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舌戰長生殿

“這回可麻煩大了!”

到了長生殿前,望着眼前的狀況,崔耕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涼氣,明白自己錯怪李顯了。

卻原來,長生殿前的廣場上,現在正有兩支兵馬在對峙。一撥是太子李顯帶的兵,總共是三千來人。

另外一撥則是千騎兵,雖然總共只有四五百人,卻軍容肅穆,盔甲鮮明,由殿中丞田歸道率領。

必須說明的是,李顯這邊的三千來人,有一千多是各親貴的家丁,雖然個人戰力算是不錯,但沒有上下階級,沒有配合,完全可以說,就是一羣烏合之衆。另外一千多人,則是呼野利帶的羽林軍了,雖然他們也堪稱精銳,但剛剛投降,軍心不穩。

田歸道這邊的千騎兵則相當簡單。

長安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爲兩部分,一個是南衙府兵,一個是北衙禁軍。

南衙府兵,是由兵部所屬的十二衛兵馬依次“上番”而成,總數大概六萬。因爲兵部在皇宮之南,因此得名。

北衙禁軍,老底子是李淵起兵的三萬“元從禁軍”,後來逐漸發展成爲左右羽林軍,現在也是六萬人。因駐紮在皇宮以北,因此得名。

簡單來說,南衙府兵是義務兵,北衙禁軍是招募兵。北衙禁軍的戰鬥力要遠在南衙府兵之上。

所以,張柬之策劃政變,只是往左右羽林軍裡安插人手,根本就沒管南衙府兵。

那千騎兵又是什麼呢?當初太宗李世民,從左右羽林軍中挑選精騎百人,組成“百騎”,作爲皇帝的親衛。到了武則天一朝,又把百騎擴充爲“千騎”。

所以,千騎兵就是左右羽林軍中的精銳。

當然了,再精銳也是血肉之軀。以四百多“千騎兵”對三千大軍,又沒有馬,在這平坦的地形上,是不可能取勝的。

但是,人家又何必一定要取勝?若是拼了命保護武則天突圍,成功的可能性應該在兩成到三成之間。

武則天乃大周開國天子,積威甚重,若是騰出手來,敗亡的就是李顯這邊了。

李顯現在直急得好似熱鍋上的螞蟻,見了崔耕,忙不迭地道:“現在形勢千鈞一髮,孤王可全靠賢婿你了。”

崔耕暗暗琢磨,李顯既不叫自己崔愛卿,也不稱“二郎”,而是直接改稱自己爲“賢婿”,看來是把自己當作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他苦笑道:“微臣的兩百精銳以及高仙芝那五百人,都可以劃歸太子你指揮。只是……即便加上這些人,陛下要突圍,也難保萬無一失吧?”

“唉,孤王說的就不是軍隊的事兒。”李顯道:“我的意思是……賢婿不但和田歸道一起共過事,還救過他的命。現在唯一的可行之計,就是靠你的三寸不爛之舌勸他投降了。”

想當初,崔耕和田歸道、武延秀、閻知微一起出使突厥,被默咄軟禁。後來,田歸道和武延秀全靠了崔耕所留的計策才逃回大周,李顯所言,並不算誇張。

崔耕卻沒什麼信心,道:“田歸道這人是出了名的軟硬不吃,微臣也只能勉力爲之。”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好吧。”

崔耕緊走幾步向前,抱拳拱手,道:“田監正請了!”

“原來是崔相啊。”田歸道面露譏諷之色,道:“三十多歲,就官封宰相。陛下對你如此恩遇,實在是千古罕見。而你,非但不思報答,反而帶兵謀反。崔耕,你的良心,都已經餵了狗了嗎?”

崔耕道:“那你就不問問,我爲什麼要謀反?今日事敗,就是誅九族之罪。本官已經位極人臣,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非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玩兒命幹啥?”

他又一指張柬之,道:“還有張相爺,他僅僅比陛下小一歲,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連榮華富貴都享不了幾天。他爲的又是什麼?”

“這……”

田歸道多次奉命出使突厥,自然辯才無礙。可問題是,他內心深處,也承認崔耕等人的政變有一定的正義性,不由得一陣默然。

崔耕一看有門兒,繼續道:“二張禍國,人神共憤,難道田中丞就能坐視麼?我等扶保太子,清君側、殺二張,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又有何錯?田中丞若不願與我等共謀大事,還請閃在一旁,獨善其身吧。”

“我……”田歸道目光閃爍,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咚咚咚~~

正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那聲響由遠及近,越來越大,看來是有一支精銳部隊,正在急速開來。

在場衆人幾乎人人色變,也顧不得管田歸道了,往身後望去。

不消一會兒,果見一支羽林軍開了進來,粗略估計,在兩千人左右。爲首一人,看年紀在六十上下,瘦高挑兒,頂盔摜甲,面色紅潤,眼中有着一股與年齡不符的玩世不恭之色。

“李千里,是你?”不少人開口驚呼。

不怪大家如此激動,此人實在搞不清是敵是友。

李千里乃是吳王李恪的長子,太宗李世民的親孫子,原名李仁,現名李千里。

幾十年前,李恪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被長孫無忌誣陷至死,李仁也被流放嶺南。

當然了,雖是流放,其生活上還算富裕。於是乎,李仁就不斷蒐羅嶺南特產獻與朝廷,表明恭順的態度。

高宗駕崩,太后武則天掌權,李仁聽說武則天喜祥瑞,又不斷收集各種祥瑞獻上。

武則天也對他另眼相待,畢竟,殺李仁他爹的是長孫無忌,和自己完全無關。相反地,自己消滅了長孫無忌及其同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爲李仁報了殺父之仇。

在登基前一年,武則天甚至把李仁召爲襄州刺史。

武則天登基爲帝后,又對李仁加強了監視。結果她發現,這位在襄州刺史之位上,是一件正事兒都沒幹,光顧着收集祥瑞了。

武則天甚爲滿意,發詔書慰問,稱讚“兒,吾家千里駒也”。李仁也真會來事兒,接到聖旨後,馬上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爲“李千里”。

從那以後,李千里歷任唐、盧、許、衛、蒲五州刺史,跟之前的作風完全一樣,不管政務專拍馬屁,徹底取得了武則天的信任、

如今,他官至鬱林侯,左羽林將軍,掌握一定的軍權。

李唐皇室將其流放嶺南,武則天給了他榮華富貴,現在,李千里究竟會幫哪邊呢?

衆人心中一陣忐忑。

李千里知道自己身處嫌疑之地,趕緊躬身跪倒,道:“微臣李千里,參見太子殿下。願從太子殿下清君側,討二張,還天下人一個郎朗乾坤!”

“好,難得鬱林侯如此深明大義,孤王心中甚慰!”李顯大喜過望,趕緊快步上前,以手相攙。

加上這麼兩千人,堵住武則天的希望,頓時提高到了八成以上!

崔耕趁機繼續勸道:“田中丞,你看見沒有?李千里都願意共謀大事,你可千萬不要自誤啊!”

“我……”田歸道面容苦澀,長嘆道:“陛下對某有知遇之恩,我總不能對不住陛下啊!”

“田愛卿不必爲難了,朕和他們說。”

吱扭扭~~

正在這關鍵時刻,長生殿的門開了,女皇陛下在兩個宮娥的攙扶下,緩步走出。

第1041章 佛寶不起眼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197章 揚子江心鏡第555章 秘密薄如紙第866章 淄州大土豪第1351章 人虎得重逢第1123章 遑耶能治病第116章 武家有良駒第667章 齊等崔二郎第1249章 終得公主蹤第1452章 媒人忽上門第334章 證據很確鑿第1691章 敵在興福寺第749章 吐蕃辯法會第1731章 同下一碗毒第1577章 越王神人也第1851章 鑄成驚天錯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426章 設下連環計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989章 鄭愔終倒臺第1080章 興亡百姓苦第1534章 嶺西有聯邦第1764章 人火與天火第286章 陡然風波起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1448章 端州有疑案第1143章 數策定西南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421章 莫名背黑鍋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084章 驚險城門口第057章 聚豐隆銀號第1631章 瑤英如新生第1558章 崔珍看白熊第1021章 指鹿能爲馬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第1178章 皇帝的內庫第1841章 毒酒消情分第122章 張家生變故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837章 往事打補丁第1615章 華宅秘密多第811章 裹兒大魔頭第1274章 九皋火氣大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634章 活捉李鴻泰第194章 才女裙下混第1736章 二臣意見一第361章 雙雙備囚車第587章 秘堂終入手第1841章 毒酒消情分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705章 磨刀已霍霍第023章 遊說曹月嬋第585章 人心有向背第1556章 秘方真誘人第760章 風起維揚地第505章 急智崔二郎第892章 大唐美男子第1818章 賊子露馬腳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1352章 蠻疆奇女子第890章 仁軌燒尾宴第903章 新任尚書郎第1320章 大壽拼賀禮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1385章 鐵肩擔道義第1260章 嫂嫂要出家第1411章 不僅是折兵第536章 說個笑話聽第893章 初會玉玲瓏第945章 昭武胡旋舞第1087章 二郎終發難第149章 御史何其尊第139章 忽悠降倭寇第069章 仵作新發現第895章 二郎巧言辯第1046章 祈雨爭國師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419章 佳人好貼心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1676章 元琰謀自救第1572章 竇家血海仇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1130章 一統母雞部第068章 限時破命案第1071章 李顯的囑託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055章 事態有變化第1429章 作繭自縛了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1438章 復爲皇后尊第803章 舌戰長生殿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1656章 張巡去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