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

新曹門附近的軍營,聚着新招來的士卒。有的人誠惶誠,站在一邊想心事。有的人興奮異常,東張西望,看着周圍風景。幾個將領帶着效用,在那裡查看名冊,勾稽人數。

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興奮地看了看四周,對身邊的人道:“敢問兄臺高姓大名?家在何處?”

另一個人冷冷地看了看少年,道:“你自己怎麼不說?”

少年拱手:“在下孫衍,齊州人氏,今一十八歲。看了榜文,軍中招兵,竟然就過了。”

另外兩人勉強道:“我是崔樂,這一位是丘海成,俱是汝州人。也是此次招兵,一起進來。”

孫衍道:“見過二位。聽說現在從軍只是五年時光,還月月有錢發,着實是不錯。”

崔樂冷笑道:“你出去做活,一樣有錢發。參軍是要打仗的,是要死人的,你以爲是替人做工嗎!”

孫衍搖頭:“替人做活,難道就是不會死人了?參軍聽說許多好處,退伍之後的徭役也免了。”

崔樂和丘海成搖搖頭,也懶得理孫衍。這就是小地方的人,沒見過世面。汝州緊挨着葉州,其實葉州本就是汝州劃出去的,那裡不難打活做。替人做工,一個月可比從軍賺得多。他們兩人是沒有辦法,地方上得罪了人,只好參軍避禍。

孫衍卻興奮得很,滔滔不絕說個不停。他們那裡,如果被選進禁軍,就可以免了自己徭役。即使以後除了役,依然減免徭役,僅這一條就讓不少人動心。更加不要說,當兵還有錢拿呢。

過不多久,輪到孫衍。一聽到叫名,他便快速跑到桌前。

將領看了看孫衍,對一邊的另一位將領道:“這就是齊州來的孫衍?齊州章丘縣人,世代務農,俱是白身,身家清白。這張保狀,可是有當地的知縣畫押。”

一邊的將領道:“委實如此。這些人是我到齊州、淄州、青州、濰州招來,俱都查得明白。”

將領點點頭,在桌面上的紙上寫下孫衍的姓名,道:“編入甲家第八營,那邊領號牌。你們這些新招來的兵員,俱要在新兵營裡半年,學得過了,纔會真正編入軍中。”

孫衍連連道謝。他們家世代務農,沒有出過官身,自己這次參軍,算是第一次。

宋朝的軍隊是沿襲五代,軍人主要是從沿邊三路河北、河東和陝西路招募,再加上開封府的世代從軍的人口,以及閒散子弟。京東路不是人員招募地區,當兵的不多。

將領又道:“參軍之後,一應吃住都在軍營裡面,沒有將令不得出營。除了衣物,每月三貫錢。其中一貫發給你們零用,兩貫等除役時,一起發給,算作遣散回鄉的費用。”

孫衍行個禮:“又管吃住,又要發錢,這可比做工強多了。”

將領不理會他,道:“到那邊取了號牌,自有人帶你到所屬的軍營裡去。新兵營裡半年,可是辛苦得很,不要喊累。過了這半年,五年的錢糧才領得到,不然就退回鄉去。”

孫衍連聲答應,到了下一張桌子,取了自己的號牌,辦了各種手續,與其餘甲營的士卒在一起。

不合適的禁軍裁汰下來,到兩湖營田,缺的員額另招兵員補上。爲了選新的人員,這次招的新兵多是來自京東路和京西路,派召兵官到各地召募而來。這些地方受禁軍的影響小,參軍比較踊躍。

自晚唐起,軍隊便就受到民間鄙視。特別是兩京地區和沿邊三路,禁軍的地位不高。說起來禁軍待遇不錯,可經過基層軍官盤剝壓榨,除了一些主力軍隊,很多軍隊的士卒過得並不好。沿邊三路,不拿出真金白銀還真不招不來人。

此時做零工,一天約有百文,開封府這些地方高一些。如果管飯,就只有五六十文。禁軍兵員一月三貫,實際上是高薪了。新軍制下只需服役五年,不再是一輩子從軍,不用管家裡,待遇非常豐厚。現在軍中花費的大頭,是槍炮等裝備,軍人薪資花費並不重。

一個兵員一年三十六貫,八十萬大軍,一年也不足三千萬貫。加上將領的俸祿,也不過六七千萬貫而已。這個數目,在現在財政收入大量增加的情況,並不離譜。以前歲入一億貫石匹兩的時候,大約七萬用來養軍,也有六七千萬貫。當然,那是包括大量實物的,現在只是貨幣。

整訓後的宋軍軍費,大約是一年一億五千萬貫,包括全部花銷。這個數字,對於現在的朝廷財政收入來說,並不離譜,中書還有餘力做各種大工程。

孫衍領了號牌,與甲字第八營的新兵站在一起,仍然極是興奮。一個月三貫錢,自己一輩子還沒有賺過這麼多錢。沒有人和他說話,自己心中算着,一個月發一貫,可以買什麼。五年之後除役,還可以再發一二十貫,好大一筆錢。在自己家鄉,一百二貫可以買近百畝地,足以成爲殷實人家。

開封府的西門外,火車站旁,確定到兩湖營田的士卒正在排隊上車。此次先行的只有士卒,家眷要等兩三個月後,才一起前去。家人分離,一片愁雲慘霧。

李參站在高處,看着悽悽慘慘的離別景象,對身邊的向綜道:“下一次,不要讓家眷送行了。營田本是要鼓足幹勁,結果上車的時候,卻是這麼一副樣子。”

向綜道:“提舉,這是第一批,人人都不知道兩湖的樣子,難免如此。若是做得好,消息傳回京城裡,大家自然就是一樣了。這些人到澧陽、安鄉營田,那裡都是平地,只要肯吃苦,自然有好日子過。”

李參點了點頭:“最開始,也不好讓他們到艱苦的地方去。先在平地紮下腳跟,有了好名聲,去營田的人才不會懼怕。若是一去就吃苦,只怕會出亂子。”

說完,目光銳利。這些禁軍老卒,可是難管得很,真出亂子,不是小事。禁軍軍紀堪憂,若不強力彈壓,難說會出現什麼情況。朝廷爲了安撫人心,營田的老兵待遇不變,沒出產糧食前,一樣是一個月三貫足錢。而且營田初期,都是統一吃飯,還要安排他們的住處。對於營田務來說,負擔沉重。

今年禁軍整訓,加上兩湖的營田,軍費開支大增。兩者相加,花的錢不下兩億貫,中書對此腹誹不已。爲了支付軍費,全國很多鐵路等項目都暫緩,全力支持。對於李參這些人,朝廷花了這麼多錢,如果做不出個樣子來,可是不好交待。

第25章 地斤澤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76章 靈州城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66章 反殺第74章 兩個拳頭第183章 專業化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12章 撞鐵板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29章 奏對第104章 賞識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95章 經銷商第36章 集議第62章 追查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7章 堵第188章 妙計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33章 使者第17章 出戰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22章 觀軍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205章 抓人第246章 議事第7章 一拍即合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5章 我要考進士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95章 秋收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64章 大勝第230章 大勢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88章 妙計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51章 各有封賞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42章 旅遊團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3章 官制第213章 新與舊第22章 分別對待第122章 稀奇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46章 人心惶惶第212章 物是人非第177章 分岐第208章 奇才第138章 查糧第24章 追與逃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48章 邀賞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8章 互相推諉第32章 危機第39章 前線第139章 善後第59章 地方矛盾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33章 悔不當初第82章 亂起第185章 張網第19章 走訪民間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67章 生意第51章 猜題第92章 大戰將起第38章 如何治理?第226章 霹靂車第146章 圍城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7章 御史臺案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30章 兵臨城下第51章 猜題第126章 輸不起第233章 錢帛動人心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50章 爲什麼第73章 生財之道第14章 交涉第7章 投敵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5章 刁難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258章 出首第1章 驚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