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秦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是《詩經?秦風?無衣》中的一段讓人蕩氣迴腸的旋律,充滿了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氣氛,受之感染,使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豪氣飛揚、鐵血橫流的時代。

秦國,一個既樸實而又充滿神奇的國度。西周之際,其原本僅是地處西陲的附庸之國,地僻人稀,雜於戎族,爲中原諸侯所輕視,後經襄公、文公、穆公等幾代英主的開疆闢土,始霸西戎,方纔成爲春秋時期的強國。時至戰國,更有孝公重用商鞅變法圖強,廢除故有貴族特權,立“耕戰”國策,致使秦國自身國力和軍力產生了質的飛躍,氣宇雄冠於諸侯。此後,秦國因勢利導,張儀連橫散縱,範睢遠交近攻,發動了一系列的兼併戰爭,通過先後七位秦王的不懈努力,歷經長平、鄢郢等苦戰鏖戰,終於由秦王嬴政橫掃六合,一匡天下,號爲“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權專制社會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結束了中原長達四百餘年的東周亂世,恢復了夏商周三代以來的大一統格局,開創了封建郡縣制政體,夯實了君主制中央集權。始皇帝在一統華夏之後,奮六世之餘烈,集七國之精華,對外北攘匈奴,開直道,築長城,橫連燕趙;南取百越,輸兵勇,通靈渠,直貫兩江,形成了現今中華版圖的雛形,定鼎了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域。對內推行新政,令書同文、度同制、車同軌、行同倫,爲中華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秦國的發展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也是一首人類文明進步的無言讚歌,它的獨有魅力吸引着後世無數謀求強國之路的志士仁人。飛刀每次翻閱這段歷史,總是心血沸騰,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文字可謂是常讀常新,但又總覺得它的背後還隱藏着什麼。

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九 兗州危機第二 孟子第十 兵出函谷第五 帝國反擊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十三 車通三川第二 帝國斜陽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 廟算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第八 魏武揮鞭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七 鉅鹿疑雲第五 羣雄逐鹿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九 齊魏爭雄第五 莊子第六 商君第七 取捨第四 軍政形勢第五 帝國反擊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八 西破強楚第四 謀形第七 韓非子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四 老子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三 荀子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九 齊魏爭雄第十一 孫臏第七 韓非子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十二 彭城之戰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七 士人之望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一 序言第五 莊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 烽火戲諸侯第四三 平晉亂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一 序第七 鉅鹿疑雲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二十 後記第五 羣雄逐鹿第二 帝國斜陽第六 絕世雙雄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二 秦頌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四 掘地見母第十五 官渡之戰一思維的新起點第六 商君第三 荀子第四 軍政形勢第七 士人之望第二 廟算解空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十六 神兵破楚第一 序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六 率先崛起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六 北戎之戰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六 發機第四 謀形第二十一 戰國策前言第三十二 後記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七 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