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

爲什麼宋朝軍力越來越弱,對外屢戰屢敗?明明軍隊人數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精良,錢糧越來越充足,一對外敵,就原形畢露。對這個問題,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卻很難形成共識。對此着急積極想推動軍改的多是文官,他們大多不掌兵,對於軍隊,特別是禁軍霧裡看花,很難進行系統地梳理。哪怕是劉幾、楊畋這些由文轉武的官員,也多是統兵官,並不具體管理軍隊,不瞭解軍隊的中下層。

這樣的結果就是,掌管朝政的文官,包括邊路帥臣,直觀的感覺上認爲禁軍越來越不能打。在陝西路和河東路,禁軍費用高昂,但並不比地方軍隊戰力強,且不便指揮。在地方上,發生了同樣的問題,禁軍的性價比不如教閱廂軍。這個趨勢發展到最後,就是以保甲代替軍隊,寓兵於民的改革。

歷史上宋朝軍隊的改革,是由文官主導的,充滿了理想化色彩。在這個過程中,武將被動接受,基本沒有主動性,也沒有參與。只有在兩宋之交,面對嚴峻的形勢,統兵官的權力空前擴大,才發生了武將主導的軍事變革。隨着岳飛被殺,南北議和,軍事改革再次中斷。

杜中宵能夠梳理出這個大致脈絡,但卻說不清宋朝軍事弊端的深層原因。他是真不知道,只能慢慢參與進去,一點一點總結,一點一點找出解決的辦法。

由於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中國的歷史研究很粗糙,大多數的歷史具體問題基本是空白。連一些大的方向問題上都爭論不休,專門研究非常缺乏。以宋朝而論,大多數的歷史學者,更願意去發表宋朝是不是一個統一朝代,這個時代應該稱宋朝,還是遼朝、金朝這樣的問題。而不願意去研究爲什麼這個時代是這樣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產生了哪些後果,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有什麼經驗和教訓。這個時代的人們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爲什麼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而沒有選擇那樣的道路。

杜中宵曾經以爲,自己受的教育,已經常握了中國歷史的脈絡,各種各樣的弊端了熟於胸。歷史課不知道做了多少題,什麼事件說明了什麼問題,甚至很多還給出了答案。只要照方抓藥,進行改革,治理這樣的國家簡直是小菜一碟。真接觸具體問題,仔細去想,才發現歷史課只有一個脈絡,說的不多。

現在的經典,最重要的之一是《春秋》。前世曾經聽人說過,《春秋》是孔子依據當時的史書刪削而成,造成了大量歷史資料的缺失。現在自己讀着這些書考進士,才知道這些說法似是而非,缺乏基本常識。《春秋》是經不是史,拿着經書當史書,就跟拿着政治課本學歷史一樣牛頭不對馬嘴。

前世學的歷史,不管是課本里的還是其他的研究,一個基本的背景都是晚清民國時中國面臨到了亡國的危險,知識分子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歷史研究兩個大方向,一是從歷史中找答案,同時結合當時的現實,中學爲體,西學爲用。另一個方向是認爲整個中國文中國歷史全是垃圾,清理得越徹底越好。歷史本身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們並不怎麼在乎,錯了將錯就錯。這些結論中,有大量的自相矛盾的說法,團成一個大雜燴。根據不同的立場,抽出五花八門的結論。

發展生產力容易,現實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不像書本上那麼尖銳。生產力一發展,就會動搖生產關係,就會發生大動盪,就會受到保守勢力的全力扼殺,這種事情不多。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好處在那裡,人人都可以看得到,強勢政府往往會慢慢改變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工業革命一定血汗工廠,一定會出現手工業者砸機器,一定會爆發激烈矛盾,天下大亂。事實往往不是那樣,特別是在東亞。

杜中宵建營男務,建鐵監,一切順利。這個過程中他沒有得罪其他勢力,沒有大亂,經濟發展了工業品多了,大家都得到好處,人人說好。

要想真地建立一支經得起考驗的軍隊,難度突然增加,一切都不同了。

跟劉幾、楊畋等人談了近兩個時辰,杜中宵的腦袋嗡嗡響,還是沒有什麼明確結論。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看法。當年太祖時的軍隊是怎麼樣的,二十萬禁軍,橫掃天下。現在禁是怎麼樣的,分析出各種現象跟那時怎麼不一樣了。北方的遊牧軍隊是怎麼樣的,騎兵多,能吃苦,戰鬥力強,禁軍怎麼比不上。

但是爲什麼會這樣?沒有人說得出來,杜中宵也總結不出來,只能放棄。

看華燈初上,杜中宵道:“天時不早,諸位先去歇息。這些日子,你們在這裡住上些時日,先了解營田務。有什麼做得對的,做得不好的,說出來我們一起參詳。”

幾個人都累了,點頭稱是,各自告辭。

送別了衆人,杜中宵回到書房坐了一會,只覺得頭大如鬥。理不出一個條理,昏昏睡去。

襄陽火車站,康員外、李員外、蔣員外等人站在高處,滿頭大汗,指揮着手下的人裝車。

看着堆積如山的茶葉箱,康員外嘶啞着嗓子道:“火車到了時辰就開,絲毫不等人,你們速速把貨物裝上去!哪個偷懶,我重重處罰!聽清楚了,裡面有一個箱子的空,我就白丟一箱的運費!”

李員外拉了拉康員外,喘着氣道:“康兄,算了,我站不住了。還是歇一歇,由他們去吧。”

康員外瞪着眼睛道:“怎麼可以!修這條路,我們是出了錢的!撥給我們的這些車廂,是朝廷在還錢哪!李員外,錯過了就沒了,朝廷可不會補給我們!”

李員外臉色發白,搖了搖手,說不出話來,一屁股坐在地上。

通了火車,最開始的幾輛全部是貨車,分給當時出錢的茶鹽商人運貨物。從襄州向北運茶葉,從開封府運鹽回來,剛好來回不空。這種大宗茶葉的生意,質量要求不高,誰能運到開封府,誰就能夠多賺到錢。襄州的商人急着把自己的錢賺回來,恨不得把每節車廂都裝得滿滿的,都是親自在這裡監工。

可惜大家沒有經驗,這已經是第三車了,還是亂糟糟的。既沒有早早把貨物運到站臺,也沒有仔細地規劃,車一來,便亂糟糟地擠着上,效率低得嚇人,幾個員外快急出病來了。車站的人冷眼旁觀,不聞不問,更不會過來幫忙。反正出了多少錢,劃給多少貨車車廂,裝不上貨與車站無關。裡面空出位置,後面的車站還可以裝些私貨。

隨着一聲汽笛,火車緩緩啓動,康員外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氣。不知不覺,身子全溼透了。裝一次車,就跟打仗一樣。看着身邊堆積如山的茶箱,康員外罵道:“直娘賊,養的這些廢物,平時吃飯一個比一個能吃,做起事跟個娘們一樣!我可是看見,車上還剩好大一塊地方沒有裝貨。唉,秋茶收了,現在正是運新茶到京城的時候,早到一天便就多賺一天的錢!”

李員外安慰:“罷了,有了火車,我們已經比往年多運了許多了。以後車天天有,無非花錢就是。”

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88章 何去何從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26章 圍點打援第126章 細作第32章 不許看第74章 挑撥第113章 迎接第131章 放手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34章 不原諒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0章 不賣給你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99章 破靈州第34章 人心惶惶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31章 放手第21章 逃出生天第97章 各取所需第56章 買書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68章 有好酒第56章 心生去意第67章 安排第80章 各有前程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08章 勸降第148章 人選第55章 西壽軍司第249章 內賊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30章 交接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99章 朝政第13章 破飛狐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81章 焉耆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3章 出門難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46章 人心惶惶第70章 各有怨言第80章 新婚第273章 封賞第96章 出陣第9章 鑄門炮吧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2章 同年第106章 自來火第65章 胸有成竹第43章 戰前聚議第3章 新家第205章 抓人第87章 末路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73章 在商言商第71章 戲中人第54章 炮轟甘州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26章 文還是武?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12章 大生意第117章 牢城營第38章 兵臨渡口第44章 新與舊第5章 舊人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50章 困難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14章 富弼第114章 富弼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第225章 新與舊第51章 猜題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56章 買書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88章 左右爲難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49章 草棉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章 蒸汽車船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37章 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