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緊急進京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些,杜中宵坐在書房裡,看些閒書。忙了近一個月,終於把常平司的事情交待清楚,交給判官盧革。南方狄青進展順利,進軍桂州,正在集結軍隊。儂智高的主力一路劫掠,退回了邕州。被攻破過的州縣已被叛賊放棄,官軍逐次收復。

突然石全彬急匆匆進來,對杜中宵道:“提舉,有旨意,你我急速進京!”

說完,招手讓外面的小黃門進來,對杜中宵道:“這是傳旨的中官,與我熟識。提舉先與我商量一番,一會出去接了旨,我們略作收拾便立即趕到樊城坐車!”

杜中宵吃了一驚,站起身道:“什麼事情?如此緊急?”

石全彬揮手讓小黃門離開,前去準備,對杜中宵道:“如此緊急當然不是小事,提舉坐下說。”

旨意下來,是有程序的。杜中宵作爲主管官員,要帶領屬下接旨,確認過內容後,朝旨又收藏到筆架庫裡。這些事情繁瑣,石全彬先讓其他官員和小黃門準備。

兩人落座,石全彬道:“提舉,此次朝廷有意要我們出兵,進京商議!”

杜中宵愣了一下,才道:“這幾日我看邸報,狄太尉大軍進展順利,楊鈐轄也收復了幾處——”

“不是南邊,是北邊!”石全彬打斷杜中宵的話,“儂智高之亂大局已定,只看狄太尉什麼時候進兵邕州,我們去與不去已經無關大局。”

杜中宵看着石全彬,愣了好一會才道:“北邊?北邊發生了什麼大事?要兩國交戰?”

石全彬道:“契丹皇太弟耶律重元帶大軍圍了唐龍鎮,朝廷有意發兵救援。我們剛好做好了大軍出動的準備,又有火車北上,朝廷才讓我們前去詢問。”

杜中宵一時間有些發矇,問石全彬:“到底發生了什麼?來龍去脈是什麼?總不能契丹發瘋,突然之間就要與本朝開戰,佔領唐龍鎮。”

石全彬緩了緩,對杜中宵道:“數月前,契丹國主帶大軍征伐党項,作戰順利,前鋒已至党項祁連山下。敗沒藏訛龐,俘沒藏皇后。大軍兵臨城下,党項無計可施,上表求和。契丹兵鋒已老,也無意滅党項,是以兩國議和,党項向契丹上表稱臣。”

杜中宵還是有些不明白:“契丹大國,打敗党項並不算什麼,只是與本朝何干?爲何攻唐龍鎮?”

石全彬道:“提舉曾知火山軍,對那裡風俗地理甚熟。党項稱臣,還把契丹前幾年建的河清軍和金肅軍等地明確劃給了契丹。在這之中就有唐龍鎮。契丹以此爲藉口向本朝討要,本朝不許,耶律重元回兵時,便圍了那裡,意欲強攻!此事十萬火急,若是那裡被攻破,事情可就難辦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終於明白髮生了什麼。唐龍鎮正處宋、契丹和党項之間,爲藩族世守之地。首領來家周旋於三方勢力,名爲大宋之下,同時也向契丹稱臣。元昊興起的時候,曾經攻破唐龍鎮,從此那裡又成了名義上黨項的土地。杜中宵知火軍時,突然出兵佔了已是空城的唐龍鎮,重新建起來。雖然名義上有來家的人做知州,其實一直在火山軍的管下,完成實控。

這幾年唐龍鎮非常興旺,雖然受到契丹和党項戰爭的影響,作爲商貿的窗口並沒有廢棄。契丹早就看在眼裡,垂涎不已,與黨項的戰爭一結束,立即動手了。

名義上,來家也向契丹稱臣,以前契丹經常派兵劫掠那裡,這個名分就是他們出兵的藉口。再加上此次党項的認可,他們覺得機會到了。正好儂智高叛亂,宋朝最厲害的將領狄青帶兵南下,宋軍在北邊的實力削弱。此時不佔唐龍鎮,對契丹來說是讓嘴邊的肥肉飛了,如何忍得住?

如果是以前,宋朝不會在那種地方派兵,被佔了就佔了,無非裝作不知道,事實承認。軍事實力不如人,兩國交往就處於下風,特別是涉及到利益之爭的時候。這幾年不同了,唐龍鎮提供大量財富,杜中宵在京西路帶起來的工商業發展,讓朝廷有錢,軍事實力也有明顯增長,不能這麼忍了。

石全彬道:“提舉曾知火山軍,現在又有營田廂軍做好了出戰的準備。契丹圍唐龍鎮,提舉怎麼看非常重要,朝廷讓我們回京,用意正在這裡。”

杜中宵道:“相來如此了。剛好這幾日我的家人都回了許州,我收拾一下,便與團練進京。”

石全彬道:“不急,此事重大,還是我們商量一下,進京之後如何回答。要不要守唐龍鎮?要守就要有兵救援,我們出不出兵?出兵到唐龍鎮,契丹不撤,那要不要打?”

杜中宵道:“唐龍鎮是火山軍治下,不說那裡一年能夠收到多少錢,本朝的土地豈容隨意攻打?當然要出兵救,到了那裡,契丹兵不退自然就打。如若不然,朝廷還有什麼顏面?”

石全彬點頭:“提舉如此說,我就明白了。還有一件事,朝廷當是有意用我們的營田廂軍。契丹可不是儂智高可比,向稱精銳,對上他們提舉有把握戰而勝之嗎?”

杜中宵皺了皺眉頭:“團練,國家養兵一日,用在一時。既是我軍做好準備,自然就用我軍。兵事無常,誰敢言必勝?未戰先言勝,非用兵之道。據我所知,耶律重元不過五千騎兵而已,縱然有些步兵隨從,無非就是一兩萬之數。我軍兩萬餘人,兵力相當,正可救援那裡。帶兵作戰,只問當爲不當爲,沒有必勝的把握仗就不打了?無非是我軍與敵作戰,其餘兵馬做好準備,陸續增援而已。”

聽了這話,石全彬不好再問。他對營田廂軍的炮兵滿意,但其他的騎兵和步兵也是以火器爲主,心裡着實沒底。沒有經過實戰檢驗,這些新東西行不行?用已經證明了的做根基,用火器補充,那纔是讓人放心的正道。杜中宵這樣大破大立,全部推倒重來,總有些讓人提心吊膽。

出宮領次兵,對上儂智高那種弱旅,怎麼也能立些功勞。現在面對的是契丹強軍,以營田廂軍的實力,與之作戰真能行嗎?不說取勝,只要能勢均力敵,石全彬就謝天謝地了。

出了書房,領了聖旨後略作收拾,告辭了衙門的同僚,杜中宵和石全彬騎快馬到樊城車站。這裡有爲杜中宵準備的專門車廂,與車站確認了時間之後,掛在一輛貨車之後,徑直北上。

到葉縣換了去開封府的貨車,掛在後面,第二日不等天明,杜中宵兩人已到了開封府。

出了車站,看發看天上的月亮,石全彬道:“天時尚早,城門還要過一會開,我們尋個地方歇上一歇。京城比隨州還要冷一些,清晨時候如何受得住?”

車站在城外,數年之間已經非常繁華,成了一處小鎮。不遠一處茶攤,挑着紅燈籠還在待客,杜中宵和石全彬帶着隨從過去,尋副座頭坐下。

茶博士過來,行個禮道:“客官辛苦。要用些什麼?”

杜中宵道:“天氣寒冷,先來一壺熱茶。要好茶,不拘價錢。”

茶博士應了。

杜中宵又道:“如果有熱包子和餛飩,用些最好。這個時候,不知道有沒有?”

茶博士道:“有,有,那邊就是賣餛飩的,小的去替客官買些就是。客官是外地人吧?這裡可是開封府,每日裡不知道多少車來車往。就是夜裡,也有火車停靠,咱們這些地方,都是從來不停的。”

“哦——”杜中宵點了點頭,“也只有開封府才能夠如此,其他哪有如此熱鬧?”

此時夜晚火車的照明和信號燈都是問題。冷清的地方,路上沒多少車,前後都是離開遠遠的,加上巨大的燈火,後車能夠看見。有專門的紅色燈在車尾,一旦亮起,後車就知道前車出故障了。開封府這裡不同,經過的火車太多,晚上車站也要營業,從來不會閒下來。特別是到西京方向,是重中之重,整條道路都有人巡邏,有類似烽火臺的信號。

鐵路和火車雖然是杜中宵帶給這個時代的,但這些細節,他還真不知道。人有聰明才智,遇到困難總能想出辦法來,不一定非要杜中宵參與。可惜的是杜中宵知識有限,一直做不出高亮度的燈來,火車的信號燈,油燈就遠遠不夠了,保障運行麻煩無比。

開封府到洛陽的兩京之間,最早鋪設了鐵路複線便就如此。不設複線,路上的車太多,一個不好就會兩車相撞。有了複線,只要解決好追尾即可。

不一會,茶博士上了茶,又幫着買了包子餛飩,杜中宵和石全彬兩與一衆隨從用了,才覺得身上暖和了許多。看看茶棚裡,竟然有不少客人。有的是下車不久,還有的是來這裡等車,有些閒錢的,就在茶棚裡面用茶。其中不少官員,有離京的,有進京的。杜中宵一個不認識,便安心等着開城門。

第35章 風雨欲來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252章 初戰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24章 抓人第49章 諸多不足第90章 月餅第91章 沒有出路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89章 知州門客第85章 大比武第170章 圍城第56章 買書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4章 應對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39章 雜談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32章 收網第32章 世交第67章 帶你看炮第60章 無商不富第26章 合作第18章 審案第144章 先玩吧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26章 前路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14章 獻城第252章 初戰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33章 回鄉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17章 出戰第76章 吃好住好第9章 初戰第20章 見世面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208章 奇才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58章 糧草到了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43章 包車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3章 新家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41章 差強人意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1章 未雨綢繆第51章 大敗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58章 糧草到了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185章 張網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162章 佈置第88章 和爲貴第27章 冤家路窄第260章 內亂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53章 技術狂人第25章 地斤澤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252章 初戰第49章 因地制宜第25章 栽培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97章 公事私事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55章 自尋煩惱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60章 甲骨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5章 當街兇案第146章 貢品第86章 以工代賑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52章 除夕第62章 心累第10章 攻守易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