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齊誇崔二郎

衆目睽睽之下,被張六郎這麼一通挖苦和譏諷,饒是崔耕不想招惹是非,低調做人,也淡定不住了。

“去你孃的,誰家褲~襠沒拴緊,把你露出來了?”

他擡臂伸手一指,爆粗道:“姓張的,你把話給本官說清楚。我這折衝府長史一職是怎麼來的,有什麼地方見不得人的?”

崔耕越是暴怒,張羣利越是不怕他,暗哼兩聲,還當你是城府極深之輩,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年輕火爆的愣頭青。當即撇着嘴,說道:“倒不是見不得人,但也不光彩。要不是清源縣和莆田縣合併,你能撈到這個七品軍府長史?不過一時運氣罷了!不是憑真本事當的官,你家六爺就是不佩服!”

“呃……這尼瑪也是理由?你算哪顆蔥,本官用得着你佩服啊?不佩服,你死去啊!”

崔耕翻了翻白眼,摸着鼻子真心無語,你妹的,難不成真碰到胡攪蠻纏的二百五了。

張羣利也沒想到崔耕竟然回答的這麼不要臉,一時語噎:“你……”

噔噔噔~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忽然一陣樓梯聲響。

衆人擡頭看去,但見一個頭發半白精神矍鑠的老者走下樓來,眉目間頗有幾分林三郎的影子。

“拜見林老伯!”

“拜見林老爺子!”

“林叔叔您好!”

衆人亂哄哄地見禮。

崔耕猜度這就是林三郎他爹林知祥了,也跟着施了一個大禮。

他的七品淺綠色官袍實在他扎眼了,林老頭趕緊以手相攙,笑着道:“使不得,使不得!老朽怎敢當崔長史如此大禮?”

待崔耕起身,林老頭又親切地道:“本來老朽是想親自給崔長史寫請帖的,只是犬子主動請纓,說頗跟崔長史說得上幾句話,才讓他寫了這份請帖。難得崔長史真賞臉,我林家簡直人人面上有光。來,來,來,快樓上請吧。”

這番話太客氣了,簡直把崔耕當成了足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大人物。

得泉州府如此名望的豪族長者如此禮待,崔耕一方面臉上頗有幾分慚愧,另一方面虛榮心也得到了空前的滿足,剛纔張羣利給他的那點不快,頓時完全煙消雲散。

他回道:“林老爺子言重了,我和令郎乃是至交,別說他親自寫了請帖了,哪怕是隨口一句話,我也得來。”

“崔長史實在太看得起犬子了。”

林知祥親自引路,崔耕後面緊跟,剛走到樓梯口時候,張羣利又陰陽怪氣地開口了。

他的聲音不高,但恰好所有人都能聽見,道:“嘖嘖嘖,要說林老爺子,年輕的時候的確是一個人物。不過現在老了,這眼神也不好使了。以後誰家要是奉他當了“領船”,可得自求多福嘍!”

林知祥聞聽此言,頓時停下了腳步。

其實,他剛纔能那麼恰到好處的下樓爲崔耕解圍,就是事先安排好了人提前通風報信。

本來打算自己下來,捧崔耕幾句,把他領上去就算完事了。沒想到,這張羣利還是不依不饒的。

林知祥白眉倒豎,虎目圓睜,猛然轉身,厲聲道:“張羣利,你是在說老夫?”

威風凜凜!

煞氣騰騰!

霎時間,林知祥從一個待人和氣謙虛謹慎的小老頭,變成了一個目露兇光擇人慾噬的猛獸!

要知道做海商,上要與天鬥。

一旦天公不作美,可能降下狂風暴雨,讓船隻傾覆;可能風力不足,讓船隻整年漂泊海上,無法到達目的地。沒有堅定的意志,無畏的勇氣,幹不了這一行。

中要與海盜鬥,海上沒有王法,沒有秩序,真遇上了也只能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你不殺人人就要殺你!

下要與暗礁鬥,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什麼時候稍一大意,就是船毀人亡之局。

林知祥戰天鬥海殺海盜,都戰了幾十年了,又豈是什麼善男信女?

此時林知祥臉一沉眼一瞪,直嚇得張羣利下意識地噌噌後退數步,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林老頭得理不饒人,高聲道:“老夫剛纔聽說了,你是對崔長史不滿,覺得他不配上三樓?那我把就崔長史的事蹟就說出來,讓你佩服佩服。”

然後,林知祥簡要地把崔耕發明木蘭春酒,搶回祖業,又當上縣尉的經過說了一遍。

這番話,語氣平淡,簡明扼要,惜字如金。

既無半句廢話,更無一點毫無誇張之詞,但越是如此,越顯得林老頭所言真實不虛。

崔耕聽完了不由得暗暗心驚:林老頭你對我也太上心了吧?怎麼對我的事知道的那麼清楚?我知道你們林家勢力大,但乾點啥都好,非琢磨我幹啥?

其實他還是妄自菲薄了,在林知祥的心目中,崔二郎已經成爲泉州最值得重視的官員之一。年不過二十,不是憑藉祖宗餘蔭就官居七品。泉州歷史上幾百年也沒出一個啊,他不值得重視還有誰值得重視?

至於其他聽衆,大部分只知道崔耕從清源縣尉到折衝府長史的關鍵一躍,其他的就不太瞭解了。

聽林知祥講了崔耕的過往,看他的眼光頓時不同。

林知祥最後道:“張羣利,如果易地而處,你能做到崔二郎的一半?這樣的人你不佩服,還有什麼人值得佩服?”

“我……”

張羣利想在“已利鼻國首商會”上鬧點事,落落林家的面子。萬萬沒想到,這次還真踢到鐵板上了。

他明白,在場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這時候耍無賴,不承認崔二郎的能力,不過是徒惹人笑罷了。

當然了,羞刀難入鞘,現在要他認輸,也是不可能。

張羣利眼珠一轉,鼓足了勇氣,道:“林老爺子您說的那些,是崔二郎的經商之能,我的確自愧不如。但我剛纔說的是,他當官的能耐,我不佩服。說白了,這個折衝都尉府長史,是他撿來的,算什麼能耐?”

“撿來的?那可未必!”

樓梯門口,一身戎裝的郭恪冷笑着迴應道:“實不相瞞,崔兄弟能當上折衝府長史,是出自本官的推薦。”

原來剛纔三樓上,林知祥告罪離開,人們都覺得有些奇怪。

郭恪陪着一幫老頭子坐在一起,深感無聊,就找過個夥計來一問,這才知道是有人找崔耕的麻煩。

那還得了?

經過了那晚“九九登高會”的一場密談,郭恪已經不僅僅把崔耕看作是自己的鐵桿心腹和得力佐官,更是將他當成了一個朋友。

聞聽此事便當即起身,來到了樓梯口。

待張羣利拿折衝府長史這個問題攻訐時,他突然出聲,並且特意說出了“崔兄弟”三個字,爲崔耕撐腰。

在郭恪的說法裡,崔耕能得這個官可不是運氣,而是自己慧眼識英才,認爲以崔耕的能力的確應該擔當此職。

至於證據,就是山匪入清源城時,崔耕的表現。

最後,郭恪學着林知祥的語氣道:“若是易地而處,你張六郎能一身是膽,憑几個衙役和數十悍匪周旋,並且把他們的主力騙出城,保住全城百姓的安全?”

“我……”

張羣利徹底沒詞了,不光是因爲崔耕的戰績太耀眼,而且是因爲郭恪那聲“崔兄弟”,着實把他震了個不輕。

他心中暗忖,誰不知道這位郭都尉是長安城派下來鍍金的官二代?武榮縣那個折衝都尉府,據傳言乃是姓郭的家族爲了方便他鍍金和歷練,才發動家族的力量在朝廷中斡旋一番替他爭取到的。

原本以爲,他和崔二郎只是上下級的關係,怎麼這二人還稱兄道弟上了?

崔耕要是真抱緊了這條大粗腿,他是不是因爲走了狗屎運才得官的,根本就不重要。哪怕他本人就是坨狗屎,也能興旺發達啊!

故意跟這種人過不去,我這不是壽星老吃砒霜嫌命長了嗎?

形勢比人強,要不……我給崔二郎認個錯?可那樣的話,又把張伯伯家得罪了。

張羣利稍一猶豫,已經錯過了向崔耕道歉的機會,因爲泉州刺史馮樸已經到了。

原來根子還在三樓上,先是林知祥出去了,又是郭恪出去了,而且是一去不回。也在三樓上坐着的馮樸心中就納悶了,這都是怎麼回事兒?沒事兒一個個往二樓跑幹屁?於是乎,他就招個夥計過來,問個明白。

一聽有人找崔耕的麻煩,老刺史頓時勃然大怒,暗罵道,你們這幫癟犢子莫不是瞧着人家初來乍到,又想找麻煩了?簡直是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段時日,馮刺史對臨時駐防的武榮折衝府可是相當滿意和讚賞的,愛屋及烏下,自然也是欣賞添爲軍府長史的崔二郎。

關於那場賊人作亂火燒武家的內情,馮樸早就打聽了個一清二楚。直到現在,老頭子午夜夢醒,還是感到一陣陣後怕。

這武良駒要是出了什麼意外,泉州城就要掀起一陣血雨腥風,頭一個脫不了關係的就是自己啊!

而且不是一刀之苦,到時候自己不招出幾十個親朋好友來,想遭這一刀都沒有可能!

據郭恪向自己私下提及,當時多虧了崔二郎臨危不懼,與巧妙周旋,才讓自己與這場大難擦肩而過。

如此大功勞……呃,馮樸還不能大肆宣揚的嘉獎崔二郎,一方面是,公文上只有林三郎的功勞,名面上沒崔二郎什麼事。另一方面是,當今聖後太過多疑了,那件案子最好是悄無聲息地過去。

所以,馮樸也只能把崔二郎這個人情記在心裡。

現在終於找着機會回饋了,馮樸起身下樓。在場以馮樸的地位最高,他一下樓,頓時三樓其餘人等也跟着下樓了。

在這麼多人面前,馮樸把崔耕好一通誇。

但是,因爲不能提這個案子,誇的內容就非常含糊了。什麼臨危不懼一身是膽啊,什麼智勇雙全足智多謀啊……都是一些好詞,就是沒有具體的事例。

光聽這些好詞兒,還以爲崔二郎是諸葛亮和趙子龍的合~體呢,這也太不合理了。

大家面面相覷,暗暗琢磨,馮樸這是吃錯藥了?怎麼對一個年紀輕輕官秩淺薄的少年郎如此褒揚呢?

最關鍵的是,這褒揚中不是場面話,而是太肉麻了,在衆人看來,刺史大大這也太沒節操了吧?!

先是林家家主…再是下來鍍金的長安官二代…最後是泉州府一哥馮刺史大大……

誇!

就是一陣誇!

就是啪啪一陣猛誇!

就是啪啪一陣毫無節操的猛誇!

一時間,誰人還敢再小覷來自清源小縣城的崔二郎?

所以,待馮樸講完之後,不少人主動上和崔耕打招呼,噓寒問暖,熱情無比。

至於張羣利?早就被人們擠到一邊去了。在這麼多大佬面前,哪有他的立足之地。

見此狀況,望海樓的主人,同爲大海商的張元昌,忍不住酸溜溜地對林知祥,道:“沒想到崔長史居然能得馮刺史和郭都尉如此看重!呵呵,林老兄吶,令郎能和崔長史交朋友,真是好運氣啊!”

林知祥捋須頷首,笑而不語。

倒是刺史馮樸對張林兩家的微妙關係洞若觀火,道:“這話怎麼說的?好像林三郎高攀似的。其實人家林闖也不差,朝廷的公文快下來了,本刺史聽說是連升兩級。過不了多久,他就是從八品的承務郎了。兩個小夥子都很有前途,可稱折衝府“雙壁”!”

旁邊有人湊趣道:“這二人的前途,又豈是折衝府能限量的?依我看啊,應該叫泉州雙壁纔對!”

“對,對,泉州雙壁!”

“泉州雙壁!”

人們紛紛應和,唯有張羣利在一個角落中喃喃道:“泉州雙壁?一個從七品,一個從八品,竟都被我一人統統得罪了……”

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444章 此道非彼道第672章 賊子終發動第359章 坑爹沒商量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1708章 鑑真再遇刺第1102章 套路何其深第205章 一筆寫倆崔第755章 拼湊的真相第966章 攸緒下嵩山第414章 突厥怪風俗第998章 先訪郯公後第824章 公主鬥氣中第482章 女皇不公允第1564章 全靠君襯托第682章 再做他人嫁第1650章 實力來背鍋第007章 梅姬的憤怒第1112章 肖放殺人案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491章 難得無價寶第128章 瓷像轉乾坤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1429章 作繭自縛了第1453章 江韋重來投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744章 武力難解決第622章 忠義薛敖曹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1110章 婉兒做監軍第340章 深水混沌沌第590章 張莊故地遊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242章 禍兮福所伏第482章 女皇不公允第1558章 崔珍看白熊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1462章 四國有暗戰第552章 好多好多詩第1385章 鐵肩擔道義第1178章 皇帝的內庫第765章 混沌難破局第259章 山泉爲啥甜第1665章 鼻子比狗靈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822章 懷璧是爲罪第028章 打假在行動第1790章 小官掌大權第678章 捱打要立正第086章 除賊我有功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528章 欲加二郎罪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1105章 中秋奪美日第1603章 再向長安行第668章 金山與銀山第1341章 名將真愛錢第1377章 弄假終成真第1810章 提議不能行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1298章 揚我大唐威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961章 主使另有人第433章 風光入檀州第689章 我獨愛蓮說第549章 真假腦殘粉第171章 便宜岳父書第815章 臨行有準備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09章 這是心理病第1115章 義盜張五郎第726章 公主無蹤影第1824章 七夕賞花宴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第672章 賊子終發動第1186章 雙崔恩怨消第574章 和尚死要錢第1334章 山窮水已盡第473章 今朝收佳徒第1753章 特使好霸道第745章 形勢更惡化第854章 成王李千里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26章 單等盜書來第1544章 賊子露猙獰第1297章 賊子終反噬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931章 北上築雄城第453章 賊子計連環第642章 下封有賢才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325章 突厥有神犬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033章 在下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