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和爲貴

杜中宵離開幷州,回到火山軍的時候,已經進入臘月。在路上,鄭戩舉薦杜中宵爲經略司判官的敕令已經下來,本官升殿中丞,火山軍知軍兼經略安撫使司判官。之所以讓杜中宵兼任判官,就是爲了以安撫司的名義與契丹談判。火山軍離着幷州太遠,不能事事請示,要有人獨當一面。

經略判官的職權廣泛,名義上是經略使的屬官,依經略使援權行事。這官可大可小,可專職也可兼任,甚至事情結束則罷,一切按照實際需要來。西北戰起,在這個職任上做出成績來的有三個人,一是尹洙,一是田況,一是田京。議和之後,尹洙和田況均一飛沖天,田京雖有波折,也連升數階。

不過現在是和平時期,沒有戰事,杜中宵很難有尹洙和田況的機會了。

距契丹人南侵已近兩個月,數百人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宋朝境內,契丹那裡依然沒有動靜,讓嚴陣以待的王凱和張岊摸不着頭腦。寧邊州屬朔州,再上面屬西京道,契丹那邊的隸屬關係比宋朝還複雜。

回到營田務,程文禮和潘振等一衆官員都前來道喜。不管怎樣,杜中宵升了官,大家都有好處。此事塵埃落定之後論功行賞,火山軍的官員人人有份。

杜中宵行公文給王凱和張岊,介紹了自己此行的情況,讓他們安心等待。

臘月初三,經略司來文,契丹終於派人交涉。出乎杜中宵意料,出面的既不是西京道,也不是西南路招討使司,而是契丹西南路安撫使司。雖然與招討使司同名西南路,安撫使司實際屬於南京道,正使駐易州,副使駐飛狐,位於南京析津府的西南面而已。這是澶州之盟後,契丹專門設立與宋朝處理邊境事務的機構,與宋朝的各路安撫使司對應,也是杜中宵兼任經略安撫判官的意義所在。

杜中宵得到消息,立即請了王凱和張岊到營田務,三人商議對策。

營田務後衙,三人圍着炭盤而坐,各自烤着手。

張岊道:“寧邊州雖是契丹人私設,終歸是一處軍州。現在兵馬全沒,城被蕃部攻破,契丹人竟然兩月不聞不問,真是沉得住氣。知軍,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

王凱沉吟,搖着頭:“確實有些不對勁。發生這等大事,按說西京道早該得到消息了。就是契丹人豐州的招討使司,也應該有所耳聞,卻不見兵馬調動。”

杜中宵道:“我們試着分析一下,契丹人爲何如此反常。先說入寇的契丹人,他們先攻唐龍鎮,再走董家寨,明白無誤入寇。我們不管怎麼做,他們都是罪有應得。最後破寧邊州的是蕃部,他們劫掠之後逃入了党項,並沒有來依歸本朝。契丹的西南路招討使司,對的就是党項,現在應該防的是那裡。”

王凱和張岊點了點頭,心中有些明白杜中宵的意思。契丹人在寧邊州的失敗,最後陰差陽錯,引到了党項人的身上。前年契丹人剛剛在党項大敗,現在惱怒的,只怕是收留了叛軍的党項人。宋朝與契丹是盟友關係,雖然這關係不牢靠,總比党項人好得多。

契丹的西南路招討使司駐在豐州,是在党項崛起之後而設,防的就是党項入寇。西京大同府原是雲州,在契丹敗於党項之後,升爲京府,山後地區從南京道獨立出來爲西京道,還是防党項。說到底,契丹在山後地區的佈置,是以党項爲假想敵,防宋還在其次。如果最後攻破寧邊州的蕃部,沒有逃入黨項也還罷了,逃到那裡,現在契丹人的心思只怕全在怎麼把那些人要回事。

杜中宵又道:“這一帶,說到底,是類似三國時的局勢。党項雖小,卻一敗本朝,再敗契丹,任誰都不敢小看了他。只要党項牽扯進來,契丹人必定會慎重行事。”

王凱笑道:“如此說,最後那些逃走的蕃部逃入黨項,倒是幫了我們。”

杜中宵點頭:“只怕就是如此了。所以最後契丹出面的,是西南路安撫使司。意思很明白,就是把此次事件,當作邊境偶發衝突,雙方打些嘴皮官司罷了。”

張岊聽了笑道:“這着實有些有趣!我們與契丹人作過一場,最後卻引到党項人那裡。知軍,既如此我們該當如何與契丹交涉?佔住的地方,那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出去了。”

杜中宵道:“佔地容易,難的是守住。這數百里地,地方廣大,但山河破碎,適合人居的地方卻不多。依我想來,最關鍵的幾處隘口把守住便就不易。還要境內努力屯田,才能提供糧草。偏頭寨以東,從山瘠到雁門西北的陳家谷口,此線易守難攻,歷代皆爲要地。特別是陳家谷口一帶,恢河谷地寬廣,十萬騎可從容而過,不可許給契丹人。我們佔住這些地方,可保朔州、大同一線無虞。”

張岊對這一帶最熟悉,沉思一會道:“我們要這些地方,只怕契丹人不願。特別是從寧遠寨到陳家谷口,最爲要害,契丹人不會輕易許給我們。”

杜中宵嘆了口氣:“不錯,這一線由本朝佔住,契丹人就只剩從朔州入雁門關一路。此次哪怕契丹人不許,我們也不能輕易許給契丹人,大不了不明確劃界就是,還是看以後由誰佔住。”

這一帶是契丹和宋朝沒有明確劃界的地方,也是契丹人蠶食的重災區。歷史上熙寧年間,宋朝劃界失地數百里,便就是在這裡。一場勝仗,再利用契丹與黨項交惡的機會,是鞏固這裡的好時機。

張岊是沿邊都巡檢,杜中宵說的地方正是他的轄區,在那裡沉思不已。那一帶山高谷深,道路交通不便,非常難以管理。杜中宵說的不錯,難的不是佔住,而是守住。

見兩人不說話,杜中宵笑道:“好了,今日便就到這裡。等契丹使者到來,我們再從容商議。我欲在偏頭寨與契丹談,不讓他們深入境土。”

王凱點頭:“不錯。此次契丹人嘴上不說,心裡必然惱恨,還是要多加防範。”

此時吏人來報,酒筵已經準備好。杜中宵吩咐去請程文禮和潘振,一起慶賀。

西京大同府,耶律馬六看着手中公文,面色陰沉。擡頭對站在對面的耶律高家奴道:“寧邊州近千人沒於宋境,城被攻破,就這樣算了?若是如此,發後守邊諸將該如何自處?”

高家奴叉手:“大王,此是朝廷的意思。破寧邊州的蕃部逃入黨項,豐州蕭大王索要多次,党項人堅持不還,那裡情勢緊張。党項人是大敵,我們不可再與南國交惡。”

耶律高家奴是韓家的人,韓家在契丹地位僅次於皇族耶律和後族蕭家,上一代出了一位韓德讓,更是權勢熏天。到了他這一代,大多用耶律爲姓而已。在家世上,高家奴底氣十足,並不畏懼耶律馬六。

西南路招討使蕭蒲奴並不是契丹人,而是奚人,是上一任奚六部大王。他那裡正對對峙,索要逃跑蕃部不果,正與黨項對峙。這個時候,他一心想要穩住跟宋朝的關係,極力主張此次大事化小。

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3章 物是人非第41章 新奇吃法第26章 反噬第155章 降了第20章 燒成白地第205章 抓人第181章 開店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9章 酒糟蒸酒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39章 古礦洞第58章 百年計第101章 慶功宴第202章 離去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44章 閒情第70章 商場開業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142章 旅遊團第140章 反常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2章 徵役第34章 人心惶惶第52章 建節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56章 身邊人第38章 如何治理?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206章 不自知第33章 舊人重逢第28章 難題第72章 進攻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80章 新婚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51章 猜題第22章 大勝?第55章 西壽軍司第8章 擦邊球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134章 表功第48章 雙刃劍第209章 難題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39章 古礦洞第48章 邀賞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8章 威力驚人第81章 故人來第20章 官哪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6章 生意興隆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78章 作戰當勇第1章 面君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144章 先玩吧第82章 鍊鋼第42章 聚飲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35章 突破口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16章 用刑第27章 回城第36章 集議第72章 不務虛名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77章 分進南北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81章 開店第71章 花超了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02章 拿人第10章 工廠傳聞第8章 擦邊球第27章 回城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03章 不湊巧第46章 民亂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42章 旅遊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