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

此時的王文煥已經徹底無法掌控局勢,手下的提督大營也完全無法指揮,眼看着荊州城已經快落入復漢軍的手裡,他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報效國恩,死而後已。

“兒郎們,兒郎們,隨我殺敵,報效大清!”王文煥臉色漲紅,作爲清軍湖廣水陸提督,雖然在任上沒幹出什麼成績來,可是一顆對大清對皇上的忠心可是滾燙無比的,如今死在戰場上,正是得其所哉,想必在後世也能名揚千古了。

只是王文煥卻沒有想到,就在他打算壯烈犧牲爲國時,他所保衛的主子恆瑞已經考慮要不要帶着八旗兵投降,倒顯得有幾分諷刺。

十來個親衛隨着王文煥沿着道路收容潰兵,隨後便向着董策方向的復漢軍發起突擊,只是還沒等到他們靠近,一團的復漢軍士兵們便紛紛舉槍開火,頓時一排彈子將幾名清軍給擊倒在地,在煙霧升騰中,王文煥發出一聲怒吼,挽着辮子便衝了過來。

很快槍聲響了起來,硝煙瀰漫之際,復漢軍士兵一邊行進着一邊開着槍,煙霧也隨着一起移動,而王文煥終究是沒能衝過去,他仰着頭倒在了地上,身上多了幾個血洞,手中還緊緊握着長刀。

王文煥死了,他帶着對大清的無限眷顧,義無反顧地死在了荊州城內。可是讓王文煥沒有想到的是,他並沒有成爲大清的英雄,在恆瑞後來所上的奏章中,描述王文煥是臨陣指揮不利,後畏罪自殺而亡,還導致王文煥在他處的子侄也一同下了獄。

不過王文煥雖然死了,可是戰爭還沒有結束,復漢軍花費了整整半天的時間將整個滿城給圍住了,此時這座滿城裡有一萬多旗人,而八旗兵卻僅僅只有三千多,其餘都是老幼婦孺,他們望着滿城外的復漢軍,內心無比惶恐。

哈四爺就是旗下子弟,祖宗從龍入關以來便享盡了富貴,打出生開始就沒吃過苦,而如今也穿着棉甲站在了城頭上,一臉地蒼白。

“幾位爺,原先我太祖爺爺跟着豫親王屠過揚州的,據說那十天把滿城的漢人都給殺了個底朝天!可如今倒好,咱們被漢人給圍住了,若是打破了城門,咱們也都得死啊!”

哈四爺這一番話,卻是徹底嚇住了一旁的八旗兵,能在荊州駐防的八旗兵,自然對那段歷史不會陌生,可如今主角變成了自個,這心裡便不是滋味了。

“嘿,不過各位爺,這事倒也不是沒有轉機。”哈四爺一臉神秘,“我叔叔在給荊州將軍府當差,據他老人家說啊,這恆瑞八成是想跟楚逆議和了!”

“議和?這不是通敵嘛!”一些八旗兵也不傻,當然知道自行議和是多大的罪名,可是這人一旦心裡有了活着的希望,就決計不肯去死了,此時也一樣,有人咳嗽一聲,猶豫道:“恆瑞將軍咱還是清楚的,一番忠義之心,連皇上都是誇獎過的!這定是謠言!”

哈四爺在心裡冷笑一聲,他雖然是旗下大爺,可是絕不想在此地一同殉葬,如今看到這些人口是心非,也就不再言語。

此時的恆瑞將軍府中,卻迎來了一位特殊人物,此人原本是荊州大族王家的家主,名爲王琦,早先也是中過舉人當過官的,後來雖然已經致仕,可是在荊州的影響力和威望卻與日俱增,因此也能做得這將軍府中的座上客。

恆瑞一臉憂色,這眼看着復漢軍就要攻城了,而他此時卻拿不出什麼好主意來。他雖然還不知道王文煥已經爲國捐軀,可心裡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此時已經是孤立無援,內心也不免有些悲慼。

“根據城外的消息,復漢軍已經佔據了襄陽......滿丕都督如今已然殉了國......”王琦一臉哀色,“如今我荊州也被複漢軍給團團圍住,恐怕危在旦夕啊!”

恆瑞臉色有些掛不住,強笑道:“王老此言差矣,我大清皇上已經開始調兵遣將,勢必一舉消滅楚逆,如今只要我等守住這座滿城,便是大功一件。”話雖然這麼說,可是灰敗的神色卻是瞞不住人。

王琦有些不耐,直接開口道:“如今將軍所處何等環境,將軍難道還看出來嗎?若將軍一意孤行,只爲守住這座死城,屆時這城內還有幾人能活?如今對於將軍而言,只剩下一條路可走。”這條路是什麼路,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恆瑞臉色有些難看,語氣也變得怪異了幾分,“王老莫不是已經投了楚逆?信不信本將軍立馬叫人將你這老兒拿下!”

王琦哈哈大笑,渾然不顧忌什麼,只是逼視着恆瑞,“你以爲這只是我王琦的想法?那你可就大錯特錯,如今這一城的滿人,誰不是這個意思?真想玉石俱焚,也得看復漢軍給不給將軍這個機會。”

恆瑞冷哼了一聲,他指着外面大聲道:“本將軍還有三千八旗兵!這滿城裡也還有充足的糧食和水,還有鳥槍大炮,我爲什麼要投降?”

“可是將軍沒有了人心,僅憑此一條,若將軍繼續頑抗,便是致這滿城人於死地,我王琦如今代表這城內的諸位滿族親貴,來跟將軍商議投降一事,將軍若不願意,還得問問城裡的其他八旗親貴願不願意。”王琦臉色淡然,絲毫沒有半點怒氣。

恆瑞如今卻是渾身無力,他癱軟在了椅子上,“我大清的江山,難道就這麼丟給楚逆?丟給那個老丘八和黃口孺子?”所謂的老丘八便是指寧忠源,黃口孺子自然便是寧渝了。

“將軍,識時務者爲俊傑,如今的湖北,是復漢軍的天下,這一點是改變不了的,若是來日我大清能夠剿滅楚逆,我王琦也自當迎王師南下討賊!”

王琦一臉正義盎然,似乎此時背叛大清的人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而他此時已經化身成爲了滿人的守護者,爲八旗親貴奉獻終生。

“罷了,罷了,我只有一個要求。”恆瑞盯着王琦,神情異常嚴肅,生怕王琦這時候反對,飛快地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只要楚逆....只要寧渝答應放過這滿城的百姓還有我自己,不可傷我城內百姓性命,我願降。”

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