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帝崩

提到徐妙錦,柳淳一臉尷尬,其實他大可以躲在京城的,正所謂大隱隱於朝嗎!可問題是他有點不好意思,就只能眯在鎮江裝死狗了。

“我說王爺,咱大敵當前,波譎雲詭,勝負不知,還是先說說正事吧。”

朱棣斜了柳淳一眼,冷哼道:“正事?你不在雲南待着,偷偷跑回京城,你打算幹什麼?別是想興風作浪吧?”

柳淳苦笑,他伸手掏出了一張黃綢子,遞給了朱棣。

上面只有四個字:變法爲重!

“這……是父皇的御筆?”

柳淳點頭,“我過來就是爲了這四個字!”

朱棣盯着朱元璋的御筆,沉吟良久,突然眼中含淚,拳頭緊握。

“父皇太難了!”

朱棣真的很感動,他是個最情義的人,過去他也曾埋怨老朱,偏愛大哥,他們這幫孩子,完全就是散養狀態,不管他多努力,都得不到父皇的青睞。

可是這段時間,他每天跟老朱朝夕相處,朱棣漸漸懂了許多……真不是老朱不愛他們,而是不能表達出來!

沒錯,就是不能表達。

因爲有太多的人,窺視着皇帝的喜怒,稍微有點偏愛,就會有人撲上去。這次牽連到歐陽倫,勾上了安慶公主,不就是對準天子的軟肋嗎?

一個皇者,就該像一塊石頭一樣,隱藏感情,喜怒無常,捉摸不定,這樣纔不會被下面的人左右。

真別覺得皇帝有多了不起。

說到底皇帝也只是一個人,鬥不過那麼多人聯手的。

變法爲重!

這是老朱最真實的想法,也是身爲一個皇帝的本分。只有變法成功,大明的江山才能永遠興旺,朱家子孫才能一直當皇帝,至於是哪一枝兒,差別或許並不大……

朱元璋以開國之君,推動變法,還阻力重重,期間潭王朱梓,晉王朱棡,太子朱標,秦王朱樉……還有一大堆的皇親國戚,文武重臣,相繼成了變法的炮灰。

想要真正推動變法,難度何其之大!

朱元璋把朱棣調走,讓他去西邊巡邊,用意再明顯不過了。朱元璋不希望朱棣還沒登基,就遭到朝臣的反對。

相反,他要給朱棣一個收拾人心的機會。

只有這樣,朱棣才能以無上的威望,繼承大統,順利推行變法……甚至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能明白,爲什麼不盡快廢了朱允炆。

朱元璋既不想過早讓朱棣成爲衆矢之的,也不想在很多人對朱允炆懷有希望的時候,廢掉太孫。

假如還有臣子心向朱允炆,朱棣登基之後,就不得不對昔日的太孫下手,就算朱棣不出手,朱棣的臣子也會出手討好新主子的……畢竟朱允炆還是朱標的兒子!

所有事情都糾纏到了一起,家國天下,泰山一般的擔子,落在了一個古稀老人的肩頭……朱棣蹲在了船艙裡,抱着頭痛哭,父皇,你太傻了!兒不怕的,你把這些事情分給兒子吧!兒子願意幫你扛着,願意給你衝鋒陷陣啊!

此刻的朱棣,哭得稀里嘩啦,三十幾年的父子之情,幾乎一瞬間迸發出來,如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不行,我,我不去西北,我要回京!”

柳淳兩手一攤,“王爺,這可是船艙,難不成你要游回去?”

朱棣紅着眼睛,怒道:“我不管,你現在就讓船隻掉頭,我反正必須回京!”

柳淳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陪着王爺一起回去,我也去面聖,王爺想去衝鋒陷陣,那我在前面牽馬墜蹬,陛下對我天高地厚的恩德,我必須報答天子!”

柳淳說完,就要下令船隻掉頭。可朱棣卻擺了擺手,他冷靜了下來……他現在回去,只會打亂父皇的部署,讓朝局更加複雜。其實觀察這幾年朱元璋的佈局,就會發現,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比如把藍玉留在鳳陽,將柳淳趕去雲南,又把朱棣外放西北,還有許許多多,變法派的年輕臣子,都留在了地方。

老朱就是希望新君登基之後,可以啓用這些文武人才,快速推動改革,把他沒完成的變法大業做完。

現在蹲下去,是爲了將來跳得更高。

至於身體的問題,或許朱元璋太過自信了,覺得他可以勝任……也的確,這麼多朱元璋戰勝了陳友諒,擊敗了張士誠,滅了大元,廢掉了宰相,實現了均田,頒佈大誥,嚴懲貪官……他想做的事情,就沒有做不成的!

但願老天爺還會保佑他最出色的兒子吧!

朱棣咬了咬牙,將黃綢子重新交給了柳淳。

“父皇的心意,你我都知道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替父皇實現理想!”

朱棣和柳淳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等船隻到了揚州上岸,朱棣片刻沒有停留,直奔西北而去。

至於柳淳,他現在也心情沉重,抓了歐陽倫的事情,老爹已經送來了消息,根據瞭解,梅殷的確也參與了走私,偏偏錦衣衛竟然抓錯了,放走了梅殷,拿下了歐陽倫,讓原本砍向東宮的一刀轉向了。

三爺很悲憤告訴柳淳,錦衣衛出了叛徒了!而且三爺還懷疑一個人——唐韻!

說到底,他是文官出身,又栽在了柳淳手裡,弄得不人不鬼,他心中有怒氣,想要報復,也說得過去。

柳淳對老爹的判斷,並不完全認可,不過有一點卻是必須的,那就是有備無患!

柳淳思前想後,他給鳳陽的湯和和馮勝去了信。

藍玉年富力強,老朱未必放心,可是這倆老的還可以使用,尤其是湯和,更是深得朱元璋信任。

老爺子也七十多了,就算請他陪着朱元璋,戰鬥到最後一刻吧!

除此之外,柳淳還給徐增壽送了一封信,讓他也注意着朝局變化……再有,柳淳給張定邊也送了一封信。

雖然此老比誰年紀都大,但是身體倍棒,又是曾經的貔貅衛,正好讓他也行動起來……柳淳不在官場,不能直接出力,就只能靠着間接的方法,幫着老朱分憂,儘量減輕壓力。

從洪武三十年的最後兩個月,到洪武三十一年的頭兩個月……整個京城,所有的官員,都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牌。

首先是禮部……老朱將站在朱允炆一邊的任亨泰換掉,隨後推了左侍郎陳迪接掌尚書,陳迪剛上來,老朱又以疏漏罷了陳迪的官職,任命鄭沂出任禮部尚書。

丟到了大宗伯,東宮這邊終於冷靜了,貌似朱允炆的一跪,並沒有逆轉乾坤啊!相反,天子的手更直接了!

下一步就是戶部,這可是大明的錢袋子。

之前戶部尚書鬱新追查王弼一案,給了東宮沉重一擊,後來他遭到了言官的瘋狂彈劾,不得已外調擔任布政使。

本以爲戶部到手了,可就在這時候,老朱又從外面調了一個人進來,此人名叫王鈍,相對而言,也是一名循吏,雖然和東宮有些往來,但並不密切,屬於牆頭草的那種,關鍵時刻,派不上用場的。

至於最激烈的搏殺,則是出現在了都察院!

沒錯!

言官這部分,權力的確太大了。

原來的左都御史楊靖被塞到了工部,接着是練子寧署理都察院,可因爲麒麟一案,練子寧被幹掉,袁泰繼任,沒有倆月,換成了曹銘,曹銘之後,則是嚴震直,此人不是進士出身,也不是監生,他本來是糧長!

因爲每年運送萬石糧食進入太倉,幹得又快又好,被老朱提拔爲官,多年來,升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算起來也挺傳奇的。

他是糧長出身,按理說他應該反對變法纔對……可恰恰相反,正因爲深知糧長制的弊端,嚴震直多次以自身的經歷,支持變法,因此他也屬於廣義上的變法派。

吏部,戶部,禮部,都察院……對了,老朱還讓劉三吾兼任翰林學士,又把翰林院交給了這邊……

如果是這些只是換了個當頭的,下面還有一大堆的臣子,東宮的爪牙依舊鋒利,但接下來的一道任命,卻讓人目瞪口呆。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正月十五,請信國公湯和進宮,倆老頭一起吃了元宵,聊了半夜,轉過天,正式辦公。

朱元璋第一道旨意,就是讓湯和坐鎮五軍都督府!

兵權的交替也在開始了……

這幾個月來,朱元璋不停地調動官員,觀察老朱的手法,就可以發現,朱元璋不再是以殺人爲主,他已經不需要威懾百官了,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給易儲鋪路……更換一個儲君,關係到無數人的榮華富貴,身家性命,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歷史上多少明君大帝,在儲君這塊都遇到了麻煩……漢武帝,唐太宗不都是如此嗎!相比之下,老朱的動作已經夠快了。

如今東宮的羽翼已經所剩不多了……下一步,朱元璋已經打算好了,那就是對朱允炆的幾個師父下手,這幫傢伙多年來,興風作浪,沒幹什麼好事情,該算賬了!

就在朱元璋琢磨着如何下手的時候,送來了今年恩科的錄取名單,一共五十一人。朱元璋耐心看着……從洪武三十年開始,陸續有柳淳的門下參加科舉,他們論起文采飛揚,不及傳統的士子,但是這幫人寫策論言之有物,樸實無華,很受朱元璋喜歡,去年就有二十幾人,進入了官場。

老朱額外又加了一屆恩科……想要多網羅一些支持變法的人才,從根本上改變朝堂的力量對比……

朱元璋欣然看着,可很快他就皺眉頭了,這五十多人,全是南方士子不說,還全都是傳統的讀書人。

包括老朱聽說過的,幾個不錯的柳學門徒,全都沒有上榜!

憤怒的朱元璋,提起筆,在名單上面,畫了個大大的叉!

“去,把所有卷子調出來,送進宮裡,朕要親自閱卷!”

小太監連忙去傳旨,所有的案卷都送入了宮中,朱元璋拿着一份份看去,看到一份,就畫個叉叉。

足足看了十幾份之後,老朱氣得臉都青了,如此華而不實,空洞無物的文章,怎麼能被取中?

他乾脆從後面往前看,這一次朱元璋還真找到了幾篇不錯的文章……一直看到了拂曉,老朱揉了揉酸脹的眼睛,愈發怒不可遏,“傳旨,把所有考官都叫到宮裡,朕要問問他們,是怎麼給朝廷取士的?論才大典,也是他們敢私相授受的嗎?”

朱元璋憤怒大罵,氣到了極點,不停在地上踱步,嘴脣不停哆嗦,喃喃自語:“大明不是南方人的大明,大明也不是舊派的大明,你們想搶走朕的大明,朕就要殺了你們,殺!殺!!”

突然,洪武大帝眼前一黑,身軀緩緩跌倒,一如在東陵時候一樣……只是這一次,朱元璋沒有再醒過來……

第282章 老朱也有稿費了第736章 一條繩子上的師徒倆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812章 乾乾淨淨的江南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550章 龍心大悅第196章 變聰明的黃子澄第240章 六元要涼了第435章 用人不疑第514章 十日破城第526章 你來當衍聖公吧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241章 因禍得福的黃觀第621章 給你一座黃金屋第518章 金陵,金陵第633章 想錢想瘋了第519章 亡國之君第304章 錦衣衛上門第281章 環球航行的男人第882章 這丫頭朕不敢要了第84章 藍玉的勝利第608章 永樂元年的大成就第674章 讀書人也有猛士第845章 朱棣挖牆腳第508章 請王爺發兵南下第962章 英國投降矣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105章 鬧不起來的大案第824章 舉族歸附大明第803章 傳說中的鴻門宴第723章 漲點俸祿真不容易第388章 柳學門下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8章 朋友第447章 發現了無價之寶第37章 徐妙錦的佛緣第393章 奉天靖難的開始第508章 請王爺發兵南下第776章 大方的師孃第21章 賺朱棣的錢第650章 這是多少錢啊?第629章 我要見陛下第380章 初心第779章 天子要剃光頭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60章 人人都愛小紅花第461章 兇猛的藍玉第190章 大明的錢,欠不得第875章 大明的世界秩序第470章 君臣翻臉第354章 雲南三十萬將士泣血上奏第209章 除夕殺人夜第837章 張玉也走了第406章 自投羅網的練子寧第521章 豈不美哉第610章 此人有中山王之風第709章 奸佞在行動第720章 拿金磚砸死你第392章 死了也不消停第425章 橫行巴蜀第602章 抓了個內鬼第553章 惹禍的小罐茶第268章 藍新月大戰敏敏特穆爾第258章 治理地方從修廁所開始第90章 藍玉的唯一生路第293章 朱元璋要造福家鄉第142章 聽說陛下缺錢了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287章 表哥沒好下場第355章 吏部天官都不要了第666章 以德服人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846章 怒打皇孫第201章 駙馬與皇帝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421章 快速發展的義軍第807章 追到天涯海角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845章 朱棣挖牆腳第387章 皇帝,很了不起嗎?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第533章 內閣首輔是怎麼煉成的第388章 柳學門下第641章 罵死了第757章 都滾蛋吧!第512章 燕王有大軍五百萬第438章 舅舅來救你了第646章 好聖孫第154章 錦衣衛上門第515章 攻克濟南第648章 祠堂就是刑堂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195章 這個文曲星是假的吧第328章 憤怒的戶部尚書第383章 舉國同悲第188章 號令八方的玉貔貅第3章 繡春刀之夢第22章 一村之長第288章 智勇雙全的藍大將軍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