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鍊鋼

看着制鋼的小爐,蘇頌道:“萬沒想到,炒鋼的時候其實不用燒炭,只要鼓風即可。若不是真地試出來,誰能夠相信?世間萬物,有其自然之理,不詳細推敲,卻不敢妄下斷言。”

杜中宵點了點頭。以前在永城的時候,炒鋼的規模較小,用的是這個時代最常見的方法。前些日子這裡建炒鋼爐,爲了充分利用能源,自然建在冶爐旁邊,炒鋼與鍊鐵串連在一起。冶爐裡出來鐵水,直接送進炒鋼爐裡面,如此一來便就少用許多燃料。

炒鋼的原理杜中宵還是清楚的。無非是鍊鐵時是在還原氣氛下,以致鐵水含炭量太高,出來的是生鐵。到了炒鋼爐裡,要降低炭含量,爐裡是沒有炭的,只加石灰石和白雲石之類的造渣劑,是間接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是在氧化氣氛下。既然是氧化氣氛,氧氣就應該充足,不然效果不好。

這是中學化學的內容,非常簡單。爲了保證充足的氧氣,這裡建的炒鋼爐,特意加了吹管,一樣有大風箱向裡面鼓風。萬萬沒想到,炒鋼爐裡鼓風,裡面的鐵水迅速沸騰,如同火山噴發一般,溫度明顯比以前下面燒炭高得多。由於難以控制,不斷減少下面的炭火,結果效果還是不明顯。到了最後,乾脆炒鋼時不燒炭了,僅僅鼓風,爐裡面的溫度就足夠高,可以降低鐵水的炭含量,煉出鋼來。

杜中宵納悶了一段時間,最終只能認爲是鐵水裡面的炭,或者還有其他一些元素,在高溫熔化狀態下吹入空氣,迅速發生放熱反應,讓鐵水保持沸騰。這實際上就是後世的吹氧鍊鋼,不管是轉爐還是平爐都是同樣的原理。

鼓風之後,由於鐵水沸騰得厲害,爲了控制反應速度,就試着向裡面加生鐵,加廢鋼,偶然又發現不同的溫度,出來的鋼性能不一樣。不同的出鋼溫度,會煉出不同含炭量的鋼來。

這是個精細活。既不能測量溫度,又不能精確控制時間,只能用肉眼觀看鐵水狀態,以及表現出來的顏色,來控制出來不同的鋼。杜中宵測試了很多人,來做這項工作。不斷訓練,現在大約有二十多外人勉強找到狀態,是鍊鋼這裡的寶貝疙瘩。他們現在剛剛上手,出來的鋼性能不穩定,不過對這個時代來說足夠了。反正出來的是中低炭鋼,打造刀劍能性足夠,後面就靠工匠的手藝了。

能不能儘量精確地測量溫度?其實辦法還是有的。比如用金、銀、銅、鐵等金屬,或者一些已經知道的化合物,製成測片,利用他們不同的熔化溫度,放進鐵水裡面探測,看熔化程度決定鍊鋼過程。只是這項工作精細而複雜,杜中宵只能提供一個思路,讓下面的人去做,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

測溫不一定用溫度計,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學反應,比如熔化沸騰,比如分解化合,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溫度。但選擇合適的測量物質,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需要大量的實踐。

高碳工具鋼還是不能用這種爐子來煉製,而是儘量煉出碳含量低的鐵,與生鐵一起用石墨坩堝爐煉製。這種高性能的鋼煉製不易,性能優越,可不是炒鋼爐出來的大路貨可比。

用吹空氣的方法,炒鋼的效率提升了許多,煉出一爐鋼,遠比以前下面燒炭快捷。這件事讓蘇頌覺得新奇不已,明明不用燃料降低了成本,效率還大在提升,世間之事實在神奇。他用了很多時間研究,最終只能同意杜中宵的說法。生鐵裡面有碳,炒鋼爐裡沒有過剩的碳保護,這些碳便燃燒。

實際的化學過程當然遠比這複雜,碳還會形成一氧化碳,再形成二氧化碳,有過量的碳這些氣體就形成還原氣氛。一旦氧氣過量,鐵水中的碳便就繼續氧化,從而降低含碳量,生鐵變成了鋼。

鍊鐵到鍊鋼,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過程,認真研究下去,其實就能開啓化學之路。

杜中宵要做的事情太多,每個行業都不可能深入研究,哪怕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沒有精力系統總結。這處鐵監裡的人才,將來不知道會是誰,會是什麼時候能夠打開這扇門。

原理很重要,知道了原理,能夠積極應用到實際中,中學的數理化知識,就足以推開工業革命的大門。大宋的經濟實力是天下第一,這是朝廷直轄的官營鐵監,有杜中宵這個有後世知識的人,條件比當年英國的那些小作坊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從鋼鐵到機械,踏實做下去,工業的發展比歷史上容易得多。

比鐵水出爐的時間短得多,用不了多少時間,第一爐鋼就完成了。只見不大的爐子傾倒,鋼水從裡面流出來,流進旁邊早已建好的冷卻池裡。略冷卻一段時間,被一邊的工人舀入鑄範,成了鋼錠。大部分的鋼錠將凝未凝的時候,被輸送到下一道工序,進入不遠處的鍛造之處。

附近的一條小河早已經被截段,建了一座小水庫,河水引到這裡帶動鍛錘。鍛造的工人觀察着鋼的顏色,合適了取到鍛錘上,進行鍛造。

這樣炒出來的鋼,工藝所限,裡面有很多氣孔,也會有少量雜質,不能直接製造器具,必須鍛打過之後纔可以。巨大的鍛錘打在或紅或白大小不一的鋼錠上,配合着早已經制好的鋼模,有的成了鋼條,有的被打得極扁,乘着紅熱的時候,送入後面的軋輥,慢慢軋成鋼板。這樣製出來的,是熱軋鋼板。

高爐下的池浩早已經看得呆了,他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也想不出冶鐵會成這個樣子。再看那邊高爐,輸送帶一刻不停,不住地上料,每隔不久,便就開口引出鐵水來。從鐵水出來,爐裡的狀況穩定之後,上料便就不會再有間斷了,如此會連續不停地出鐵十個月。

見一切順利,杜中宵長出了一口氣。其實自己有些貪心,過於追求效率了。準備時間這麼長,除了高爐難建,還有後面的工序太多,從製做工具到培養人才花了太多時間。不管冶鐵鍊鋼,這個年代的產品其實都是鋼錠鐵錠,杜中宵卻想直接出型材。這處鐵監,最後出來的產品是以鋼條和鋼板爲主。至於後世最常見的圓鋼棒,因爲鍛打有些困難,反而沒有,只有正方形的四角鋼棒。

這樣的過程雖然複雜,但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燃料消耗。如果出鋼錠,後續還要經過燒紅鍛打,平白浪費燃料。這個道理就跟炒鋼爐建在冶鐵爐旁邊一樣,不必重新加熱。

見身邊的池浩的目瞪口呆的樣子,杜中宵覺得有些成就感,笑着道:“殿侍,我們到後面去,看看你要的鐵片。若是合你的意,便就開始制了。”

“好,好,下官與運判前去觀看。”被震撼了心神的池浩連連點頭,話都說不利索了。

走過一座一座鍛錘,到了最後面,便看見幾排鋼輥。鍛過的鋼板被送入鋼輥裡,依次下送,被壓得一次比一次薄,最後成了一張一張鋼板。壓的次數不同,鋼輥間隙不同,鋼板厚薄不一。

這些鋼輥同樣是由水力帶動的,只有工人來回巡查,與適才鍊鋼的地方比,清靜了許多。

到了最靠邊的一排鋼輥前,杜中宵指着地上的鋼板道:“殿侍,如此厚可合意?”

池浩看這鋼板厚薄均勻,微微泛着青光,忍不住彎下腰,要翻起來看。

一邊的工人看了,急忙喊道:“不可,小心燙手!”

話音未落,池浩便就慘叫一聲,蹦了起來。再看手上,已經燙出了幾個水泡。

那邊的工人看着杜中宵,一時嚇住,說不出話來。

杜中宵擺了擺手,示意他幹自己的活,對池浩道:“殿侍,這鐵板則則出來,摸不得!”

池浩點了點頭,捂着手,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好在鋼板的溫度並不特別高,只是起了水泡,並沒有把指頭燙熟,不然就成了鐵板燒了。

捏着指頭,池浩道:“運判,這樣厚足夠好了。只是我們要用鐵片浸入銅裡,若是裁了更好。”

杜中宵道:“這個容易。後邊有裁切的機器,你要什麼樣的,便裁成什麼樣的。其實,你們直接運鐵板回去更加容易,我們送你幾把大鐵剪,回去自己裁就是。”

池浩道:“那便每樣一半,我運回銅監之後,看知監官人意思,以後照做。”

鐵片的價錢可比錢貴得多了。銅監要把生鐵錘成鐵片,倒是並不用炒成鋼,依現在工藝,是先進行退火,等生鐵可鍛之後,進行鍛打。不說費的燃料和人工,錘成鐵片之後,最少損耗一半甚至更多。看過了這裡的生產過程,池浩便就知道,天下不會再有比這裡更加便宜的鐵片了。以後銅監用的鐵,很可能就從這裡打購。雖然路途遠了些,但一來江南少鐵,二來加上運費也比自己錘制便宜。

第230章 大勢第58章 百年計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43章 包車第48章 邀賞第60章 全軍出擊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94章 樞密副使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41章 傳言第189章 被圍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68章 反攻第1章 投其所好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104章 海商第39章 古礦洞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48章 君自爲之第212章 通車了第142章 旅遊團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45章 定計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135章 事發第59章 重騎立功第13章 關鍵證人第22章 大勝?第103章 杖斃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81章 開店第24章 秘密回京第39章 古礦洞第41章 張馳有度第35章 防守反擊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94章 武都第71章 錯位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6章 好大的雪第59章 要學好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23章 全力應戰第3章 比不得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5章 召試中書第32章 火炮對決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70章 試探第48章 慶功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66章 自作聰明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110章 要好處第60章 聞風而至第98章 只取朔州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06章 自來火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65章 強行收錢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154章 投奔第88章 左右爲難第89章 同去第20章 結冰了第71章 壓路機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1章 驚天大案第100章 不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