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雜談

此時禁軍已經糜爛,早不是建國時的那支精銳之師了。在杜中宵眼裡,軍紀鬆馳,所謂器甲鮮明只是客氣而已,實際下層軍士很多衣着破爛。這種軍隊,杜中宵看了都心中犯嘀咕,何談打仗。

文人談兵,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過於着眼於雙方交戰,把大多戰事都歸結於主帥的奇謀妙計。血凜凜的戰場拼殺,非要硬向將帥智鬥上湊,而忽略軍隊的基本建設。談起軍容軍紀,便就是嚴刑酷法,舍此再無辦法。建設文明之師,威武之師,他們根本就沒有概念。

範鎮見梅堯臣有些不高興,道:“杜小官人說得也有道理。西北用兵數年,不只是沒有剿滅元昊小丑,反而喪師失地,局面一天比一天更壞。禁軍中多有名臣宿將,真講起來,未必比党項人差到哪裡。只是党項窮鄉僻壤,士卒吃苦耐勞,軍法又嚴,非中原大軍可比。範相公和韓相公到西北,便就主張多用西北弓箭手,既省軍費,與黨項作戰又強過禁軍。”

杜中宵聽了,只是推託一句自己不懂,便就住口不言。多用西北弓箭手,用邊民當兵,還不是又回到了前朝羈縻邊疆的老路上。無論是從兵源上,還是裝備訓練上,中央禁軍都要強過邊疆民兵,戰力反倒不如他們,只能說明制度、指揮等一系列軍隊建設出了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改用邊疆民兵,無非是飲鴆止渴。面對強敵只能努力提升邊疆地區的軍事實力,僥倖勝了,尾大不掉,一個處理不好,邊疆民兵再次發展成新的動亂之源。現在叛亂的党項,最早不就是這麼來的麼。

這是邊疆治理的老問題,不只是軍事如此,政治、經濟等等同樣如此。而且環環相扣,幾項因素互想影響,和平時期是中央的拖累包袱,一到動盪時期,就成爲動亂之源。

其實對大宋來說,不只是西北,西南同樣如此。地理條件不好,而且多蕃邦異族,獨立性強,平時最經濟的辦法就是收買拉攏。一旦經濟出現困難,收買不到位,或者那裡出現野心,便起動亂。

多了一千年見識,杜中宵對這種事情見得多了,見怪不怪。真正解決邊疆問題,除了肯花錢,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人力,特別是堅強的官吏隊伍,持之以恆數十年的努力,才能見到成效。不過對於政權來說,那樣做的代價和難度,遠不如收買分化來得容易,等到出問題反正也是別人去背鍋。

梅堯臣卻是不依,與範鎮長篇討論起軍事來,杜中宵也不插嘴。

文人們談軍事,有價值的是對歷史戰例的總結。他們大多熟悉歷史,對戰例信手拈來,說起來頭頭是道。至於分析總結的對不對,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真正細緻的軍隊工作,比如組織、訓練、編制等等,他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對於軍隊管理,往往就滑到森嚴軍紀一言不合就斬的殺殺殺上,讓人感覺起來殺氣騰騰。別說文人治軍軟,實際上文人爲帥,往往對內比武將更加敢殺。

最後又說回西北前線,梅堯臣道:“我聽曾去過前線的人講,党項人軍紀極嚴。數萬人環聚,主帥舉杯飲,衆人才敢飲。若有人敢造次,立斬不赦。似此就非禁軍可比。數十年未戰,禁軍軍紀鬆馳,如何對付得了如此虎狼之師!以此觀之,京城禁軍——唉!”

說完,痛心疾首。他和範鎮都曾經在京城生活多年,對禁軍的境況非常熟悉。禁軍一方面以下凌上,紀律鬆弛,另一方面軍官役使士卒,武備不整,情況不容樂觀。

範鎮也是搖頭,與梅堯臣一起喝了一杯酒。

杜中宵實在忍不住,道:“古之良將,必稱孫吳。孫武爲將,以宮女試軍,當斬則斬,軍紀嚴明整肅。吳起爲將,視兵如子,與其同甘共苦。可見帶兵之法無非如此,一方面軍紀嚴明,一方面將帥要自己檢點,以身作則。軍隊不能打,兵固有錯,將帥也非無辜,此事說起來就是個大題目了。”

梅堯臣和範鎮聽了杜中宵的話,一起笑:“小官人書讀得多,世事卻還見得少。帶兵打仗的事書上如此說,實際卻哪裡會如此。大宋立國六七十年,此時兵將,早與古時不同了。”

這個話題就此揭過,再談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各人有各人的經歷,有各人的看法,不真正到前線帶兵打仗,誰又能夠說服得了誰?在座的三人,這種機會都渺茫得很。

範鎮道:“稍候到了下午,小官人隨我回到官衙,把‘其香居’的人一起叫過去,與你們分斷了以後如何制酒,以後便安心讀書,準備科考吧。有這一處酒樓,你家裡現在衣食不愁,正該把心思用到讀書做學問上。人生匆匆不過百年,不能白耽誤了。”

杜中宵急忙起身道謝:“知縣相公如此提拔,小民無以爲謝,心中如何過意得去?”

範鎮笑道:“我爲百里之官,自然該爲民做主。從酒糟中制酒本就是你家的法子,吳家先前誣告已是不該,現在偷學更是錯上加錯。舉頭三尺有神明,世間事豈能如此胡來?你自安心,此事官府定然稟公直斷。只是一點,我再叮囑一次,你們從酒糟裡製出酒來,賣了錢後,一定不要忘了買粥施捨。縣裡保你酒糟制酒有錢可賺,此是根本。不然,酒糟給窮人分食多好!”

杜中宵叉手應諾,保證此事會一直做下去。

此時只要城裡市鎮,遊民和閒漢都不少,很讓官府頭痛。這些人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定會爲了錢財做出什麼事來,是治安的不安定因素。範鎮最重視的就是杜家賣酒之後施粥,最少保證縣城裡面沒有人餓死,少了許多麻煩。至於誰家制酒賺錢,跟範鎮又有什麼關係?杜家有個舉人在那裡,怎麼說也是讀書人一脈,要幫也是幫他們。勢力人家勾結官吏,是官員打擊的對象,

勢力人家勾結的一般是公吏,跟官員一般是相互利用。有作爲的官員到了地方,經常會拿勢力人家開刀,收拾掉一家兩家,也就控制住了局面。範鎮性情溫和,並沒有想拿什麼人開刀,吳家又有本州通判的同年何中立這一家表親,總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但吳克久一而再再而三鬧事,範鎮也有些煩了。

這些日子有了閒暇,杜中宵看書主要是精研蘇舜欽送的那一本賦格。這樣做是被做學問的人看不起的,在他們眼裡這不是正路,過於功利性了。不過杜中宵讀書考進士本就是功利心強,哪裡會管別人眼裡怎麼看。乘着這個機會,向範鎮請教一些自己不太懂的地方。

範鎮館閣讀書多年,對科舉詩賦理解極深。像他這種人考進士,不需要絲毫運氣,只要是考一定會中的。某種程度上說,科舉試題就是爲他們這些人量身定做,應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心中一清二楚。

見杜中宵問得粗淺,範鎮微笑,才相信他對時文詩賦確實理解不深,一一奈心講解。賦格中那些固定句式,在範鎮眼裡太過俗了,經他一點撥,很多句子都翻出一層樓去。

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55章 自尋煩惱第206章 不自知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25章 此何人哉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38章 峰迴路轉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85章 大比武第153章 外戚第203章 給錢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30章 以差監吏第5章 中招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54章 降不降?第154章 避風驛第62章 心累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44章 債券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1章 党項收人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248章 北上第13章 關鍵證人第20章 燒成白地第49章 免死第122章 倒黴鬼第4章 三項任務第67章 生意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05章 面對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74章 出乎意料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48章 溼法鍊銅第10章 血濺五步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41章 新奇吃法第53章 重新編組第69章 打出去第199章 打虎隊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4章 陣前殺將第45章 定計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89章 內亂第54章 爭端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78章 作戰當勇第51章 三本冊子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7章 投敵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183章 收網第29章 波及部族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33章 回鄉第198章 定調第85章 物是人非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42章 旅遊團第65章 胸有成竹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41章 北進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128章 夜談第92章 舊人去向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83章 專業化第89章 各有側重第25章 終究心軟第33章 泄秘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5章 難得良機第57章 喜事第13章 聲東擊西第66章 給錢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80章 各有前程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50章 好酒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16章 好時機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11章 首告第48章 君自爲之第74章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