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

“吳桑,我們可以就關東州的問題進行一下探討。你看,我們日本帝國付出了數萬健兒的生命和上千萬日元的軍費,得罪了多數歐洲列強,才把東北地區給大清奪回來,我們提出沒有任何補償,僅僅是租用了關東州這麼一小塊地方,現在到期後你們還要收回,我認爲這對於我們很不公平。”對面這個喋喋不休的傢伙叫日置益,日本使館的頭等參贊,也是日後二十一條的炮製人,當然這個時候他連袁世凱都見不着了,更沒有辦法和北洋一起鼓搗什麼日中親善了。

“租期是三十年,我認爲我們應該延長到99年,就是仿照香港例。”日置益又拿出一個文本,是日漢對照版,“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享有政治軍事及經濟上之“卓越利益”,並且不得阻礙或干涉日本對朝*鮮的任何措置。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以及有關的其他特權,均移讓與日本政府。俄國將由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及一切支線,以及附屬之一切權利、財產和煤礦,均轉讓與日本政府。”這顯然是朴茨茅斯協議的一部分。

“好吧,我想知道貴使沒有找錯人嗎?我只是個賦閒的官員而已。”吳宸軒並不打算和日置益多談,畢竟言多必失。

“可是有人很看好您,實際上在我們上層有一個共識,如果吳桑能和我們合作,我們對於一個同樣是黃種人的強大的鄰國非常感興趣,這個國家顯然不適用於一個腐朽的少數民族統治的,而您會是一位偉大的多數民族的領袖,您來擔任這個國家的元首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雖然我做爲一位政府人員,不適於就您剛纔對於大清國的現狀分析做出評價。但是還是謝謝您和您所代表的貴國同仁的讚賞,我也認爲大清與日本同爲東亞的強國,有必要減少摩擦,加強合作,相對於敏感的領土問題,我覺得我們在商業問題上的合作會更有前景。”吳宸軒微笑着說“您看,我在貴國訪問的時候已經和幾大財團進行了深入的合作,我們的源泰系的企業現在在關東地區的投資越來越大,僱傭了大清和日本的將近三十萬職工在爲遼東地區的開發而工作,實際上在黑龍江和吉林地區也有我們投資新建的農場和林場。山東的合作項目爲日本提供了上千萬日元的投資機會,建成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學工業已經能供應整個東亞地區,哦,聯合艦隊的燃料重油有72%來自於這些企業,而且不會引起任何歐美企業和雙方百姓的非議。您不覺得商業合作纔是王道嗎?”

“這個…”日置益也知道這位神通廣大,在國內的三菱、丸紅、住友都是他的盟友,如果自己過分逼迫他,大日本帝國能不能有好處不知道,反正自己一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我會認真考慮您的建議,感謝您的坦誠!”

“當然,我和貴國可是在並肩戰鬥中結下的友誼,您不認爲比起那些只會從紙面上交朋友的傢伙可靠嗎?維持現狀,加強商業合作,會更符合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請您轉達給

貴國政府我的意見。”吳宸軒擡頭一看,一位穿着大清三品官服的黑胖子正在向他們走來“對不起,參贊先生,我恐怕要失陪一下。”

“當然,請便。”日置益端着酒杯在窗前沉思着吳宸軒的建議,這個吳大人總是讓他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或許是因爲他不像是任何大清人,沒有傲慢面具下的自卑,也沒有卑躬屈膝的諂媚,更不是毫無理由的痛恨,似乎是願意尋找雙方的平等合作之路,對,就是平的的合作關係。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這位跟個巧嘴媒婆似的黑胖子是吏部的官員,現在在民部工作,請吳宸軒回住所接旨。“大人,這雙眼花翎可非同小可,去年就停了捐翎的例制,原來7000兩實銀的花翎,5000兩實銀的藍翎都沒了。當初聖祖康熙爺時候,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來降賜了籍漢軍鑲黃旗,平臺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爺特旨許之;後乾隆爺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這御賜的花翎還是非常審慎的,乾隆爺至到如今百十年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也不過二十之數,這可算的上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和這個黑胖子支應着,吳宸軒回到虎坊橋接旨不提。山東方面早就得到了消息,吳宸軒官復原職不說,還是實打實的山東巡撫,第一把交椅。整個山東商會和武翼新軍都沸騰了,一掛掛的萬字鞭就在街頭巷尾給放開了,吳大人回來主政山東,大家的心裡這兩年來的石頭算是放下了。至於署理山東巡撫尚其亨,老佛爺都歸西了,誰還會在乎一個一無兵權二無勢力的外戚。

吳宸軒這次返程時坐的慶王爺給準備的一輛花車,說起這花車可不是新娘子坐的賓利,在民國之前都是大人物在鐵路上的專列纔有資格叫花車。說到中國鐵路的歷史,其實開始於清代末年,大概在光緒年間,中國鐵路已經有了不少線路,但大多是外國資金修建的,民國後逐漸贖回路權。拿四九城來說,常用的火車客站是三個,一個是東車站,一個是西車站,一個是西直門車站,北京在清末到民國時期就是這麼幾個車站。東西兩個車站非常近,就在前門的兩側:西車站稍微往西一點,基本上是現在北京市供電局對面那個位置,東車站正好把東南角。東車站也叫做京奉鐵路車站,北京到奉天(就是今天的瀋陽),北京到天津在東車站上車。保存下來的東車站今天還有,就是老前門火車站,現在叫鐵路博物館,保存了東車站原建的一部分,當然站臺什麼的這都沒有了。西邊的那一側,就是今天的前門西大街路南,那個是西客站,又叫京漢鐵路車站。後來北京改成北平,西客站改叫“平漢鐵路車站”,東客站叫“平奉鐵路車站”。

吳宸軒老聽後世的人說清代如何不發達,實際上在光緒年間,人們遠途出行坐火車,已經是比較普遍的了。除了逃荒要飯的,一般

窮人遠行也開始乘火車了。當然只能買最便宜的車票。當時的火車有普通的三等車,甚至四等車也就是硬板座,也有頭等車、二等車和藍鋼車。至於“花車”,也就是這個時候的專列,就不是鐵路的一個經營項目了,而是要達官貴人私人定製才行。

吳宸軒從北京到濟南怎麼走?當時可沒有京滬線,但是北京到天津有一段鐵路也就是京津鐵路,當然比起城際高鐵來尚有不如。再往南,比較長的一段是津浦線,天津到濟南,也得十個小時,和後世的高鐵一個小時的速度比起來當然判若雲泥,但是比起大明湖畔的容嬤嬤,哦,是夏紫薇小姐一個多月的爸爸去哪兒的長征還是比較迅捷的。

吳宸軒還在花車上的時候,尚其亨已經悄然離開了,全然不顧高官之間前後任的基本禮儀。武翼新軍的各個野戰部隊進入了一級戒備,把從滄州到濟南的鐵路沿線圍得水泄不通。河南東北、蘇北、浙東浙北的部隊也都外鬆內緊的準備好,對周圍的北洋軍、各省新軍都放了警戒哨,讓周圍的大清軍隊都緊張兮兮的過了三四天。想想也是,整天天上飛機,地上機槍的對着自己的營地,還時不時的來兩個哨兵披着草皮袋子爬在你們兵營的大門口端着槍瞄來瞄去,誰也淡定不下來。

《齊魯日報》發表了頭版評論,左岸在評論中歷數了吳宸軒對於山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貢獻,和尚其亨的一無所成對比,讓讀者對於這樣一個任人唯親的混賬朝廷認識的入木三分。鐵流也適時的發表了《論一個開明時代的到來》,從吳宸軒的主政方針到他的處事風格分析的頭頭是道,斷言吳宸軒一定會選擇富國強民的鼓勵工商、獨立自主的道路。而光復會也公開宣佈放棄與喬夫領導的九州革命黨的盟友關係,願意在吳大巡撫的領導下爲了追求民主文明而共同努力。

一時間山東、江蘇、浙江、皖南地區的官府都通電恭賀吳宸軒接任山東巡撫兼兩江剿匪總辦大臣,實際上接任兩江剿總司令的吳宸軒也就成爲戰時的兩江總督兼山東巡撫。雖然江西並不在吳宸軒的兵鋒之下,但是一個浙江東北足已補償這一缺憾。至於皖北地區則更加戲劇化,本來皖系的根據地就是合肥地區,段芝貴和靳雲鵬調來了倪嗣沖的獨立第三混成協駐守合肥,提防皖南的李純李秀山部,不過倪嗣沖到任沒有幾天就在合肥通電天下,歷數北洋的腐敗,宣佈“北洋直皖,只顧私利,同室操戈,吾恥與爲伍。今爲國民計,改旗易幟,棄暗投明,歸於吳宸軒吳大將軍麾下,我第三混成協必將繼續爲國民利益而奮鬥。”將皖系的老巢給賣給吳宸軒,對於親皖系的官吏和鄉紳都清剿一空,禮送處境。僅僅兩三天皖北就改成吳大帥的地盤。盧永祥的滬軍已經被江蘇的武翼新軍後鎮的一個標和浙東的武翼新軍翼鎮編練標給死死圍在上海的青浦區,僅僅象徵性的抵抗了十來個小時,雙方傷亡連個位數都沒超過就以盧永祥停火,宣佈接受武翼新軍改編而告結束。

(本章完)

第七十九節 庚子和談某摻和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三百一十三節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二十節 基地聚首廿四將第五百一十九節 俄芬戰爭檢討會第一百三十七節 袁氏算盤精細打第二百八十八節 共和萬歲與萬*稅第三十二節 項城順水且推舟第五百一十五節 海獅行動的序幕第五百二十二節 摧枯拉朽奪獅城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九節 靈藥救命又一村第四百八十六節 南下恆河飲戰馬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面秋操一面戰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一百七十六節 飛兵智取奪冰城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三百八十八節 有女激將請昭南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三百零一節 撲朔迷離緝兇徒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一百五十節 情報戰線先交鋒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四百七十節 烈火烹油華爾街第三百四十五節 你打你的我打我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一百七十四節 士兵突擊有奇蹟第一百七十五節 戰場高唱英雄頌第五百六十四節 橋頭堡行動啓幕第三百七十五節 斯卡帕灣升彩虹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五百六十一節 血肉磨坊山地戰第三百六十三節 天兵蒞臨布達拉第三百三十九節 健兒藍天逞英豪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三百七十三節 分贓大會亂紛紛第七節 三轉一響打名頭第一百四十六節 秋操餘波仍盪漾第一百三十五節 泰州起義烽火急第四十四節 理殘局宸軒震怒第二百八十八節 共和萬歲與萬*稅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一百六十四節 你做初一我十五第七十三節 君臣對建軍武翼第一百二十九節 說服鶴卿談合作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三百四十一節 惡魔之卵燃燒*彈第九十七節 輕重工業齊步走第二十六節 科學推理辯忠奸第九十節 佈局兩江通商道第四百零一節 王道行動在展開第五百八十節 紅色巨熊覆滅記第五百八十一節 美利堅的國恥日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二百九十二節 戰爭陰雲籠遼東第二百二十二節 拜訪大使逢故知第二百四十九節 浮雲遊子返齊魯第二百九十九節 政府稅收與法酬第二百三十四節 中藥之殤誰能解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三百八十二節 開啓新海軍時代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一百六十三節 第四師團放水忙寫在第二次封推之前第二百六十七節 奪寶奇兵在行動第一百四十七節 田村採購新利器第五百一十四節 倫敦上空的銀鵬第三百五十二節 功成身退遠征軍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二百一十三節 暴斃疑雲難猜度第一百九十五節 孤身說服光復會第二百九十節 關東諜影暗戰急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五百七十七節 五八二艦隊覆滅第三百五十五節 工潮亂起在粵港第四百三十節 戰略轟炸進行曲第十節 大興土木開工廠第二百八十五節 西北軍政總督府第五百四十節 西征漫漫黃沙路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三百六十五節 衆望所歸吳青天第三百四十三節 雷霆救兵戰鬥羣第四節 初出茅廬探世情第五百零六節 中路突破說阿登第五百零五節 中國的漸進介入第四百五十節 國務會議總結中第四百八十五節 光復錫金和不丹第一百八十六節 李錦轉戰蘇皖浙第三百一十五節 武器貿易換貸款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三十五節 魑魅魍魎謀商會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五百七十六節 窮兵黷武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