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是東是西?

回到樞密院,杜中宵道:“稍後諸位到我官廳,與趙太尉一起,商量河北戰事。哎,本朝在河北路明明沒有破綻,契丹還是要南下,實在想不通。聖上由此起了在乘此機會兼滅契丹主力的心思,我們要仔細考慮,能不能做到,回奏以安聖心。”

田況和幾位副使稱是,各自回到官廳。

杜中宵回來,吩咐士卒去把趙滋和李復圭叫來,一個人坐在案後。

這個時候,契丹南下,趙禎想取得最大戰果,實在不是時候。禁軍整訓最順利的時候已經過去,接下來的是水磨功夫,不再那麼容易了。僅靠河北路的十五萬大軍,如何能全殲契丹近三十萬人?而再整訓出幾軍,實在是不容易。

杜中宵心煩,便就是因爲這實在不是個好時候。宋軍沒有整訓完成,契丹人這個時候來,只是把他們熬回去,意義太小。而若想進攻,實力又不足。

不大一會,趙滋前來,向杜中宵行禮。

讓趙滋坐下,杜中宵道:“適才崇政殿議事,聖上言,讓樞密院詳報如果秋天契丹來攻,我們該如何應對。一會田太尉和幾位副使過來,我們一起商議。”

趙滋道:“河北路前線整訓過的禁軍,有二十五萬之多。契丹人南來,如何攻得破?”

杜中宵道:“契丹人可不知道。在馬邑的時候,契丹力未到,洪基雖然帶着四十萬大軍,卻是從幽州及周圍地區招刺而來,戰力不行。現在集中契丹主力,再從幽州刺軍,他們以爲不似從前,要想給本朝看一看,也是正常。當年兩帝爭立的時候,動輒就是數十萬大軍,其實主要是從治下招刺,真正算是強軍的不過幾萬人。現在不同了,來的是契丹主力,要仔細應對。”

趙滋想了想,道:“太尉,你說契丹人會不會如前幾年一樣,把治下的百姓招刺起來,加上從草原來的主力,組織五六十萬大軍南下?螞蟻咬死象,若是如此,防守也不容易。”

杜中宵搖了搖頭:“應該不會。兩帝爭立數年,幽州和雲州殘破,難招那麼多軍隊了。當時雙方頂着一口氣,根本不管以後,雙方招的兵一年比一年多。現在那股氣已經泄了,想再鼓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趙滋點了點頭:“太尉說的是。幽州招刺數十萬軍,青壯就幾乎招刺一空,難做到了。”

杜中宵道:“還有一點,幽州招刺的漢人,他們兩帝爭立的時候可以用,與本朝作戰就難用了。契丹一直佔着上風還好說,一旦作戰不力,這些人可就難說了。是經此次作戰,單從兵力上看,契丹人不似前幾年兩帝爭立時,有那麼多人。”

趙滋道:“太尉說的是。不過人數雖然少了,戰力卻更加強了。”

不大一會,田況、富弼、張昇和曾公亮一起進來,各自落座。上了茶來,說幾句閒話,李復圭纔到。

杜中宵道:“適才崇政殿裡,聖上言,今年秋冬契丹極有可能大軍南下,讓我們商量一番,看看如何應對。如果能夠在契丹南下的時候,乘此良機,把契丹主力殲滅於幽州,則是萬幸。”

田況道:“此事極難。契丹此次南下,必然是以騎兵爲主,縱橫來去,如何阻擋?”

富弼道:“要想圍殲騎兵,就必須有強大騎兵不可。現在整訓過的各軍,雖然都有騎兵,但主力是步兵。守則有餘,進攻或不足。要想整訓強大騎兵,時間過於短了些。”

張昇道:“這幾年軍校裡面,教出來的騎兵軍官,大多配到了各軍中。騎兵倒是容易,軍官卻是難找。沒有合適的將領,哪裡來的強大騎兵?”

杜中宵道:“不錯,對付強兵最得心應手的,還是騎兵。河北路的兵馬,守則有餘,要想進攻甚至包圍契丹人,是不夠的。編練騎兵,我們以後再議,此事先記下就是。”

這幾年宋朝一直編練的都是以軍爲單位的野戰軍團,每一軍都有過萬騎兵,只是沒有單獨的騎兵作戰單位。面對大量的契丹騎兵,想圍住他們,沒有足夠的騎兵是不可能的。

想了想,杜中宵對李復圭道:“現在朝廷馬場不缺,這幾年戰馬可還充足?”

李復圭道:“充足。現在禁軍騎兵並不缺馬,大多數軍中,馬匹實際都已經換過。若是需要,從河曲路的河西再調一二十萬匹馬,也不是難事。”

杜中宵點了點頭:“有馬就好辦。有了馬,真要建立騎兵的時候,便有了依仗。”

說完,吩咐士卒取了河北路的幽州的地圖來,擺在桌子上,與幾人一起看。

指着保州,杜中宵道:“契丹人最可能南下的地方,還是保州。自安肅軍南下,一路平坦,而且可以從太行山中出兵,兩路配合。不過,定州和真定府都駐有大軍,倒不怕他。”

趙滋道:“不只是駐有大軍,這還是去河北路鐵路所走的地方。有鐵路在,隨時可以從其他地方調兵過去,不怕契丹人。契丹人走這一路,倒是好辦了。”

杜中宵搖了搖頭:“並不好辦。走保州,我們倒是好守,要想圍殲,就難得多了。契丹人隨時可以走山中道路,從飛狐撤回去,就無法可想了。契丹人攻保州,本朝必須主動出擊。”

衆人點了點頭,看着地圖,議論着雙方局勢。戰場背靠大山,多了太多的變數,想殲滅敵人着實不容易。想來想去,也沒有萬全的辦法。

杜中宵道:“契丹人走保州,要想圍殲,必須先佔領飛狐,控制住山中道路。到了秋天,可以命賈逵一軍從朔州回師,做好進攻飛狐的準備。”

田況道:“賈逵一走,如果契丹人從大同府南下怎麼辦?”

杜中宵道:“那個時候,河東路的兵馬應該能編成一軍了,頂上去就是。更何況,契丹此次精銳盡出,大同府怎麼會有足夠南下的軍隊?有河東路兵馬上去,賈逵一軍就可以用於河北路了。”

從代州東來,走靈丘、飛狐出太行山,是河東路到河北路的要道。控制了靈丘和飛狐,就佔住了太行山的地利,山前山後聯到了一起。

杜中宵看着地圖,指着東邊的雄州道:“如果契丹不走保州,向是從雄州南來的話,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南邊有劉幾一軍爲援,周邊坦蕩,只要兵力夠,繞到契丹軍隊後邊,包圍還是可能的。一旦圍住了契丹主力,竇舜卿、劉兼濟諸軍就可以快速東進,戰事於我有利。”

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18章 開花彈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05章 突破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49章 農事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99章 奚人降了第23章 會師第85章 四散而逃第38章 進山第55章 西壽軍司第54章 爭端第1章 蒸汽車船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224章 回鄉第260章 內亂第72章 不等了第1章 面君第212章 通車了第10章 血濺五步第63章 陰錯陽差第3章 同年重逢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22章 大局已定第88章 何去何從第6章 再回相州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06章 慶功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117章 大主顧第155章 降了第180章 奇人第10章 血濺五步第62章 新奇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17章 波折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13章 虧了第75章 小人書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66章 給錢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42章 聚飲第31章 兩手準備第29章 夜戰第7章 投敵第33章 泄秘第58章 鐵監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54章 逃散之人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9章 齊射最好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81章 開店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04章 安排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268章 備戰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47章 有賞有罰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64章 不嚇你們第150章 破城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240章 錢與物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1章 攤派差役第74章 兩個拳頭第21章 練兵第7章 御史臺案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41章 試探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63章 脫胎換骨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49章 草棉第153章 鬼谷口第112章 撞鐵板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93章 恩威並施第22章 大勝?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42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