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不甘心

夏竦詳細詢問營田務的事情,杜中宵一一作答。

營田務開田,以一戶五十畝爲準,此時約有五十餘戶,開田不足三萬畝。畝收一石算,今年也有三萬石的收成,成績非常可觀了。

問過了營田務和情況,夏竦問道:“你如此佈置,若是一家有數兒,年長當分戶析產,不然五十畝田如何支撐?分戶析產,有違孝道。”

杜中宵道:“縱然分戶,也多是一村或者附近村子,相互走動甚是便捷,又何慮有損孝道。世間有那不孝子,縱然日日在身前,衣食不濟,又有何用?分戶析產,月月供給不斷,一樣養老。營田務那裡的農戶,凡是分戶析產,都由保正主持。分戶之時,就定下老人住於誰家,其餘各家每月給糧米若干,立契爲證,各戶護保。是以雖然分戶,並無遺棄老弱之事。”

夏竦連連點頭,心裡合計。此時稅賦的五等戶制,必然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分家的大戶人家資產多,戶等高,稅賦重的問題。雖然朝廷三令五審,祖父在不得分戶,實際鄉間一旦兒子成年,很多就分家另過了。這是面對稅制的理性選擇,靠法令如何禁得住?杜中宵按照前世的經驗,乾脆讓營田務裡的人家,只要兒子成丁便就分戶,村子以單丁戶爲主,反而利於管理。

夏竦無書不讀,熟於古事,做事幹練,不拘泥於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杜中宵列舉了及時分戶析產的好處,頻頻點頭。既是利於朝廷管理,民戶自願,及時分家又有什麼。聚族而居,在和平年代對朝廷沒有什麼益處,反而容易生事。

聽罷杜中宵的介紹,夏竦問道:“既然營田務多爲單丁戶,差役徭役如何攤派?每戶一丁,一旦服役,豈不誤了農事?種田靠天吃飯,不可誤了農時,此事是如何處置?”

杜中宵道:“徭役都是在農閒時,如修路治渠,多在冬天。朝廷給衣食,民戶樂於服役。若是其餘時間興役,多每保抽一人,家中農事由其餘幾家幫襯,幾戶輪流。差役與此想同,靠各戶互助。”

“五戶爲保,這就是五丁抽一的法子。只是鄉民有勤有懶,有賢人君子有不肖之徒,總有隻想佔別人便宜不想出力的人家,又該當如何?”

“凡入保,不只是官府編定,還要各戶自願。若是有人憎鬼厭者,其餘各戶共同上稟官府,不願與其一保。官府查驗得實,便就驅逐出去,成爲散戶。散戶在村外自成一村,隨便編爲保甲,朝廷依法例攤派徭役即可。這等人家不派差役,以徭役代差役,以免亂朝廷法度。”

聽了這話,夏竦一拍手,面上喜色一閃,又迅速消失,口中道:“你如此處置,失了朝廷教化萬民之義。那些散戶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應行教化,有做得好的人家,重行編伍纔是。”

杜中宵恭敬拱手:“相公說的是,這是下官疏忽了。”

夏竦點了點頭,想了一會道:“聽你所言,營田務還算管得井井有條。回去詳細條列,送到我這裡來。若是得法,可推行於本州,不只是營田務。保伍之法,深合寓兵於民之古意,不可輕視。保伍之民閒時務農,戰時爲兵,可保鄉里安寧。”

杜中宵忙道:“相公說的有道理。不過營田務用的是閒田,地本無主,只要招攬人戶即可。若是推行於州縣,只怕戶等不一,丁口不均。如此一來,營田務的很多法子便不能用了。”

夏竦毫不在意地道:“你既知道有爲保戶不容的人家,逐出爲散戶,縣裡一樣可以照做。只要行保伍時別建新村,官府貸錢括買田地,這些人家幾年之內還錢即可。”

杜中宵忍不住,猶豫了一下道:“官府哪裡有那麼多錢,可以貸給農戶買地?”

夏竦看着杜中宵,道:“我未到亳州,就聽聞你擅貨殖之法。在永城一年,辦了不少場務,頗賺了些錢財。既有此法,何愁官府手裡沒有錢財!”

杜中宵哭笑不得,沒想到這位新知州一上任,便就打起了自己永城辦的實業的主意。好在吸取了煙花爆竹被州里收走的教訓,現在永城的產業,都不掛在縣衙下面,要麼在營田務,要麼在公社裡。

見杜中宵不說話,夏竦微微一笑,不再提此事。作爲知州,他有無數的法子從杜中宵手裡把錢收上來,那些小手段不值一提。當然,作爲知州,他也沒有必要讓屬下難做。杜中宵建公社的時候,讓縣裡的公吏差役集資,這辦法夏竦同樣也會。需要錢的時候,讓永城那裡出面放貸就是了。

夏竦回朝之後,被羣臣攻擊。本來想做宰相,結果只做了樞密使。忍着委屈樞密使沒做幾月,又被羣臣上書趕了出來,外放做個知州。夏竦憤怒不已,不斷地上書自辨,跟攻擊他的朝臣爭論。到亳州這裡一上任,見杜中宵之前,他又發了一封數萬字的奏章到朝廷。在西北數年,他不覺得自己有錯,縱然沒功也不可能有罪。兩個副手春風得意,他一貶再貶,這口氣如何咽得下去。

夏竦是皇帝未即位時的太子師,兩人是有感情的,皇帝一直在挺他。朝中重臣,如宋祁、宋庠等人是他一手提拔起來,龐籍等人與他的關係也非常不錯,並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到了亳州,他一心要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管好西北的,戰事不利不是因爲自己。夏竦可以不回朝,這口氣一定要出,到了亳州,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民間行保伍法。這不是爲亳州準備的,而是爲沿邊州軍準備的。

見杜中宵不說話,夏竦又道:“你在地方辦場務,賺些錢財,總還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只是不能全用於永城一縣之地。州里有事,永城那裡要支持纔是。——對了,我聽說數月之前,你賣了一個商人幾十把刀,甚是鋒利。甚至有人說,猶強於禁軍軍器。”

杜中宵忙道:“相公莫聽閒人亂傳,哪裡有幾十把,只有二十把而已。那時縣裡買了些鐵器和耕牛與營田務,一時無錢,纔打造了些好鋼,製成鋼刀抵債。”

“正是聽人說,你那裡能夠煉製好鋼。只是從那次之後,永城再無消息,沒聽說再買軍器。你是朝廷官員,此事斷不可再做。你造那樣好刀,等同軍器,豈可亂賣?朝廷用好鋼的地方甚多,既然你那裡能夠煉出來,可以此法付作院。真能製出好的軍器,朝廷必有封賞。”

杜中宵想了想,向夏竦拱手:“謹遵相公吩咐。永城縣裡幾戶工匠專制好鋼,我選派幾人到州里來便了。好鋼用處甚多,並不只用於打造軍器,不能全部奉上。”

第33章 家事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66章 酬功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44章 吾鄉有人第54章 相持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167章 猴戲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47章 不念舊惡第54章 爭端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55章 販魚第59章 兩軍會師第7章 投敵第257章 偶遇第50章 好酒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62章 追查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77章 先關起來第66章 給錢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34章 親臨前線第86章 以工代賑第26章 合作第23章 物是人非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56章 兩說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48章 人選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7章 審案第68章 別出心裁第164章 商量第2章 同年第36章 收錢第32章 危機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87章 先利其器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49章 諸多不足第98章 鋼如泥土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86章 刺刀戰第88章 談判第153章 外戚第21章 眼見爲實第74章 鄰居登門第40章 壟斷經營第88章 入幽州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73章 出門難第111章 石州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41章 張馳有度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81章 開店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20章 結冰了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81章 出鐵第95章 絕路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97章 重任第225章 新與舊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51章 進城第22章 大勝?第63章 陰錯陽差第41章 爲考而學第171章 初敗第121章 迴歸第195章 使節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51章 三本冊子第79章 破靜州第42章 故人屬下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17章 大主顧第64章 寶地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13章 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