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時代的錯誤

聽到張廷蘭激動的語氣,在座的衆人都有點驚訝,要知道老袁登基稱帝,名聲已經臭了,這時候這麼大力的吹捧袁世凱可沒有什麼好處啊,萬一被那幫讀書人扣上帝制餘孽的帽子,對名聲可不好啊。

“拙言,不會是因爲當初袁世凱給你送了字,現在就要投桃報李吧?”老張笑着說道。

張廷蘭也看到了在座衆人的表情,就知道他們肯定沒有想明白尊袁意味着什麼,因此張廷蘭笑着說道:“的確有這麼點原因,當然我還有更重要的理由,我們必須要幫着袁世凱掙來最大的哀榮,還要不斷的宣傳袁世凱的功績,這對我們好處無與倫比!”

張廷蘭從來都是有的放矢,他說得這麼重要,大家也都不由得在心中思索,楊宇霆在一旁開口說道:“祭奠死人,其實是個活人看,拙言的意思是不是要向北洋示好啊?”

衆人一聽楊宇霆的話,也紛紛點頭,由於強行趕走了孟恩遠,張作霖和段祺瑞之間已經有了矛盾,老段已經動手佈置,限制奉軍的發展了。

如果這個時候搞個喪禮外交,北洋的老人必定會念着張作霖的好,雙方也就能緩和很多,對奉軍的確是好事情。

“鄰葛,光是這樣,還不足以用無與倫比四個字。袁世凱是廢除帝制之後的第一位正式總統,這種事情堪稱開天闢地,只要國號不變,後來的繼任者都要把袁世凱高高的擡起來,不然如何保證統治的合法性啊?”

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道統傳承生生不息,有一套非常特殊的歷史邏輯,雖然改朝換代多少次。但是每次都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情,必須要保證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在辛亥革命之中,袁世凱帶領北洋諸將逼宮,迫使滿清皇帝頒佈退位詔書,實現了政權更迭,正是袁世凱,才讓北洋擁有了合法的道統,以後從北洋體系之中出來的繼任者都要承袁世凱的恩情,就連張作霖也不例外。

如果袁世凱被搞臭了,其他繼任者的合法性。也要受到質疑,正是這個原因,中國曆朝歷代都要無限擡高開國皇帝。而且袁世凱的情況還有些特殊,因爲還有孫文存在,如果不去尊奉袁世凱。孫文的黨徒就會趁虛而入,將大炮擡高。整個北洋的合法性都會受到質疑。

而歷史上恰恰就出現了這種糟糕的局面。正式的大總統,沒有幹過一個幾個月的臨時工,國父的名頭落到了孫大炮的頭上。整個北洋菸消雲散之後,以老袁爲代表的北洋軍閥都被貼上了禍國殃民的標籤,進入了歷史的恥辱冊裡面。

這也是北洋武夫無知的一個表現,他們不只沒有搞清楚世界。甚至沒有研究透中國的五千年曆史,也難怪他們把一把好牌打成了那個德行。

張廷蘭現在也算是大北洋派系的一員,想起歷史的情況,也有些痛心疾首。現在有了改變的機會,他不能不說話。在座衆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王永江率先意識到了其中的意味,因此說道:“大帥,拙言說的的確沒錯,尊袁好處衆多,不尊袁遺禍無窮,況且人們常說人死不記仇,現在袁世凱已經死了,咱們就應該好好祭奠這位大總統。”

“岷源,打天下坐天下,咱們要是有本事拿下天下,何必在乎袁世凱呢,如果打不下天下,尊袁又有什麼用!”老張顯然還有些不以爲然。

王永江苦笑一聲說道:“大帥,普通人買個房子,也不能是光交了錢就可以,還要把房契地契都更改了姓名才行,一刻不做這個工作,哪管已經住在了裡頭,這房子也不是你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如此,就拿漢朝來說,劉邦打下了天下之後,又經歷了文景之治,國家到了鼎盛的時候,漢武帝卻還要聽從董仲舒的建議,重新修訂曆法,就是爲了擺脫秦朝的陰影,證明漢朝統治的合法性。”

“沒錯!”張廷蘭又把話接了過來:“日後每個朝代都要給前朝修訂史書,蓋棺定論,除此之外,還要把開國皇帝的制度作爲不可逾越的祖制,都是證明自身合法性的手段,名正言順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以老張的文化水平,或許還沒有辦法理解其中的深意,不過好在老張是個從諫如流的人,既然王永江也同意,而且還能緩和同北洋的關係,大搞尊袁,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老張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就讓景惠作爲代表,代表我去北京,悼念袁世凱!”

張景惠是張作霖的結拜弟兄,資歷足夠,而且他還比較清閒,讓他進京,正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老張又發表了通電,建議段祺瑞爲袁世凱舉辦國葬,各省都要派出代表,組成治喪委員會,共同辦理袁世凱的喪事。

奉天這麼積極的動作,很快就產生了影響,那些心裡頭還念着袁世凱好處的北洋老人,紛紛站了出來,要求給予袁世凱足夠的哀榮,就按照張作霖的主意辦,張勳等北洋的封疆大吏,也都派遣了專門的代表,全都到了京城,悼念袁世凱。

不過這些都集中在了北方各省,南方護控制的省份則截然相反,他們不只對老袁沒有什麼哀悼的舉動,相反還動用各種宣傳工具,大肆攻訐袁世凱,指責袁世凱倒行逆施,殘害異己,廢除共和,施行帝制,是天下最大的竊賊。

另外二十一條的問題,宋教仁案的問題,甚至袁世凱出賣光緒皇帝的事情都搬了出來,不只是南方各省,就連學界的大多數人也都不例外,紛紛揮動大筆,痛罵袁世凱,對死者毫無尊敬之情,相反好大肆的辱罵,認爲老袁死晚了。

不只是袁世凱,張作霖因爲率先提出尊袁的口號,甚至要給袁世凱爭取國父的名分。也遭到了學界的痛罵,稱張作霖是帝制的餘孽,要求將老張罷免。唐繼堯和蔡鍔等人也藉着這個機會,大肆宣揚,要繼續討袁,雖然袁世凱死了,但是還有大量的袁世凱的餘黨存在,同樣都是罪不容誅。

孫文的黨徒也不甘寂寞,紛紛跳了出來,一時間輿論紛紛。段祺瑞也變得極爲頭疼,究竟該怎麼辦,他也沒有了主意,只能把楊士琦找了過來,想聽聽他的意見。

自從老袁失敗之後。楊度等人都被列爲帝制的元兇,面臨着通緝。只有楊士琦一直陪在袁世凱的身邊。忠心耿耿,看到了老袁走到了今天,楊士琦也是痛心疾首。

“總理,張作霖是有心之人啊,其實大總統對他也有所猜忌,不過人死了之後。才能看出真心來,張作霖能帶頭上書,要求厚待大總統,真是難得啊!”

“杏城先生。我也是深受宮保大恩,也向着讓宮保風風光光的下葬,只是現在革命黨和護不依不饒,學界又都跳了出來,痛罵宮保,到底該怎麼辦,我也沒有了主意啊。”

“楊某隻有一句話,沒有袁世凱,就沒有北洋的今天,無論承不承認,事實都是如此!”

老袁死後,楊士琦心灰意冷,根本沒有興趣再參合政治,因此說話也沒有了顧及,直接點到了段祺瑞的死穴上面,你能有今天,全是袁世凱的恩賜!

正在他們議論之時,徐樹錚又突然走了進來,作爲段祺瑞最信任的人,徐樹錚出入老段的書房,根本不用任何請示,他急急忙忙的將一份報紙送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芝翁,這是奉天方面發表的最新文章,是紀念大總統的,您看看。”說着就遞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老段最初只當是普通的歌功頌德的文章,可是一看之下,他也被吸引住了。這篇文章正是張廷蘭寫的,他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辭藻,甚至整篇文章都有些乾巴巴的,但是在其中羅列了袁世凱的四大功績,每一樣都是實實在在,讓人也感到由衷的信服。

袁世凱作爲民國第一任正式總統,在他的努力之下,滿清王朝被終極,君主時代結束,中國進入了共和時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政權更迭是基本和平的,沒有過多的流血,滿清退位之後,也沒有大肆的反攻倒算,反而是實行了五族共和,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犧牲,堪稱袁世凱首功。

民國草創,國家紛亂,各省紛紛獨立,離心離德,整個國家大有漢末唐末之勢,一旦陷入無休無止的軍閥混戰之中,必定黎民塗炭,國家元氣大傷。而且此時的局面還比不漢末唐末,那時候只有內亂,而如今還有外患,中國四分五裂,列強必定插手,瓜分大禍就在眼前。袁世凱力挽狂瀾,彌合各省分歧,建立統一的國家,快速撲滅了白狼起義,以及孫文等人的二次革命,防止國家陷入混亂,袁公居功甚偉。

辛亥年間,國家新舊交替,外蒙,東北,藏地都有勢力蠢蠢欲動,妄圖分裂國家,革命黨人甚至提出十八省建國,邊疆省份狼煙紛紛,龐大疆土處在土崩瓦解的邊緣。袁公優待清廷,完整的繼承了滿清的領土和主權,又極力維護蒙古等地的安定,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領土沒有丟失。

袁公主政以來,發展工商,推動教育進步,革新國家體制,清楚滿清積弊,建立現代化的國家制度。制定國會組織法,推行民主選舉機制,頒佈民法刑法等等法律,確立司法體系,建立起依法治國的基礎。一手創立新式軍隊,培養軍事人才,發展軍工產業……中國從舊時代,走向現代化的基礎,全都是袁氏一手打造。

凡此種種,皆是袁公大功,不容抹殺,雖有些許錯誤,也是瑕不掩瑜。至於帝制,堪稱袁公一生最大的錯誤,但是洪憲帝制也不同於滿清的君主,而是效仿英德的君主立憲體制,當今強國,多半都施行此種體制,袁公有心效仿,也是情有可原。

袁公堪稱舊時代的最後一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人,不可否認,他一隻腳邁入了新時代,開啓了中國現代化大門,一隻腳卻停留在過去,仍不免錯誤,但是這種錯誤並非袁公一人的錯誤,而是時代的錯誤!

新舊交替,本就是反反覆覆,難以一步到位,英法列強,皆是如此,理應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斯人已去,功績長存,後輩之人,唯有接過袁公沒有完成的事業,努力拼搏,實現國富兵強。

段祺瑞看完之後,興奮的拍着桌子,大聲說道:“這篇報道要引發全國,讓所有人都看看,讓他們知道該怎麼評價宮保!”

ps:評價袁世凱的確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小的寫了一點自己的看法,其實也是從張廷蘭的角度去看待的,至於歷史真相如何,恐怕早就煙消雲散了……

第63章 王對王第627章 屠馬之戰(三)第134章 獻金第803章 前奏第270章 腰桿硬起來第643章 戰蓋州第576章 黑幕第202章 乾坤挪移第254章 雙喜臨門第22章 第一筆軍火第720章 南北烽火第658章 掏空朝鮮第669章 新民黨第390章 設套第495章 驅虎吞狼第696章 副總統第279章 灰色牲口第43章 日本人的拉攏第808章 甕中之鱉第274章 郭鬼子和小六子第75章 殺器第589章 一支奇兵第78章 三噸黃金第164章 報信第399章 美國人的險惡第606章 下馬威第六把九十章 磁性水雷第752章 通膨促發展第447章 天價奉軍第620章 奢侈的欺騙第391章 俄國驚變第113章 軍工人才第210章 追兵在前頭第671章 港口交鋒第534章 技工大豐收第543章 遍地殺戮第585章 合圍第200章 浩氣在天第92章 爛帳一堆第659章 日本人的鬼胎第488章 危局第19章 挺身護民第578章 張廷蘭的錦囊妙計第121章 變廢爲寶第20章 替罪羔羊第634章 回國路第288章 鉅額貸款第94章 來了第288章 鉅額貸款第388章 燒錢遊戲第649章 恢弘士氣第774章 蘭新鐵路第506章 冊封大典第645章 炸橋第754章 航母時代第15章 我是爲了你們好第439章 穩定第一第607章 勢如破竹第243章 一顆暗子第24章 抓棒子第443章 暗流奔涌第711章 直搗黃龍第645章 炸橋第537章 誰嚇誰第136章 失蹤了第496章 封疆大吏第773章 大力援助第539章 坦克第58章 吸納投資第174章 攻城緊急第14章 要人的來了第144章 被耍了第364章 鹽場第147章 意在沛公第653章 邊境殲敵第289章 籌建護路軍第192章 一統奉天(二)第525章 這裡是中國領土!第738章 納妾第141章 決裂第373章 風風光光回奉天第326章 縱兵搶掠第147章 意在沛公第663章 合圍第436章 生死之間第769章 人海戰術第582章 迂迴穿插第263章 面見岳父第341章 詹天佑第630章 亂了陣腳第372章 爭着送錢第745章 千年劇變(中)第577章 條件第427章 採購方向第72章 截殺第599章 皮卡第447章 天價奉軍第306章 超大肥羊第766章 國際友人第534章 技工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