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軍南下

廣信軍長城口,離着葫蘆堤不遠,是附近的一處大鎮。這裡本有駐軍,秋天的時候,徵調附近的民夫修築城牆,成了一處小城。

這是契丹越境後的第一個城池,與南邊的廣信軍駐城遂城縣之間還有兩處小城,各城相距皆在五里之內,形成完整的防線。與西邊的釜山村鎮附近城池一起,是宋軍防禦契丹的第一道防線。

十一月初八,太陽剛剛升起來,便有數不清的契丹軍隊出現在地平線上。隨着隆隆馬蹄聲,契丹大軍正式南下。他們進攻的第一城,就是長城口。

城頭的宋軍哨兵正睡意矇矓,突然擡頭看見遠處如雲而來的契丹大軍,猛一個激靈,清醒過來。

守城將領常方來到城頭,看着潮水般涌來的契丹軍隊,深吸一口氣:“來了,終究是來了!”

說完,轉身厲聲看着周圍士卒:“備炮!全軍準備守城!”

一衆士卒應諾,迅速忙碌起來。宋軍守城,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炮。只要火炮在,能夠壓制城外的攻城器具,城池就很難攻破。

從長城口到遂城縣,這一帶新近建了好多小城,聯在一起,互相呼應。鐵路線上的保州,駐紮有數萬大軍,保證物資源源不斷。想攻破城池,就必須把宋軍的體系打破。

太陽初升,灑下萬丈紅光,世間的一切都如夢如幻。沒有什麼風,一切都好像靜止了。地上鋪着厚厚的嚴霜,踩在上面,發出吱咯吱咯的聲音。

宋軍在城頭忙碌的時候,契丹軍隊在五里外紮營。這個距離能保證自身安全,宋軍從城中突然襲擊的話,有足夠時間防禦。攻城的時候,距離又不遠。

紮營的時候,耶律劃裡帶了幾個大將,率數十騎兵,到城前查看。

看看離城接近一里,韓謝十道:“大王,城頭宋軍有炮,能打一里之外。不能近前,若是一不小心被宋軍察覺,一炮打來,只怕會出意外。”

當年耶律宗真在唐龍鎮外,由於大意,離着城池太近,被宋軍的重炮集火,突然身亡,此事對契丹的影響很大。耶律劃裡聽了,不敢再上前,只是遠遠觀看。

看着城池,耶律劃裡道:“這城看着不大,攻城只容得下數千人,我們五萬大軍,只能久困。”

韓福奴道:“久困只怕不是辦法。我們兵多,可以圍點打援。這是宋人在邊境的第一城,必然重視無比。我們圍得久了,他們一定會派人來救。那個時候,兵馬就有用處了。”

韓謝十連連點頭:“此是妙計。我們軍兵不善攻城,與宋軍比利於野戰。若是有宋軍來援,正好揚我之長,攻敵之短。滅了援軍,城中必然軍心不穩。”

耶律劃裡道:“此次攻城,聖上把大多火炮都給了我們,正要在這裡看看。他們城頭有炮守,我們城下有炮攻,看看是哪個厲害。自有火炮,攻城便就與以前不同了。”

一邊的阿里只道:“正是如此。這幾年,本朝學着宋人造炮的方法,鑄了不少炮,不正是要用在這種時候?兩軍對壘,且看看是哪家的炮厲害!”

韓謝十和韓福奴都不說話,顯然對阿里只的話並不贊同。鑄炮的方法是從宋朝學來的,自己國內的工匠更加無法與宋朝相比,怎麼比炮?炮與刀槍可不一樣,不如別人就是不如別人,契丹人對這些又不擅長,怎麼能夠跟宋朝相比呢?哪怕這是宋朝的一座小城,只怕也不是契丹的炮能攻破的。

幾人圍着城看過,緩緩回到營地。

城頭的常方看着幾人,對身邊的副指揮使崔羣道:“那幾個看城的,必然是契丹首領。可惜城頭的炮打如此遠,便就沒有了準頭。若他們再近些,一炮結果了他們!”

崔羣笑道:“指使,當年杜太尉救唐龍鎮時,城外數炮結果了契丹國主,惹出無數亂子。契丹人吃過一次虧,怎麼還會上前來?他們學得精了,只在遠處觀看。”

常方點了點頭:“是啊,契丹人在幽州半個多月,一直到這裡才大舉進攻,必然來者不善。這裡到遂城二十多裡遠,可不能夠斷了聯繫。若成孤軍,那可是麻煩了。”

崔羣道:“景太尉五萬大軍,怎麼能夠被契丹人圍死?且安心,我們與他們戰就是。”

耶律劃裡進了帥帳,在中間就座,道:“今日且先紮營安歇,明日一早,佈置好火炮,便就攻城!”

衆將一起稱諾。

韓謝十叉手:“大王,不到五里之外就是宋軍城池,當先派兵馬,守住道路,阻斷援軍。若是援軍源源不絕,攻城只怕不易。”

耶律劃裡點了點頭:“不錯,我們五萬大軍,來攻這小小城池,便就是要如此,把這城圍得水泄不通。明日,韓福奴帶五千人,守住來此城的道路。若真有援軍,只要與他們對峙,我自出其餘兵馬,全部殲滅於此城之外!沒有城池依靠,何懼宋人!”

韓福奴叉手稱是。宋軍的依仗,就是守城。若是沒有城,契丹縱兵南下,宋軍如何阻擋?眼前的這座小城,估計裡面兵馬不多,糧草不豐,如果沒有援軍,看他們能守多久。

耶律劃裡道:“前些日子,貼不大王率三萬兵馬攻定州,結果一個不慎,被宋軍奪了飛狐,封住了退路。初戰不利,軍中許多將領心生懼意。此戰我們要打起精神,不要給宋軍一點機會。這一戰勝了,聖上自會帶大軍南下。只要攻破了邊境的這些城池,裡面有的是糧草,數十萬大軍也不發愁。”

契丹四十萬大軍,舉國南下,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糧草。周圍的幾州,臨時徵調了三十萬兵,運輸糧草補給,兼做些雜事。可如果時日一長,有運糧的兵,可只怕國內就無糧可調。只有儘快南下,借宋朝的糧草,戰事才能夠打下去。眼前的小城雖然不大,可只要攻破一座,就夠數萬大軍十餘日。

阿里只道:“此次前來,帶了一百二十門火炮。明日在城外排開,盡力轟城。這城池今日看過,想來承受不了多少炮彈。轟塌了城牆,看宋軍還有什麼辦法!”

耶律劃不點頭:“在軍中,你最熟悉火炮。此次軍中所有火炮,都歸你管轄。務必用好,在最短的時間把宋軍的城牆轟塌。宋軍攻貼不大王的時候,就是用火炮轟塌了曲陽城牆,奠定勝局。聽說宋人只攻了一天,第二天就把城牆轟塌了。我們的炮比宋軍的差一些,用三五日,轟塌城牆,也是好的。後邊數十萬大軍,都在等着我們破城的消息。”

阿里只叉手稱諾。朗聲道:“末將在國內試過,只要一十里門炮,用一兩日時間,就可以把尋常城牆轟塌。眼前是宋人新築的小城,並不堅固,想來攻破不難。”

耶律劃裡連連點頭:“如此最好!我們此來,最大的難處,就是宋軍不與我們野戰,只是守城。只要有了攻破城池的辦法,此戰必然大勝。之後一路南下,宋人如何抵擋!”

衆將一起稱是。

多少年來,契丹人南下的障礙,就是這一座一座城的池。由於攻城能力不行,契丹大軍常常被城池所阻,最後功敗垂成。

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18章 韃靼人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28章 當要大變第143章 亂起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3章 官制第10章 馬大官人第9章 葉縣第72章 不等了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59章 要學好第51章 各有封賞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79章 破幽州第126章 行會第74章 挑撥第11章 未雨綢繆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72章 兵臨靈州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11章 決戰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36章 帥司所在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49章 党項軍略第224章 回鄉第35章 古之龍泉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224章 回鄉第140章 重逢第88章 談判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62章 看看火車第38章 向東第163章 夜議第40章 壟斷經營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212章 通車了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85章 內亂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2章 徵役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章 疾風暴雨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74章 鍊鋼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31章 競爭第78章 作戰當勇第114章 富弼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75章 進擊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78章 期貨第72章 一路向西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81章 親征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38章 進山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160章 出人意料第11章 亂起第63章 長見識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23章 軍令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