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菜地

前些日子韓月娘身體不適,杜中宵回了一趟青臺鎮。沒想到是韓月娘有了身孕,便在那裡住了些日子,等到岳母從家裡趕來,才重新返回鐵監。

這一日,風和日麗,蘇頌和柳涗兩人來邀杜中宵,到鐵監東邊去賞花。

澧河以南,一直到方城縣境,全是鐵監的土地,不許百姓居住耕種。鐵監未立之前,這一帶就全是閒田,除了極少的幾戶獵戶,並沒有人家。現在那幾戶獵戶劃到鐵監,飼養畜禽。

小水庫的水除了供給鐵監鍛造之用,其餘的便從東邊流入澧河。依着河岸,開了數百畝地,是鐵監的菜地,裡面還有一個花圃。這幾個月肉價上漲,菜地向南,依着小山,建起了畜禽養殖場。只是這裡建起來之後,已是冬天,到現在都沒有像樣的產出。

離了鐵監,一條十步寬的路,平坦而又寬廣。上面鋪了爐渣,旱天不起塵,雨天沒有泥濘,比以前的土路不知好了多少。偶有鐵監的士卒走在路上,用小車推着蔬菜和山裡的野果,說說笑笑。

這一帶的山裡多產板粟核桃,漫山遍野着實不少。鐵監里人多,便選了些閒人,到山裡採摘,運回鐵監來。營區那裡一個糕點廠,做得十分紅火,裡面用板粟核桃,增加些花樣。

板栗、紅棗與桑樹一起,是朝廷主推讓鄉間種植的果樹。這些樹木種起來容易,果實在饑荒年月可以作爲糧食,是渡荒作物。以前葉縣這裡每到年景不好的時候,常有人進山採摘這些堅果,填充肚子。這是中國在人口爆炸之前的常態,大量山地沒有開發,與後世是不同的。

走不多遠,沿着小河兩旁,一大片平整出來的土地,就是鐵監的菜地。

管菜地的谷指揮使帶了幾個士卒,早早迎在門口,見杜中宵等人到來,急忙上前見禮。

下馬,到了菜地的營房,紛紛落座,谷指揮讓人上了茶來。

谷指揮使五十多歲,到了鐵監之後,沒有精力去學新的東西,便來管理菜地。他是揀剩禁軍,分到廂軍後從都頭做起,十數年才升到指揮使。自己心中清楚,沒有什麼前途,一心想的,是再過幾年便就退役,拿着半俸回家頤養天年。

文官七十致仕,禁軍士卒則是六十除役。大宋立國,文官致仕之後是沒有俸祿的,上章致仕也大多都會被朝廷挽留,一直做到死。直到真宗皇帝,文官致仕之後才能再領一部分俸祿。禁軍和廂軍則是六十便可除役,拿半俸一直到終老。

這樣的制度,文官一旦出仕,不管是不是老來致仕,基本不會再回鄉。有的在最後做官的地方,有的則選近便之地,還有的特意選物價低的地方,做爲自己安渡餘生的地方。比如韓絳的父親韓億,就是在致仕的那幾年,到許州置辦田宅,作爲自己的終老之地。歷史上的明清兩朝,則是致仕之後沒有俸祿,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沒有退休金,強令官員回鄉,給予免稅免役等優待。中國人的家譜,大量都是追溯到兩宋時期,除了百姓南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官員不回鄉,在外邊開枝散葉。

谷指揮使便是如此,到了鐵監之後,在澧河南岸買了地,讓家人打理。單等着自己除役,便就在葉縣落戶,至於遠在天邊的家鄉,已經數十年沒有音訊了。

飲了茶,谷指揮上前道:“官人,下官自受命打理菜地,頗用了些心思。今日天氣晴好,不如去查看一番。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加以指點,下官命人去改。花圃在南邊背風向陽的地方,正好順路。”

杜中宵道:“也好。現在鐵監人多了,肉菜供應不上,着實讓人惱火。”

與蘇頌等人起身,由谷指揮使帶着,信步沿着菜地間的路,查看開出來的菜地。

走了約莫兩三百步,谷指揮使指着離着池塘不遠的一處道:“運判,那裡是菜地的糞池。鐵監所有的腌臢之物,都會運到這裡,漚了做肥。幾個月來,已有不少糞肥漚成,單等着來年春天,地裡種菜的時候使用。除這裡之外,南邊還有一處,靠着養畜禽的地方,把牲畜的糞便拿來漚肥。”

柳涗笑道:“難怪走近這裡,有些怪味。種地全靠糞肥,你們不可馬虎。”

谷指揮使叉手稱是,道:“官人要不要過去看看?”

柳涗道:“算了,我們今日來賞花,何必近這些不潔的東西。”

杜中宵本想過去看看的,聽柳涗這樣說,也就算了。關於種田的冊子,營田務那裡通過這半年多的實踐,總結了不少經驗,其中就有漚肥一項。鐵監會有人按着冊子,到這裡檢查,自己沒必要事事過問。

鐵監格外注重營區衛生,從一開始就沒有水窪,不允許有垃圾堆,垃圾早晚各一次,有專人運出營區。大部分都運來這裡,漚制糞肥。這個年月,沒有塑料製品,也沒有什麼不可降解的垃圾,經過簡單處理之後,都能夠拿來漚肥,垃圾處理方便許多。

杜中宵見左右開好的地,地頭都挖有水渠,扒開口子,就可灌溉菜地。水庫修好之後,到澧河有高差,可以自流灌溉。這片開好的菜地,澆起來非常便利,這裡是上好的水澆地。

又走不多遠,就見到前面來了五六個人,當頭一個花白鬍子的,上前叉手行禮。

谷指揮使價紹道:“這是丘都頭,在那邊管着養殖畜禽。聽說官人來了,急急過來見禮。”

杜中宵看着這幾個人,谷指揮使以下,還有兩個副指揮使,六個都頭,全部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這些人年紀大了,學不了新東西,又一副與世無爭的心態,便都集中到了這處種菜的地方。這裡清靜,沒有紛紛擾擾的雜事,也沒有多大的利益,正適合他們。

這裡是鐵監的菜園子,如果是在後世,或者在大城市裡,也有不少油水。可鐵監這裡,以前地廣人稀,這裡面的東西,拿到外面也沒有地方賣。在這裡做事的人,無非是多吃些蔬菜瓜果,多吃些雞鴨魚肉而已,倒是沒有人跟他們爭權奪利。

離了漚肥的地方,丘都頭道:“下官那裡養着雞鴨豬羊,着實腌臢了些。官人可先到花圃那裡,用些酒飯,等到下午的時候,再去查看。左都頭正帶了兵士,到那邊水庫裡網魚,聽說頗拿了些大的。一會讓士卒們做了,給官人們下酒。”

那處小水庫,同時也是鐵監的魚塘。這裡多少年都沒有人捕魚,雖然沒有放養魚苗,庫裡大魚卻是不少。秋天的時候捕了一次,全鐵監的人吃了個肚圓。到了冬天,管着那裡的丘都頭,隔三岔五就去捕些大魚,主要給鐵監的官員和技術人員改善伙食。

第79章 得償所願第22章 紙上談兵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213章 新與舊第54章 爭端第25章 此何人哉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22章 觀軍第33章 悔不當初第160章 新生活第52章 建節第38章 峰迴路轉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47章 有賞有罰第75章 制刀第143章 亂起第180章 奇人第23章 割韭菜第42章 吃個痛快第72章 一路向西第52章 禁地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91章 合圍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98章 只取朔州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背後勢力第52章 若即若離第40章 盡殲來敵第55章 西壽軍司第41章 爲考而學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2章 託付第142章 旅遊團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30章 以差監吏第88章 入幽州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268章 備戰第42章 債券第101章 慶功宴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103章 爭議第15章 攻城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67章 我來了第9章 初戰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63章 獵物第191章 合圍第40章 不進則退第21章 練兵第35章 這是掛麪第94章 開戰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246章 議事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72章 兵臨靈州第113章 分岐第61章 真真假假第260章 內亂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94章 誰不缺油?第82章 亂起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43章 舊人相見第41章 差強人意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6章 毛遂自薦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64章 寶地第49章 諸多不足第32章 不許看第32章 官、吏、差第213章 新與舊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3章 殺良冒功第76章 偏頭寨第114章 富弼第2章 託付第82章 不甘心第67章 安排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17章 自尋出路第170章 地震第37章 錢的問題第42章 債券第111章 首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