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戰事關鍵

繁峙是山中小縣,依滹沱河而建。縣城位於羣山之中,治下人口稀少,賈逵的五萬大軍無法全部駐紮在縣城,只能在四周設寨。賈逵率人到來,知縣帶着本縣官吏早早就迎到城外。

進了城門,賈逵見城中冷清,道:“這裡沒有什麼商賈,軍中的許多物資只怕只能從外面運來。”

知縣楊方道:“太尉,繁峙不過是個邊境小縣,治下人口又少,自然不如大城繁華。”

賈逵點了點頭,心中有數。繁峙只有兩千餘戶人家,在後世連個鄉都比不了,能有座縣城已經是託在邊境的福了。靠着本地人口,怎麼可能支撐自己大軍?想起道路不好,又忍不住心煩。

只是運糧倒還好辦,現在軍中,槍支彈藥的補給花樣繁多,都要從外面運可是不容易。好在自己提前幾個月到來,若是事到臨頭,突然行軍,可就麻煩了。

到了縣衙,等到接風宴席結束,賈逵道:“本縣治下軍寨不少,煩請知縣明日把各寨主都叫來,與我相見。大軍來到此縣,準備的事情不少,最怕走漏風聲。”

楊方拱手稱是。這是邊境縣,楊方自己也是武將出身,兼着本縣兵馬監押,管着各寨軍隊。與契丹有大山相隔,在這裡兩國並沒有交往,人口不往來。只要吩咐一聲,契丹很難得到風聲。

等到楊方告辭,賈逵對郝質道:“這樣的小縣,駐紮五萬大軍,外邊的物資一日不可少。明日糧草官彭印到了,再吩咐他一聲。不管缺少什麼,要提前運來,不可誤了秋天戰事。”

郝質道:“這裡僻處邊境,往日裡也沒有商人往來運貨,道路不修,確實不易。若不是如此,樞密院如何會讓我們現在來這裡?離秋天還有數月,來得早了,被契丹人發現可不好辦。”

賈逵搖了搖頭:“契丹人即使知道,也不會當一回事的。敵國的事,哪裡知道那麼清楚?”

前幾年,曾經有人編造謠言,說是契丹點集兵馬,惹得朝廷大恐。幾個月後,才知道是謠言。這個年代,信息傳遞的速度不是後世可以比的,契丹即使得到宋朝在繁峙集中兵馬的消息,也不能確定真假。

這裡與河北路不一樣,河北路全是平原,而且還有兩輸戶,民間百姓的來往不斷,信息相對來說不好隱瞞。繁峙的周圍全是大山,兩國的交通斷絕,數十年沒有人往來都不稀奇。

站起身,賈逵看着窗外道:“繁峙是邊境小縣,我看城裡只有一兩家客棧,商鋪也沒幾間。大軍駐紮城中,必然一片混亂。明日我們兩人,到東邊的瓶形寨一帶看一看。儘量在那附近,建幾座軍營,讓軍隊就近駐紮。利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把周圍的地理搞清楚,做好戰事計劃。”

郝質拱手稱是。

賈逵又道:“還有,帶上彭印,讓他把這裡地理搞清,定好如何運物資進來,如何分配。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定要把所有的準備全部做好。只等着朝廷一聲令下,便就殺過去!”

五萬大軍,要走靈丘道,必須做好計劃。前鋒用多少人,如何保障物資,中軍多少人,還有多少人後續跟上。想全軍聚在一起,是不可能的。這條路太險峻,不適合大軍行動。不過,對面契丹的守軍也不多,靠着堅城而守。只要隨軍帶火炮,攻破不難。

樞密院裡,杜中宵命在樞密院單設一個小院,做爲防秋一戰的指揮部。命李璋盡全力,必須在接下來的時間,把契丹在幽州的地形、兵力佈置、各地官員等等各種情報全部搞清楚。所些道路可以行軍,哪裡可以駐紮,物資如何運輸,必須提早都有預案。不能到了戰時,才發現哪些事情不清楚。

不到十天時間,小院便初具規模,成了樞密院的指揮中心。樞密院的日常事務,杜中宵大多讓田況去管,自己和趙滋、富弼兩人,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戰事上。

進了小院,正房是一個大廳,裡面大桌上擺了一個粗略的沙盤,牆上掛着大幅地圖。一邊的房子是參謀人員,處理各種情報,擬定作戰計劃。另一邊則是後勤官員,做物資運輸規劃。

杜中宵和趙滋站在沙盤前,議論着將要發生的戰事。

趙滋道:“如果契丹主攻保州,則防守一個月,等戰局穩定,大軍從雄州北上,取涿州。把契丹主力圍於易州一帶最好。東邊賈逵如果取了飛狐,則就是數路圍攻。”

杜中宵搖了搖頭:“圍敵於易州,山中道路難以堵住。契丹主力是騎兵,如果入太行山,北去奉聖州,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此戰最重要的不是擊潰敵人,而是圍殲敵人。”

趙滋聽了,不由皺起眉頭:“若是如此就有些難了。幽州地方廣大,想把來敵圍死,實在是難上加難。而且契丹騎兵行動迅速,一旦退卻,我們很難追上。縱然幽州是契丹的土地,他們縱兵搶掠,只怕也當作尋常事。想追,只怕很難追上。”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所以必須盡最大可能,圍住耶律洪基!擒賊先擒王,只要圍住耶律洪基跑不了,其他契丹軍隊就不敢退卻。兩帝爭立數年,現在的契丹,應該沒有敢棄國主於不顧了。”

趙滋嘆了口氣:“這可是很難做到。契丹若是傾國之兵前來,怕有三四十萬大軍,不可能全在保州城下。如若不然,一個月時間,他的軍需也困難。”

杜中宵點頭:“不錯,所以最可能的,是契丹分兩路前來。從保州到雄州,各處皆攻。到了那個時候,哪裡退,哪裡守,哪裡攻,一絲都不能錯。只有圍住了契丹國主,才能夠開始反攻。”

一邊說着,杜中宵一邊看着沙盤。最重要的,不是契丹人攻哪裡,而是耶律洪基的主力,到底會在哪裡。只要抓住了耶律洪基,契丹人就跑不了。

第249章 內賊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39章 善後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68章 使節第140章 給你們出路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49章 圍殲第25章 此何人哉第155章 兩難第106章 慶功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34章 青臺鎮第18章 威力驚人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5章 當街兇案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35章 風雨欲來第257章 偶遇第122章 稀奇第94章 樞密副使第88章 何去何從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35章 來客第146章 圍城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140章 拒絕第18章 遊騎第143章 拉攏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39章 壟斷漲價第33章 舊人重逢第70章 喜憂參半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97章 公事私事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37章 貪得無厭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35章 事發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7章 審案第69章 志同道合第52章 除夕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34章 似是而非第78章 重炮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80章 奇人第23章 割韭菜第7章 一拍即合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49章 党項軍略第104章 安排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24章 新知縣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54章 爭端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24章 抓人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84章 生活問題第8章 制硝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05章 突破第29章 奏對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18章 遊騎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26章 反噬第40章 盡殲來敵第87章 軌道第92章 育種爲主第132章 離別第39章 雜談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54章 避風驛第50章 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