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難題

京城樊樓的一間小閣子裡,杜中宵、韓琦、富弼、包拯、趙滋和楊文廣坐在桌旁,正飲酒吃菜。

酒過三巡,包拯道:“我們現在朝裡爲官,這樣私下聚在一起,豈不惹人非議?”

杜中宵道:“中丞不必擔心,我們相聚的事,聖上知道。而且這一次,是聖上特意吩咐我和韓相公一起,請諸位來飲一杯酒。除了敘敘舊,也議一議接下來與契丹的事。”

包拯奇道:“聖上最忌官員朋黨,怎麼有這種事?”

韓琦嘆了口氣:“與契丹的使節談不攏,一直過了年,他們都沒有上殿面君。不似往年,契丹今年沒有再派使節來,而且拒絕了本朝使節。兩國的關係,明顯斷了。”

澶州之盟宋朝和契丹相約爲兄弟之國,兩國的往來,除了國家關係,還有皇室的這一層兄弟關係在內。每到元旦、皇帝和太后壽辰,雙方都會互派使節。今年契丹的太后故去,沒有報喪,而且拒絕了雙方互賀元旦,顯然關係破裂。

朝中官員議論紛紛,雖然也有官員不以爲然,但更多的官員認爲,澶州之盟保證了北方六十年的和平,一旦斷絕非常可惜。或者說,現在朝中對契丹主戰主和兩派,爭論得非常厲害。

河曲路出來的官員,明顯被皇帝認爲是主戰派,試探杜中宵和韓琦,看他們的態度。其實這些官員私交不深,更加算不上一派,哪裡說得清?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就是看能不能統一意見。

富弼道:“今年兩國不通使節,六十年兄弟之邦,眼看斷了。到了明年,只怕就要兵戎相見。有的官員想建功立業,有的官員則擔憂害怕,朝中難免人心惶惶。聖上現在還沒有拿定主意,是以讓我們聚在一起,商量出個對策,以爲參考。”

包拯道:“其實自杜太尉入樞密院,全軍整訓,便就擺明了,不會跟契丹再和平下去。只是沒有人想到會這麼快,都以爲總要數年之後。突然之間雄州打了一仗,許多官員自然慌了。”

杜中宵道:“中丞說的是。其實從整訓開始,滿朝文武都知道,整訓完的時候,就是與契丹開戰的時候。不過,大家都認爲,整訓總要幾年,不會立即開戰。現在突然契丹斷了使節,所有人都慌了。不過反過來想,滿朝文武都知道此事,契丹又怎麼會不知道?他們怎麼會再等幾年?”

包拯點了點頭:“不錯,這種人人皆知的事情,怎麼可能瞞過契丹?太尉以爲,此事是契丹故意如此?並不僅僅是因爲雄州那一場戰事?”

杜中宵點頭:“與雄州一戰有關,但不僅僅是因爲那一戰。契丹兩帝爭立,打了五年,按說他們也要休養生息。不久前契丹太后故去,洪基斬了重元,需要時間安撫後族。但是,如果知道了本朝數年之後全軍就能整訓完成,北伐燕雲,他們也不能等。”

包拯點了點頭:“說的也是。太尉,不知你認爲,現在能不能與契丹開戰?”

杜中宵笑了笑,道:“朝廷養兵百萬,現在錢糧充足,如何不能開戰?只想着全軍整訓,之後再開戰,契丹怎麼可能讓我們如意?有的事情,躲是躲不可能不過去的,知難迎上而已。”

韓琦嘆了口氣:“河北路正當契丹,這數年來,別的地方軍隊不管怎麼變動,那裡的軍隊一直不敢亂動。現在整訓,也數河北路的禁軍最麻煩。劉幾今年新建軍校,等到練出人來,不知什麼時候了。”

楊文廣道:“想練出人可不容易。前些日子劉幾來文,說是河北路文風不盛,讀書人少,軍校根本就不招不足人。二十餘萬禁軍,全部整訓,最少要補入數萬軍官。可劉幾派人到各州招考,最終也不過招到一千餘人。這一千餘人,是河北路合適的人才全部選去,後邊數年都沒人了。”

杜中宵道:“是啊,河北、河東和陝西三路,文風不盛,大多州軍連州學都沒有,民間的讀書人很少。沒有辦法,只能從其他路招人才行。”

楊文廣搖了搖頭:“此事做起來並不容易。讀書人,自然是江南、福建、兩浙三路最多,軍校缺的人招齊不難。可河北路的禁軍,多是河北人和京師附近的人氏,從那些地方招軍官來,他們能在軍中待下去麼?兵將不和,一樣是軍中大忌。”

其實何止是兵將不和,兩個地方的人生活習慣就有很大差異。這個年代,南方和北方的差別比後世大得多了。飲食習慣不同,語言不同,就連起居也不一樣。用北方的兵,南方的將,不用等打仗,平時軍中自己就要打起來。軍中兵員的來源沒有改變,就不可能改變軍中將領來源,不然會出麻煩。

杜中宵道:“軍校南方招人不可行,但可以從京東和京西路招人。這兩地讀書人比沿邊三路多得多了,重加賞賜,先把員額補滿再說。我的意思,河間府的軍校從京東路招人,京城軍校則從京西路,先保證學員充足。這些年朝廷不缺錢糧,地方上更重視文教,數年之後,就容易多了。”

其實教育發展的地方,是京西、河東和京東路等有鐵監,工業快速發展的地方。其他地區,經濟發展的成果還不能夠影響到教育。

最開始在隨州練兵的時候,杜中宵並沒有想到以後設立軍校,要讀書識字的人才行。等到大規整訓了,才突然發現,天下間並沒有那麼多讀書人。特別是禁軍向來不招南方兵,主要來自沿邊三路,偏偏是南方的讀書人才多。開始辦軍校的時候,只是具形式,並不嚴格,這個問題還不明顯。等到杜中宵到了樞密院,真正讓軍校嚴格管理,嚴控入校人員,才發現問題不那麼簡單。

這個年代纔有多少讀書人?八十餘萬禁軍,最少要補入近十萬軍校出來的人。哪怕就是軍校的招人標準低,三五人中取一人,也要有近五十萬人供挑選。沿邊三路,哪怕就是加上京東京西路,哪裡來的這麼多讀書人?還不說讀書人的地位高,願意進軍校的本就不多。

京城軍校這個問題不明顯,是因爲天下間讀書人最多的地方就是京城。河北路一開軍校,這個矛盾就突顯出來。至於河曲路軍校,人數太少,意義不大。

聽了這話,包拯苦笑:“就連軍校的學員都不招不齊,何談整訓完成?如此看來,如果今年就與契丹開戰,豈非是笑話?此事只能多等幾年。”

杜中宵搖頭:“世間哪裡有什麼都準備好的事情?惟今之計,只好軍中想辦法。一些不太重要的庶務官,教人讀書認字,先補起來。等到發後,慢慢再去改吧。”

第86章 地方龍蛇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49章 党項軍略第60章 無商不富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62章 援軍第59章 巧遇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9章 牙人爲主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01章 要熱鬧第91章 爭鬥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68章 反攻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12章 撞鐵板第248章 北上第22章 實驗第53章 重新編組第70章 喜憂參半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93章 恩威並施第9章 酒糟蒸酒第6章 再回相州第21章 練兵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40章 兩軍對峙第33章 家事第106章 自來火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4章 新的形勢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160章 甲骨第218章 開花彈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85章 截斷敵陣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89章 同去第21章 逃出生天第50章 好酒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16章 好時機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49章 党項軍略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24章 大軍集結第84章 生活問題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33章 舊人重逢第48章 溼法鍊銅第86章 多學多煉第8章 兩難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43章 戰前聚議第174章 打探第94章 針鋒相對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74章 鄰居登門第89章 同去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5章 召試中書第64章 聖心難測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04章 海商第70章 建房築路第9章 鑄門炮吧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07章 大同府第4章 應對第19章 走訪民間第122章 倒黴鬼第72章 一路向西第4章 應對第3章 新家第171章 初敗第79章 破靜州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248章 北上第25章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