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

吳王闔閭奪位之後,乃議伐楚爭霸之事,大夫伍員(伍子胥)諫曰:“楚國廣有江漢之地,兵甲素來強盛,糧草充盈,若無良將爲佐,恐不易征伐。現有一齊人孫武,客居於吳,其精通韜略,有神鬼不測之謀,若得此人統兵,何懼楚人!”闔閭聞言,急令伍員取聘孫武。伍員見孫武,備道吳王傾慕之意,孫武亦願佐明君以成大業,遂以自著的兵法十三篇見於吳王。闔閭盡觀其兵法,心中大悅,便問可否小試於兵。孫子對曰:“不只於兵,婦人尚可一試!”闔閭許之,出宮中美女一百八十人以試孫武之能。孫武分之爲兩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爲隊長,令其演兵,婦人皆笑,又演,復笑。孫子怒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欲斬左右隊長。吳王見斬愛姬,心中大駭,爲其求免。孫武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由,立斬隊長二人,以明法紀,並以其次爲隊長,復演兵法,衆夫人皆中規矩,無敢譁然。闔閭知孫武果善用兵,遂以爲將,統領吳軍。

孫武所著“兵法十三篇”,即後世所稱《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最爲璀璨的瑰寶,亦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兵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事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均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爲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從古至今有衆多軍事家對其進行註釋,其中最主要的有曹操、杜佑、杜牧、陳皞、李荃等十一家。其中,魏武帝《孫子略解》,即曹操注《孫子兵法》,是《孫子兵法》最早的注本,開註釋孫子之先河,亦是諸多注本中最爲簡練和準確的。《孫子兵法》全書僅五千多字,篇幅不長,但其文體大經深,是孫武本人對春秋以來列國征戰經驗的總結與昇華。書中孫武對於戰略、戰術以及治軍等方面均有精闢的論述。戰略上,孫武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並將其視爲用兵的最高境界;重視取捨,提倡“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的軍事哲學,不與對手執着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放眼全局,運兵取勢,以謀制敵。戰術上,其在“兵者詭道”這一基本原則的指導下,主張實施軍事欺騙,示形動敵,強調靈活用兵,通過奇正變化,因地制宜,因敵制勝。治軍上,孫武主張賞罰公平,恩威並施,力求軍制統一,令行禁止。孫子兵法是一部劃時代的軍事著作,不僅爲我國古代軍事指揮學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爲古代軍事哲學的形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影響深遠,千古一書。

作者題外話:該文章於2010年4月12日,被收錄到【新浪文化博客讀書隨筆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博導老師和【文化博客_讀書頻道】的指點與支持!2010年4月12日,新浪網【文化漫談】將本文加爲精華,飛刀在此感謝論壇和各位管理員前輩的推薦與指導!

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十五 東方劇變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 孟子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 兵出函谷第一 序言解空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九 兗州危機第二十二 後記第十 公孫敗亡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一 序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六 北戎之戰第七 河西之恥第二 秦頌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二 秦頌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三十二 後記第一 序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二 孟子第一 序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三十二 後記第五 莊子第十 吳子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六 北戎之戰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六 商君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九 項羽分封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三十三三 國歸晉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二十五 弭兵之會第五 獨霸西戎第五 取勢第四 謀形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 秦頌第十六 不戰定燕第五 羣雄逐鹿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三一 鳴驚人第七 取捨第十六 官渡之戰二第八 楚雄漢上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三 略第八 墨子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六 西定關中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六三 家分晉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 帝國斜陽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七 韓非子第十 漢中對策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三 秦國興起第五 取勢第十四 泓水之戰第二十六 姬光奪位第四 軍政形勢第十 兵出函谷第三三 國演義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六 金剛經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八 商鞅變法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三十 北威齊晉第六 商君第三十 痛失荊州解空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二十二 火燒博望第一 序言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五 帝國反擊第五 帝國反擊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三十 痛失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