家

一兩個月的時間,朝廷對東勝州這裡的幾個州軍地位還沒有定下來。新得的土地,將來能不能守住尚不確認,能不能按照一般州軍看待?從河曲路到各州縣,要不要派出官員?還是暫時由杜中宵的軍隊兼管地方,幾年之後,看實際情況再作決定?朝中爭論不已,一時也沒有個結論。

杜中宵不理朝中議論,抓緊時間佈置軍隊,同時藉助軍力由李復圭開展營田。與京西路不同,這是農牧兼宜的地區。營田不只是包括農業村莊,還包括定牧的牧業村莊。農業村莊兼營牧業,牧業村莊也兼營農業,完全與以前不同的形式。

這一日,杜中宵在官廳裡處理了公文,正要回到後衙,迎面遇到包拯。

轉運使司還沒有自己的衙門,跟杜中宵的經略使司一樣,都是暫時住在州衙裡。

行禮畢,包拯道:“經略,若無事,我們小坐如何?”

杜中宵道:“漕憲有事,敢不從命。”

到了後衙的偏花廳,兩人落座,士卒上了茶來。杜中宵道:“不知龍圖何事?”

包拯道:“不瞞經略,這幾日我看了前面販賣女子的案卷,問了證人,此案委實觸目驚心。若是不嚴查,朝廷必失民望。不過,經略許民首告,不只此案,凡是販賣漢人爲奴者,皆從重法辦。如此不免牽連過廣,治下蕃部,十之五六涉案。若是依重法,就會殺得人頭滾滾,於地方不利。”

杜中宵道:“依龍圖意思,該當如何?”

包拯道:“依我看來,販賣漢人女子之案,自當嚴辦。至於其他販賣漢人的案子,說到底此地以前是契丹地方,風俗如此,不必或殺或流,大索蕃部了。只要各蕃部在期限之前,放出漢人奴婢,既往不追如何?如果逾期,則一如從前,許人首告,依律法嚴辦。”

杜中宵道:“龍圖如此做,就是給蕃部一個寬限期限嗎。此事我已經做過了。初入河曲,給蕃部一個月的時間,還不是放還漢人奴婢,只是官給錢贖身。可惜如此做的蕃部不多,纔有後來的事情。龍圖來了,再做一次倒也無妨,當作是朝廷恩德吧。”

包拯略微有些尷尬,拱手道:“蠻夷畏威而不懷德,經略初來,他們不知朝廷手段,自然是百般推託。這些日子,殺得人頭滾滾,蕃部想來應該怕了。”

杜中宵想了想,點頭道:“無防,龍圖要如此,那就如此做好了。不過有一條,以後河曲路各州軍要編戶齊民,不管漢人番人,僱人爲奴婢,必須到官府辦理契約。我會定一個期限,到期未辦的,蕃落的番人也視爲良民,不許別人役使。無契而以人爲奴的,以私掠奴隸論。”

包拯沉吟一會道:“如此做,與番法不和——”

杜中宵道:“以後只有朝廷律法,沒有番法了。除非明令允許的蕃部,歸於治外,不然一以律令。”

包拯見杜中宵態度堅決,嘆了口氣。這幾天他看了案卷,理解杜中宵爲何對蕃部如此苛刻,還能夠說什麼?這一帶人口不多,杜中宵三萬大軍,足以壓制各種反抗。

其實杜中宵不只是對案件報復,他還要營田。營田人口從哪裡來?被掠來的漢人是一部分,還要儘可能地吸引番人。用番人營田,就必須打散蕃落,編入村裡,時間長了自然同化。

蕃落存在不利於官府管理,大一統政權怎麼可能允許治下有部落。只有實在無法管理,編戶齊民困難太大,纔會默許部落。如各邊疆地區,還有荊湖、兩廣廣大的蠻族地區。

兩人又聊了一會公事,包拯道:“經略,還有一事。我在河曲路爲轉運使,不過一應軍資,朝廷運到這裡,都是由李復圭接應安排。各州錢糧,也都隸經略司之下,不是辦法。”

杜中宵道:“此事易辦。以後錢糧來了,龍圖與李復圭同辦。多少歸於轉運司,多少爲軍需,自由你安排。歸於轉運司的我不過問,歸於軍需的交予李復圭,龍圖也不必多費心。”

包拯想了想,搖搖頭:“罷了,河曲路現在一切軍管,官吏不齊,歸於轉運司又如何?只需李復圭接收軍需,另給我一份清單就好。還有各州縣錢糧,轉運司也要過目。”

杜中宵自無異議,點頭同意。自己帶大軍在外,沒有其他的官員監察軍需,朝廷怎麼放心?剛剛打了勝仗無所謂,時間一長,自己在這裡軍政兼管,做不長久的。

宋朝對軍權防範最嚴,帶兵多的武將,事事不能自己做主,軍需更是被經略司控制。杜中宵以文職統兵,時間長了,文官也不會被信任。要防止尾大難調,最有效的辦法自然就是流官,到任之後調走。營田廂軍杜中宵帶了多年,這個時間會短得多,越是想控制越控制不住。

與包拯分別,看看天已近中午,杜中宵想到食堂吃餐飯。正要前去,一個士卒進來,叉手道:“經略,外面來了一個番人,說是以前經略知火山軍的時候,與經略有過數面之緣。”

做火山軍知軍時,杜中宵認識的番人多了,哪裡能想起是誰?讓帶進偏花廳,自己見一見。

進了偏花廳,就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番人站在那裡,看着有些眼熟。

那番人見杜中宵進來,忙上前行禮:“小的王普,見過經略相公!”

杜中宵看着此人,猛地想起來,道:“你是當年在火山軍賣馬的藏才族小王子?”

王普高興地道:“原來經略還記得小的!三年前,家父不幸去世,我家了本部的首領之位。這些年一直專心養馬,只是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族裡日子過得不易。經略相公回來,小的急忙來見。如果能再像那幾年一樣做生意,就非常好了!”

杜中宵吩咐落座,上了茶來,對王普道:“你來找我,只爲了做生意麼?”

王普愣住,道:“小的是個生意人,自然一心想做好生意。——當然,來見經略,除了此事,此次專門來問候。到底在火山軍數面之緣,經略現在一路之帥,若有什麼好事,關照一番。”

杜中宵喝了口茶,道:“這些日子朝廷正在嚴辦以漢人爲奴,你那裡沒有?”

王普搖頭:“現在沒有了。經略來之前,我族裡也有七八個漢人,他們有的幫我做生意,有的幫我記賬,還有人教我學漢話,識漢字。都是我僱了人做事,並不是奴婢。經略一來,說不許以漢人爲奴,我就把人送到縣衙去了。說起來,當時還得了賞錢呢。”

聽了這話,杜中宵笑道:“你倒是乖巧,得些賞錢是應該的。”

這些日子處置了那麼多蕃落首領,王普還是第一個沒有受到徵處,還得了好處的。當年他在火山軍賣馬的時候,就一心做生意,與其他首領不同,最後終有個好結果。

說些閒話,杜中宵對王普道:“你現在除了養馬,族裡還做些什麼生意?”

王普道:“前些年,見羊毛生意好做,我族裡買了許多好羊。可惜唐龍鎮那裡難做生意,其他地方到火山軍又不便利,許多羊毛賣不出去。”

杜中宵點頭:“好,好,你這纔是個持家的,不與其他首領那樣,作奸犯科——”

王普聽了連連擺手:“我雖是番人,卻從不劫掠,都是安心養馬養羊。只是自經略升遷,唐龍鎮便就變了個樣子,生意一天難似一天。最近兩年尤苦,都不敢到那裡去了。”

杜中宵漢了口氣:“辛苦你們了。那裡是邊疆之地,本來就不容易。現在不同了,周邊全都在朝廷治下,不會再有那種事情。你只要安心做生意,以後許多好日子。對了,你的蕃部屬哪個州縣?”

王普道:“小的隸振武縣,族裡一向都是在山間草地放牧牛羊爲生,百年來都是如此。”

振武就是唐朝時的振武節度使駐地,自豐州到大同府的門戶,地理位置重要,現在歸楊文廣所部管轄。耶律重元稱帝,與幽州的耶律洪基劍拔弩張,放充了外圍很多地方,振武縣的管轄範圍很大。

杜中宵聽了點頭,想了一會道:“經略司要在振武那裡,設幾處營田村莊。你若是願意,可以帶族人自成一處村莊。以後這一帶,不許遊牧,只許定牧,經略司會給你們補助。”

王普道:“便如火山軍的香布那樣麼?”

杜中宵搖頭:“官府不會強制,只看你自己心意。雖然建爲村莊,你還是首領,不過要遵律法。”

王普道:“香布現在是個大員外,能過那種日子十分好了,豈不強似山間放牧牛羊!”

第92章 大戰將起第17章 破城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25章 此何人哉第50章 好酒第148章 人選第71章 花超了第3章 新家第117章 牢城營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72章 一路向西第84章 議降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105章 寶貨第85章 物是人非第57章 用人不疑第213章 演練第102章 投降第2章 入宮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197章 鴉兒看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5章 栽培第91章 爭鬥第84章 接駕第1章 蒸汽車船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05章 面對第13章 躲藏第219章 打獵第117章 大主顧第31章 競爭第67章 意外第209章 難題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230章 大勢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51章 各有封賞第64章 謀劃第68章 入城閱兵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1章 決戰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44章 背後勢力第65章 生事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40章 盡殲來敵第41章 試探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55章 機宜司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5章 舊人第69章 南線出兵第73章 形勢突變第81章 新知州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50章 如釋重負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6章 佈置第224章 回鄉第81章 親征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9章 葉縣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46章 貢品第183章 收網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91章 集議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53章 推而廣之第155章 兩難第46章 初戰告捷第73章 內部牽制第22章 分別對待第68章 有好酒第29章 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