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百年計

鄉村私釀淡而無味,杜中宵隨口喝着,邊聽保正講着墾田以來的變化。

一直到現在,營田務這裡還沒有產出糧食,全靠着調過來的糧食和發的錢生活。由於發得及時,生活水平高於當地,被很多當地人羨慕。最近幾個月,甚至有周圍的客戶,貪圖營田務的待遇。拖家帶口來投的事情。由於這些事,杜中宵在此地墾田受到當地大戶的報怨。

自己接任知縣之後,杜中宵纔有些理解爲什麼以往營田給的待遇不高。給的待遇高了,會吸引當地的客戶,地多的主戶田地租不出去,影響當地穩定。自己是知縣,縣裡的治理要靠那些大戶支持,也就是最近因爲馬蒙一案,沒有人敢出來指責杜中宵就是了。

保正不無感慨地道:“知縣官人宅心仁厚,我們這些小民衣食無憂,誰不羨慕?前些日子我聽說新開的村裡,有當地無牛畜的主戶,都把家裡的田賣了,來營田務入社呢。”

杜中宵吃了一驚:“還有這種事?數輩辛勞才攢下些田來,怎麼就肯賣掉?”

保正道:“哪裡要那麼辛苦!這一帶地價不高,一般的地只要五百文一畝,若是下等戶,能賣幾貫錢?與其守着那些地,年年還要租牛耕種,不如賣地來營田務賺些現錢在手。”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心中感覺有些不好。墾田是爲了招攬戶口的,可不是爲了破壞當農業生態的。如果都來營田務墾荒,反把原來的地拋荒了,他這知縣可是失職。

此時中原一帶,人與土地的矛盾不突出,並不是他想象中人多地少的狀態。農業生產資料中,農具和耕牛佔的比重較大,而土地佔的比重較少。導致的後果,就是租牛和耕具,價格較高,而耕地的價格比較低。一般土地就是五百文一畝,好地也只值一貫。營田務這裡提供耕牛和農具,民戶再按工付酬,生活水平已經超過了當地的下等戶。客戶和下等戶一走,田多的主戶僱不到人,土地拋荒,地價下降,狀況會逐漸惡化。不能開了新田,反倒讓原來的熟田荒了。

舉起杯來,杜中宵口中道:“日子越過越好就是好事,飲酒,飲酒。”

社會改造是個大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己還是太急了一些。這種事情,依照戶籍不許本地人戶投充是不好的,容易造成營田務與本地社會割裂,處理不好還會引發衝突和矛盾。

放下杯來,杜中宵對保正道:“來的人裡,不知道匠人多不多。若是有高手匠人,不拘是木匠還是鐵匠,建些場務,造些農具,倒是好賣。有了農具,再從荊南販些耕牛來,縣裡低價賣給衆人,就省了他們拋荒來營田務做事。”

保正笑道:“哪個不知道手藝值錢?有上好手藝,哪個匠人會來營田務做工?”

杜中宵點了點頭,看來此事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必須要把農具的價格壓下去,再想辦法從南邊販些耕牛來,甚至官方建立耕牛養殖場,穩定市價。最好再由縣裡提供補貼,把原來的農業格局穩定住。不然這邊戶口增加,那邊戶口減少,功與過只看上邊一張嘴,事情可不好。

心裡想着這些,杜中宵的面上沒有表現出來,只是笑呵呵地與大家喝酒。酒有酒禁,朝廷爲了多收酒稅,價格較高,這些鄉村農戶很少買來喝,都是家中私釀。私釀自己喝,不賣到外面,朝廷不禁。特別是京城裡面,很多名酒就是一些王公貴族家裡釀出來的。

喝了一會,幾個少年過不鬧哄哄地擁着新郎和新娘鬧洞房。那邊不知誰掛起一串鞭炮,噼哩啪啦放了一下。鞭炮停了圍着的小兒意猶未足,拿了一截一截竹筒,扔到篝火裡,聽那燃爆的聲音。

見杜中宵盯着那邊看,保正不好意思地道:“村裡小心貧窮,只買了三串炮仗。一串迎親的時候放了,一串進村的時候點了,這是最近一串了——”

杜中宵笑着道:“爆竹一詞,便就是如此來的。燃竹聽響,正是古風。”

保正尷尬地笑:“若是有錢,哪個不想多買些來。”

辛辛苦苦墾田近一年,這是杜中宵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自己治下墾田人的生活。雖然遠談不上富足安樂,但這份寧靜祥和已是難得了。財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只要能夠剩下餘錢,好好過日子總有富足起來的一天。現在他們有屋住,有衣穿,有飯吃,好多人已經感激不盡了。

新人入了洞房,老人帶着孩子返回家裡,篝火邊只剩下了青壯年,還有杜中宵一桌在這裡。全村人湊這樣一次酒席不容易,他們把剩菜收拾到兩三桌上,一堆青壯圍在那裡大吃大喝。他們是壯勞力,村裡的活要他們幹,自然應該享用這些。其他人退場,本就是給他們機會。

杜中宵詳細問保正村裡今年的安排,開了多少荒,種了多少地,準備打多少糧食。

保正道:“我們這一村,共有三十餘戶人家。按着墾田時說定的數目,應該有五六十戶的,大溝圍起來的田地才能開墾完畢。現在人數不齊,都在等着招自己的親朋來。這村子,臨近西邊大溝,那裡沒什麼地,留些陂塘,閒來撈些魚蝦吃。河邊的草地,以後養了牲畜要放牧。南邊準備種些桑棗慄之類,以後也好養蠶織些錦緞,都是錢財。東邊留一些菜地,其餘與北邊一樣,都是好地。”

聽着保正的描述,杜中宵腦中出現一幅牛羊吃草,禾稻豐收的景象,一時竟有些神往。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其實想的也是安穩種田過活,而不是怎麼做地主剝削別人。只是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村中總有遊手好閒、吃喝嫖賭的人,難以斷絕,只是怎麼排除掉而已。

杜中宵道:“我們挖大溝治鹼,同時也把土地隔成了一大片一大片,天然成了村子。老丈安排得井井有條,若是真能做到,即是一方樂土。只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當用心做事纔好。”

老者笑着搖了搖頭:“這裡我家來得最早,兩個兒子,家裡人口也多,是以人人服我。等我百年之後怎樣,哪個說得上來?我們小民,也看不了那麼遠。”

“無妨,就按照老丈說的,在村口刻塊碑,上面畫好圖形。若要改動,定好規矩即可。我看此法甚好,不只是這一村,營田務這裡的村子都可以如此。碑刻好,官府做記,一代一代傳下去。數百年後,後人看到這些,也知道前人是如何開拓的。”

說到這裡,杜中宵對蘇頌道:“子容還要待些日子,在這裡留下幾塊碑記,以遺後人。千年之後有一天,說不定就會被後人看到,知道我們在這裡做了什麼,也是一樁樂事。”

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54章 投奔第49章 免死第83章 衆官請客第90章 月餅第75章 進擊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8章 兩難第37章 白紙做畫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25章 地斤澤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18章 韃靼人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02章 投降第29章 去不去?第55章 傳頌天下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195章 使節第39章 古礦洞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92章 不買別動第38章 進山第102章 拿人第34章 似是而非第95章 絕路第87章 軌道第29章 過界第37章 貪得無厭第50章 煉焦第36章 集議第111章 鐵甲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48章 楊家將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12章 打就大打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45章 定計第59章 要學好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142章 商路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41章 阻力重重第36章 集議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難題第33章 臣願出征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70章 地震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48章 君自爲之第63章 獵物第273章 封賞第54章 爭端第129章 慢用第124章 密商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18章 賽馬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83章 衆官請客第52章 準備攻城第24章 大軍集結第55章 內附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93章 恩威並施第23章 割韭菜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85章 張網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2章 施粥第51章 三本冊子第64章 不嚇你們第188章 妙計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72章 比刀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34章 獻城第183章 專業化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56章 買書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0章 愛信不信第257章 偶遇第8章 制硝第104章 賞識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177章 分進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