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戰將起

武清城門外,趙滋以下,竇舜卿、劉兼濟、張岊、賈逵、景泰、馬懷德、李惟賢、十三郎、劉渙和姚守信等軍都指揮使,以及屬下的大半師都指揮使,都在那裡迎駕。

趙禎到了城門外,軍樂齊鳴,衆將唱諾。由於在戰時,禮儀雖然刪減很多,還是繁瑣異常。

進了武清縣城,到了衙門,趙禎到了官廳正座。

小小縣衙門,一日子進來這麼多人,幾乎裝不下,份外擁擠。趙禎隨便說了幾句,便就命各軍都指揮使留下,其餘人暫且回去。今夜縣城設宴,招待這些大將。

到了後衙,趙滋早已選了一間大屋子做指揮部,帶人準備好了。明日便要開戰,趙禎帶着衆將到了屋子裡,聽趙滋報告作戰計劃。

指着桌子上的沙盤,趙滋道:“現在契丹在這裡的軍隊,共有二十六萬人。除此之外,還有約十一二萬的籤軍。最近缺糧,許多籤軍投了過來,大多都放回家鄉了。還有,契丹以嚴整軍紀的名義,殺了約有兩萬餘籤軍。所以他們的籤軍,可以不算戰力。”

趙禎道:“我們現在五十餘萬大軍,人手充足,還是估計得足一些好。”

趙滋道:“陛下說的是。我們做計劃時,籤軍還是算在內的,是以兵力充裕。契丹軍營佈置,是耶律洪基帶宮室軍居中,左邊是古匿和迭裡得兩部,右邊是奚馬六率領的奚族軍隊。由於軍糧不足,奚族軍隊人心浮動,奚馬六曾經派人過來,有要投降的意思。”

趙禎點頭:“奚族終究不是契丹人,這個時候爲自己着想,也是常事。你們怎麼回覆的?”

趙滋道:“奚馬六並不堅決,只是試探,並沒有談出什麼來。時是就要進攻,不必考慮奚族大軍降不降了。數軍並進,把契丹軍隊全部消滅就是了。這些日子,契丹人一直在殺馬充軍糧,而且軍中早就沒有了馬料,估計他們的騎兵已經沒馬了。”

趙禎聽了皺眉:“騎兵沒馬,那還有什麼戰力?契丹人用的馬弓,遠遜於步弓,不騎馬,戰力差了無數。如此說來,明日應該很容易就是。”

趙滋道:“我們用槍炮,契丹人用什麼兵器,並沒有什麼影響。不過沒有馬,戰力確實比以前差得太多。依我們估計,只要明天一天時間,早多三天時間,就可以把契丹軍隊全部消滅在這裡。”

說完,趙滋指着沙盤道:“這兩日我與衆將商量,大致如此佈置。北邊以竇舜卿和劉兼濟兩軍,南邊以劉渙一軍,共十五萬人,進攻耶律洪基中軍。耶律洪基宮室軍約八萬人,是契丹最精銳的部隊,也是此戰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左側,以景泰所部,配合馬懷德、李惟賢所部進攻古匿和迭裡得兩部。左側契丹人約有十二萬人,人數是契丹軍隊最多的。不過,他們與馬懷德和李惟賢所部多次作戰,屢戰屢敗,不會難打。右側,以張岊和賈逵兩部,共八萬人,進攻奚族軍隊。奚族約八萬人,軍糧不足已久,軍中在馬大部被殺,戰力不足。雖然是八萬對八萬,本朝還是穩佔着上風。南邊的武松和北邊的張玉共十萬騎兵,在外圍遊弋,防備各種意外。哪裡有困難,就去哪裡幫忙。”

杜中宵道:“前些日子來的姚守信所部炮兵呢?如何步置?”

趙滋道:“我們商量過,契丹最強的是耶律洪基宮室軍,雖然只有八萬人,卻不是其他軍隊所能比的。是故,三十輛無敵霹靂車全部用來攻中路。拱聖中一半的炮也用在中路。其餘一半,左右兩則對分。”

杜中宵想了想,道:“這一戰,最重要的就是炮兵。炮兵用好了,傷亡不大,就能獲勝。”

趙滋點頭:“我們也是這樣想的。明日進攻,最先是在步兵掩護下,把契丹人壓在南北寬約五里的地域。而且設置炮位,向他們開炮。而後步兵前進,炮兵緩緩上前,最後讓契丹軍陣全在炮兵射程。”

趙禎道:“人命關天,若是能用炮勝,就多用炮。拱聖軍那麼多炮,要用起來。”

韓琦道:“契丹此次南下,着實沒有預料中那麼能打。本朝準備的炮彈、火藥之類,實在不少。此戰之後,可能很久都沒有這樣的大戰了,不用掉可惜。明日一戰,要儘量把炮彈和火藥多用。”

趙滋道:“此戰佈置,就是以炮兵爲主。步後主要是保護炮位,不被敵軍擾亂。”

見衆人沒有異議,便叫姚守信上前,一起講解時日詳細布署。拱聖軍的炮和各軍的炮混編,戰場以炮位爲中心。每門炮逐一編號,各自的位置,如何移動,由哪些步兵配合,如何向前推進。各門炮的前進統一起來,就成了整個戰役的計劃。

韓琦和宋庠等人,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詳細的戰役計劃,看的津津有味。他們看不出每一步有什麼意義,只是覺得熱鬧,覺得甚是厲害。杜中宵和富弼,對戰事瞭解得多了,仔細審查。

趙禎親征,趙滋此次格外賣力。每一步都想得很周到,步置得很詳細,哪怕對戰事不熟的人,也能夠看懂。每一支軍隊的位置,要做什麼事情,都明明白白。

實際上趙滋做的戰役計劃,是要詳細到每一師的行動的。不過今天主要講給趙禎聽,只講大概就好了。具體行動,說得多了,趙禎不懂,還讓容易心煩。

一切講完,趙禎點頭道:“好,明日便就依此出戰。這一戰,要滅契丹大軍於此!”

杜中宵和韓琦等人一起稱是。聲音宏亮,顯得氣勢不凡。

諸般講罷,杜中宵道:“陛下,自張岊入武清,城中百姓甚是高興,多般幫助我軍。陛下來了,可出去見一見城中父老,以安民心。臣等在這裡,與趙滋等人,再詳細議一議明日戰事。”

趙禎心中明白,自己對戰事不熟,剛纔就是看個熱鬧而已。自己在這裡,很多事情杜中宵不方便講出來。也不推辭,帶了宋庠,與一衆陪同大臣,出了官廳,見本城百姓了。

等趙禎等人出去,杜中宵對韓琦道:“相公,明日一戰,事關兩國國運,不可馬虎。剛纔趙滋講了大略,接下來,我們要仔細看一看了。”

韓琦拱手:“太尉是此戰的主帥,自當詳細審視他們的計劃。”

杜中宵笑了笑:“自我在隨州練營田廂軍時,便就要求,事前要計劃,事後要總結,軍中必須要做到。多年過去,他們也都習慣了。計劃好不好,詳細不詳細,事關戰事。做得好了,各軍都知道,自己戰時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怎麼應對意外。做得不好,上了戰場各軍不知所措,亂作一團。”

當年在河曲路,韓琦曾經隨着營田廂軍,與黨項作戰過。對於杜中宵指揮戰事,倒不陌生。也是憑着那一戰的功勞,進入朝廷。不過這麼多年,軍中許多東西改了,反倒不熟悉了。

杜中宵轉身對趙滋道:“明日一戰,重要性我就不多說了,只說必須要注意的原則。第一,此戰不管死活,一定要拿住耶律洪基。不管是他跑了,還是找不到人,都是不允許的。第二,一定要充分發揮炮兵的作用,用到極致。能夠使用炮兵,不必步兵拼殺的,就儘量要炮兵。第三,外圍的武松和張玉兩部騎兵,一定要把戰場封鎖,絕不允許契丹人逃脫。”

趙滋叉手唱諾。

杜中宵又轉身對一衆將領道:“明日一戰,可能是幾十年,甚至是近百年最大的一戰。諸位能夠參與其中,實是幸事。明天必須嚴格按照計劃,對契丹發動進攻。有不遵軍令者,重懲!這一戰打好了,諸位許多軍功,一生榮耀。出了岔子,莫要怪我手辣!”

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26章 行會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57章 用人不疑第63章 文臣論兵第24章 劫富濟貧第52章 若即若離第48章 君自爲之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27章 回城第71章 壓路機第96章 好土第227章 利器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3章 同年重逢第75章 小人書第24章 晴天霹靂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50章 烈酒如火第81章 新知州第70章 喜憂參半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4章 隱情第74章 風波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9章 上元觀燈第118章 普通人第216章 三策第143章 亂起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43章 亂起第43章 不同待遇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29章 夜戰第55章 傳頌天下第161章 兩輸戶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81章 新知州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5章 終究心軟第45章 定計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37章 僵局第41章 差強人意第126章 輸不起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1章 一起抓走第30章 以差監吏第29章 波及部族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30章 換酒而已第24章 秘密回京第122章 倒黴鬼第26章 突發大案第6章 兩軍對壘第68章 入城閱兵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9章 酒糟蒸酒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66章 酬功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70章 各有怨言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69章 志同道合第62章 援軍第154章 避風驛第74章 風波第75章 小人書第48章 邀賞第25章 地斤澤第7章 御史臺案第90章 十三郎第10章 愛信不信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32章 官、吏、差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31章 放手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76章 靈州城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80章 左右逢源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3章 同年重逢第22章 紙上談兵第94章 誰不缺油?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70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