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曲線前進

程縣尉和董主簿對視一眼,微微搖了搖頭。在一起半年多,大家都看出來了,別的本事不說,杜中宵賺錢的本事是一等一的。說是叫大家來商議,多半他的心裡早已有了預案。

見大家都不說話,姚安樂高聲道:“我們這些人比不得長官,讀了那麼多年書,高中進士,滿肚子都是治國安民的主意。似我們這些人,若是有賺錢的法子,哪個還來做官?長官有什麼好辦法,儘管說出來,我們照着做就是!”

程縣尉和董主簿連連點頭,一起叫好。

杜中宵帶着本縣的兵馬監押,新任巡檢寨主姚安樂是他屬下,正是要向長官套近乎的時候。他本是個到西北作戰的禁軍,負過傷,想方設法討了這麼個養老的差事。軍營裡的習慣,什麼都是直來直去,就連巴結長官也是。不用怕不好意思,軍營裡的人做起這種事來,都是爭先恐後的。

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杜中宵道:“我倒想了個辦法,也不知可行不可行,說出來大家斟酌。”

“縣裡最難的,其實不是我們,而是那些公吏差役。他們大多不但沒有俸祿,時不時還要自己出錢爲上官做事,着實可憐。去年縣裡不少公人因馬蒙一案而受牽連,雖然多數人是心術不正,其中總有幾個是無可奈何的。我們爲官的,要爲他們着想,衣食無憂,誰會再去做那些作奸犯科的事?他們能夠養家餬口了,再有人勾結地方蛇鼠,我們處置起來也理直氣壯。”

聽杜中宵一個勁講公吏的難處,幾人不由面面相覷,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自己這幾個當官的日子就過得夠苦了,哪個還有閒心管那些公吏們。

杜中宵又道:“做縣官最難。每一文錢都歸州里管,一應政事都要聽州里指揮,我們哪,就是州里伸在這個地方的手腳而已。或者說,我們這些官員,對本縣來說,就是外人。外人怎麼好在地方賺錢?縣衙裡的一切使用,還要着落在公人差役身上。我是如此想的,縣裡專設一庫,委專人經營,凡賺得的錢財都存入庫裡。這庫的用處,便是爲縣裡的公人差役發俸錢。他們衣食有了着落,便就不再刻剝百姓,平日裡你們支使他們去做些事情,也可以從這裡面支錢,你們說好不好?”

董主簿是管錢的人,聽了這話,略一思索,便就明白了杜中宵的意思。不管是用衙門的名義,還是用官員的名y縣一級都是無權設立自己的財庫的,經濟實體也不行。那麼要想賺錢,只能夠經過公吏這一道手。官員不能夠從庫裡支錢有什麼關係?只要讓公吏做事買東西,不給他們錢就行了。這種事情,縣裡的官員以前可沒少做,有幾個知縣吃喝是自己掏錢的。這樣一個庫,名義上是公吏們的,實際上是官員的小金庫,是一個變相的公使庫。州里公使庫的錢其實也一樣,只能用,不能把錢拿回自己家裡。

想通了這一點,董主簿第一個拍手叫好:“知縣如此體貼下人,正是我等之福!”

程縣尉一時沒有想通,見董主簿叫好,便也跟着叫好。這種錢糧的事,還是主簿最明白。

其他人見兩個領頭的稱妙,不管明白不明白,都一齊拍手。

杜中宵道:“好,那便在縣裡別設一庫,以勸公吏差役稟公守法。此庫的本錢不可用公帑,也不好科配於民,我想還是賒些來的好。最近這些日子爲衙前的,多是本地的上等戶,讓他們湊一湊,利錢可以商量。我們這些人作保,哪個信不過?等到經營有了利息,把本錢還了就是。”

董主簿道:“知縣說的是。馬蒙那廝鬧得滿縣不得安寧,先前的衙前多不中用,最近幾乎全部換過了。他們本就是大戶人家,湊些本錢出來何難?賺了錢還他們就是了。”

姚安樂看看杜中宵,再扭頭看看董主簿,一時怔在那裡。原來還可以這樣嗎?一分本錢不出,就要建個庫出來,還是爲公吏們做好事的。也不對,這些本錢就是這些人出的啊。

杜中宵堂堂知縣,爲了公事做生意,怎麼可能掏本錢。以自己這賺錢的本事,應該是別人拿出本錢求着自己用纔是。要不是縣裡的財權完全被州里剝奪,他哪裡需要費這麼多事。以公吏的名義建庫,相當於公吏們自己集資做生意,賺的錢作爲他們的俸祿,既滿足了朝廷,又給了他們衣食。至於到底哪個環節好像不對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關杜中宵什麼事,自己不過是有個賺錢的本事而已。

縣不是一級完整的政權,本質上是州里的派出機構,財權是徹底被收到州里去的。不管杜中宵做什麼,只要賺了錢,都是州里的產業,代管都難。便如他做煙花爆竹賺了些錢,第二年便就被收了去,州里還順手安上了一個監當官的官位。

知縣這個位置就是如此。杜中宵總算是看清楚了,在這個位置上,小打小鬧賺些錢,改善一下自己和一衆屬官的現狀是可以的,大的產業做不起來。只要做大,就會被收到州里去,脫離自己掌控。所以做知縣,還是老老實實研究些新技術,積攢從政經驗是正事。

馬蒙一案爲什麼牽連那麼廣?是因爲牽涉到了州縣兩級公吏,衙門被滲透得像個篩子一樣。如果不能解決公吏的待遇問題,這種事情以後還會發生,而且是一定會發生。

縣級財政完全被上級抽走,不要說是興建工程造福地方,就是簡單維持,州里剩下來的那點錢也不夠。從哪裡補?實際就是要在衙門裡當差的公吏差役自己掏錢出來。如果不作奸犯科,這些職務不但賺不到養家餬口的錢,還要把自己的家產搭上。向治下人戶加苛捐雜稅是不行的,因爲只要立了名目,這錢就要被收到州里去,縣裡只剩下湯湯水水,與官員的操守無關。

要想把縣裡搞好,杜中宵想來想去,只能以公吏的身份建一個單獨的庫。這庫還不能用官錢,不然一個不好自己會被戴上濫用公帑的帽子,只能由公吏們自己集資。道理與營田務其實是一樣的,即朝廷對地方財政控制太嚴,只好設立一些集體所有制的經濟實體,爲地方爭取利益。杜中宵有賺錢的手段,發展起來這些地方的經濟實體,就是爲縣裡做好事了。至於以後換了官員,會不會被收到州里,那就是後任別人的事了。縣這一級註定只是仁途的跳板,杜中宵也是一樣,其實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

杜中宵費了這麼長時間,動了許多腦筋,其實就是想清楚了自己前世,爲什麼有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本就是爲地方提供財富,以彌補財政過於集權的弊端。當然,自己把集體經濟玩垮了,怪不得誰。好在這個年代沒有保就業的政治任務,官方經營的實體,沒有賠錢一說,賺不到錢賣掉關掉就是了。

看着衆人的神情有些迷茫,顯然還是理解不了自己這麼做的意義,杜中宵有些無奈。他也沒想到這個年代還有這麼嚴重的產權問題。有什麼辦法?大宋的集權,首先就是財政集權,號稱天下一文之入一文之費必經三司。州一級還有一些財政靈活性,縣一級一點經濟獨立性都沒有。

第68章 稀罕物第90章 月餅第14章 準備進攻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32章 首戰潰敗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27章 利器第165章 渡河第35章 怎麼切換?第63章 欠債還錢第91章 爭鬥第54章 相持第54章 炮轟甘州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72章 擔憂第37章 不同看法第43章 舊人相見第64章 形勢逆轉第34章 親臨前線第74章 壓力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45章 定計第70章 試炮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49章 圍殲第154章 投奔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265章 使節第113章 迎接第22章 紙上談兵第69章 各有算盤第268章 備戰第79章 剪羊毛第27章 善後第177章 分岐第102章 坐車第124章 密商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83章 專業化第71章 試槍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26章 突發大案第79章 破靜州第20章 威力盡顯第30章 僥倖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心煩氣躁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224章 回鄉第57章 掛麪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226章 霹靂車第49章 党項軍略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110章 三岔口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231章 細作第28章 醉仙釀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234章 泄密第48章 慶功第24章 秘密回京第46章 初戰告捷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29章 提拔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0章 模範部落第77章 小社會第106章 慶功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16章 好大的雪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5章 意外收穫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51章 進逼甘州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148章 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