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喜事

安好了活塞,陶十七過來道:“燒火試上一試,看看此物好用不好用。正好有火,燒兩盞茶喝,官人坐得也口渴了。”

說完,帶了一個工人,到旁邊壓腳那裡打水。這井是杜中宵根據前世印象中農村的壓井制的,好在中學學過大氣壓的原理,這種真空取水的理論清晰,試了幾次就制了出來。其實最早的蒸汽機,就是用來在礦井抽水的,加熱再冷卻降低汽缸的氣壓,把礦井裡的水抽出來。雖然效率極低,但礦井裡的煤是現成的,總比用人力畜力划算。不過在農田用蒸汽機抽水,就划不來了。

看着陶十七壓水,蘇頌道:“這個取水的法子極好,鄉里肯定極多人想用的。可以辦個場務,專門制這個東西,賣到周邊鄉里去。”

杜中宵笑道:“正是要建這樣一個場務,便隸營田務之下,作爲墾田的本錢。此處臨汴河,西邊又有渙河、渦河,直至汝河,順着水路可以銷到各地。可惜此處鐵少煤少,有些難辦。”

蘇頌道:“此地離徐州不遠,從那裡運來即可。”

杜中宵的印象中,這一帶應該煤礦很多,永城這裡隱約記得是個大煤礦,奇怪的是此時這裡並不產煤。也曾經派人出去找過,卻一點也沒有找到煤礦的影子。

永城確實有大煤礦,而且是難得的無煙煤,不過埋藏很深,杜中宵隨便找找哪裡找得到?好在與永城相鄰的徐州,是個治鐵中心,想辦法從那裡買來就是了。

陶十七壓上來水,用個陶罐裝了,放到點起來的煤火上燒。

杜中宵道:“這機器現在已經逐步完善,只是不知道到底力氣多大。十七,你想辦法測一測。比如製造一個跟馬比力氣的物事出來,看看此機器可以比得上幾匹馬。”

陶十七開開心心地答應一聲,跑到機器旁邊,看着機器動腦筋。杜中宵也不管他,簡單的測功器哪裡有那麼容易,自己也在考慮呢。

正在這時,一個老者走上前來,行個禮道:“官人,小的是這裡保正。今晚村裡有人成親,若是官人得閒,能夠賞光,一村人感激不盡。”

杜中宵看看蘇頌,笑着道:“好呀,碰上此等喜事,怎能不去道賀一番。”

蘇頌點頭答應,人家開了口,難免會被人說不近人情。哪怕只是走一遭,總是個態度。

老人離開,杜中宵吩咐柴信趕緊到附近碼頭那邊,買一對雞,兩尾魚,再割幾斤肉作爲賀禮。這個年代有農村商品經濟不發達,紅白喜事,迎來送往,極少有給錢的。整個縣裡,包括杜中宵,也沒有幾戶人家會拿錢送禮。肉呀魚呀都是要用的,也符合風俗。

天近傍晚,杜中宵和蘇頌帶了柴信和陶十七,漫步到了村裡。只見村中點起了幾支火把,顯得極是熱鬧。當中的十字街頭,一大堆篝火,周邊擺了幾張桌子。

杜中宵看見,對蘇頌道:“這裡人戶雖然不多,喜事倒也辦得熱熱鬧鬧。只是這樣點堆火,旁邊擺桌子吃酒,夜裡看起來,有些——”

蘇頌連連擺手:“鄉下人家,燃不起燈,可不就只得如此?想來是知道我們在此,才把酒席安排在了夜裡,不然只怕白天早早就結束了。”

一邊的陶十七道:“官人,不是這樣子。我前幾年在城裡乞討,什麼酒席都不錯過的,有時爲了吃一餐,要跑一二十里路。莊戶人家,白天要做活的,只能晚上才能把人請齊。他們又點不起燈,好多都是這樣辦事。喜事還好,一對新人熱熱鬧鬧,吃吃喝喝分外快活。若是白事,晚上這樣吃酒,不明就裡的人看着委實有些嚇人。不過鄉下人膽大,有吃有喝,哪個在乎這些!”

蘇頌和杜中宵對視一眼,笑着搖了搖頭。剛纔杜中宵的意思,就是說這樣辦喜事,晚上看起來難免鬼氣森森。沒想到陶十七把這話直接說出來,喜宴之上怎麼好提這些?

見陶十七興致勃勃地還要說,杜中宵道:“我們這附近辦的是村社,按古制自有社壇社火,大約也是這個模樣。好了,不說這些,你們快快把禮物送過去。”

陶十七答應一聲,也不等柴信,一個人提着禮物興沖沖地跑了上去。

有人收了禮物,保正帶了幾個老人,和一對新人,急急迎了過來。鄉下人沒有許多講究,新娘早就去了蓋頭,大大方方與新郎一起,上前來參拜了。

衆人迎着,把杜中宵和蘇頌兩人領到火堆邊的主桌上,柴信和陶十七則被安排到其他桌上了。

在主桌落座,杜中宵眼睛一掃,見到邊上的一張桌子坐着一個執筆的中年人,桌前幾個人提着剛纔杜中宵送的禮物,不知在說些什麼。知道那是記喜賬的,自己的禮物在這個小村算是重禮,那些人家要詳細分清,哪些是主人家的,哪些要待客的人家明天分了。

莊戶人家辦這種大事,一家人怎麼承擔得起各種花銷?不說新人的衣物,新房的裝飾,就只是今夜招待客人的酒席也辦不起。每遇這種事,都是幾家人合夥,你出多少東西,我辦一桌酒,他出一隻雞,一點一點湊起來的。這樣衆人合力,一個村子才能維持下去。

古人安土重遷,這種關係有時候會持續數代,就是所謂的世交。杜中宵家裡出事,李兌回鄉之後見到杜中宵,見是可造之才,帶到京城,諸多幫忙,便就是因爲有這樣的關係。從李兌和杜循的祖父那一輩起,兩家便就有紅白喜事互相幫忙的傳統。五代戰亂,中原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很罕見,大多數的村子是靠這種關係聯繫在一起的。

村裡各種頭面人物過來見禮畢,保正才指着新郎對杜中宵道:“這位安三郎,在本鄉與我家是多年世交。他母親生病,不合在藥店裡賒的藥材多了,利錢也還不起,債一年多似一年。因家裡債務,他阿爹只得在債主家裡做活。留在家鄉,沒個翻身的機會,便隨着我來到這裡。原想着帶着他離鄉,讓家裡的債累他一爹一世,不要連累了後代,沒想到在這裡的日子竟能過好,還有餘財攢下來。這位新娘,是河對面村裡的,因爲家中三個弟弟,守到這個年歲才嫁人。就是聽說我們這邊日子好,才肯嫁過來。官人在這裡墾田,對我們這些人來,委初是再造之恩!”

第67章 我來了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43章 戰前聚議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160章 應有盡有第96章 新米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57章 掛麪第55章 內附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99章 朝政第71章 戲中人第30章 誰敢告他?第31章 炒鋼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5章 難得良機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81章 靈州城下第5章 往何處去?第47章 隨你喜歡第165章 渡河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18章 韃靼人第143章 拉攏第2章 夜襲第55章 不重要的戰場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67章 生意第165章 渡河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257章 偶遇第222章 觀軍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23章 新家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1章 投其所好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27章 善後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0章 工廠傳聞第33章 泄秘第41章 爲考而學第176章 錢荒第126章 細作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28章 三路齊出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38章 向東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77章 分岐第61章 心驚肉跳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06章 自來火第42章 疑惑第66章 反殺第72章 不務虛名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3章 比不得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33章 舊人重逢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59章 重騎立功第86章 多學多煉第99章 破靈州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78章 不情之請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02章 動物園第105章 突破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87章 關鍵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