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舉國同悲

“皇……皇祖父病情如何?”朱允炆聲音顫抖着問道,他不光是聲音顫抖,渾身都在顫抖,他覺得自己要大哭,這樣才符合孝子賢孫的形象,可他又想笑,發自內心地笑……或許真的有天命吧!

這幾個月,朱元璋加緊攻勢,易儲的態勢非常明白,東宮的羣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

可轉眼之間,峰迴路轉,朱元璋病倒了,比上一次更加沉重……偏偏燕王朱棣不在京城,他又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別管有多少質疑,他都毫無疑問,拿到了絕對的先手!或許也是最後的勝利!

朱允炆很想高喊一聲,向所有人宣佈,我贏了!我真的贏了!

奈何他還有這個膽子,只能提着一顆心,目不轉睛,盯着龍牀,恍惚之間,他發現老朱的手指似乎動了一下,朱允炆嚇得險些叫出來。

可朱元璋畢竟沒有醒來,太醫緩緩轉身,對朱允炆道:“殿下,聖駕賓天,就在眼前!天崩地裂,還請早做準備!”

說完這話,太醫已經是淚流滿臉,陛下死了,洪武皇帝駕崩了!

當天夜裡,景陽鐘響,一聲接着一聲,淒涼悠遠,傳遍京城……起初人們都以爲是百官早朝,還唸叨着怎麼早朝的時間又提前了?

可漸漸地有人明白了,陛下駕崩了,大明的天……塌了!

不知從哪裡傳出了哭聲,先是一家一戶,接着是一條街,一條巷子,一片坊市……所有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哭了。

老人的淚眼不停流淌,年輕人啜泣哀嚎,孩子跟着不停催淚……壓抑的氣氛,猶如泰山壓頂,每個人都有種窒息的感覺,心裡空落落的,好像有什麼東西被摘去了一般,很痛!很痛!

人們自覺打出了白幡,紮上白色的帶子,跪在院子裡,不停向瓦盆裡添加紙錢。

他們一邊哭着,一邊唸叨着,希望上天能保佑皇帝陛下。

還有人找出了家中的大誥,或者朱元璋的畫像,如果這些都沒有,那更簡單,還有紙幣呢!

那上面印着洪武天子的像。

在這個時刻,就連小小的紙幣,都變得神聖起來……老人攬着孫兒,指點着洪武皇帝的模樣,給他們講這些年的經歷,講洪武爺怎麼懲罰貪官,怎麼剝了他們的皮,講洪武爺是多麼勤政,幾十年來,御門聽政,從不懈怠。

老百姓有了事情,哪怕是丟了一頭牛,都能去找洪武爺鳴冤……洪武待百姓太好了,放在幾十年前,還是元朝統治的時候,民不聊生,生下的孩子都沒有名字,只能九四、重八這樣叫着……是咱們洪武爺,掃蕩大元,恢復了華夏衣冠,讓所有人挺直了腰桿,活出了人樣!

讓大傢伙有了尊嚴,有了面子!

那些五十歲以上的老人,真正從元朝過來的,沒有不說朱元璋好的。即便有人受到過委屈,丟了官職,甚至被強制牽走,離開了老家……可不管有再多的委屈,還能比得上元朝的時候嗎?

洪武大帝給大家的已經夠多了,至於一些其他的事情,他們根本不在乎,早就拋到了天外……

悲傷的情緒不是隻侷限在京城,而是不斷向四周擴散,不但沒有半點減弱的態勢,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到了鄉村,那些最淳樸,最窮苦的農民,還在田地裡勞作,聽到了皇帝駕崩的消息。

紛紛痛哭哀嚎,他們抓住地上的黃土,哭得昏死過去……是洪武大帝給了他們田地,讓他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從兩宋開始,不抑兼併,到了元朝,四處跑馬圈地……幾百年了,多少代人,只能耕種地主的土地。

每年辛辛苦苦,產出的糧食,一半以上,要交給地主,家家戶戶,連粥都喝不起。

唯有洪武大帝,沒有登基之前,就推行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的戰略……每到一處,朱元璋都讓手下將士耕種屯田,積累軍糧,同時抄沒元朝官吏,當地富戶的田畝,充作官田,授予無地的百姓耕種。

許多百姓,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所有人的勞動熱情都被激發出來。

大傢伙收穫了糧食,除了留一點點的口糧,其餘的,只要徵用,全都交上去……沒有人會保留。

因爲大傢伙都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只有朱元璋打贏了,土地才能是他們的,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

無數的小民百姓,就像是一個個的螞蟻,愣是堆出來一個龐然大物,赫赫大明!

歷朝歷代當中,以南伐北,奪取天下,唯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這不是僥倖,想想吧,得到了田地之後,百姓會幹什麼?他們不但提供了糧食,還提供了最優質的兵源……幫着朱元璋衝鋒陷陣的士兵,就是這些農家的子弟!

誰說農民文弱,一盤散沙……只要組織起來,爆發出來的戰鬥力,翻天覆地。強悍的大元鐵騎,就是被他們給親手埋葬的。

比如同樣出身不高的劉邦,他是用約法三章,來換取民心,其餘的開國君主,手段各異。但毫無疑問,以土地來動員百姓,從來都是最管用的,也是威力最大的。

朱元璋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奪取了天下之後,依舊不改初心,針對北方地廣人稀,土地荒蕪,他招募百姓,每人授予若干田畝,三年免稅,還給耕牛農具……總之,用盡一切辦法,讓每一塊地都有人耕種,讓一個人都有田地可耕!

除了授田之外,老朱還嚴厲打擊豪強,從不手軟,或許在讀書人眼裡,包括那些史官學者,甚至是後世的專家教授,都覺得朱元璋土,不懂經濟,殘暴不仁……可誰又注意到了,朱元璋的治下,少有鉅富,也少有赤貧,國庫用度充足,對外作戰,戰無不勝。

成績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而不是靠着文人坐在書齋裡,胡思亂想,穿鑿附會出來的。

一句話!

雄哉!

洪武大帝!

身在鎮江的柳淳,幾乎一夜之間,就發覺整座小城都變成了白色,走在路上,沒有人笑,也沒有喧譁,至於樂器之聲,更是一點都沒有。

茶館裡,喜歡下棋的人們,也把棋盤收了起來,生怕冒犯了君父。

掌櫃的用白紙,將紅色的福字糊了起來……幾乎每一個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着朱元璋。

柳淳走在街頭,有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他早就知道朱元璋命不久矣,而且這些年老朱沒少佔他的便宜,還欺負他,恐嚇他,要把他弄到宮裡當太監……想到這些,柳淳就咬牙切齒,巴不得老朱趕快回歸蒼天才好。

可真正當朱元璋死去了,柳淳卻有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民間的反應,往往是最真實的。

百姓的悲傷,是做不了假的。

或許他們還不清楚,自己是何等幸運!

兩千年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有像朱元璋一般愛惜普通百姓的……他們永遠失去了一位值得銘刻肺腑的君父!

柳淳從街上回來,藍新月給他準備了香燭,還有一身麻冠孝服。柳淳穿戴妥當,恭恭敬敬,跪在了朱元璋的畫像前面,一跪就是整整兩個時辰!

他跪得心甘情願,跪得理所當然!

等柳淳重新站起,他的手裡多了一樣東西,就是朱元璋最後批閱的科舉試卷,上面鮮紅的叉,是那樣醒目!

“齊泰,你死定了!”柳淳咬了咬牙,說實話,爲了靖難的大業,他都不捨得殺了齊泰,可是沒有辦法,他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柳淳了。

這份試卷是徐妙錦送來的,把試卷交給徐妙錦的人,正是宮裡的那個老太監!他趁着朱元璋病倒的時候,把老朱手裡的試卷偷到了懷裡,冒着性命之憂,傳了出來。終於,讓柳淳知道了朱元璋的死因……

第201章 駙馬與皇帝第669章 成吉思汗的寶藏第167章 又一個藩王上鉤了第447章 發現了無價之寶第740章 大家都來送錢了第2章 錦衣第897章 被臭雞蛋淹沒的御史們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50章 朱老四的剋星第253章 目標國子監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763章 朱家人不是廢物第192章 大明,你變了第340章 易儲的念頭第365章 大哥,你該成親了第611章 柳淳也是個官僚第85章 柳淳的三大功第674章 讀書人也有猛士第511章 亡命徒紀綱第101章 柳淳救父第861章 柳家的財富第834章 靖難雄兵依然在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695章 太子背叛了我們第512章 燕王有大軍五百萬第568章 永樂元年第228章 朕的狀元朕做主第476章 兩個活土匪第879章 爭着做柳家女婿第57章 文人的致命弱點第51章 坑人不淺的方孝孺第543章 永樂第450章 六王齊聚第643章 皇帝也管不着第776章 大方的師孃第594章 十三香帶來的航海熱第52章 給方孝孺挖個坑第695章 太子背叛了我們第498章 都要動起來第517章 兵臨長江第727章 錦衣衛的復仇第552章 臣等寧死不從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788章 兩所頂尖兒學府第329章 什麼叫豬隊友第491章 就是要莽第478章 大團圓第396章 京城的棄官潮第542章 皇孫朱瞻基第809章 我愚蠢的弟弟第113章 有土才真豪第708章 四大奸佞第652章 飛起來的朱高煦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業第228章 朕的狀元朕做主第523章 火了第40章 夢醒第186章 錦衣之王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251章 好父親朱元璋第517章 兵臨長江第236章 柳淳的反殺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97章 掉到坑裡的黃子澄第879章 爭着做柳家女婿第835章 朕爲將士擂戰鼓第959章 永樂大典第793章 別放走一個!第791章 二哥,小弟罩着你第770章 女裝大佬惹不起第69章 好女婿第801章 從掌握輿論開始第569章 朱棣又輸了第620章 火燒向大理寺第768章 很貴重的禮物第128章 來自徐妙錦的報復第750章 被鄙視的工部尚書第376章 被按在雲南的柳淳第438章 舅舅來救你了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490章 小心眼的師父第418章 商人也要造反了第288章 智勇雙全的藍大將軍第670章 太師殺大汗第956章 坑死天竺不償命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533章 內閣首輔是怎麼煉成的那啥……發個單章,說明下啊第181章 收點錢壓壓驚第284章 你還記得太子之仇嗎?第897章 被臭雞蛋淹沒的御史們第563章 朱棣也私訪第830章 大火第187章 活得最明白的人第68章 虎父犬子第588章 爪哇需要你們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554章 永樂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