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爭端

蒸汽機運到青臺鎮,杜中宵並沒有吩咐裝起來。等過些日子,運到葉縣去,那裡開始冶鐵,這東西就有用處了。不說用在礦山,這麼大的機器,只要能跑,拿來當壓路機總是夠格的。

已經進入四月,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春天的花謝了,到處長滿了青澀的果實。

田裡的苗長起來,便就進入了農閒時節。若是勤快的老農,隔三差馬會到地裡鋤地拔草,他們是一年到頭都閒不下來的。營田務的縴夫們沒有這個意識,偶爾到地裡看一看,見長出了雜草,幾個人在地頭議論一番,便就回到村裡,一起蹲在村口曬太陽。

不能怪他們懶惰,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前拉縴的時候,沒有活做,便就回家歇着,難道還會在河邊練跑步?大家不找事做,營田務就給他們找事做了,修路挖渠的工程大規模地展開。

孫指揮使大步走在正在修築的路上,高聲對前面的人大喊:“龐都頭,你怎麼又帶人歇着了!每村都分得有路段,哪個做不完,哪個晚上不許吃飯!”

龐都頭站起來,看着孫指揮使道:“指揮,你也不看看我們分的是什麼地方。你這樣分派活路,哪個肯服!他們沒有回家去,就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了!”

孫指揮使道:“不要犟嘴!都是按里程分的,攤到人頭上人人一樣!我告訴你,一工多少土,是營田務衙門算出來的,我們按着分派路段!”

龐都頭道:“指揮使,不要欺我不明白!衙門算的工,也是按地方分等級,軟土一個數,硬土一個數,砂石又是一個數。如果路段有水坑沼澤,各有折算。我們分到的這一段,你過來看一看,不只是有水坑沼澤,還有無數的樹樁,是不是要打折?”

孫指揮不奈煩地道:“我管着十個村子,幾百戶人家,哪有時間細算!分到不好的地方,只能算你們倒黴!無非是過幾天挖渠,我給你們派個好的地方!”

龐都頭哪裡肯依,各路段是村子排號下來的,並不是特意安排。運氣不好,下次挖渠,自己樣分到不好的地段,孫指揮到時必然不會認賬。大家又不是認識一天兩天,誰不知道誰啊。以前拉縴的時候,集中居住,有軍營,有軍紀,他一個都頭不敢不聽指揮使的。現在改爲屯田了,各自有村子,都有地,都有各種活要忙,不似從前了,該爭的就要爭,不然村民怎麼服自己。

每都一個都頭一個副都頭,剛好分成兩個村子,原來的都頭成了地方的保長,管一村事務。一樣是出夫做活,一個出力,自己村子做的比別人多,無法交待。

兩人在路上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敢相讓,很多村民聚了圍觀。

這是通到青臺鎮的路,依着路段出工,由附近的屯田村民修,營田務統一驗收。本來按着營田務的命令,各村是按工算的,每村出多少工,換算成路段,分段負責。一個工是一個男丁一天做的活,折算成挖多少土石,兩旁栽多少樹,鋪多厚的石子多少沙土,最後夯平。根據土質和地理不同,要施工的地方分成五等,各自有折算工的辦法。

孫指揮大字不識,就是把算的方法寫明白了,他又怎麼會算?精細做不來,簡單粗暴總是行的,帶了幾個人,拽開大步,把分給自己的地方用腳步量了一遍,便就按村子攤了下去。

龐都頭村裡分到的路段,有一大片沼澤,全部都要填平。沼澤岸邊原來有不少大柳樹,全部都要伐倒刨出樹根,工程量比旁邊的村裡大了許多。做了沒兩天,村民便就不幹了。

太祖時候,因爲修河民夫條件過於艱苦,改變了前朝做法,百姓出工做徭役,官給糧米,每丁一日兩升。後來這成了宋朝通行的做法,徵集民夫雖然依舊不給錢,但給米,不用再自帶乾糧。

杜中宵按照這個大原則,進行了一些改變。一是不再單獨發米,而是折算成錢糧,做爲每村的火食費,各村統一大鍋做飯,統一吃飯。古之軍制,或五人一夥,或十人一夥,是軍隊的最基層編制,指的就是一起開火做飯的人數。夥伴之類詞語,都是從這個意思上來。隨着生產力發展,社會組織度的進步,這種編制不再符合實際。杜中宵依村做大鍋飯,其實有爲以後軍制實驗的意思。

各村分好土方,按照營田務的要求,如果村民建議,還可以向下把土方分到人頭。整個工程,一共需要多少工,需要多少人做多少日子,都是計算好的。總有人做的快,有人做的慢,做的快的,一樣計算工,多做一個工兩升米,折算成錢發放。

有了這一條規定,龐都頭村裡分的路段不好,就要別人多做一倍以上的工,相當於虧了很多錢,村民怎麼肯幹?這兩天吵了無數次,直到今天,開始演變成消極怠工,這錢誰願賺賺去。

這就是《方田》小冊子的價值所在,學會了,就能夠把營田務的命令貫徹下去,分配合理。像孫指揮一樣大字不識,土方根本算不明白,這種衝突必是會發生的。

龐都頭村裡有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以前讀過兩天書,找人看了冊子,似懂非懂地大略算了一下。自己村裡分到的工作量,是營田務規定的三倍。村民炸開了鍋,對龐都頭說得明白,如果孫指揮不重新分配任務,大家就不幹了。反正一個工兩升米,讓他找別村的來幹。

小孩子其實算的不準確,不過有理有據,不由別人不信。有了這根據,村裡的人覺得前兩天做的活已經虧了,哪裡還肯再幹。

孫指揮咬死了自己按照步數平均分配,沒有私心,告到哪裡自己也不怕。龐都頭則拉過那孩子,一一指着附近地段,哪裡有水坑,多大,需折算多少土方。哪裡有大樹,要折算多少土方。那一段比較大的沼澤,從排水到填土,又要折算多少土方,據理力爭。

吵得筋疲力盡,孫指揮一屁股在路邊坐下,恨恨地道:“若是在軍營裡,把你拖出去,打上一百軍棍,看你還敢爭吵!可恨現在沒了親兵,你這廝敢與我頂嘴!”

龐都頭不屑地道:“好笑,誰家都分得有地,親兵就不管自己家的地了?你又沒錢糧發!我們一樣是吃飯做活,比別人多做那麼多工,本來賺錢的,現在卻要搭米進去,哪個肯聽你胡來!”

孫指揮喘了一會氣,想來想去沒有辦法,最後只好道:“罷了,念着多年交情,我不上報衙門,問你不聽軍令的罪!今日你們老實做活,明日各都頭抓鬮,抓到哪段聽天由命!”

龐都頭道:“憑什麼!衙門明明有章程,清清楚楚,公平得很!一個孩子都能算出土方,指揮算不出來嗎?早早找幾個會算的,哪裡有這些爭端!”

孫指揮鼓着嘴,氣乎乎地不說話。如果這點小事,自己就要別人幫着做,以後這一營十個村子自己怎麼管?自己是朝廷封指揮使,明明白白的官,怎麼就管不了屬下了。

第157章 拿人第15章 朝爭第6章 再回相州第30章 誰敢告他?第21章 眼見爲實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105章 面對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57章 荒唐手段第49章 免死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93章 死路一條第68章 稀罕物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96章 免稅第59章 要學好第8章 約期舉事第24章 秘密回京第15章 難得良機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79章 剪羊毛第76章 吃好住好第32章 不許看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235章 突破口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79章 由遠及近第44章 新與舊第45章 乾寧軍第57章 掛麪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2章 一路向西第202章 離去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83章 衆官請客第273章 封賞第81章 故人來第123章 新家第40章 盡殲來敵第216章 三策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27章 回城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40章 拒絕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56章 依山而陣第35章 怎麼切換?第43章 示之以恩第50章 糧草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74章 風波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249章 內賊第25章 此何人哉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5章 攻城第34章 面比肉貴第23章 會師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85章 物是人非第50章 煉焦第20章 見世面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49章 免死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50章 爲什麼第130章 商路第64章 謀劃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12章 武進士第6章 再回相州第37章 不同看法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65章 天賜良機第67章 我來了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94章 武都第168章 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