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用盡全力

三日之後的傍晚,杜中宵、田況、趙滋和楊文廣受召來到天章閣。

趙禎早已經等在這裡,賜了座,道:“依契丹得來的消息,秋天必定點集兵馬到幽州。這是難得的機會,契丹犯我,而且聚集大軍于山前。如果能聚而殲之,不但可以恢復燕雲,契丹很可能也會因此一戰而一蹶不振。自杜太尉救唐龍鎮,已經數年,本朝兵馬已非以前可比,不能錯過此次機會。”

田況捧笏:“陛下,不知多少人想畢其功於一役!可事情哪裡容易!契丹大國,方圓萬里,帶甲百萬,不是說說而已。想殲滅契丹主力,實在太難。”

趙禎道:“正是因爲難,所以纔再三思量,想盡辦法。這幾日讓樞密院想秋天對付契丹辦法,想的如何?有什麼難處,現在就說出來,不要到了那裡束手無策。”

杜中宵道:“臣這幾日與文武諸臣商議,殲滅契丹軍隊不是不可能,只是太難。”

“難在哪裡?”

杜中宵捧笏:“以契丹國力,若是興傾國之兵前來,當有三十萬戰兵到幽州。運輸糧草,當點集幽州、平州、奉聖州等人口,約有二三十萬人。也就是說,契丹有五六十萬大軍,雲集幽州。本朝在河北路的兵馬,整訓過的只有二十五萬人,實在少了些。河北路的禁軍,到了秋天,再是想辦法最多隻能夠編成一軍,湊足三十萬。以三十萬對三十萬,擊退契丹人容易,想圍困就難了。”

趙禎點了點頭,道:“若要圍困契丹人,當有多少兵馬,纔能有大致把握?”

杜中宵想了想道:“再有二十萬,應該就能做到了。以十五到二十萬人阻擋契丹來敵,十五萬人堵住契丹退路,十萬人做爲預備隊,隨時應對變數。除此之外,還要單獨編練騎兵,不少於五萬之數。幽州土地平曠,沒有險阻,想讓契丹人逃無可逃,不能夠少了騎兵。”

趙禎一時間沉默不語。過了一會,道:“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能不能再編出二十萬人來?”

杜中宵道:“河曲路的軍校已經辦了數年,練出不少人來。以陝西路和河東路禁軍爲本,整訓之後可以爲一軍。河北路禁軍,從各軍中抽調將領,加上軍校出來的人員,也可以編一軍。短時間能編成的軍隊,就只有這麼多了。今年京城禁軍已有十五萬人調往河北路,無人可用了。”

趙禎道:“現在各軍校中,教員、官員,有多少人?”

杜中宵愣了一下,道:“京城軍校中的人員最多,有三千多人。河曲路軍校,有六百多人。河間府的軍校因爲緊急,從上面兩所軍校調了許多人去,有一千多人。”

趙禎道:“如果把這些人編入軍中,能否再整訓出一軍來?太尉,契丹是本朝大敵,如果今秋是與契丹的生死之戰,先讓軍校中的人去打一仗,又有什麼?”

杜中宵想了想,道:“把軍校中的所有人全部編入軍中,倒是可以再編一軍。不過,這樣做人數還是有些不足。而且,還是缺少單獨的騎兵。”

趙禎對楊文廣道:“原先整訓過的各軍中,其實許多將領不一定是必須,暫時抽出來,軍隊不是打不了仗。非常時期,原張岊和劉幾軍中,抽出一些做副職和庶務的將領,用來整訓新軍。還有,河曲路的王凱,所部本是你所部,成軍最久。契丹人來幽州,河曲路無大敵,從他的軍中抽出將領來,同樣也來編練新軍。想盡辦法,把京城和河東路的軍隊,再編成三軍。”

楊文廣叉手稱是。停了一下,道:“陛下,如此做只怕有些倉促。軍隊編得急了,戰力不足。”

趙禎道:“顧不得那麼多。現在禁軍士卒不少,只是軍官缺乏。非常時候,非常手段,一些不那麼重要的軍官,暫時先不設了。軍中除參謀、指揮、糧草和情報,其餘的軍官能裁就裁。等到戰後,不需要這麼多軍隊了,再合併就是了。”

聽了這話,杜中宵不由覺得頭痛。當年河曲路整訓的時候,軍官特別多。許多軍官看着沒用,實際上非常有必要。一是各有分工,讓軍中的權力明晰,制度化,破除以前兵爲將有的陋習。還有就是在戰時軍官有損失,隨時有官員遞補上去。不致於一有將領陣亡,全軍潰散。趙禎這麼佈置,相當於從那個時候後退了一大步。不要聽什麼是暫時做法,只要勝了,以後這些就很有可能成爲常規。

軍隊的軍官俸祿高,一旦多了朝廷就看着礙眼,想方設法減少。很多職位初看着沒有用處,而到了戰時,就會成爲破綻。而且官員少了,軍中的權力難免集中,而後出現各種問題。

趙禎道:“恢復燕雲,是祖宗遺志。有了機會,豈能不抓住?今秋不能大勝契丹,朕百年後如何面對祖宗?縱然有難處,也要想辦法克服。今秋契丹南來,與其決戰於幽州!”

杜中宵與衆人一起,拱手稱是。心中明白,這幾年連戰連勝,趙禎已經不是從前的想法。這一年多來杜中宵帶着軍校中的教員一起,趙禎和大臣講兵法,他也不是不熟兵事的時候了。

安排了諸般細節,看看天晚,杜中宵等人告辭離去。

出了大內,楊文廣對杜中宵低聲道:“太尉,聖上有意於幽州,做得這麼急,不是好事。”

杜中宵嘆了口氣:“我又何嘗不知道?但有什麼辦法?聖意已決,你想盡一切辦法,儘量湊出多一點軍官,讓編練出來的軍隊真正能戰。切不可只有架子,戰力不足。如若不然,到了幽州戰事不利,你我都難逃麻煩。樞密院會盡全力,做得周全。”

楊文廣稱是。幾個人一起,出了東華門。

此時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東華門外熱鬧無比。街上人流如織,小販穿棱來去,叫賣聲此起彼伏。黑夜中涼風吹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本想回家,剛剛招呼隨從,杜中宵突然道:“天色還早,我們到那邊酒樓用兩杯酒,去去暑氣。”

其餘幾人有些意外,急忙答應。他們都明白,只怕不只是喝酒玩樂。

吩咐了隨從,杜中宵道:“今夜月光正好,不如請中書文相公和韓相公來,我們一起飲酒如何?”

田況點了點頭:“如此也好。太尉,聖上有意於幽州,是朝廷大事,要有中書同意纔好。”

說完,吩咐了一個樞密院的隨從,去文彥博和韓琦到樊樓相聚。樊樓離東華門不遠,做的就是出宮的大臣們的生意。樊樓不只是有幾座高樓,還有數進院落,裡面的閣子非常隱蔽。

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34章 獻城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82章 細作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1章 党項收人第28章 當要大變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0章 馬大官人第36章 帥司所在第33章 使者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23章 新家第15章 難得良機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10章 血濺五步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4章 準備進攻第78章 重炮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87章 末路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92章 不買別動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9章 初戰第65章 胸有成竹第13章 躲藏第92章 大戰將起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47章 隨你喜歡第94章 樞密副使第24章 晴天霹靂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1章 親征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66章 給錢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70章 試炮第75章 小人書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9章 初戰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218章 開花彈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54章 投奔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75章 大軍到來第39章 兩難第90章 月餅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121章 迴歸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7章 出戰第91章 大勝惹大禍第7章 御史臺案第65章 生事第30章 僥倖第130章 交接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4章 交涉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32章 離別第101章 好心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4章 三項任務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48章 西進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48章 邀賞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32章 官、吏、差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56章 互相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