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鄭愔換門庭

鄭斜瞥了衆人一眼,冷笑道:“怎麼?臨淄王還沒當皇帝,爾等佞幸小人就要阻塞言路了麼?”

然後,又對李隆基道:“還有王爺您,尚未登基坐殿,就聽不進逆耳忠言了嗎?”

“哪裡,鄭先生誤會了。”李隆基頗爲客氣地道:“我不過是一個閒散王爺而已,可沒什麼做皇帝的心思哩。”

鄭脖子一梗,道:“哦?是嗎?那隆慶池有王氣的典故,也跟王爺完全無關嘍?結交內宦高力士,也單單是王爺喜歡交朋友嘍?要不要找王崇曄,跟您對質一番?”

衆所皆知,王崇曄是專門替李隆基招攬江湖好漢的人。但是,此人安排了隆慶池的謠言,那就是僅僅極少數人知道的秘密了。至於說李隆基和高力士結交的事,更是秘密中的秘密。

李隆基面色一緊,沉聲道:“鄭先生知道的夠多得啊。不知您今日的來意,究竟是什麼?”

鄭大喇喇地坐下,傲然道:“某特爲王爺脫災解難而來。首先,某請爲王爺,說說您今日的處境。”

“你講。”

“王爺您現在,實在是危如累卵。大唐九宰相中,皇后的親信有七名,崔是個軟骨頭靠不住,崔耕已然出外。一旦有變,您就是皇后砧板上的肉,隨時都有性命之憂啊。”

李隆基面上不動聲色,道:“說下去。”

鄭道:“您不奇怪,在下爲何會知道高力士和隆慶池的事兒嗎?因爲在下替皇后娘娘掌握了一批人,專刺百官的陰私之事。”

鏘~~

聞聽此言,不少人下意識地將腰間的寶劍抽了出來。

鄭趕緊補充道:“諸位勿慌,王爺所幹的那些事,都被在下壓下來了,並沒有告知皇后。現在,這些人都在在下的掌控之中,願意轉而效忠王爺!”

王琚道:“看來鄭先生早就起了背叛皇后之心嘍?”

鄭理直氣壯地道:“聖人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皇后棄鄭某人如草芥,某不過是照聖人之言行事而已。”

“但你若讓這些人轉投王爺,王爺豈不更成了皇后的眼中釘肉中刺?”

“那卻不然。”鄭解釋道:“這些人組建不久,並沒立什麼大功,皇后並不看重。實不相瞞,自從在下辭官之後,皇后已經斷了他們的經費,任其自生自滅。若非如此,我也不能輕易說動他們改投王爺。”

李隆基輕“唔”了一聲,敲擊着几案,考慮鄭所言是真是假。

鄭又加了一把火,道:“王爺,在下知道您是怎麼想的,您不就是想像古之周勃一樣,在皇帝死後,奪軍改政嗎?告訴您,此一時彼一時也,您這招不好使。”

姜皎道:“爲什麼?”

“王爺在中樞沒有得力之人,怎能盜得兵符印璽?而沒有兵符印璽,又怎能奪軍?”

這就是鄭書生之見了,在李隆基的計劃裡,根本就用不着什麼兵符印璽。

李隆基早已通過王毛仲、王崇曄等人,結交了不少羽林軍的低級軍官,這些人看中的是哥們兒義氣,而不是什麼兵符印璽。李顯死後,李隆基靠着這些人聚攏幾百人馬,就可以在高力士的接應下攻入皇宮了。

到底是成龍還是成蟲,就在那最後一搏。

當然了,這是李隆基沒有辦法的辦法。沒有李旦的支持,以他的聲望和勢力,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如果能得到兵符印璽,無疑成功的可能性會高上很多。

所以,李隆基非但沒有取笑鄭,反而頗爲誠懇地道:“如此說來,鄭先生有得到兵符的途徑?”

王琚道:“王爺您莫聽鄭瞎吹,咱們都辦不到的事兒,他現在無官無職的一草民,憑什麼能做到?”

“王先生您這麼想又錯了。我現在雖然無官無職,卻有一樣是諸位比不了的。”

“什麼?”

鄭傲然道:“我乃五姓七望之人。五姓七望在朝中盤根錯節。若有在下代王爺聯絡,何愁大事不成?”

王琚道:“不對吧,你能跟五姓七望聯絡,崔耕就不能跟五姓七望聯絡?莫忘了,崔耕可一直與王爺不大對付哩。”

鄭胸有成竹地道:“崔耕乃安樂公主的夫婿,他若得勢,韋后勢必繼續一手遮天,這並非五姓七望願意看到的。若王爺肯對五姓七望有所許諾,說服他們轉投過來不難。更何況……”

“怎樣?”

“崔耕說服五姓七望開在扶桑的金銀礦,弄了個血本無歸。現在,五姓七望內,對崔耕不滿的人大有人在。”

“這樣啊……”

李隆基仔細想了一下,沒發現鄭的言談話語中有什麼漏洞。

再說了,從功利上講,鄭現在的確無處可去,沒有理由欺騙自己。

他站起來,躬身一禮,道:“那小王以後就多靠鄭先生相助了。”

鄭這時候也不繼續裝逼了,趕緊錯開一步,跪倒在地,道:“願爲王爺效死。”

至此,鄭再次成功轉換門庭。

當然了,李隆基既然收下了他,就得爲他解決後遺症。

李隆基派出人手,將鄭亦凡一家乃至鄭的生父一家,全都接到了一處秘密所在。

這樣,單憑吳知的指證,就很難證明鄭的身世了。

……

……

另一邊,崔耕已經帶着衆心腹一起,踏上了東征之路。

大唐共分十道,這次分出兩道的軍政大權給他。如果考慮到各州之間經濟、軍事實力不等的話,崔耕大概相當於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實力。

這已經非常出格了,若沒有有太子監軍,絕不可能。

崔耕先是下了命令,以高仙芝爲安東大都護,率五萬大軍前往水,不讓新羅大軍再前進半步。

然後,他調兵遣將,把自己的治所設在了魏州城。

之所以以魏州爲治所,不僅是因爲此地經濟發達,而且因爲此地乃大唐北方五大雄城(長安、洛陽、太原、晉陽、魏州)之一,適合大軍駐紮。

然後,崔耕就開始準備種田了。

第481章 事情鬧大了第1363章 尋妻各有方第689章 我獨愛蓮說第1491章 整合雜牌軍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934章 收爲螟蛉子第1145章 婉兒獻二計第1232章 入鄉未慮俗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917章 以德來報怨第1382章 七日即破戒第547章 狄家有孽子第1206章 祭文可逐鱷第1813章 錢財做文采第1643章 藩使賀千秋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1269章 有才無大志第428章 伏虎林射獵第104章 說客訪清源第1600章 隋唐貓鬼事第1063章 神通與人心第795章 陽謀害崔耕第127章 臥底吳公禮第1438章 復爲皇后尊第937章 這回虧大了第1701章 爲女終鬆口第1010章 長安有變故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1806章 林甫有緋聞第1127章 臨刑急智生第968章 皆求長生術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285章 佳節美人邀第991章 二郎鴻鵠志第1704章 護法真威武第643章 訪賢徐家莊第849章 斬僧則雨停第480章 君子袒蛋蛋第951章 三郎斫汝頭第1610章 諸生俱落空第1005章 安東有法寶第240章 監鑄方丈鏡第046章 崔府門前鬧第666章 擠兌風波起第630章 洛陽桃花觀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505章 急智崔二郎第730章 吐蕃使者來第141章 扶桑有靖難第1526章 阿布第二計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497章 伏兵連番現第708章 行刺還沒完第899章 屢敗再屢戰第734章 新爲吊哀使第1155章 隆基催甚急第530章 青天美名揚第082章 單刀赴匪窩第1006章 棉襖與火炕第1487章 互相背黑鍋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第1156章 搜查會春樓第838章 無字之豐碑第1154章 千金輕一笑第1371章 當晚立新王第885章 真兇漸已明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第1312章 龍困淺水中第1354章 溫言審疑案第684章 人善被人欺第899章 屢敗再屢戰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1399章 林甫要上位第002章 返回清源縣第804章 女皇有重託第1480章 福將名不虛第1712章 自信與誤會第1387章 風起來蘇頓第1429章 作繭自縛了第483章 今朝得佳徒第050章 貞觀九年事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370章 忽然興大獄第168章 三使會廣州第1181章 毛仲終授首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995章 魏州三大家第1167章 故人北方來第1131章 樹大已招風第1165章 元振少年時第1631章 瑤英如新生第1711章 藤原太子邀第171章 便宜岳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