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

武昌被攻克,寧忠源自號復漢大都督,並向全天下人發佈伐清檄文,又被稱爲庚子伐清書,文中歷數滿清入主中原以來的種種暴政,人心向背,邀請天下羣雄起兵伐清,恢復漢家江山。

此文一出,天下震動,許多漢人都偷偷攜帶此文在南方各省傳播,幾乎形成了一股浩大的反清潮流,這讓各省督撫都爲之焦頭爛額,可如今的大清朝廷,似乎根本沒有將這件事放在眼裡,對這件事情的態度非常奇怪。

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殿中,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朝會,百官羣僚正跪在地上,向着康熙皇帝三拜九叩,三呼萬歲。

康熙皇帝如今已經六十六歲高齡,精力已經沒有那麼旺盛,可是依然堅持着進行大朝會,這也是爲了向世人宣告,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衰老,依然是那個聖明無雙的皇帝。

羣臣起身肅立,一個個都保持着畢恭畢敬的神態,目不斜視,只是這內心如何做想,卻是任何人都不清楚的,哪怕是聖明如康熙皇帝,如今也感覺在對付這羣官僚時的乏力。

康熙望着下面的這些大臣,卻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年輕時所經歷的那些大臣,從早期的四大名臣,從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乃至於鰲拜,都曾經是他所需要清除的障礙,也是讓自己走上一代聖君的墊腳石。

到後來,又提拔了明珠、姚啓聖、施琅、李光地以及周培公等人,這些人輔佐着自己,戰勝了三藩,收復了臺灣,消滅了噶爾丹,幫助自己一步步走上了巔峰,可這些人如今也都已經不在了。

若是今日這朝堂之上,還有這些人的存在,想來也是一大盛況,可如今的現實就是,如今整個朝堂之中,都再也找不到幾位棟樑之才了。

康熙望着羣臣當中的那位年輕人,喚做張廷玉,他不是那種第一眼就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是越看越覺得此人不凡,如今已經做上了禮部侍郎的高位,日後也能成爲一代名臣,只是此人自己已經用不上了,只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張廷玉此時正低着頭,雙目微閉,彷彿感受到了御陛上皇帝的注視,只是將頭埋得更深了一些,那顆已經被打磨得九曲玲瓏一般的心,沒有半分波瀾。

殿中的氣氛越發微妙起來,禮部尚書貝和諾硬着頭皮出列,跪在地上道:“皇上,一等公佟國維喪禮已滿一年,不知皇上給予何祭?”

這件事在康熙朝其實是很敏感的,因爲佟國維是八爺黨,曾經在太子一事上大力支持八阿哥胤祀,讓康熙大爲惱怒,甚至說出了“朕拘執皇太子時,並無他意。不知爾肆出大言,激烈陳奏,果何心也?”

此話一出,佟國維便徹底失了勢,也成爲了康熙心中的逆臣。在去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佟國維終於不負衆望果斷去世,倒是讓康熙少了一塊心病。

這一年時間過去了,康熙這心裡的氣也就散了,如今正是重新撿起君臣相得的好時機,以維護聖名,當下便做起了秀。

“國家優崇勳舊,逮及閨闈,苟內則之用修,宜特恩之下賁。爾何奢禮氏含英華胄,作配名門......迨奄逝之遽聞,用悼傷之滋甚。典隆賜奠,禮備飾終。嗚呼!託肺腑於天家,累世之寵光既久。畀絲綸於幽壤,中閨之褒錫維新。靈如有知,尚其歆享。擢其子隆科多爲理籓院尚書,仍管步軍統領。“

一番表態之後,殿中羣臣紛紛叩首,甚至有人涕淚相加,以感皇上恩德之厚重,如同久旱之霖雨,令人感懷莫名。

不過此時卻有人破壞了這種氣氛,四阿哥胤禛臉色有些黑,他咬了咬牙,毅然決然出本參奏。

“稟告皇阿瑪,兒臣胤禛參奏湖廣總督滿丕貪財枉法,逼反漢陽城守將寧忠源,以至總督駐地武昌失陷一事,請皇阿瑪速派大軍進剿,平亂安民,並將湖廣總督滿丕捉拿歸案,以定民心!”

這一番話如同狂風驟雨一般,讓康熙眼前微微發黑,他其實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可是他不允許有人當着大朝會說出來,若是如此,自己辛辛苦苦維繫的聖君威名,又該如何自處?

明年就是康熙六十年了,自己登基六十年之際,無論什麼壞消息,康熙都不允許有人直接提出來,否則這半生的聖名豈非一朝東逝,不過這個時候倒也不急,總有人出來爲聖君分憂。

戶部尚書馬齊在心底微微嘆息了一聲,出列呈奏。

“啓稟皇上,四阿哥所慮不無道理,不過此事也不可過於擔憂,滿丕已經呈上奏本,綠營亂兵寧忠源聚衆倡亂,撫標參將嶽凌峰率兵往捕,爲賊殺害,而後逆匪猖獗,率衆圍攻武昌城,以奸細叩城,致使武昌城失陷。滿丕令提督王文煥趕赴武昌,令總兵官高成珍、參將林政等率領官兵,共計三萬五千餘人,聽候調遣,圍攻亂匪,平滅禍亂。”

康熙一聽此言,心中甚爲滿意,當即便上發硃筆諭旨,命兵部發往湖廣總督滿丕傳諭湖廣百姓。

“據督臣滿丕等所奏並伊等進折家人所言,逆兵亂匪圍攻武昌,實乃大惡不赦。朕思爾等俱系內地之民,非同賊寇或爲飢寒所迫、或因不肖官員刻剝,遂致一二匪類倡誘衆人,殺害官兵,情知罪不能免,乃妄行強抗,其實與衆何涉。今若遽行征剿,朕心大有不忍。故諭總督滿丕,令其暫停進兵。爾等若即就撫,自原諒爾等之罪。”

四阿哥胤禛氣機鬱結,正想繼續反駁,卻被人輕輕拉了拉袖子,回頭一看,卻是剛剛被提拔的隆科多,此人向來與胤禛交好,因此也只好在心底低嘆一聲,退了回去。

康熙此時也倦了,委實不願再生出什麼麻煩,便直接擺駕回了宮,他真的很累了。

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