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邀賞

火山軍位於黃河岸邊,境內溝壑縱橫,地形破碎,除了河谷地帶,幾無平地。所屬三千餘戶,一萬多人,比以前杜中宵任知縣的永城還要小一些。北邊黃河對岸,便是契丹新設的寧邊州。

這裡是對鎮契丹的最前沿,只不過地形崎嶇,不利於大軍行動,駐軍並不多,共有隸屬馬軍司的禁軍騎兵一指揮,另有廂軍步軍三指揮,不足兩千人馬。但對於一個三千戶的小地方來說,養這兩千兵馬已是不易,更不要說還有大量的鄉兵。

杜中宵離了幷州,沿汾河而上,到岢嵐軍轉向西北。一出了太原周邊谷地,便就進入羣山之中,再難見到平地。出了大山,便就是黃土瀰漫,丘陵連綿,溝壑縱橫,往往走一日都不見人煙。

這是黃土高原的腹地,地形破碎,如果不是沿着設驛站的古道,走不多遠就要迷路。

直走了一個多月,才從羣山連綿中進入黃河谷地,人煙一下子稠密起來。

走在前面的十三郎打馬返回,興奮對杜中宵叉手道:“官人,前方就是火山軍來迎我們的人。且在這裡稍歇,他們前來拜見。”

杜中宵出了口氣,吩咐大隊人馬停下,對身邊保德軍的田都頭拱手:“多謝都頭相送,且在這裡暫歇,飲一杯酒。若是沒有急務,便隨我入城,盤桓幾日。”

田都頭叉手:“知軍好意心領,下官須回去繳了軍令,不敢耽擱。”

杜中宵不好挽留,看前面河邊一棵大樹,便與田都頭一起到了樹下下馬。

保德軍在火山軍的南面,與火山軍相鄰,杜中宵進入河谷,首先到了保德軍境內。按照慣例官員上任,經過的州軍要派軍隊吏人迎送。這裡地勢複雜,又與契丹相鄰,軍隊也多,保德軍派了田都頭帶了一都廂軍送杜中宵。現在進了火山軍境內,田都頭任務完成,要回保德軍去。

在樹下等不多久,就見到前方一隊人馬急急奔來,足有數百人,聲勢不小。離着一百餘步,那些人見到杜中宵旗幟,紛紛下馬,有十幾人快步向這裡走來。

不多時,到了近前,紛紛向杜中宵見禮。

這是火山軍的主要官員,推官程文禮,錄事參軍潘振,兵馬巡檢孫丹,及幾個指揮和寨主。

火山軍是個小地方,官員不齊,與永城相比,也就多了幾個武將。

衆人唱諾畢,取了酒來,屬下官員敬畢,杜中宵向田都頭敬了一杯酒,就此作別。

略事修整,杜中宵帶着手下上馬,在火山軍一衆官員的簇擁下,沿着黃河東岸,一路北上。

黃河在火山軍境內蜿蜒曲折,衝出了一片谷地,轄下大部分的村寨,便分佈在黃河谷地裡。一路行去,杜中宵見經過的每個村子,村口都有兵馬駐立,遠遠行禮,對身邊的程文禮道:“推官,怎麼這裡每個村子都有兵馬麼?我看他們軍容嚴整,非平常村民可比。”

程文禮道:“回知軍,這裡是極邊之地,與契丹緊鄰,境內兵馬衆多。若以戶數而論,幾近一戶養一軍,非其他地方可比。除了禁廂軍,境內民戶多爲鄉兵,寨寨如此,村村如此。此地民風彪悍,不是內地可比,鄉兵也多驍勇善戰,是以如此。”

杜中宵點了點頭,明白村口看見的都是鄉兵。按程文禮的說法,這裡幾乎是全民皆兵了,跟自己以前待的地方都不一樣。這裡的民戶,除了漢人之外,還有許多番戶,不過多年都與漢人住在一起,早已經漢化,分不出來了。不管番漢,邊地之民數百年來經歷戰事無事,民間尚武之風極盛。

行了約二十多里路,就見黃河邊上一座土城,灰撲撲地趴在那裡,並不起眼。城外沒有人戶,與內地的情形迥然不同。若是在內地,城門處大多會形成草市,很多地方比縣裡都繁華。原因簡單,百姓進城做生意是要交稅的,城門一帶則是灰色地帶。這裡城門如此冷清,是邊地特有的風情。

早有快馬在前面報了城內,杜中宵一行離着城還有數裡之地的時候,便聽鼓聲雷動,從城中涌出數百兵士來,沿着城門列陣。雖然只是數百人,但軍容嚴整,倒是頗有氣勢。

後面的禁軍廣銳指揮使吳文佐催馬上前,對杜中宵叉手高聲道:“知軍新官上任,城中兒郎們出城迎接。依例,當賜酒食衣物,還望知軍成全!”

杜中宵愣了一下,看着吳文佐叉着手,目光堅定地看着自己,顯然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是不是成例杜中宵可是心中沒數,轉頭看身邊的程文禮。

程文禮的面色有些尷尬,道:“邊地辛苦,軍兵巡弋山間,時常奔波。往常知軍上任,多有賞賜衣物的。此事善政,還望知軍不要介意。”

看了程文禮的神情,杜中宵已經心中有數。以前火山軍的知軍多是武將,出於籠絡人心的習慣,應該是有人一到就賞賜,不過絕不是慣例。吳文佐如此做,只怕是看自己是個文官,把軍隊拉出來,先嚇一嚇,再詐點好處。當兵的眼裡只認錢,是這個年代的頑疾。

想了想,杜中宵道:“火山軍禁廳軍近兩千,城中哪裡會如此多的財物?此事有些難辦。”

吳文佐高聲道:“我們禁軍俱是馬軍,當戰最先,豈是廂軍可比!知軍儘管賞賜禁軍便了,廂軍不用理會。那些潑才沒半分用處,只會嚼馬谷,何必管他們。”

話音剛落,他的身後就有兩人高聲叫:“就禁軍是人,廂軍不是人麼!”

一邊說着,一邊催馬上前,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的架勢。

杜中宵冷眼旁觀,說話的是兩個廂軍的指揮使,很有可能他們的部下就駐在城內。火山軍屬下的堡寨衆多,每處都有軍隊駐紮,禁軍還相對集中,廂軍就非常分散了。

見三人離得近了,杜中宵咳嗽一聲,高聲道:“既然是慣例,我自然會照做。此事不急,等我入城之後,查過府庫,再定下賞額,如何?既是在一地爲兵,何必分禁軍廂軍。”

吳文佐冷笑一聲:“豈能不分?邊境一亂,上前打生打死的是我們禁軍,好處是拿命換來的!”

杜中宵面色平淡,道:“此事都有常例,爭也無益。你們吩咐下去,等我入城,再定賞格。出城迎接的軍兵,由各主官嚴格約束,不得生事。哪個敢無故喧譁,擾亂軍紀,斬!——入城!”

說完,一催馬,當先行去。十三郎緊隨在後,手緊緊握住鐵鐗,隨在身後。

第103章 杖斃第202章 動物園第64章 聖心難測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43章 示之以恩第9章 上元觀燈第225章 新與舊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43章 亂起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02章 拿人第8章 擦邊球第143章 拉攏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94章 要強硬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7章 言過其實第44章 債券第82章 鍊鋼第34章 大勢第60章 交鋒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25章 此何人哉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54章 相持第222章 觀軍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181章 開店第171章 主戰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225章 新與舊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68章 安撫第224章 回鄉第14章 陣前殺將第39章 大軍出動第24章 秘密回京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32章 世交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58章 出首第134章 表功第66章 屬官第125章 規劃第96章 好土第68章 反攻第9章 培根固本第182章 細作第49章 圍殲第13章 躲藏第116章 好時機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48章 君自爲之第70章 試探第74章 鍊鋼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94章 誰不缺油?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36章 帥司所在第46章 初戰告捷第273章 封賞第79章 得償所願第74章 壓力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19章 使節第104章 安排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63章 夜議第77章 無可奈何第24章 劫富濟貧第153章 鬼谷口第50章 沒有展開第135章 事發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144章 異人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34章 親臨前線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64章 寶地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89章 各有側重第79章 破幽州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26章 文還是武?第64章 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