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清量土地

回到驛館的時候,太陽還高高掛在天上。暮春天氣,有些炎熱。

史大慶和幾個莊客被拴着走了十幾里路,都口乾舌燥,腳底起泡,苦不堪言。史大慶硬氣,硬挺着一聲不吭,其他莊客平時都看他臉色行事,更加不敢多言。

回到驛館,剛剛下馬,聽到動靜的婁知縣就急匆匆地從裡面出來,身後跟着五十多歲的員外。

上前拱手行禮,婁知縣道:“運判,一日辛苦!下官在這裡等了許久!”

杜中宵看了看婁知縣身後的人,道:“都是公事,有什麼辛苦可言。知縣找我何事?”

婁知縣道:“聽說巡查的路上,史家莊的大郎衝撞了運判。下官得了消息,急忙讓他們那裡的里正前來,向運判謝罪。說來也巧,那裡的里正,正是史大郎的父親史員外。”

說完,使個眼色。他身後的史員外心領神會,急忙上前行禮。

杜中宵上下打量了史員外,見他五十多歲年紀,一絡黑髯,收拾得極是整齊。道:“倒是沒有想到這樣巧。既然來了,那便到驛館裡說話。”

婁知縣和史員外隨着杜中宵進了驛館,就在院中搬了幾把交椅,杜中宵和婁知縣坐了。

史員外上前,拱手道:“小民史展,現當着城北里正。今日正在家中閒坐,聽壯丁來報,說是小民的兒子大郎不知因何衝撞了官人,被拿了,命小民趕到縣城領人。小民急急趕來,聽候官人吩咐。”

杜中宵道:“把史大郎帶上來!”

旁邊隨從應一聲諾,把史大郎推到杜中宵面前,一把按住,跪在地上。

見了父親,史大慶覺得有了依靠,精神一下放鬆下來,只覺得身上無一處不痛,高聲喊冤。

史員外看着兒子,又是心痛,又是生氣。縣裡來了個大官,大戶們哪個不是爭着巴結,怎麼自己兒子如此混蛋,竟然敢去衝撞。作爲里正,史員外知道營田的事,也知道杜中宵的身份。

看父親站在一邊不說話,史大慶知道有些不好,又不由有些心慌。

杜中宵道:“今日把你拿到縣城來,可知道是爲什麼?”

史大慶想了想道:“是我該死,不合說官人吃了我家果子。幾個果子,官人願吃,我回家命人送兩車過來就是。小民當時不知官人身份,望官人恕罪。”

杜中宵看着史大慶,過了一會才道:“你家的果子?那裡是你家的地?”

史大慶道:“方圓二十里只有我們莊子,向來都是我家打理,自然就算是我家的地。”

一邊的史員外嚇了一跳,厲聲道:“逆子,胡說什麼!那裡都是閒地,份屬朝廷,怎麼就是我家的了!不要說是官人,哪個走路口渴了,都可以摘果子吃!”

見杜中宵只是冷笑,史員外越發不安,看着兒子,不住地使眼色。剛纔跟婁知縣閒聊的時候,史員外可是聽說,杜中宵在葉縣開鐵監的時候,一個本地員外冒佔閒地,被一次收了五十年的稅賦。如果杜中宵故伎重施,把這辦法用在自己身上,那可大事不好。史家只是鄉下員外,一次幾百貫,非要傾家蕩產不可。就是賣房賣地,鄉下地方不值錢,也賣不出價錢。

史大慶不知道父樣的意思,一頭霧水。不過看他面色嚴厲,不敢再說話。

杜中宵道:“你們家中有多少田地,自己不知道嗎?動輒如此說,可見平日跋扈,把這些朝廷所有的閒田山林,視爲自家財物。可以想見,平常有百姓採摘果子,砍柴捕魚,少不得被你們欺壓!”

史員外連連擺手:“官人,並沒有此等事!犬子不知厲害,只是信口胡言,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杜中宵看看史員外,又看看史大慶:“有沒有這種事,要問問當地百姓才知道。”

“沒有,沒有的!官人,小的現當着里正,怎麼會做這種事情!”史員外見杜中宵面色不善,心中越發焦急。這可是一路運判,盯上了自己家,那還得了。地方員外,平時橫行一方,還能找不出事來?

婁知縣道:“運判,那一帶只有一個史家莊,並無其他人戶——”

“嗯——”杜中宵看着婁知縣,“如此說來,那一帶的人戶都是史員外的莊客了?”

史員外直覺不好,忙道:“官人,知縣平日裡事務繁忙,只記大概,其實還是有其他人家的。有三戶打魚的人家,還有十八戶自成村落,耕種田地。”

既然是里正,史員外對這些熟得不能再熟。每年稅賦,他都拼命壓在這二十一戶人家身上,自家儘量少出,跟他們矛盾不少。特別是一戶漁民,無法無天的脾氣,幾年來一文錢稅不交,明明種着些菜地自家食用,卻說沒有土地。史員外如何容他?這幾年不知打了多少次。杜中宵要是去問這些人,那麼史家跋扈鄉間漁肉百姓只怕是逃不掉。官府懲治欺壓百姓的豪民還需要理由嗎?隨便一問,就能出一串罪狀。

杜中宵看着史大慶,沉吟不語。史員外看着,越發心慌。

過了好久,杜中宵才道:“算了,此事就此揭過吧。我甫到此地,若是就因爲被衝撞,窮治你們家的人,不免被說刻薄,是個酷吏。我爲官多年,一向寬厚待民,不必如此苛責你們。”

聽了這話,史員外長出了一口氣,急忙拱手,對杜中宵千恩萬謝。

杜中宵又道:“營田務前來,開墾閒田,必然騷擾鄉間,衝突必不會少。這樣吧,婁知縣,你招集各鄉里長,限一月之內,把本縣的土地丈量清楚,立出標誌。營田務到了,只在沒有標誌的閒地開田,免得惹起紛爭。若是人手不足,我可從營田務派些人幫你。”

婁知縣愣了好一會,才道:“運——運判,是要在本縣方田?”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不方田,怎麼知道哪些是有主土地,哪些是閒田?我今日城外察看,發現這裡鄉民種地,許多是種過一年,便拋荒數年,以養地力。看着不種莊稼,可許多地方也不閒田啊。”

大宋立國,不抑兼併,不立田制。不抑兼併是指土地可以自由買賣,不立田制,則是指沒有丈量過境內的田地。官府收稅,是依前朝傳下來的田冊,稅率也多從前朝。

開國近百年,世事變幻,許多田地因爲水旱之災被廢棄,許多荒田被開出來,土地擁有情況早就跟立國時天差地別。勢力人家,大多把持地方事務,儘量把自己的土地從冊上消去,而把那些只存在於田冊上實際已經沒有了的土地安在別人頭上,以逃避稅賦。方田實際並不會多收稅,對官府好處不大,但卻直接影響地方勢力,一向都是很難做的事情。方田,實際上就是立田制。

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27章 南下第41章 試探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67章 我來了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39章 雜談第41章 試探第225章 新與舊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64章 形勢逆轉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54章 避風驛第32章 世交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6章 生意興隆第6章 糟民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33章 家事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章 投其所好第212章 縮一縮吧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37章 不同看法第90章 月餅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5章 攻城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24章 抓人第18章 買空賣空第86章 以工代賑第68章 稀罕物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46章 貢品第66章 屬官第60章 無商不富第21章 契丹來客第62章 心累第35章 古之龍泉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5章 栽培第6章 偶遇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96章 出陣第70章 試探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149章 不經打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231章 細作第20章 威力盡顯第27章 回城第7章 審案第124章 重新選過第134章 不原諒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76章 靈州城第97章 重任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240章 錢與物第139章 善後第37章 白紙做畫第32章 不許看第69章 南線出兵第82章 鍊鋼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56章 人多糧少第171章 主戰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章 首告有賞第3章 官制第48章 邀賞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3章 關鍵證人第37章 僵局第44章 新與舊第248章 北上第2章 夜襲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10章 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