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南下人口

這一日無事,杜中宵帶了十三郎和幾個隨從,到了襄陽縣,看一看這裡新開的民營商場。

襄陽城裡,各衙門多在城南,新開的商場則開在了城北。那裡有幾畝菜地,被這些商人和牙人買了下來,建成了商場。此時的商場當然沒有後世百貨大樓的影子,只是在平地上搭棚子,分成許多區。

杜中宵一行沒有走正門,而是從一個小偏門進了商場。一進商場,就見路兩邊蹲了許多百姓,面前擺着幾樣東西,各自叫賣。有賣蔬菜的,有賣雞蛋的,還有賣活雞活鴨的,當然更少不了賣魚蝦蟹的。

杜中宵覺得稀奇,走上前,看一家賣的河蝦肥大,便上前問道:“這蝦多少錢?”

擺攤地道:“客官好眼光!這蝦是新從河裡捕上來的,最是新鮮!若是拿來做醉蝦,入口鮮美,難得美味!我這裡沒有虛價,五十文錢,全部拿走!”

杜中宵看他面前大半桶,道:“我家裡人口不多,如何吃得了這麼多?”

那人撓頭:“這可如何處?我又沒有稱,不能分開賣。客官,五十文沒多少錢,便就全買了!”

杜中宵道:“委實吃不了。這樣吧,我算你一文錢三隻,來三十隻,我給你三十文錢。”

這樣算倒也方便,賣蝦的數了三十隻蝦,用個荷葉包了,交給杜中宵。

杜中宵把蝦交給十三郎,付了錢,隨口中問道:“這裡不是新開的商場麼?你如何在這裡賣蝦?難道也是商場裡的人?”

那人連連擺手:“不是,不是。我們這些人是租了商場地方,給他們幾文錢,在這裡賣些貨物。這處商場是城裡牙人們開的,賣活物不值當,便讓我們來擺攤。”

杜中宵點了點頭,明白了是怎麼一會回事。牙人們是以前生意的經手者,他們控制市場,決定着貨物價格,可讓賣貨的人分文不賺,也可以讓他們滿載而歸,是商場的主宰者。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不知道有多少手段。這些生鮮活物,對於商場來說生意難做,他們便專門空出塊地方來,租給小販。既收了租金,又完善了商場的貨品種類。不用問,除了禽畜生鮮,其他一些他們一時難做起來的生意,只怕都是如此處置。只要有地方,有客流,還愁找不到在這裡賣貨的?

杜中宵告別了賣蝦的,一路看過去,這一帶全是如此擺攤的小販,或者還有一些種菜養雞的。場面亂糟糟的,如同外面的菜市場,氣味也有些難聞。

走不多遠,便看見前面的空地上,搭了幾個棚了,有人在那裡賣吃食。

樊城的商場裡有飲食區,有少量棚子,大多數都是店鋪。商場收他們的租金,同時打掃垃圾,管理衛生。這裡則完全沒有服務,也沒有管理,只是劃個地方出來,交了錢就可以在這裡做生意。

杜中宵道:“正好餓了,我們過去買碗湯吃。”

十三郎道:“提舉,這個地方看着恁地腌臢,如何吃得下去?不如我們到外面,尋間食店,買些來吃好了。這裡沒個人照看,誰知那邊下到鍋裡的是什麼東西?”

杜中宵道:“無妨,我們過去看看。若委實不能吃,再出去吃不遲。”

一邊說着,一邊到了棚子前面。

第一家是賣各種河鮮的,附近最多,價錢便宜,兩口鍋放在竈上,都是旺火來炒。這種做法還是杜中宵推行開來,因產簡單易行,出現了很多這樣做的小吃攤。

看竈的旁邊擺了幾個大木桶,裡面的魚蝦都鮮活,指了之後老闆在一邊加工,倒是新鮮。

杜中宵正要點條魚吃,十三郎道:“提舉,你看那邊他們用的鍋,一家做完了,刷也不刷,便就做下一家的,看着如何有胃口?我們已經買了蝦,晚上回去吃蝦好了。”

杜中宵笑笑,繞過這一家,到了下一個棚子。

這裡賣的是大鍋羊肉湯,鍋裡的湯香味四溢,案上堆着煮好了的羊肉,細細切作薄片。另一邊則是切好的香菜和蔥花,翠綠可愛。旁邊有面餅,可以泡到裡面吃。

杜中宵道:“這裡的湯看着乾淨,用具也都清潔,便喝碗肉湯吧。填填肚子,傍晚回去。”

十三郎看着確實乾淨,點頭道:“喝湯好。來兩碗肉湯,能頂一天了。”

幾人找了一張桌子坐下,杜中宵和十三郎坐一桌,其他人坐了一桌。

小廝過來,杜中宵道:“我們一人來一碗肉湯,多加些肉。他們每人幾個餅,我就不要了。”

小廝道:“客官,我們這裡只喝湯,是五文錢一碗。若是加肉,有加十文錢的,十五文錢的,還有二十、三十文錢的。越貴肉越多,加肉的湯可以隨便添,而且麪餅免費吃。”

杜中宵道:“好,那便每人來一碗三十文的。既然出來,何必小氣!”

一聽要最貴的,小廝答應一聲,高高興興飛快地去了。

不一刻湯上來,杜中宵一看,好大一個海碗,裡面大半碗熟肉,着實實惠。上面浮着一層翠綠的蔥花和香菜,看着極是清爽。

拿起筷子,杜中宵吃了幾塊肉,讚道:“好,好,這湯清香,肉煮得綿軟,着實不錯。”

十三郎連夾幾大塊肉,嘴裡嚼着點頭:“官人說的是,這裡好湯,好肉!”

話音剛落,就聽旁邊一個清脆的聲音道:“阿爹,你看那些人吃肉!”

杜中宵順着聲音看過去,只見一對二十多歲的年輕夫妻在喝湯,旁邊坐着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幾人。那孩子目光清澈,看見自己看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

杜中宵心情不錯,叫過小廝來道:“那邊一家人,送一碗三十文錢的湯過去,算我請的。對了,有了這一碗湯,他們再喝湯吃餅就免錢了吧?”

小廝看看那一家人,看起來並不能吃多少,點頭道:“官人說的是。”

端了湯過去,男子大吃一驚,忙問小廝怎麼回事。聽說是杜中宵請的,忙拉着孩子過來道謝。

杜中宵道:“不值得什麼。若是不夠,可隨便加湯吃餅,有了肉就不要錢了,一直吃飽。對了,你們一家是附近人嗎?到這裡來逛商場?”

那男子道:“回官人,小的是河南府偃師縣人,因家境艱難,到荊湖南路投親去。我一個親戚在鼎州居住,聽說那裡水土豐美,正缺人手,帶了老小去投奔他。”

杜中宵點了點頭。

那一家千恩萬謝,回去吃肉喝湯。兩口把肉挑出來,盡着小孩吃,自己拿了兩個麪餅泡着。

隨着火車通到了江陵府,很多在中原不得意的人,紛紛南下。京西路的營田務人員已經很多,現在不隨便招人,大多都進入了荊湖路。這一條鐵路,開啓了兩湖開發的熱潮。

隨着人口涌入,移民難免與當地原有的蠻族發生衝突,惹起一些小型的亂子。荊湖路多年對付蠻族叛亂,了鐵路物資的支援,應對起來遊刃手餘。

這就跟後世的美國西部大開發類似,在土地的吸引下,紛紛進入未開發地區。生產習俗與文化的差別,自然會引起土著的反彈。不過宋朝是以招安爲主,美國人則是進行種族滅絕。

這些開發出來的土地可不是殖民地,而是擴大的領土,與原有的領土是聯在一起的。不管是宋朝開發荊湖,還是美國開發西部,都是有效領土擴張的過程,與殖民地是完全不同的。

經過開發,這裡會成爲國家的一部分,融入到國家當中。其商業是全國市場的一部分,而不是原料提供地和商口傾銷地。這種擴張出來的領土,纔會成爲國家的一部分。與此相反,殖民地由於最根本的開發目的,哪怕人口與主體民族相同,最終也會獨立出去。

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35章 這是掛麪第44章 貴人?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36章 納稅人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67章 意外第144章 先玩吧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62章 佈置第60章 全軍出擊第45章 各有前程第20章 結冰了第1章 驚天大案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30章 交接第151章 進城第78章 重炮第73章 內部牽制第64章 聖心難測第181章 焉耆第199章 打虎隊第34章 青臺鎮第2章 託付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8章 賈逵出兵第56章 依山而陣第232章 回頭路第75章 制刀第128章 夜談第37章 熟人第258章 出首第66章 反殺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33章 舊人重逢第49章 諸多不足第90章 月餅第62章 心累第19章 齊射最好第91章 同年閒談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48章 邀賞第37章 僵局第126章 行會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13章 抓人第10章 模範部落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36章 收錢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7章 言過其實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67章 生意第111章 石州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76章 無冕之王第44章 奇兵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41章 阻力重重第75章 大軍到來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44章 異人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34章 大勢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13章 破飛狐第249章 內賊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67章 安排第4章 新的形勢第125章 遊街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231章 細作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05章 先讀書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88章 入幽州第215章 軍校第138章 佈置第157章 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