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各有前程

阮得功坐在房前,眯着眼睛,愜意地曬太陽。店裡幾個小廝站在貨架後,忙忙碌碌地賣貨。

彭員外走過來,拱手道:“員外好恣,坐在這裡曬着太陽,真真是神仙一樣的日子。”

阮得功爭開眼睛,道:“你也一樣可以。忙前忙後做什麼?過來我們說話。”

彭員外嘆了口氣:“我不一樣啊,許多家口,等着吃飯呢。客棧的房子是從營田務租來的,每月都有租錢,一日都欠不得,哪裡比得了員外自家房子,生意又這麼興隆。”

阮得功道:“這怪得誰來?未收稻穀之前,我讓你們一起隨我到這裡買房子,做些生意,你們只以爲吃多大的虧,人人不願意。收了稻穀賣了地再來,哪有許多房子給你們。”

彭員外只是嘆氣:“棋差一着,便就不可收拾。現在想買房子,也沒的賣了。租房做生意,賺的錢許多要交給營田務,着實不甘心。”

一邊說着,一邊到阮得功的身邊,靠在牆上,兩人說話。

見彭員外手上提個瓶子,阮得功問道:“你提了個瓶子,是要打燈油嗎?我早就說過,何必如此麻煩?買一桶回去,燈油用完了,還落個鐵桶,值不少錢呢。”

彭員外道:“這道理我也曉得,可一桶油多少錢?我店裡也沒多少客人,點不了那許多燈。”

上次史大慶被重懲之後,棗陽縣的員外看清了營田務態度,又無力反抗,各自尋找退路。阮得功是本地的大員外,頭腦靈活,及時跑到營田務來,蓋起了這間鋪子,作爲自己的退路。那時候營田務一切初建,管得不嚴,比較容易就買下地來。其他人則首鼠兩端,想着先收了稻穀,觀望一番再說。沒想到這麼一猶豫,營田務這裡的空地就被衙門蓋滿了鋪子,並且對土地控制極嚴,想再自己蓋鋪子也不成了。彭員外這些後來的,只能租營田務的鋪子做生意,沒有阮得功這麼逍遙。

現在棗陽縣的客戶,絕大部分已經投了營田務,鄉下的員外們無經爲繼,各自另謀生路。大部分都到縣城裡去,做各種生意,一小部分到了營田務這裡。最頑固的是史員外,堅決不肯賣地,揚言就是地裡全部荒了,也絕不賣給營田務。史家給客戶加了工錢,留住了一些人,也不知道下年會怎麼樣。

彭員外開的是一家客棧,地方還沒發展起來,沒有多少生意,堪堪顧住本錢。家裡的地賣了,開店又沒有什麼錢賺,處處精打細算。阮得功開的是間雜貨店,生意就好得多了,賺錢比以前還多。

聊了幾句閒言,彭員外道:“你家的二郎,聽說送到葉縣去學打鐵去了,過得可好?”

阮得功道:“員外,葉縣學的可不是普通的打鐵,可以制好多東西。我家二郎到了那裡,着實是開了眼界,想不到世間還有那許多精巧東西。他信裡的意思,是學了之後到鐵監做事,我不許他。”

彭員外奇道:“你家裡有本錢,回來自己開鋪子多少是好,二郎幹嘛要進鐵監?”

“鐵監裡日子過得好啊。前些日子我去看過,他們那營房乾乾淨淨,街道平平整整,下雨了地上連個水窪都沒有,哪裡是我們這些鄉下地方能比的!而且那裡的孩子,五六歲便進學堂,學得好了一路學上去,不愁沒有出路,哪個看了不喜歡。不過,我送孩子出去學習,是要他回來繼承家業的,豈能讓他留在那裡。而且鐵監附近,這一兩年開了許多鋪子,多是鐵監裡的人出來做的。什麼做車的,制犁的,還有專門做油燈的,生意非常紅火,錢極是好賺。他學上些手藝,回到棗陽縣來,還愁以後賺不到大錢?”

阮得功眼光長遠,知道以前的日子過不下去了,第一個到唐州坐火車看了一圈。回來之後,便就把二郎送到葉縣,去學機械相關的知識。鄉下人分不明白,都說他去學打鐵了。

年輕人到了外面,立即被鐵監吸引,那是一種完全不同於鄉下的生活方式。富裕、文明,簡直是另一個世界。阮二郎到了那裡,過了沒多少日子就想學好之後,到鐵監裡做活,不再回棗陽了。阮得功坐火車,特意到那裡住了些日子,考察之後,得出結論,還是回來有前途。

鐵監再好,總有人覺得不滿意。不斷地有人從裡面出來,利用學到的技術,開起一些小工場。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總起來還是賺錢的多。失敗了的,也可以到別人的小工廠裡做活,並不會面臨生存危機。鐵監在澧河南岸,大量小工廠聚集在澧河北岸,那裡更加繁華。

那裡能辦工廠,棗陽如何不能辦?阮得功讓自家二郎,好好學知識,也多學學那一帶的小工廠是怎麼做生意的。學上幾年學成了,回家自己出本錢,讓他辦個廠子起來,以後肯定有前途。

現在阮得功雜貨店裡賣的貨物,好多是附近小廠子裡做的。小廠經營靈活,價格便宜,雖然質量不如鐵監的可靠,總是能用。現在是什麼貨物都缺,周圍的人手裡的錢有限,這些貨物更加好賣。

鐵監做的是大宗生意,這些小店主本就不受歡迎,進貨不方便。每次進貨不但排隊要等好久,因爲數額小,經常還要跟其他店主拼單。你進幾十樣貨物,每樣十件二十件,鐵監不想做這生意。這個時候小廠子的好處就顯出來了,不但是不嫌棄,而且價錢還便宜。

聽阮得功介紹着葉縣鐵監那裡的情況,彭員外道:“唉,世道變了,日子不能像以前那樣過了。等過幾日,我也讓自家大郎到那裡學些手藝去,不然以後怎麼辦?守着這家小客棧,賺不到什麼錢。”

阮得功道:“葉縣那裡的學校,都是衙門辦的。學生分兩種,一種天資過人的,不用交錢,只要學得好,學校還管吃管住呢。還有一種是天資一般,學就要交錢了。我家二郎看着伶俐,到了那裡之後學起來卻是不行。學了三個月考了一次,考的不好,要交學費的。連學費帶吃住,可不是小錢。”

彭員外道:“這錢花了,總是學到手藝,不是白花。不到這種地方,想花錢學手藝別人還不教呢。”

阮得功點頭稱是。手藝人的手藝是吃飯的倚仗,哪裡容易教人?都是替人做活,自己跟着學,看個人悟性。有錢人家也不行,讀書寫字、琴棋書畫有人教,吃飯的手藝哪有教人的?葉縣的學校,只要交錢進去,有專門的人教,而且還有教材,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

棗陽的這些員外,數代人都是靠着種地吃飯,突然間改變了生活模式,人人心裡不安,做生意總覺得不踏實。去學上門手藝,比做小生意強得多了。阮得功邁出了第一步,好多人蠢蠢欲動。

正在這時,濜水上一艘小船在碼頭那裡停下,船上下來一對少年夫妻。左右看了看,兩人來到阮得功和彭員外跟前,施禮道:“敢問兩位員外,附近可有客棧嗎?”

彭員外忙道:“我家就是開客棧的,兩位是要住店?到此處不知是做生意,還是探親訪友?”

年輕人道:“在下徐克,是個遊學的秀才。與此地的提舉杜官人有舊,特來拜訪。”

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98章 鋼如泥土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31章 放手第87章 進城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99章 鐵路留念第38章 試槍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42章 疑惑第153章 外戚第148章 人選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44章 先玩吧第44章 債券第2章 城狐社鼠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80章 各有前程第72章 進攻第44章 新與舊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93章 分岐第77章 無可奈何第215章 軍校第84章 接駕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34章 青臺鎮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73章 出門難第21章 嚇了一跳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78章 仙人跳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02章 離去第124章 衝突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6章 兩軍對壘第129章 取朔州第13章 躲藏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224章 回鄉第56章 人多糧少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48章 楊家將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99章 軍校第26章 圍堵第63章 葉縣第7章 投敵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99章 奚人降了第111章 鐵甲第39章 前線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62章 盡心而已第39章 古礦洞第167章 猴戲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1章 党項收人第62章 新奇第27章 再留無益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93章 會員制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53章 重新編組第45章 各有前程第207章 慶賀第96章 歸順第114章 獻城第266章 清洗第110章 三岔口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57章 喜事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60章 新生活第6章 偶遇第114章 獻城第218章 開花彈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83章 千里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